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草原上的小木屋

草原上的小木屋

作者:怀德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08-01
所属丛书: 小木屋系列
开本: 16开 页数: 226
读者评分:4.7分6条评论
本类榜单:少儿销量榜
中 图 价:¥20.3(7.0折) 定价  ¥2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草原上的小木屋 版权信息

  • ISBN:9787807269281
  • 条形码:9787807269281 ; 978-7-80726-928-1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草原上的小木屋 本书特色

罗兰•英格斯•怀德一共写了10年,有9部作品面世,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世界儿童文学的经典名著,“小木屋”的故事被改编成100多集的电视连续剧。1954年美国甚至设立以怀德名字命名的儿童文学奖,也就是“怀德奖”。难怪这套书在台湾出版时,林海音先生十分喜爱,写下了好几千字的给孩子的导读文字。
从拓荒女孩到驰名世界的儿童文学作家,罗兰一生的故事充满了曲折。“小木屋”系列小说充分表现了坚毅的拓荒精神。罗兰以她细腻、诚恳的笔法,将一个女孩的成长写得生动感人,更将父母手足间的亲情、她和阿曼乐间含蓄隽永的夫妻之情,以及拓荒时代人们的勤奋、勇敢,以及对大自然的谦敬,表现得淋漓尽致。“小木屋”系列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它不但记录了美国拓荒时代的历史,更记录了个人的成长。
其实,不只是罗兰经历了拓荒时代,我们的祖先也是用双手和血汗开拓出美好的家园,并将它传给后代的子子孙孙。我们回顾他们的生活,靠双手耕种、打猎、缝衣、筑屋、凿井……许许多多生活的考验,把人磨练得更有智慧,也更加懂得珍惜和感激。
“小木屋”系列小说没有太多曲折的情节,但它是精彩的、令人感到愉悦的、经久不衰的世界儿童文学的经典名著。全书文辞妙趣横生,涉及到自然、探险、动物、亲情、成长等许多青少年关注的兴趣点,可以引起青少年的极大阅读兴趣,是对他们的求知和成长大有益处的高价值图书。

草原上的小木屋 内容简介

是这套作品中*有名且*具代表性的一部。书中描述罗兰一家离开威斯康星大森林,坐着篷车迁徙到堪萨斯大草原的经过,这正是当时美国国西部垦荒者的典型写照。这次搬家,罗兰一家惊险万分地渡过涨水的河流,到了大草原以后,他们也曾遇到印第安人,并遭受狼群包围、草原大火以及热病的侵袭,但*后他们还是住进了爸亲手所盖的小木屋中,在草原上度过了一段靠打猎维生的甜美时光。

草原上的小木屋草原上的小木屋 前言

这套由9部小说构成的题为《小木屋》的系列小说,是美国一个拓荒者家庭的女儿根据早年的经历写成的。这位作者,罗兰·英格斯·怀德(Laura IngallsWilder。1867—1957)。在已经65岁时才开始写作,经过10余年陆续完成了它。自1932年出版**部《大森林里的小木屋》。到1971年*后一部《新婚四年》作为罗兰的遗稿出版,历时40年。
《小木屋》系列小说已经成为现代儿童文学的著名经典,不仅被翻译成世界多种文字出版。为各国青少年读者所喜爱,还产生出众多的文化副产品,迄今为止它已被改编成各种形式的故事。拍成系列电视剧和多部电影片。作者生活过并在小说中描写过的地方——戚斯康星州大森林中和堪萨斯州大草原上的小木屋,达科他州银湖岸边的农庄,德斯密特镇的旧居,成为了著名的历史遗迹。每年迎来成千上万的访问者。
《小木屋》系列小说讲述这样的故事:南北战争期间,美国国会于1862年颁布了《宅地法案》,拓荒者可以申请获得公有土地(放领地),从而揭开了西部大开拓的壮阔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罗兰一家开始了拓荒者的生活,而幼小的罗兰则在这一生活历程中成长起来。《小木屋》系列小说对罗兰个人的成长历程和家庭的拓荒史描述得丰富而细腻。如一幅工笔细描的图画。
  青少年读者们,成年的读者们,让我们翻开《小木屋》系列小说,走进开拓时代那充满艰辛,奋斗,信念与创造力的历史画卷中去,走进拓荒者们那诚朴,乐观,率真而纯净的心灵中去吧!

