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法律的人文主义解释与新人文主义兴起

法律的人文主义解释与新人文主义兴起

作者:杜宴林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出版时间:2023-01-01
开本: 16开 页数: 312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67.8(7.7折) 定价  ¥8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法律的人文主义解释与新人文主义兴起 版权信息

  • ISBN:9787542678164
  • 条形码:9787542678164 ; 978-7-5426-7816-4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法律的人文主义解释与新人文主义兴起 内容简介

众所周知,自上个世纪以来,现代法律的人文主义思潮业已在中国法学家获得了其应有的一席之地甚或普遍接受的地位,尊重人的价值、维护人的尊严等人文精神的系列理念已在法学领域生根开花,引发了现代法精神认知领域的革命性变革,并由此形成了一个活的传统:融入时代的语境,赋予时代的内涵,深度影响了立法及其相关法律实践活动。本书正是基于这样的人文主义理路对法律进行系统解释的一个全新的尝试,我们试图使人们确信,法律的的确确是可以也应该从人文主义视域来观照和诠释的。法律与人文主义从来都是相伴而生,不曾分离,也不应分离。中国法学,总有些人文情怀应当坚守!新人文主义时代,由于致力于与自然科学的结盟,法律新人文主义也必然随之兴起。但无论怎样,变化的是时代,不变的依然是法律本体论初衷:对人文、人性、人权等观念底线的坚守,以反对各色惊艳了学人的后现代法律理论的价值随意和虚无,其命维新、其志惟坚。

法律的人文主义解释与新人文主义兴起 目录


前言


导 言 时代精神的聚焦点

一、 存在的焦虑与法律的可能生活——现代法律生活的反思

二、 现代法律精神与人文主义的信念

三、 学者的使命、社会人的使命与现代人文情结


**章 人文主义的价值意蕴

一、 人文主义词义探究: 广泛应用的人文主义与作为主题的人文主义

二、 人文主义的视域图景


第二章 法律本体的人文主义基础

一、 人类天生的信念——文明

二、 文明的品性与法律的产生


第三章 法律的人文主义演变及形成

一、 人类文明的苦乐年华——中世纪法律的评述及反思

二、 法律与革命——法律的人文主义演变及形成

三、 古典自然法: 一个人文主义的初步分析


第四章 法律价值的人文主义证成

一、 法律的人文主义应用与人文践行——两大法系之人文奥秘

二、 犯罪人的权利宪章——罪刑法定的人文透视与人文辩考

三、 自由人的自由礼赞——意思自治的人文透视与人文辩考


第五章 法律职业的人文主义立场

一、 徒法的困惑与模式变项

二、 法律共同体及现代职业技术时代的危险

三、 思之赐——职业人性化与法律教育


第六章 认真对待人文主义——法治现代化的相关序曲及当前难题

一、 法治现代化——一个初步的分析

二、 当前的难题——缺乏信誉担保的中国法治: 以人文的名义

三、 改造与拯救——中国法治现代化的现实关切与终极关怀


第七章 法律人文主义的反思与迈向法律的新人文主义——以实验法(理)学的兴起为中心的考察

一、 法律人文主义的全盘反思与新人文主义的价值意蕴

二、 现代法学的理性反思与实验研究的兴起——以法理学为重心的考察

三、 法理学实验研究兴起的理论旨趣和演进脉络

四、 法理学实验研究兴起的问题域及其主要方法

五、 迈向新人文主义的中国法学


结语

参考文献

中国法学,总有些人文情怀应当坚守(代后记)


展开全部

法律的人文主义解释与新人文主义兴起 作者简介

杜宴林,男,汉族,四川省广安市人,中共党员,法学博士,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剑桥大学访问学者。现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首批“2011计划”吉林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武汉大学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团队首席科学家,吉林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兼任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会董必武法学思想(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研究会常务理事、吉林省法理学研究会会长,吉林省人民政府第五届法律顾问。国*级精品课程、985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以及国*级教学团队“吉林大学法学理论教学团队”骨干成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法理学,法律社会学和法哲学。 自1999年以来,已在《中国社会科学》等国*级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成果60余篇,其中近二十余篇论文为《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中国人民大学书报复印资料《法理学 法史学》等权威刊物转摘或存目,产生了良好的学术影响;自2001年以来,先后主持或参与主持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重大研究项目、司法部研究项目、中宣部委托项目在内的近20余项课题的科学研究工作。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