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在日本看中国——陈祖芬的中国故事十三

在日本看中国——陈祖芬的中国故事十三

作者:陈祖芬
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01-09-01
所属丛书: 陈祖芬的中国故事
开本: 32 页数: 90
读者评分:4分4条评论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3.0(6.5折) 定价  ¥4.6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在日本看中国——陈祖芬的中国故事十三 版权信息

  • ISBN:754344206X
  • 条形码:9787543442061 ; 978-7-5434-4206-1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在日本看中国——陈祖芬的中国故事十三 目录

南洋姐和原子弹
我的世界语
自转和公转
为你着想
展开全部

在日本看中国——陈祖芬的中国故事十三 节选

风雨中,和平公园里依然是满地的和平鸽。它们不怕雨吗?当年广岛爆炸后二十分钟到两小时内下起了黑雨。雨水把放射能愈发地向四处散布,波及远方。这些和平鸽莫非是死者的魂?所以它们冒着风雨也要站在纪念馆的周围,向所有前来参观的人执著的呼吁和平。
院里的樱花似乎为了强化这种气氛,纷纷落下。我们来日本后樱花盛开了,一大片樱花树像一大群穿着粉红纱裙的芭蕾舞蹈演员。若是绿树丛中只有一棵樱花树,又像是一群严严实实地穿着西服革履的绅士中间,站着一个穿着粉红晨服的少女,愈发突出她的娇艳。但此时的樱花却使我想起我读过的日本女作家佐多稻子的散文《谈花》。她写到战时她和女儿背着杂物赶路,路上连续遇到空袭警报,她实在走不动了,这时看见了路上盛开的八重樱,她说:“生活这样的艰苦,且来欣赏欣赏花儿的美吧。”
和平公园的纷纷落樱,不正是在提醒人类:不要再去践踏、摧残、毁灭美吧!
当我站在和平公园里的时候,我更理解山崎朋子了。我明白为什么事隔这么久,她心灵的创伤却不能平复。不过同时我又相信,她终有一天会以她全部的热诚和力量来广岛采访,写出一部反映战争这个恶魔如何肆虐社会的报告文学。

佐藤先生和横川先生立刻帮我从炮击般的吼声中解救出来:时间还早,我们一起出去走走吧。
我觉得我被两股相向而行的感情冲击着——我终于战胜了“凶猛”的“第三副团长”,我出游的计划“得逞”了,这自然叫我高兴。不过,我看着佐藤和横川,又实在非常地不安!我们是前天傍晚坐船经濑户内海到达松山的。船在六七级的风浪中颠簸,这种颠簸对于我来说,是大海的摇篮,于是我睡着了;对于佐藤先生,则是大海的戏弄,事后我才知道她难受得无法支撑,连连唱了二十几支歌(而且是中国歌)才顶住了风浪的袭击。下船时风雨交加,一顶伞哪里挡得住满天雨?佐藤纯子又晕船、又受了凉。可是昨天清晨一见面她就问:你们睡好了吗?上午、下午、晚上照样陪着我们活动。今天又是一天了。“你累吗?”我一边走一边问她,这句话是真诚的,但又是毫无意义的。邓刚立刻“揭穿”我:“你一边问人家累不累,一边又往前走,非要把人累死!”
我歉疚地笑笑。除了笑,我还能为佐藤做些什么呢?

我们从东京返回北京的飞机中途停在上海。从上海再度起飞时,大约是晚上八点了。我们都已困乏不堪,此时的智商大约都下降到*低点了。从上海又上宋一些乘客。“她是谁?她叫什么?”维熙是指刚上来的一位穿着朴素、梳着老干部似的发式的女性。他说他头两年看的一个话剧里她演了一个角色。“那个戏叫……她叫……”
戏名和演员的名字又给他设了两道关卡。话剧演员比起电影演员是和观众保持距离感的,脸上又化妆得使陌生人不易认出庐山真面目。他却偏能一眼就认出她来,而且是在智商大减的情况下。也许旁人会以为他在胡说。但我知道他说的很对。因为这位女演员我是认识的。
这种形象记忆的特异功能对于一个小说家来说,自是得天独厚。不过从维熙在日本,更需要的是对名字的记忆。有一次团长张光年过累了,。留在旅馆休息。我们几个前往奈良的药师寺去看安田夫人。团长不能前往,维熙就非常明确地意识到副团长的责任感了。“她叫安田什么?安田顺惠,安田顺惠……”他在小轿车里心无旁顾地进行对这个名字的反复记忆和强化记忆。有这么一位副团长在场,我们自然圆满而愉快地完成了这次访问。
晚上安田夫人请我们在一家日式餐馆吃饭。我们四人中,翻译陈喜儒像个中、日两栖人似的,中国饭、日本饭他一样吃。维熙、邓刚和我都吃不惯日本饭。事实上我几乎只吃了一道炸
虾。另外,用我的一碗米饭、一碟咸菜和邓刚进行了一次不等价的交换——换得了他那份虾。当然,这笔交易也是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进行的——邓刚不吃虾。邓刚和我够得上*佳男、女配角,既能为主角从维熙帮腔,也能吃饱饭。“维熙,你为什么不吃虾?”在回来的车上我问。因为在日本饭中他爱吃的也几乎就是炸虾,“哦?有炸虾?”他有点愣愣的,大概还没有从他这个主角的规定情境中跳出来:“我根本就没有看见虾!我光看着安田夫人了。”
时时意识到团长不在他就应唱好主角,这种强化的使命感把他的味觉、嗅觉以及对食物的视觉全都喝退了。
维熙的特有的生活适应能力,使他既可以一下喝退味觉,也可以骤然间酒量剧增。我们这个代表团,独缺“酒鬼”。团长有病,绝对禁止喝白酒的,邓刚堂堂男子汉是只能和我一样喝可口可乐的,陈喜儒虽能喝一点酒,但为人谦逊,只肯当无名英雄。从维熙那点酒量,在我们北京作协是不入流的。不过他的酒量可以和他的使命感成正比地上升。每逢宴会,不碰杯则不足以显示友谊之醇厚和感情之炽烈。从维熙自动承包了各个宴会的碰杯任务。这种超负荷的饮酒,不啻是一种牺牲。他每每高举起酒杯,说着和酒一样浓烈的话,喝下和他的话一样浓烈的酒。但他是个认真的、正经的人,实在不是这种“酒场老手”。所以他那被使命感照耀的认真的表情,和他一次次干杯的豪放动作似欠协调,甚至,很对不起,我想笑。