草原上的小木屋 目录


1 到西部去
2 强渡溪流
3 在草原上宿营
4 草原上的一天
5 在草原上盖小屋
6 住进屋里
7 狼群
8 两道牢固的门
9 有壁炉了
10 盖屋顶和铺地板
11 屋里来了印第安人
12 有清水喝啦
13 得克萨斯长角牛
14 印第安人的营地
15 热病
16 烟囱着火啦
17 爸到镇上去
18 高个子印第安人
19 爱德华兹先生碰见了圣诞老人
20 深夜的尖叫声
21 印第安人大集会
22 草原大火
23 印第安人的战斗呐喊
24 印第安人的马队撤离了
25 军队要来了
26 离别大草原
展开全部

草原上的小木屋 节选

1 到西部去
很久以前,当所有今天的爷爷和奶奶都还是小男孩、小女孩或者很小的婴儿,甚至压根儿就还没有出生的时候,爸和妈就带着玛丽、罗兰和小宝宝琳琳离开了他们在威斯康星州大森林中的小木屋。他们赶着马车走了,把小木屋孤零零地、空荡荡地留在大树环绕的林间空地上,从此以后他们就再也没有见到这座小木屋了。
  他们要到印第安人居住的地方去。
  爸说,现在大森林里的人太多了。罗兰常常听到斧头重重地砍在树上的砰砰声,可那不是爸的斧头在砍,她也常常听见枪声在回荡,可那也不是爸的枪在响。小木屋旁边的小路已经变成了一条大道。几乎每一天,罗兰和玛丽都会在玩儿着的时候停下来,惊讶地看着马车在大道上吱吱嘎嘎地缓缓驶过。
野生动物不会待在人很多的地方。爸也不喜欢这样。他喜欢住在野生动物不会受到惊吓的地方。他喜欢看到小麋鹿和鹿妈妈从树荫里望着自己,喜欢看到胖乎乎、懒洋洋的熊在野莓子地里吃浆果。
在漫长的冬夜里,爸对妈说起了西部大草原。在西部,土地很平坦,
不长一棵树,草却长得又密又高。在那里,野生动物就像在牧场上一样闲逛、吃草,而那一片草原延伸得看不到尽头。除了印第安人,再没有别的人住在那里。
冬季即将结束的时候,有一天爸对妈说:“看来你不反对,我决定到西部去看看。有人出价要买下这个地方,我们现在可以卖到*好的价钱,足够我们到一个新地方重新开始生活了。”
“噢,查尔斯,我们现在就得走吗?”妈问道。天气还这么冷,而温暖的小木屋又是这么舒适。
“如果我们要今年走,现在就得动身。”爸说,“冰一融化,我们就没法过密西西比河了。”
这样,爸卖掉了小屋,也卖掉了母牛和小牛。他把山核桃树枝弯成弓形,直立着紧紧绑在马车的车厢上。妈帮他把白帆布篷帐撑开,铺在上面。
在天亮前微暗的光线下,妈轻轻地摇醒玛丽和罗兰,让她们起床,借着炉火和蜡烛的光亮给她们洗脸梳头,再把她们穿得暖暖的。她在她们的红色法兰绒长内衣外面套上羊毛衬裙和羊毛外衣,给她们穿上羊毛长袜,然后再给她们穿上外套,戴上兔皮兜帽和红毛线织成的连指手套。
小屋里的东西都搬上了篷车,只留下了床、桌子和椅子。他们用不着带走这些家具,因为爸随时都能做新的。
地上积了一层薄薄的雪。空气很冷,四周寂静,天黑黢黢的。光秃秃的树木直立着,背衬着闪烁的寒星。不过东方已经泛白,灰蒙蒙的树林间有马车上的灯笼在朝这边靠近,爷爷、奶奶、叔叔、婶婶和堂兄弟姐妹们都来了。
玛丽和罗兰紧紧抱着她们的布娃娃,一声不吭。堂兄弟姐妹们站在周围望着她们。奶奶和婶婶们一次又一次地抱住她们,亲吻她们,同她们告别。
爸把他的枪挂在帆布篷帐顶的支架上,这样他就能从座位上很快地抓到它。他把子弹袋和火药筒挂在枪下面,又小心翼翼地把小提琴盒子放到几个枕头中间,以免马车颠簸把小提琴给震坏了。
