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城乡大转型时期的思考

城乡大转型时期的思考

作者:戴均良
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时间:2006-01-01
开本: 16开 页数: 393
本类榜单:经济销量榜
中 图 价:¥17.9(3.2折) 定价  ¥5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城乡大转型时期的思考 版权信息

  • ISBN:7508705424
  • 条形码:9787508705422 ; 978-7-5087-0542-2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城乡大转型时期的思考 本书特色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健全,各级政府都在进一步转变职能,特别是经济管理正在从微观管理转向宏观管理,区域经济的运行逐渐由以纵向为主的计划经济转向以横向为主的市场经济,这就要求行政区划的结构体系由层次多、幅度小向层次少、幅度大的方向转化。通过乡镇撤并,探索基层行政区划体制改革模式,对于解决当前行政区划层次较多、部分县市区规模较小等问题,改革创新市管县体制、试行省管县体制以及撤并规模过小的县市区,进行了大胆的尝试,积累了有益的经验,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城乡大转型时期的思考 内容简介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健全,各级政府都在进一步转变职能,特别是经济管理正在从微观管理转向宏观管理,区域经济的运行逐渐由以纵向为主的计划经济转向以横向为主的市场经济,这就要求行政区划的结构体系由层次多、幅度小向层次少、幅度大的方向转化。通过乡镇撤并,探索基层行政区划体制改革模式,对于解决当前行政区划层次较多、部分县市区规模较小等问题,改革创新市管县体制、试行省管县体制以及撤并规模过小的县市区,进行了大胆的尝试,积累了有益的经验,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城乡大转型时期的思考 目录

关于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几点思考/1
认清历史发展大趋势坚定不移地加快社会主义建设/12
坚持“三个代表”必须推进三个创新/23
深刻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35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理论/43
全面把握和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47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新型现代化建设/53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60
科技创新乃强国之本/67
官德乃德治之本/76
20年民政理论大盘点/82
深刻认识和理解“两个趋向”重要论断/90
中国城市化道路和发展趋势/98
中国城市化的回顾与思考/109
科学构筑走向21世纪的中国城市体系/122
发展小城镇是个大战略/130
积极推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136
我国城镇化发展战略与城市体制创新/14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加快城市化进程/152
体制创新是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巨大动力/162
要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的城市化发展步伐/170
城市开发区体制的改革与完善/178
新疆发展中的城市化战略/191
行政区划50年回顾与总结/202
论设市模式与市制改革/218
省直接领导县:地方行政体制的重大改革创新/230
县制也需要改革和完善/241
市辖市:中国城市型政区设置的法律挑战与出路选择/247
上海大都市区行政区划体制研究/262
特大城市郊县改区改市的利弊分析比较/273
胶东半岛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调查与思考/284
科学稳妥地做好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293
调整村级建制:农村基层管理体制的再度创新/301
认真做好行政区划调整规划和论证工作/31o
关于大中城市市区行政区划调整的研究报告/317
统筹发展必然要求创新行政区划体制/329
适应我国现代化进程要求创新行政区划体制/336
行政区划调整与体制创新的成功实践/346
都市区行政区划调整的整合效益/358
市辖区规模过小问题的调研报告/368
在全局中认识把握和改革完善乡镇体制/377
用科学发展观引导小城镇集约发展/388
展开全部

城乡大转型时期的思考 节选

四、推进理论创新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善于从失败和失误中反思出正确的认识 如上文所述,实践是理论形成的根本条件,但一切理论的形成,同时也离不开理论工作者,尤其是理论大师们的思考、总结和概括。成功的实践无疑是科学理论的直接来源,失误的实践也可以为科学理论的产生提供契机和反证,甚至许多重大理论成果的形成正是在重大失误的基础上形成的。常言道,失败是成功之母,错误可以成为正确的先导,关键是要善于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找出新的实践获得成功的正确途径。在这方面,毛泽东和邓小平是杰出的楷模,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大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产生,都与毛泽东、邓小平科学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分不开。正是在总结1927年大革命和土地革命两起两落失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毛泽东提出了关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系列基本思想和理论,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毛泽东谈到这个问题时说,“在民主革命时期,经过胜利、失败,再胜利、再失败,两次比较,我们才认识了中国革命这个客观世界。在抗日战争前夜和抗日战争时期,我写了一些论文,例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共产党人>发刊词》,替中央起草过一些关于政策、策略的文件,都是革命经验的总结。那些论文和文件,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产生,在此以前不可能,因为没有经过大风大浪,没有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比较,还没有充分的经验,还不能充分认识中国革命的规律”。同样,正是在总结1958年以后特别是十年“文化大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失误的教训的基础上,邓小平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邓小平同志曾明确指出了这一点,他说,“为什么我们能在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提出了现行的一系列政策,就是总结了‘文化大革命 ’的经验教训,“我们现在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在总结了成功时期的经验、失败时期的经验和遭受挫折时期的经验后制定的。历史上成功的经验是宝贵财富,错误的经验、失败的经验也是宝贵财富”。 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没有大革命和土地革命的两起两落的经验教训,就没有新民主主义理论,也就没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没有改革开放前20年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成功的经验和失误的教训,就没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也就没有邓小平理论。但是,仅有实践的经验和教训还不够,如果不从失误中吸取教训,特别是如果没有人站在时代的前头指点迷津,及时地总结经验教训,也是不能产生新的科学理论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为理论的形成积累了基本的素材,但如果没有毛泽东、邓小平高屋建瓴、高瞻远瞩,善于从成功与失误的比较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也就不能找到正确的道路,形不成科学的理论。事实上,土地革命时期根据地“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党的不少领导人并没有从失败中及时醒悟过来,而是仍然坚持王明的“左”倾路线;“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同样有很多人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认识不清,包括当时一些党和国家领导人对20年社会主义建设的失误并没有深刻清醒的认识。而毛泽东、邓小平则站在了时代的前沿,在及时总结失误教训的基础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指出了革命和建设正确的道路。所以,善于对失败和失误的教训进行总结反思,也是理论创新取得成果的重要途径。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届二中全会上曾深刻指出,“学习理论要同了解历史实践、总结历史经验结合起来”。P7-8

城乡大转型时期的思考 作者简介

戴均良,1960年7月出生,湖北浠水人,1986年7月毕业于吉林大学,硕士研究生。民政部区划地名司司长,兼职教授、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公开出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政管理》、《中国乡镇政权建设概论》、《中国城市发展史》、《中国市制》等专著,发表研究文章百余篇。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