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慈善基金会与美国研究型大学崛起(1900—1940)

慈善基金会与美国研究型大学崛起(1900—1940)

作者:孙贵平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03-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79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60.8(7.8折) 定价  ¥7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慈善基金会与美国研究型大学崛起(1900—1940) 版权信息

  • ISBN:9787308232944
  • 条形码:9787308232944 ; 978-7-308-23294-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慈善基金会与美国研究型大学崛起(1900—1940) 内容简介

20世纪上半叶是美国研究型大学崛起的关键时期,现代慈善基金会在这一时期大举资助研究型大学,力促其成为具有世界声誉的很好大学。探察美国研究型大学创建过程中慈善基金会对研究型大学的支持历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书全面探讨了20世纪上半叶美国社会捐赠与研究型大学的诞生及发展、慈善基金会资助体系的建立、慈善基金与大学科学研究的开展、基金会资助由量转质与研究型大学崛起等问题,揭示了慈善基金会在20世纪上半叶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崛起历程中扮演的角色与地位。

慈善基金会与美国研究型大学崛起(1900—1940) 目录

绪论
**节 选题缘由及研究价值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价值
第二节 概念界定
一、基金会
二、研究型大学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有关美国研究型大学的研究
二、有关大学经费来源与基金会的研究
三、有关基金会支持美国高等教育的研究
第四节 研究构想:以基金会资助演进为主线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内容
四、创新与不足
**章 初步结合:社会捐赠与研究型大学的诞生与发展(1900年之前)
**节 早期社会捐赠支持高等教育的背景
一、承袭欧洲慈善传统
二、美国高等教育慈善的初步形成
第二节 早期社会捐赠对美国高等教育的支持
一、社会捐赠初步建立美洲高等教育系统
二、哈佛大学的创建与发展
第三节 社会捐赠与美国研究型大学的诞生
一、社会捐赠确保早期高等教育生存和延续
二、大学与社会互动:立志成为研究型大学
小结 社会捐赠与美国高等教育的初步结合
第二章 紧密关联:基金会资助体系的建立(1901—1920)
**节 基金会建立资助体系的背景概述
一、宗教慈善转向基金会理性捐赠
二、政教分离下公民社会的形成
三、镀金时代与进步主义运动
四、现代慈善基金会的崇高理想
第二节 “**代基金会”:磨合中前行的卡内基华盛顿研究所
一、研究所的人员更迭与伍德沃德的资助创举
二、卡内基华盛顿研究所与哈佛大学化学系
第三节 基金会资助体系的构建
一、洛克菲勒基金会“科学资助”的路线之争
二、卡内基纽约基金会专业资助团队的建立
小结 探索中前行的基金会慈善事业
第三章 渐至佳境:基金会与大学科学知识的增进(1921—1928)
**节 基金会提升大学办学质量的努力
一、高等教育本扩张后遗症:培养质量下降
二、基金会:试图规范美国高等教育
第二节 “第二代基金会”:专业化大规模资助
一、“研究服务于研究”:罗斯的资助理念
二、“精英化”资助策略:研究型大学与基金会的博弈
三、基于崇高理想还是自身利益:基金会资助社会科学
四、基于前期调查:拉姆尔发起的一流社会科学研究
第三节 基金会资助下的一流学科建设
一、建立伙伴关系:洛克菲勒基金会与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二、全方位、多学科:普通教育委员会与哈佛大学
三、校内第三方科研平台:劳拉·斯佩尔曼基金会与哈佛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
小结 基金会外力推拉助力一流学科建设
第四章 积渐所至:基金会资助由量转质与研究型大学发展(1929—1940)
**节 科南特改革与基金会资助理念的重合
一、研究型大学的“滞胀”瓶颈
二、科南特改革与基金会资助
第二节 “第三代基金会”:自我调整与前沿探索
一、洛克菲勒旗下基金会的“诸侯割据”
二、“以促进知识进步为宗旨”
三、大规模资助的结束与前沿科学资助的开启
四、韦弗的“问题导向”资助思路
第三节 洛克菲勒基金会与哈佛大学艺术与科学学院
一、洛克菲勒基金会与哈佛的深度融合
二、哈佛大学艺术与科学学院的引领地位
小结 基金会的自我调整与大学的新起点
结语
**节 承前启后的基金会资助发展历程
一、基金会支持研究型大学的现实动因
二、基金会对美国高等教育的资助演进
三、基金会阶段性资助缩减与联邦政府资助的确立
第二节 基金会资助:促进研究型大学崛起
一、基金会资助高等教育:私人财富的公共目的
二、资助的优胜劣汰法则:“美国高等教育系统的内涵式发展”
三、通过资助实现美国大学分层:资源集聚研究型大学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慈善基金会与美国研究型大学崛起(1900—1940) 作者简介

孙贵平,男,1984年7月生,山东青岛人,浙江大学教育学博士。现为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兴趣为高等教育史,比较教育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