叔叔们帮他把马套上马车。大人们吩咐堂兄弟姐妹们都过来亲亲玛丽和罗兰,他们都照做了。爸抱起玛丽和罗兰,把她们放到篷车后座的床铺上。然后他帮助妈爬上篷车前部的座位,奶奶走上前来,把小宝宝琳琳递给她。爸一跃上了马车,坐在妈身边,浑身斑纹的叭喇狗杰克在下面跟着篷车走。
就这样,他们一家离开了小屋。小屋的百叶窗关上了,所以小屋看不见他们离开。它被木头栅栏围着,伫立在那两棵大橡树后面。大橡树在夏天为玛丽和罗兰撑起一片绿荫,让她们在下面玩耍。这就是小屋*后的情景。
爸向她们许诺说,到了西部,就可以看到“帕普斯”啦。
“帕普斯是啥啊?”罗兰问爸。他回答说:“帕普斯是指小小的、棕红色的印第安婴儿。”
他们驾着篷车在积雪的树林里走了一段很长的路,然后来到了佩平镇。玛丽和罗兰曾经来过这里一次,不过它现在看上去很不一样。商店的门和所有房屋的门都关着,树桩子都被雪覆盖着,也没有小孩子在户外玩耍。树桩子之间是一垛垛堆得挺高的木材。只有两三个穿着皮靴、戴着皮帽、穿着颜色鲜艳的方格花呢外套的男人在外边走动。
妈和罗兰、玛丽在篷车里吃面包和糖蜜,马吃着挂在马头前的袋子里的谷粒,爸则到一家商店里用兽皮换他们在旅途上需要的东西。他们不能在镇子里停留太久,因为他们必须在当天穿过湖面。
宽阔的湖面平坦、光滑、洁白,一直延伸到灰色的天际。湖面上有马车通过的车辙,这些车辙延伸得那么远,你简直看不到它们通向哪里,*后它们消失得无影无踪。
爸把篷车赶到冰冻的湖面上,跟着那些车辙走。马蹄在冰面上敲击出沉闷的嗒嗒声,车轮吱吱嘎嘎地往前行。小镇在身后变得越来越小了,直到那间高高的商店也成了小小的一个点。篷车周围除了一片空旷寂静而外,什么也没有。罗兰不喜欢这种景象,不过爸坐在车座上,杰克在车下面跟随着。她知道只要有爸和杰克在,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篷车终于在一道土坡上停下来,周围又能看到树木了。树林里也有一间小木屋。这样,罗兰的心情要好些了。
小木屋里没住人,他们可以在里边住宿。房子很小,奇怪的是却有一个大壁炉,靠着墙壁还有简陋的床铺。当爸在壁炉里生起火以后,屋子里就暖和起来。那一夜,玛丽、罗兰和小宝宝琳琳同妈一起睡在壁炉前地板上铺好了的床上,而爸却睡在屋外面的篷车里,守着车和马。
夜里,一阵奇怪的声响惊醒了罗兰。那声响听上去好像是枪声,但比枪声更尖厉,也更长。她一次又一次听见这种声音。玛丽和琳琳倒是一直在睡,罗兰却睡不着,后来从黑暗里传来妈轻柔的声音:“睡吧,罗兰。”妈说,“那只是冰裂的声音。”
第二天早晨,爸说:“幸好我们昨天越过了湖面,卡罗琳。很可能今天冰就开裂啦。我们刚巧赶着通过了,在我们走到湖面中央的时侯冰还没开始裂,可真幸运。”
  “我昨天也这么想,查尔斯。”妈柔声说。罗兰原先倒没想过这一点,不过现在她心想:假如车轮下的冰碎裂了,他们全家可就已经掉进那冰冷的茫茫湖水里了,那可怎么办啊!
  “你吓着孩子啦,查尔斯。”妈说,爸一下子把罗兰紧紧拥进了他那安全的、宽阔的怀抱里。
“我们已经跨过密西西比河了!”他快乐地抱紧罗兰说,“你高兴吗,小宝贝?你喜欢到西部印第安人住的地方去吗?”
罗兰说她喜欢,又问爸,他们现在是不是已经在印第安人住的地方了。爸说还没有呢,他们还在明尼苏达州。
