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教师:挑战

出版社: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02-01
开本: 其他 页数: 432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27.6(3.5折)?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中 图 价:¥55.2(6.9折)定价  ¥79.9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教师:挑战 版权信息

  • ISBN:9787538771107
  • 条形码:9787538771107 ; 978-7-5387-7110-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教师:挑战 本书特色

★儿童教育心理学经典之作,德雷克斯逝世50周年纪念版 德雷克斯是现代实践派儿童心理学奠基人,开创性地将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理念融入教育中,在教育界掀起全新的思想浪潮,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和推动力。 ★读完这本书,每位老师都能拥有正面影响力 学生不服管教、喜欢挑衅、自暴自弃、扰乱课堂,老师责骂、奖赏都无效而倍感挫败,本书帮助教师找回面对这场挑战的信心和方法,然后正面影响一个又一个孩子。 ★没有行为不良的孩子,只有不懂孩子心理动机的成人 ·每个孩子都愿意做一个好孩子,只有当看不到可能性时,他才会去做个坏人。 ·过度保护、过度放纵、过度严厉、羞辱惩罚,都会带给孩子沉重的挫败感,因为这些做法都一次次剥夺了孩子体验到自身克服困难的能力、感受自身力量的机会。 ·老师无意识回应孩子的行为,可能会强化孩子的错误态度和目的,还会强化过去的破坏性影响。 ·孩子的回应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取决于他有多少自信和勇气。 .重要的是让孩子意识到,不管现在他正在做什么,不管他是否会失败,他的价值永远在那里,老师一直都认可他的价值。 ★一线教师分享×课堂实例呈现,真实地看见孩子的转变 书中有极丰富的课堂实例,展现了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与行为,分析了孩子的心理动机,并帮助孩子突破在家庭或学校形成的负面行为模式,找回自己原本的自信和力量。 ★《正面管教》《你的N岁孩子》译者玉冰倾力翻译

教师:挑战 内容简介

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失去信心的孩子。过度保护、过度放纵、过度严厉、羞辱惩罚,都会带给孩子沉重的挫败感,一次次剥夺了孩子体验自身克服困难能力的机会。 《教师:挑战》是德雷克斯儿童教育心理学经典著作。如今我们正经历着一场教育领域的革命,通过外部力量向孩子施压已然失效,我们必须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教师若想有效且正确地引导孩子,就要熟悉心理学常识,深入地了解孩子成长经历、家庭地位等生活方式,采用正面的方式,给予孩子自信和勇气,引导孩子做出积极、有建设性的改变。

