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研究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10-01
开本: 其他 页数: 338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38.8(5.7折) 定价  ¥6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2696150
  • 条形码:9787512696150 ; 978-7-5126-9615-0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研究丛书之一 ☆由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院长冯刚教授担任总主编,邀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理论与实践专家,共同完成本书编撰工作。 ☆本书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的内涵释义、理论基础、发展历程、现实境遇、体系框架、科学构建等方面对思想政治教育做出探索性研究,为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在学理和实践体系方面提供参考。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研究的学术著作。教育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必须遵循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要求,不断提升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在治理视域下深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的研究,既是适应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要求,又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意。本书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的内涵释义、理论基础、发展历程、现实境遇、体系框架、科学构建等方面对思想政治教育做出探索性研究,为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在学理和实践体系方面提供参考。书中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统一,基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建设的目标导向、基本思路、科学思维作出深入研究,使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建设研究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为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良好局面的形成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研究 目录

导 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建设的目标导向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建设的基本思路 三、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提升的科学思维 **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的内涵释义 **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的基本内涵 一、主客双向互动为其核心能力 二、多元协调共治为其运行基础 三、空间协同联动为其统筹依据 四、实践动态反思为其发展保障 第二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的主要特征 一、坚持与时俱进,树立系统理念 二、坚守教育初心,树立人本理念 三、坚定“三全”育人,建立协同机制 四、崇尚德法结合,树立法治思维 第三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的内在延展 一、政策领悟能力 二、基层组织效力 三、多元共治合力 四、执行创新动力 第二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的理论基础 **节 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理论 三、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理论 四、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理论 第二节 习近平关于国家治理的重要论述 一、关于国家治理的基本原则 二、关于国家治理的目标导向 三、关于国家治理的领导核心 四、关于国家治理的战略部署 第三节 中国古代国家治理思想 一、古代中国国家治理的思想理念 二、古代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设置 三、古代中国国家治理的方式方法 第三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的发展历程 **节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的曲折 探索期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探索时期(1949—1956)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偏航期(1956—1966)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停滞期(1966—1976) 第二节 改革开放至党的十八大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恢复与 常态化发展期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的恢复期(1978—1992)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的发展时期(1992—2002)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整体建设时期(2002—2012) 第三节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的不断深化与 完善时期 第四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的现实境遇 **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的环境分析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生成的宏观环境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生成的中观环境.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生成的微观环境. 第二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主体的现实状况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主体系统的改变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主体能力的现状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主体观念的变化 第三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活动的现实呈现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目标的时代变化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结构的现状分析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机制的逻辑演进 第四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载体的现实运用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活动载体运用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管理载体运用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传媒载体运用 第五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的体系框架 **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思想引领力 一、思想引领力的内涵与特点 二、思想引领力的体系构成 三、思想引领力的意义与价值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社会服务力 一、社会服务力的内涵与特点 二、社会服务力的体系构成 三、社会服务力的意义与价值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协同合作力 一、协同合作力的内涵和特点 二、协同合作力的体系构成 三、协同合作力的意义与价值 第四节 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现代技术力 一、现代技术力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的意义 二、现代技术力的特征 三、现代技术力的体系构成 第六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体系的科学构建 **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体系构建的理论遵循 一、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论 二、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理论 三、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理论 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理论 第二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一、系统性和局部性相结合的原则 二、动态性和静态性相结合的原则 三、协同性和联动性相结合的原则 四、主体性和适应性相结合的原则 第三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体系构建的基本方法 一、理论分析与实践应用 二、典型示范与全面推广 三、相互借鉴与自我创新 四、专业评审与对象参与 第四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体系构建的实践路径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的思想保障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的制度保障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的实践机制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的效能转化 第七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主体的能力提升 **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主体的系统构成 一、以政府、高校党委为代表的治理决策主体 二、以高校行政部门为代表的治理执行主体 三、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和课程思政课教师为代表的治理引导 主体 四、以高校学生为代表的治理反馈主体 五、以社会、家庭为代表的治理协同主体 第二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主体的能力要求 一、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主体的政策领悟力 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主体的基层组织力 三、汇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主体的多元协同力 四、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主体的执行创新力 第三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主体能力的提升方法 一、优化治理主体系统,形成多元主体协同综合治理格局 二、完善治理主体队伍,构成多种育人力量汇聚治理生态 三、优化治理主体要素,推进各要素多维度的系统化治理 四、完善治理主体机制,为实现治理系统化提供有力保障 第八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的分类建设 **节 思想政治引领能力 一、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政治导向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思想引导 三、以立德树人为实践目标 第二节 协同合作能力 一、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教育的能力 二、德、智、体、美、劳教育协同的能力 三、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能力 第三节 社会服务能力 一、社会控制能力 二、社会协调能力 三、社会动员能力 第四节 信息技术能力 一、有的放矢,提升网络育人本领 二、内外结合,优化网络育人环境 三、整体联动,促进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第九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的效果评价 **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效果评价的特点、原则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的效果呈现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效果评价的特点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效果评价的原则 第二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效果评价的指标体系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系统构建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依据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效果评价的实施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效果评价的主体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效果评价的方法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效果评价的过程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效果评价的应用 第十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的运行保障 **节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的运行保障理念 一、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理念 二、树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系统化理念 三、坚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精准化理念 第二节 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的运行保障制度 一、以全过程民主推进高校制定规章制度的权威性 二、以强化顶层设计完善高校制定规章制度的科学性 三、以动态化跟进保障高校运行规章制度的可持续性 第三节 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的运行保障模式 一、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整体功能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 二、利用思想政治教育时空优势打造“动态闭环”工作样态 三、整合思想政治教育优质资源形成“共建共享”工作合力 第四节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的运行保障监督 一、突出政治监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强化日常监督压实领导干部主体责任 三、健全监督体系构建齐抓共管监督格局 参考文献 后 记
展开全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研究 节选