他们要走很长很长的路才能到达印第安人住的地方。几乎每一天,马都要拉着篷车走到它们走不动才停下来;几乎每一夜,爸和妈都要在一个新地方安顿住宿。有时候,他们会因为一条小溪涨水而好几天待在同一个地方,一直等到水退下去了才过河。他们渡过了数不清的溪流,看见了奇怪的树林和小山,还有更奇怪的没有一棵树的村庄。他们常常赶着篷车从长长的木桥上过河。有一天,他们来到一条宽阔的流着黄水的大河边,河上没有桥。
这就是密苏里河。爸把马车赶到一个木筏上,然后大家静静地坐在篷车里,木筏摇摇晃晃地离开河岸,慢慢地越过翻滚着黄浊水浪的河面。
又过了好几天,他们又抵达了一片小山丘。在一个山谷里,篷车陷进了深深的黑泥淖。雨倾盆而下,雷鸣电闪,他们找不到地方宿营,也没法生火。篷车里边每件东西都是湿漉漉冷冰冰的,糟糕透了。他们只得待在篷车里面,吃点儿冰凉的食物。
第二天,爸在小山脚下找到一个可以宿营的地方。这时候雨停了,不过他们还得等上一个星期,等到溪水退下去,泥淖干了,爸才能把陷住车轮的泥挖开,然后继续前进。
一天,在他们等着的时候,一个高高的、瘦瘦的男人骑着一匹黑色小马从树林里出来。他和爸谈了一会儿,然后一起到树林里去了,回来的时候,两个人都骑着黑色小马。爸用那两匹筋疲力尽的拉车的棕色马换来了这两匹小马。
这是两匹挺漂亮的小马,爸说它们其实并不是矮种马,而是西部野马。“它们像骡子一样强壮,像小猫一样温柔。”它们长着大大的、柔顺的、温和的眼睛,鬃毛和尾巴很长,腿和脚都细细的,比大森林地区的马的腿和脚要小得多,跑起来却更快。
  罗兰问爸它们叫什么名字,爸说她和玛丽可以给它们取名字。于是玛丽给一匹马取名叫佩特,罗兰给另一匹取名叫帕蒂。等到溪流的吼声不再那么响了,道路也干燥些了,爸就把陷住车轮的泥挖开。他把佩特和帕蒂套上篷车,然后继续前进。
  他们坐着篷车走过了漫长的旅程,从威斯康星州的大森林出发,穿越了明尼苏达州、艾奥瓦州和密苏里州。杰克一路上都跟在篷车下面小跑。现在,他们要动身横跨堪萨斯州了。
堪萨斯州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长着高高的随风摇摆的草。一天又一天,他们行进在堪萨斯草原上,除了像水波起伏的草和巨大的天穹以外,什么也看不到。天空就像一个浑圆的球,盖在平坦的大地上,篷车就在这圆盖底下的正中央。
佩特和帕蒂整天不停地向前走,小跑一会儿又慢走一会儿,然后又小跑一会儿,可是他们始终走不出那个圆盖的正中央。太阳落下的时候,圆盖仍然包围着他们,天边却泛出了粉红色。接着,慢慢的,大地就笼罩在黑暗中。风吹动草丛,发出一种凄清的声音。营火在这空旷无边的地方是多么微弱,几乎被吞灭了。不过,有硕大的星星挂在天上,闪烁的星光是这么近,罗兰觉得自己几乎可以摸到它们了。
第二天,大地还是那样,天空还是那样,那个圆盖也还是那样。罗兰和玛丽对这一切感到厌倦,没有新的事情可做,也没有新的东西可看。她们的床在篷车的后部,床上铺着一条整洁的灰色毛毯,罗兰和玛丽就坐在毯子上。篷车侧面的帆布罩都卷起来绑好,这样大草原的风就吹进来了。风把罗兰的棕色直发和玛丽的金黄鬈发吹得乱七八糟,强烈的阳光射得她们紧闭起眼睛。
时不时的,会有一只大野兔从起伏的草丛中高高跃起。杰克可一点儿也不答理这些野兔。可怜的杰克也很疲惫了,它的脚爪因为长途跋涉而发疼。篷车一直不停地颠簸前进,帆布篷顶在风中噼啪作响。篷车后面有两道模糊的车辙在延伸着,老是向后延伸着。
爸弓着背,手里松松地握住缰绳,风吹拂着他那长长的棕色胡须。妈直直地、静静地坐着,双手交叉着放在大腿上。小宝宝琳琳睡在柔软的包袱堆中间的一个小凹窝里。
