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新编中国文学批评发展史

新编中国文学批评发展史

作者:袁济喜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6-07-01
开本: 16开
读者评分:5分1条评论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20.3(6.8折) 定价  ¥29.8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微信公众号

新编中国文学批评发展史 版权信息

  • ISBN:7300073719
  • 条形码:9787300073712 ; 978-7-300-07371-2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新编中国文学批评发展史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富有创意、推陈出新的中国文学批评史教材。本书凝聚著名学者袁济喜先生多年来从事中国文学批评史教学与研究的心得与经验,并充分吸纳了关于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大量重要和前沿的学术成就,着力彰显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深挚博厚的人文精神,追求国学精神与现实人生的贯通,既注重对西方学科的借鉴,更追寻国学蕴涵。全书富有文献和思辨有机结合的学术风格。
  本书侧重从整个发展史的角度来叙述中国文学批评史,注重与思想史、哲学史以及美学等相邻人文学科的联系,并从学术史的整理与论述层面,说明古代文论与现代文论之间的内在联系,力图使中国文学批评史的讲授走出以往的静观模式。
  在材料的选用上,本书力图突破以往同类著论偏重从诗文评的范畴上下功夫的局限,尽量从更广泛的意义上去爬梳剔理。例如对六朝时代直接启发文论与美学的玄学与佛学思潮作了较深入的论述,而不仅仅作为一般的背景性交代。
  本书每节开始部分列出叙述脉络,章后附有关键概念、思考题和参考书目,书后附有教学大纲,有助于教学互动;加上全书详略分明,语言简约凝炼,因此,非常适合实际的讲授和学习。

新编中国文学批评发展史 目录

**编 先秦文学批评
绪说
第1章 礼乐文明与先秦文论
第2章 儒家文论
第3章 道家文论
第4章 墨家与法家的文艺观
第5章 《吕氏春秋》与先秦文学批评的融汇
第二编 两汉文学批评
绪说
第6章 汉代儒家文论
第7章 汉代融会儒道的文论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
绪说
第8章 文学批评的兴盛与风采
第9章 魏晋文论的自觉
第10章 刘勰与《文心雕龙》
第11章 钟嵘《诗品》的诗学观
第12章 保守论者与新变论者的文学观
第13章 北朝的文论
第四编 隋唐文学批评
绪说
第14章 隋代至盛唐的文学批评
第15章 中晚唐诗学批评
第16章 韩愈与柳宗元的古文理论
第五编 宋金元文学批评
绪说
第17章 北宋文学批评
第18章 南宋文学批评
第19章 两宋的词论
第20章 金元文学批评
第六编 明清文学批评
绪说
第21章 明代格调派与性灵派文论
第22章 明代的戏曲与小说批评
第23章 王夫之与明末清初文论
第24章 清代前期至中期的诗学
第25章 桐城派古文理论
第26章 清代的词论
第27章 清代小说戏曲批评
第七编 近现代文学批评
绪说
第28章 近现代文学批评的兴起
第29章 近现代文学批评的代表学说
教学大纲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介
展开全部
商品评论(1条)
  • 主题:袁济喜教授《新编中国文学批评发展史》读后

    注重将显在的范畴、命题阐说与潜在的人文蕴涵发掘相结合是《新编中国文学批评发展史》一书的主要特点。文论范畴、美学范畴是一个时代的文论思想和审美意识的理论结晶,历史地反映出了时代文学、美学思想的发展嬗变状况,逻辑地体现了社会文化思想史发展的内在规律。自郭绍虞先生著《中国文学批评史》始,从“范畴研究”视角既微观又宏观地深入探讨文学批评史发展况向,成为后来许多文学批评史写作的选择。袁济喜先生从80年代末开始,一直致力于文论范畴、美学范畴的研究,版有专著《和:中国古代审美理想》(再版为《和:审美理想之维》)、《兴:艺术生命的激活》,在《新编》一书的写作时,他将自己多年来对范畴研究的思考与心得融汇其中,从“道”、“气”、“和”、“神感”、“兴”、“情景”等范畴予以考察古代文论,尤其可贵的是在材料的选用上,他力图突破以往同类著论偏重在诗文评的范畴上下工夫的局限,尽量从更广泛的意义上去爬梳剔理,从而把握住了中国文学批评中所独具的民族文化特性和精神内涵。而立足于当代的人文导向与人文关怀,整理和发掘中国文学批评史原始文献中潜蕴的人格精神、人文精神内涵,作出现代理论阐释,也是袁著中国文学批评史的着力点、创新点和灵魂所在。他指出:“中国古代的文论家首先是充满人文忧患意识的思想家,他们往往是站在时代的前列与人生的尖峰上来考察文学现象,回应文学与文化建设中出现的严峻问题,建构自己的文学思想与美学理论的。”(见《新编》第3页)故而《新编》一书强调从“孔子的忧道思想与人格精神”去把握孔子的文学思想,着眼于司马迁的“人文意识”考察其文论思想,考索李白的“诗骚”精神、杜甫的“诗史”精神,质析严羽“以盛唐为法”来振奋民族精神之举、李贽的“人格精神”、鲁迅致力“人格培养”美育观,等等。袁先生聚焦于“精神”治文学批评史,既是其作为当代知识分子一向所秉持和担纲的赓续国学文脉,传承文化精神使命和责任体现,也是与其一直以来关注于古代文学、古代文论中“人格精神”、“人文精神”、“文论精神”等研究的实践品格和人文情怀分不开的。在此方面,他取得了颇丰的研究成果,出版了《两汉精神世界》、《传统美育与当代人格》、《古代文论的人文追寻》、《中国古代文论精神》等巨著,《新编》一书延续了此研究传统,更将之在统合中推向深广层度,他的这种一以沿之的研究,对于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学科建设和当代文艺学发展有着很大的启迪和指导意义。

    2006/8/23 9:30:53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