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向文本更深处漫溯-高中语文名篇细读

向文本更深处漫溯-高中语文名篇细读

作者:张浩然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01-01
开本: 16开 页数: 200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24.4(4.9折) 定价  ¥49.8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向文本更深处漫溯-高中语文名篇细读 版权信息

  • ISBN:9787572017452
  • 条形码:9787572017452 ; 978-7-5720-1745-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向文本更深处漫溯-高中语文名篇细读 本书特色

★文本细读的核心即是立足于文本,以问题为带领,去探究思考文本所告诉我们的有关人生、有关世界的真相。 ——张浩然 ★提出真正有价值的问题,意味着在本是“无”的世界中,开辟一个“有”的存在,只是这个“有”的世界尚是混沌一片,但问题本身照亮了它,只待假以时日,廓清迷雾,让它成为朗朗乾坤历历分明的存在。 ——张浩然

向文本更深处漫溯-高中语文名篇细读 内容简介

  语文文本细读本是一个源远流长的传统。  《向文本更深处漫溯:高中语文名篇细读》重点聚焦于部编版教材高中语文名篇,包含35篇高中语文名篇文本细读分析文本,立足文本,以问题为带领,探究思考文本,直面文本起初的困惑,在形式上呈现为个案的微观文本细读,同时在方法上一以贯之,即以问题为核心,回应文本非常核心的关切,尝试用探究的方式去回答文本的一个个问题,围绕文本非常核心、非常有价值的问题,开展讨论和思辨。  《向文本更深处漫溯:高中语文名篇细读》全书文本解读有创意有深度,行文逻辑清晰,文风晓畅,可读性强,对语文教师备课以及学生学习细读有很大参考价值,同时“口语化”写作本身(基于上课实录),亦可将《向文本更深处漫溯:高中语文名篇细读》定位为写给所有人的语文书。

向文本更深处漫溯-高中语文名篇细读 目录

小说篇
1.奴性人格的极致书写——评《装在套子里的人》
2.格里高尔之死的真相——评《变形记》
3.隐匿的叙事——评《哦,香雪》
4.不是爱情的爱情牧歌——评《百合花》
5.谁“杀死”了祥林嫂——评《祝福》
6.永恒的阿Q——评《阿Q正传》
7.黑色人的复仇之歌——评《铸剑》
8.恐怖三部曲——评《药》
9.讲故事的艺术——评《小二黑结婚》

诗歌篇
10.毛泽东的诗意天空——评《沁园春·长沙》
11.勇者的告白——评《峨日朵雪峰之侧》
12.隐形的纪念——评《再别康桥》
13.你可曾懂我的悲伤——评《登高》

散文篇
14.做一回都市闲人——评《故都的秋》
15.中年人的一次精神逃逸——评《荷塘月色》
16.苦难的意义——评《我与地坛》

戏剧篇
17.生存还是毁灭——评《哈姆莱特》
18.潜在的世界——评《雷雨》

文言篇
19.雄辩的本质——评《烛之武退秦师》
20.英雄的美学——评《鸿门宴》
21.我们如何读《史记》——评《廉颇蔺相如列传》
22.一种朴素的师道信仰——评《师说》
23.用实体画出来的赋文——评《阿房宫赋》
24.如何进入古代议论文——评《六国论》
25.历史的文学化书写以及文本内部的奇特逻辑——评《过秦论》
26.*初的爱情,*后的仪式——评《孔雀东南飞并序》
27.所谓“不写之写”——评《登泰山记》
整本书阅读篇
28.“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无关风与月”——评《龄官划蔷痴及局外》
29.一个绣春囊引发的血案——评《抄检大观园》
30.如何打开一本社科书——评《乡土中国》