“啊——喔!”玛丽打了个呵欠,罗兰说:“妈,我们可不可以下车跟在车后面跑一会儿?我的腿都僵啦。”
  “不行,罗兰。”妈说。
  “我们很快就会停下来住宿了吗?”罗兰问道。中午好像过去很久了那会儿他们是坐在篷车阴影下的一片干净的草地上吃的午饭。爸说:“还没到时候呢。现在住宿还太早。”
 “我想现在就住下来!我太累啦。”罗兰说。
 接着妈说了一声:“罗兰。”她再没说别的话,不过这就意味着罗兰不应该再抱怨了。于是她不再发出抱怨声,不过她心里还是不听话,坐在那儿偷偷地自个儿抱怨着。
 她的腿很疼,风也不停地刮着她的头发。草在不停地摇摆,篷车颠簸着,很长一段时间里任何事也没发生。
“我们就快走到一条小溪或者一条河了。”爸说,“小姑娘们,你们看见前面那些树了吗?”
罗兰站起来,拉住车篷架上的一根木条。她看见前面很远的地方有一片低矮的黑影。“那是树。”爸说,“你从阴影的形状就可以看出那是树。在这个区域,有树就有水。今天夜里我们就住在那里了。”
  2 强渡溪流
  佩特和帕蒂开始轻快地小跑起来,仿佛它们也感到很高兴。罗兰紧紧抓住车篷架,站立在颠簸的篷车上。她从爸的肩头上往远处起伏的绿色草浪望去,可以看见那些树,而那些树同她以前看过的树都不一样。它们长得还没有灌木丛高。
“吁——”爸突然让马停下。“现在该走哪条道呢?”他又轻声自言自语道。
道路在这儿分成了两条,你看不出哪条道走的车要多一些。两条道的草皮上都留有模糊的车辙。一条道往西,另一条道是稍稍有点下坡的路,朝向南。两条道往前都很快消失在高高的、在风中起伏的草丛中。
“我想,还是走下坡的道好些。”爸拿定了主意,“小溪在下面的洼地里,这应该是通向渡溪浅滩的路。”他让佩特和帕蒂转向南走。
 这条道的路面轻微起伏,先下坡再上坡,接着又再下坡和上坡。那些树现在看来近了点,但并没有变得高一些。接着,罗兰忽然被吓得透不过气来,紧紧抓住了车篷架,因为从佩特和帕蒂的鼻子下面望过去,竟然看不见摇摆的草了,甚至连地面也完全看不见了。她朝远处望去,从树丛顶端上望去,什么也没有。
 道路在这里拐了个弯,有一小段路是沿着悬崖顶走的,接着又突然下一个陡坡。爸拉住刹车杆,佩特和帕蒂奋力往后撑住,几乎就要蹲坐下来了。车轮慢慢向前滑动,篷车一点儿一点儿地沿着陡峭的斜坡滑到了平地上。篷车两边高耸着锯齿状的红土悬崖,悬崖顶端的草丛随风摇摆着,但在裂隙密布的笔直的悬崖壁上却一点草也没长。崖壁热烘烘的,热气直扑到罗兰的脸上。风仍然在头顶上刮着,但是吹不进悬崖下面这道深深的沟槽中来。周围一片寂静,显得怪怪的、空荡荡的。
后来,篷车再一次走到了平地上。刚才走过的那道狭窄的沟槽逐渐开阔,成了一片洼地,这里长着一株株高大的树,原来罗兰在草原上从高处看到的矮树就是大树顶。在微风中起伏的草地上散布着一团团树荫,小树丛里还躺着一些鹿,因为藏身在树荫里而不容易看出来。它们朝篷车转过头来,好奇的幼鹿还站起身来想看得清楚些。
罗兰有点诧异,因为她没有看到有溪流。不过这片洼地很宽阔,所以现在还看不见溪流吧。在这里,在大草原的低处,有平缓的小山丘和阳光明媚的开阔地。空气寂静而炎热,车轮下的地面很柔软,在阳光下的开阔地里,草长得稀稀疏疏的,被鹿群啃得短短的。
走了一阵子,那些高高的、光秃秃的红土悬崖还一直耸立在篷车后面。不过等到佩特和帕蒂停下来在溪流边喝水的时候,悬崖就几乎被小山丘和树林给遮没了。
……





