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感物、咏物、造物:六朝“艺”“文”设计思想比较研究

感物、咏物、造物:六朝“艺”“文”设计思想比较研究

作者:钟志强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12-01
开本: 16开 页数: 396
本类榜单:艺术销量榜
中 图 价:¥68.6(7.0折) 定价  ¥9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感物、咏物、造物:六朝“艺”“文”设计思想比较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2806563
  • 条形码:9787522806563 ; 978-7-5228-0656-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感物、咏物、造物:六朝“艺”“文”设计思想比较研究 内容简介

六朝时期,感物美学、造物艺术和咏物文学共同根植于万物有灵与人本主义思想。感物作为咏物文学和造物艺术的起点,在人的自觉思潮影响下,主体能动性显著提升。六朝造物艺术观与咏物文学创作思想紧密相连,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咏物文学对六朝造物艺术中的时间性特征产生深远影响,使造物艺术在空间表现中融入情感表达和时间叙事,通过线条、时空结构与诗文题材的结合,会通咏物诗创作观念。就六朝“造物”而言,其有着较为突出的特色:精神内涵层面试图摆脱儒家教化等束缚,以多元化的艺术元素为创作核心;在形式表现方面追求清秀风格与瘦长造型,器物装饰中植物、山水成为主流;而在地域风格上,南方清秀轻巧,北方浑朴厚重;另外,造物者还注重在所造之物中融入个性化的色彩。这些特征共同塑造了六朝造物艺术的独特风貌。

感物、咏物、造物:六朝“艺”“文”设计思想比较研究 目录

绪论**章 “物”:“艺”与“文”理论范畴的交融点 **节 共通于“物”:“艺”与“文”的概念探源 第二节 对“物”的追问 第三节 研究对象:咏物文学、感物美学及造物艺术 第四节 感物、咏物、造物等艺术文化根源的共性第二章 “感物”与六朝“艺”“文”设计观 **节 前提:先唐“属人之物”观念的析出与展开 第二节 “感物”的哲学基础 第三节 “感物”说史论 第四节 六朝“艺”“文”设计中的感物:心物互动的伊始第三章 六朝造物观生成史论 **节 先秦:造物艺术之源 第二节 秦汉:造物艺术体系的形成 第三节 融合与通变:六朝造物艺术观 第四节 六朝造物艺术观的生成第四章 相因相生:六朝造物观与咏物文学关系析论 **节 异同与借鉴:六朝造物观中的咏物元素 第二节 唯美:对“物”形式审美的一致追求 第三节 变与不变:传统程式与多元文化的博弈 第四节 独树一帜:北朝造物艺术与咏物诗的比较第五章 比较与借鉴:论六朝造物艺术与咏物赋的关系 **节 六朝“艺”“文”设计内容比较分析 第二节 咏物赋与造物艺术的空间性比较 第三节 “以形写神”:咏物赋与造物艺术的殊途同归第六章 六朝“艺”“文”设计主体比较 **节 六朝工匠群体的身份来源、类别与创作情境 第二节 设计主体间的交往场域 第三节 六朝“艺”“文”设计观念碰撞与调节的场域余论 六朝“艺”“文”精神对当下艺术设计和文学创作的启示意义参考文献后记
展开全部

感物、咏物、造物:六朝“艺”“文”设计思想比较研究 作者简介

钟志强,南昌师范学院教授,青年井冈学者,文学博士,文艺学博士后。研究方向为先唐文学、古典设计学、美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江西省社科规划项日等多项课题。在《中国社会科学报》《河北学刊》《宋史研究论丛》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已出版学术专著四部。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