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作为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其建设具有非常明确的目标导向,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的重要构成。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建设要依据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要求,奋力写好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这篇大文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即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二〇三五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要实现总体目标,必须各领域同向发力,相向而行,整体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作为教育治理的关键环节,对于保证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正确方向具有决定性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则决定这种作用发挥的程度和大小。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要求出发,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建设需要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体系,为治理能力的提升提供制度前提和政策保障,进而通过治理能力的提升实现从治理体系现代化到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转化。 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要发挥治理体系的优势,把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体系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效能。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体系是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道”,为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提供核心理念、基本原则和普遍规律,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则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术”,蕴含着实施治理体系的谋略与技巧、手段和方法,是“道”的实现手段和外在表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要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这就为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建设提供了明确的目标导向,即将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体系优势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效能优势,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现代化。要实现这一转化,就要在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建设要紧紧扣住“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时代之问,把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这一根本任务作为能力建设的价值追求,重视思想政治引领力建设,确保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正确政治方向,增强多元主体的协同能力,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公共服务功能,把握现代信息技术能力,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方式,切实做到用现代化治理能力确证现代化治理体系,把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体系优势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优势,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再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建设要适应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改革创新能力。今天,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普及化发展阶段,建成了世界上*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的整体实力得到显著提升,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进入全球**方阵。面对贯穿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高等教育必须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进行整体谋划,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样态,表征的不仅是从数量扩张到质量优先、从模仿学习到创新引领的转化,同时包含从单一行政化管理到科学系统化治理的转化,这种转化需要建构科学规范的制度体系,为治理体系优势向治理效能优势的转化提供制度前提。在建构科学高效的治理体系的同时,需要高校治理不断适应新的形势进行改革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自在其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应当着力于治理体系的建构、治理主体的能力提升、治理环境的优化、治理机制的建设等方面的工作,破除各种妨碍治理现代化建设的因素,做到因时而进,因时而化,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良好局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研究 作者简介

张小飞,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教育BU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分教指委委员,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负责人。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BU项目1项,省重大项目1项。主编和参编著作8部,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理论视野》等国内外公开刊物发表论文50多篇。 李琳,广东科贸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全国高职高专思政课实践教学联盟、广东省马克思主义学会理事,广州市委宣传部“广东乡村社会治理与文化价值引领服务团队”首席专家。主持国家级、省级课题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获得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