草原上的小木屋 作者简介

罗兰·英格斯·怀德(1867—1957),生于美国中部威斯康星州的拓荒者家庭。系美国20世纪四五十年代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罗兰从65岁才开始儿童文学的创作,毕其一生所完成的9本《小木屋》系列小说,现均为世界儿童文学的经典之作。

商品评论(6条)
  • 主题:经典的书,推荐!

    小木屋系列在国外有着悠久和深远的影响,读后令人感觉很清新,这个时代需要这样的书,不光是孩子。本系列印刷也不错。推荐!

    2015/6/2 9:06:21
    读者:hwa***(购买过本书)
  • 主题:书有点发黄

    书有点发黄,字有点小,不过内容还可以,文章流畅优美。

    2012/6/26 11:32:43
    读者:DYH***(购买过本书)
  • 主题:精致的小精装

    字体蛮小的,发育中的小孩子不适合阅读。

    2011/11/20 21:44:03
    读者:swe***(购买过本书)
  • 主题:女儿很喜欢。

    书买得太多,得慢慢看,希望有更好的更有价值的书出现。 书的性价比高, 女儿很喜欢。 物美价廉。

    2011/10/19 9:28:08
    读者:lgz***(购买过本书)
  • 主题:一套9本都配齐了,除了中图外,最便宜也得5折。。。纸质好。双色...

    一套9本都配齐了,除了中图外,最便宜也得5折。。。纸质好。双色。。。新书,就是放脏了,有个别有压痕~

    2011/9/26 17:37:26
  • 主题:书的品相装帧印刷都很好

    很喜欢书的封面,书的质量也很好。再便宜点就好了!

    2011/9/4 20:56:31
    读者:sxd***(购买过本书)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