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艾滋病性病流行病学

出版社: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05-01
所属丛书: 北京大学医学教材
开本: 16开 页数: 221
本类榜单:医学销量榜
中 图 价:¥19.3(6.9折) 定价  ¥2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艾滋病性病流行病学 版权信息

艾滋病性病流行病学 内容简介

本书在本学科研究的基础上,对艾滋病和几种重要性传播疾病的流行病学以及研究进展作了重点介绍,使读者了解艾滋病性病流行病学研究领域的*新进展,获得知识更新,并能够掌握艾滋病和几种重要的性传播疾病的主要流行特征、防治策略以及研究方向等。 本书共分十章,前五章着重介绍艾滋病流行病学及相关研究进展,后五章介绍了梅毒、淋病、衣原体感染、生殖道疱疹及尖锐湿疣等五种重点性传播疾病的流行病学以及研究进展。 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艾滋病性病流行病学 目录

**章 艾滋病基础与临床学研究
**节 艾滋病的病原学
第二节 艾滋病的实验室检测
第三节 艾滋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第四节 艾滋病的治疗
第五节 艾滋病的疫苗研究
第二章 艾滋病流行病学与监测
**节 艾滋病的流行过程
第二节 艾滋病的流行特征
第三节 艾滋病监测
第三章 艾滋病社会行为学研究
**节 概述
第二节 社会行为学研究方法
第三节 艾滋病社会行为学研究内容
第四节 不同人群艾滋病预防的行为干预
第四章 艾滋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
**节 艾滋病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
第二节 艾滋病咨询
第三节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关怀
第五章 艾滋病流行病学研究领域的相关进展
**节 艾滋病高危人群基数估计方法
第二节 艾滋病病毒母婴传播研究
第三节 HIV感染者/AIDS患者生存时间及影响因素研究
第四节 HIV感染者/AIDS患者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研究
第六章 梅毒
**节 病原学及其检测方法
第二节 临床学
第三节 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
第四节 预防与控制
第五节 相关研究进展
第七章 淋病
**节 病原学及其检测方法
第二节 临床学
第三节 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
第四节 预防与控制
第五节 相关研究进展
第八章 衣原体感染
**节 病原学及其检测方法
第二节 临床学
第三节 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
第四节 预防与控制
第五节 相关研究进展
第九章 生殖道疱疹
**节 病原学及其检测方法
第二节 临床学
第三节 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
第四节 预防与监测
第五节 相关研究进展
第十章 尖锐湿疣
**节 病原学及其检测方法
第二节 临床学
第三节 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
第四节 预防与控制
第五节 相关研究进展
展开全部

艾滋病性病流行病学 节选

**章 艾滋病基础与临床学研究
  **节 艾滋病的病原学
艾滋病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美国被发现,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对于这样一种新出现的传染病,从*初认识病人零乱的临床表现到发现免疫缺陷,确定其主要的传播途径,从分离出艾滋病病毒到研制出特异性的检测方法,从对致病机理的深入了解到提出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人类对艾滋病的认识不断深入。l983年,法国巴斯德研究所Montagnier教授和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的Robert Gall0教授先后从艾滋病病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分离出艾滋病的病原体,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它在分类学上属于逆转录病毒科(Retroviridae)、慢病毒亚科(Lentivirinae)、灵长类慢病毒群(pri—mate lentivirus group)。
  一、HIV病毒的基因结构与分型
HIV是直径约l00~120nm的球形颗粒,被来自宿主细胞膜的脂质双层膜所包裹;表面是糖蛋白9p120和gp41,是病毒感染宿主细胞时与细胞膜结合和融合的部位(图1—1)。
在病毒包膜的下面是甲基化基质蛋白MA(p17),这个蛋白与包膜有一定的联系,在病毒复制的早期(病毒穿人以后、整合之前)起重要的作用。在病毒粒子的中心有松散的核,核的外形呈锥形,由病毒的衣壳蛋白(p24)组成的衣壳在感染过程中的作用尚不清楚。在锥形的衣壳内侧是所有合成前病毒DNA所需要的结构,包括2个tRNA拷贝、2个来自宿主细胞的引导DNA合成的tRNA分子、与全长的病毒RNA结合的核衣壳蛋白NC(p7)、病毒的逆转录酶(RT)、整合酶(IN)、蛋白酶(PR)。
HIV的主要基因结构(图1—2和图l—3)与其他逆转录病毒相同,由5’LTR、gag、pro、pol、env、3`LTR组成,5`端有帽状(cap)结构,3`端有多聚腺苷酸poly(A)序列,如果去掉poly(A),基因组全长9100bp。HIV基因及其编码的蛋白至少有9种,可以大致分为3组:主要结构基因和结构蛋白(ga9、pol和env)、调节基因和调节蛋白(tat反式激活因子、rev毒粒蛋白表达调节子)、附属基因和附属蛋白(nef负调控因子、vpr病毒r蛋白、vpu病毒U蛋白和vif毒粒感染性因子)。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