教师:挑战 目录

第1章 教师的角色

无论老师是否愿意,无论他是否已经意识到,他早已陷入学生与他的权力之争中无法脱身。我们的学校正展开着一场场权力之争。


第2章 理解孩子

青少年的叛逆,是对父母权威的藐视,其实这种叛逆早在童年时期就已经开始出现,只不过是在青春期达到顶峰。


第3章 针对性的纠正方法

素质、能力和行为表现,只是孩子更深层次心理活动的具体表象,只有在理解并改变了他的深层心态后,他的行为才能真正得到改变。


第4章 非针对性的纠正方法

老师若希望自己能对孩子的个性发展和学业成就都产生卓有成效的影响,那就必须摈弃施压手段,转而寻求、尝试能赢得孩子的新方法,激发他的合作意愿,促进他的茁壮成长。


第5章 鼓励

老师鼓励孩子时的态度,应该始终保持着友善与温暖。不过,要做好这样的鼓励,还需要接受特别培训,需要经过反复的探讨和实践。


第6章 自然后果

当孩子出现不当行为,就让他承受随之而来的自然后果即可,既不需要探究他犯错的原因,也不需要探究他不当行为的心理背景。


第7章 了解孩子的生活方式

要清楚地了解孩子的生活方式,靠的不仅仅是敏锐的观察,还需要老师深入了解孩子的成长历程、家庭地位、他与父母的关系、与兄弟姐妹的关系、家长的教养模式等详细信息。


第8章 改变孩子的行为目的

老师在针对孩子的错误行为目的做出有效回应时,还应该将孩子整体的纠正效果也考虑进去,其中,“鼓励”往往是不可或缺的。


第9章 班级讨论

班级讨论的关键因素,一是要共同承担责任;二是认真思考讨论主题的过程;三是针对要解决的问题,探索各种可能的方案。


第10章 集体环境

了解学生之间的关系和他们不同的动机,有助于老师了解这些孩子所构成的班级的整体状况。


第11章 有效进程

如果一位老师能了解孩子的动机,并知道如何正确应对孩子带有错误目的的行为,他能取得多么大的成就。


结束语


展开全部

教师:挑战 节选

  鼓励 每一个行为不良或者有能力缺陷的孩子,都是一个灰心丧气的孩子。只要他还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他就一定会用建设性的方式在群体中获取一席之地。灰心丧气,是所有用错误方式寻求自身定位的根源所在。每个孩子都愿意做一个好孩子,只有当看不到可能性时,他才会去做个坏人。只要我们的教导方式让孩子备感沮丧,孩子就会出现行为不当。过度保护、过度放纵、过度严厉、羞辱惩罚,都会带给孩子沉重的挫败感,因为这些做法都一次次剥夺了孩子体验到自身克服困难的能力、照顾好自己的能力的宝贵机会。他学到的是凡事可以依赖别人,而不是依靠自己。若是批评孩子、羞辱孩子,并不会增加他的自信和勇气。自信和勇气这两种品质是适应社会和取得学业进步的基础,而且自信和勇气能让孩子有安全感。 现代老师面对的孩子,往往因为家庭教育上的失误而缺乏自信和勇气。一方面,老师应该努力消除学生内心的气馁与沮丧,另一方面,她发现自己常常很容易被孩子激怒,转而继续使用孩子父母正在使用的令孩子倍感挫败的教导方式。孩子对这种方式习以为常,自然能预料到老师也会用这样的方式来对待他,甚至会诱导老师落入他的圈套,以便用自己习惯的招数对付老师。要抵制孩子的这种“诱导”,老师需要予以孩子充分的理解,更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和耐心。 老师在孩子的一生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除了父母之外,老师是**个专门负责教导孩子好好成长的人。她往往还是**个要求他好好工作、承担起责任的人。如果老师的影响力让孩子在某一方面对自己灰心,就可能永久性地阻碍了孩子在那方面继续发展的可能性。 许多成年人在某方面的缺陷和无能就是这样造成的。在他们zui初的校园生活中,老师无意中让他一而再,再而三地深陷挫败,zui终他相信自己在某方面能力不足,甚至完全无能。比如,一些头脑聪明的人,明明博览群书、见多识广,偏偏在单词拼写方面一塌糊涂,正是因为老师没让他相信自己有这个本事。还有些人见到书就感到厌恶,因为书早已成了他“无能”的象征。还有些人一辈子扛着数学学不好的臭名声。对任何学科知识的持久而强烈的厌恶,往往来自学生时代令人灰心至极的挫败经历。老师怀着一腔热血,本着培养孩子学好知识、增长才能的美好愿景,却因为朝着错误的方向用力,往往意识不到自己的良苦用心会对学生造成那么大的伤害。 掌握正确鼓励的技巧,有意识地鼓励孩子,是建设性地影响孩子和有效纠正孩子的先决条件。这是老师**的能力,这项能力不仅能避免对孩子造成伤害,而且能帮助孩子消除以前受到过的不良影响。我们都知道如何打击别人的信心,批评对方,看不起别人,我们各个驾轻就熟。但是,需要我们鼓励对方的时候,我们就不知所措,往往适得其反。我们甚至不知道该从哪里入手。所以,当我们想帮助对方的时候,我们指责他、纠正他的错误。我们自欺欺人地认为这么做是为了他好,却没有意识到他得到的益处远比我们少。虽然孩子的所作所为一再遭到批评,他却很少会做出改变。尽管如此,毫无效果的“教导”仍在不断地重复,原因之一是许多人不知道除此之外还能做些什么。每当我们对自己毫无成效的努力感到沮丧时,往往会找个替罪羊。每当老师不知道该怎么影响孩子时,往往将自己的无能归咎于孩子不听话。即使他想改用鼓励的方式,结果却南辕北辙。她会对那孩子说,“你可以做得更好”“你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孩子”“只要你肯……”这些话好像是在鼓励,却明显表达着他其实不够好,如果他继续不够好的话,那就是他的错。这当然不是鼓励,也很难对孩子有所促进。

教师:挑战 作者简介

  [美]鲁道夫·德雷克斯(Rudolf Dreikurs 1897—1972)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精神病医生和教育家,现代实践派儿童心理学奠基人。德雷克斯曾与阿德勒共同合作,深入研究家庭与儿童咨询,他开创性地将阿德勒的精神分析法和个体心理学发展为一系列实践方法,直接影响了正面管教、父母效能训练(P.E.T.)等方法的提出,在教育界和心理学界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