后记
展开全部

向文本更深处漫溯-高中语文名篇细读 节选

  《向文本更深处漫溯:高中语文名篇细读》: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契诃夫的名篇,很少有同学会忘记这个经典的“套中人”形象,契诃夫以他犀利深邃的观察切中了人性中的某种心理,并用漫画式夸张的手法把它赤裸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别里科夫这个“装在套子里的人”好像很透明,我们能轻易地抓住他的核心精神特质,那就是恐惧。恐惧是人性中的正常情绪,可是在别里科夫这里,恐惧超出了常态,恐惧溢了出来,恐惧攫取了整个人,于是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别里科夫总是一个惶恐不安的,极力将自己包裹在套子中的苍白乃至猥琐的小人物,直到死亡,他才*终安息。  正因为恐惧是人性的正常情绪,正因为每个人在世上都在寻求一种安全感,于是别里科夫在某种意义上,是变得可以理解和亲近的。难道在我们身上,就没有寻求套子的欲望和冲动吗?人是一个相对可怜的实体,总是会遭遇各种各样的创伤,我们遇到伤害的时候,总是会采取一种防御性姿态——退缩,退到一个自我保护的圈子中。别里科夫以恐惧为中心的变态人格,也许正是因为遭受了某种重大的创伤。作为怪人的别里科夫在晴天会穿上雨靴,带上雨伞,穿着长长的厚大衣,衣领立起来遮住面庞,耳朵塞上棉花,坐马车要求把车篷盖起来。晚上睡觉会用被子遮住自己,做着可怕的噩梦,害怕小偷,害怕厨子会杀了他。害怕与人接触,害怕人群密集的学校,害怕学校里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合规矩的乱子。套子也可能代表了某种惯性和舒适区,惯性的河流通常会把我们带向安稳的所在。别里科夫胆小怕事,因循守旧,他惧怕一切新生事物,他固守着原有的观念,原有的生活:女生是不可以骑单车的,因为这样下去指不定会闹出什么乱子;教员是不可以穿花衬衣、带书上街的,这一点都不像话。从单纯人性的角度去理解别里科夫显然是不全面的,因为这世上没有永恒的单纯的人性,人性总是与时代性勾连在一起的,这也是别里科夫异于我们通常理解的创伤性人格的原因。  我们要追问,别里科夫到底怕的是什么?恐惧不会没有来由。表面上,别里科夫惧怕的是新生事物,惧怕的是扰乱秩序的乱子,他是一个因循守旧、墨守成规、胆小怕事的人,可是我们要追问的是,别里科夫为什么会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旧的秩序或旧的规则为何能够给他带来安全感?我们发现,当别里科夫神经质地反复说着,“可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时,总会伴随的话语便是,“只求这种事别传到当局的耳朵里去才好”“要是被校长/督学知道了可怎么办?”显然,别里科夫恐惧的终极源泉来自于当局的权威或威权。他战战兢兢守护的旧的秩序或规则恰恰是当局所极力维持的。这里自然牵扯到沙皇威权统治的时代背景。亚历山大二世被刺身亡后,亚历山大三世即位,为巩固皇权,采取高压统治,警察和密探遍布全国,进步报刊被查封,革命人士被流放。这是白色恐怖的时代,恐怖的因子弥漫在整个空气中,在公共场合甚至私人场合中发表的某些言论都可能毁掉个人的政治生涯或让他丢掉饭碗,所有人敢怒不敢言,都在极度压抑的政治气氛中苟活着。“为了混口饭吃,有个温暖的小窝,捞个分文不值的一官半职”,不得不过上虚伪谄媚的生活。那么,作为“套中人”的别里科夫便具有代表着沙皇专制统治下的典型的奴性人格。他是一个被恐惧压垮了的人。  别里科夫带给我们的疑惑在于:作为一个正常的生活在白色恐怖下的人,他害怕说错话,做错事,我们可以理解;他胆小怕事、谨小慎微、循规蹈矩,我们可以理解;他好心劝告他人不要出乱子,我们也可以理解,可是为什么他会觉得,“凡是违背法令、脱离常规、不合规矩的事,虽然看来跟他毫不相干,却惹得他闷闷不乐。”他人的乱子又与他何干?他人的乱子为何会让他惶惶不安?这里必须提一下别里科夫的告密者身份,在城里,如柯瓦连科所说,他是以一个告密者的形象存在的,但别里科夫显然区别于传统的告密者,传统的告密者是统治阶级的合作者,是真小人,他们从告密中攫取政治利益,可别里科夫不是,他只是单纯地、真诚地害怕着,他本人并没有从告密中获得实质性的利益,这个意义上,别里科夫不是真小人。在讲鲁迅的大爱的时候,我们提到,世界上,所有人的悲伤与痛苦都与我们息息相关,这是一种伟大的生命感,当我们对他人的存在与死亡都彻底麻木的时候,我们的自我存在不也失去意义了吗?他人的乱子与别里科夫的存在本身息息相关。这到底意味着什么?课文中删去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  他有一个古怪的习惯——到同事家串门。他到一个教员家里,坐下后一言不发,像是在监视什么。就这样不声不响坐上个把钟头就走了。他把这叫做“和同事保持良好关系”。显然,他上同事家闷坐并不轻松,可他照样挨家挨户串门,只因为他认为这是尽到同事应尽的义务。  ……

向文本更深处漫溯-高中语文名篇细读 作者简介

  张浩然,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高中语文教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致力于让学生成为专业的阅读者和写作者。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