22日我在东京高砂站等电梯。我看密密的车站牌,江户川,八幡,大久保,八千代台,大和田,伍仓,第三十三站到成田空港,那么,第三十四站就该是北京了。如果这电车一直通到北京多好。坐上电车,这种车门关上的声音。真像是有人深深地叹一口气。或者是在代我深深地叹一口气?什么时候,北京才能有这样的服务?
服务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生活形态的选择。一个并不起眼的词——日子,便可以滋润而有光泽。好比一个平常女人,因为等待他人而焕发而温柔美丽。
又一回我冲向卡斯美超市里的文具柜台,急着想买两支笔杆上有米老鼠的圆珠笔。我立刻要赶到别处去,可是笔呢?我急急地冲售货员说:“MickeyMouse!”“MickeyMouse!”倒好像他的名字叫米老鼠。他飞快地带我到一个货架前,又像卡片里的米老鼠那样,动作飞快地带我到收银台交了款。我情急中,兴奋中,一时弄不清他是Mickey还是我手中的笔是Mickey了。
23日,在成田到北京的飞机上,看到太阳被云压扁了。红红的太阳的红红的阳光,压缩地、密集地向两边成直线地射出去。好像在上方的浅蓝和下边的乌蓝间,划出一道浓浓的红线。又好像是一只晶亮的眼睛,把天幕揭开一道缝,看看我是不是快回到北京了。机上广播说,从成田到北京,空中距离二千四百八十公里,预计飞行时间三个小时。我明明知道需要三个小时,但我的视象里,已经看到我家的那幢楼,只是那里新开了一家HotSpar—卡斯美的服务到家的便利店。当然,这是我用想像把卡斯美的服务剪接到我家门口了。

这天上午我们去茨城五浦美术馆,看五浦画家的作品。画家菱田春草的大画《落叶》,叫我就此走不动。红黄蓝绿的一地落叶,叫我想起婚礼上洒向新郎新娘的彩纸,又好像大自然给世界撒上喜兴的彩纸,如同节日的来临,又像新生活的开始。落叶也灿烂,秋色也喜人。就连落叶上的一个个洞也多姿多彩陆离斑斓。
秋色原来也只这样地叫人向上,叫人奋发。春夏秋冬,是这样灿烂的轮回。生活的美丽和快乐是这样的丰厚,思索的空间和想像的空间是这样的阔大。艺术无止境,创造无止境。神林先生把公司像艺术那样运作,就命定了要承担艺术家的苦痛——不断地经受创新的阵痛。
后来,23日,我在成田回北京的飞机上,要了张《读卖新闻》。头版头条新闻:山一废业。那么,山一证券真的倒闭了?这是二战以后日本*大的公司破产。这之前,12日,北海道*大的银行,拓值银行倒闭。这之后,德阳银行又破产。当然,占地面积很小的日本,还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但是公司废业,价格崩坏(日语,即价格下滑),我惊讶地发现大商场里不少东西比北京便宜。
11月23日,是日本的“勤劳感谢之日”。日本人在这一天吃好的,慰劳自己和亲友一年的辛劳。但是这一天的媒体,给勤劳的日本人民的“酬答”,只是一个证实——山一是破产了。
有人说,日本第四大证券公司山一的破产,其中一个原因是:经营方式陈旧。当然,这只是金融、证券业的连锁倒闭的大背景下的一个原因。
不是创新,就是陈旧;不是前一种痛苦,就是后一种痛苦,如果想在这个世界上做一点事情的话。

1978年,神林先生四十岁那年,作为访问学者应邀到中国人民大学讲学。那时,不管去哪里访问,下了飞机**句话讲什么,都有人给他规定好。如果参加会议,翻译又按自己的意愿讲,把自己的话安在神林先生身上,成了翻译想讲什么就算神林先生“想”讲什么。
神林先生这样特立独行的人,就再无兴趣学中文了。
就学会一句“为人民服务”。
或许这句话本是对他的心事的一种回音?
虽然不喜欢学中文,但是又非常喜欢来中国。他的部下笑着说,有时候神林社长差不多谁不告诉就飞了,等他回到筑波,大家才知道他又“偷偷”去了趟北京。
我想,神林先生这个北京情结,或许正是从1978年开始结下的?他和北京商委签了五年的合同——从1994年起,每年免费为北京培训超市员工。迄今已有三百多人从北京到筑波的卡斯美培训中心。
……

在日本看中国——陈祖芬的中国故事十三 作者简介

陈祖芬,女作家。1943年生,上海人。1964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1978年开始创作报告文学。主要作品有《祖国高于一切》、《世界上什么事最开心》、《催人复苏的事业》。出版了《青春的证明》、《挑战与机会》等。

商品评论(4条)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