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活动指导(学前教育专业(新课程标准)系列精品教材)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活动指导(学前教育专业(新课程标准)系列精品教材)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7-01
开本: 16开 页数: 208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37.4(8.3折) 定价  ¥4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活动指导(学前教育专业(新课程标准)系列精品教材)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8439805
  • 条形码:9787518439805 ; 978-7-5184-3980-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活动指导(学前教育专业(新课程标准)系列精品教材) 本书特色

本书采用“案例导入—理论阐释—课后练习”的编排方式,其中案例导入便于引导学习者从实践出发,调动学习者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理论阐释有利于学习者学习系统的理论知识,体会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课后练习能检验学习者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果。本书不仅适合学前教育专业的在校生,也适合幼儿园一线教师使用。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活动指导(学前教育专业(新课程标准)系列精品教材) 内容简介

本书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心理结构出发,分别介绍幼儿社会认知、社会情感以及社会行为的发展与教育,以帮助学习者把握幼儿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本书共八章,其中**章至第三章重点介绍本学科的基本理论与原理,第四章至第七章以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心理结构为线 索,分别介绍了幼儿社会性发展与社会教育的内容,第八章对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与教育活动设计进行总结与评价。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活动指导(学前教育专业(新课程标准)系列精品教材) 目录

**单元 幼儿社会教育概述

项目一 幼儿社会教育核心概念

项目二 幼儿社会教育的价值及发展历史

项目三 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理论基础与影响因素

第二单元 幼儿社会教育的目标、内容与方法

项目一 幼儿社会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项目二 幼儿社会教育的原则、途径与方法

第三单元 幼儿自我意识教育

项目一 幼儿自我意识概述

项目二 幼儿自我意识教育与活动指导

第四单元 幼儿人际交往教育

项目一 幼儿人际交往概述

项目二 幼儿人际交往教育与活动指导

第五单元 幼儿社会行为规范教育

项目一 幼儿社会行为规范概述

项目二 幼儿社会行为规范教育与活动指导

第六单元 幼儿归属感教育

项目一 幼儿归属感概述

项目二 幼儿归属感培养与活动指导

第七单元 幼儿社会教育评价

项目一 幼儿社会性发展评价

项目二 幼儿社会教育活动评价

附录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活动指导(学前教育专业(新课程标准)系列精品教材) 节选

项目一 幼儿社会教育的核心概念 幼儿社会教育是指以幼儿的社会生活事务及相关的人文社会知识为基本内容,以社会及人类文明的积极价值为引导,在尊重幼儿生活,遵循幼儿社会性与品格发展的规律与特点的基础上,由教师、家长及相关教育者通过多种途径,创设有教育意义的环境和活动,陶冶幼儿性情,培养幼儿初步的社会生活能力与良好品格、习性,促进幼儿健康、完整发展的教育。幼儿社会教育作为一门学科,是研究幼儿社会性发展过程中的现象、揭示幼儿社会发展的规律,指导教育者对幼儿进行社会教育实践和训练的课程。要真正理解和把握这门课程的精髓,必须掌握社会性、社会化、个性三个核心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一、社会性 社会学家认为,所谓社会性是指生物作为集体活动的个体,或作为社会一员活动时所表现出的有利于集体和社会发展的特征。人不是唯一具有社会性的动物,但是社会性却是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孤立生存的属性。人类的社会性表现为符合人类整体运行发展要求的社会属性。人的社会性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其成长过程中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慢慢习得的。 根据国内外众多学者的研究,我们从发展心理学角度来看社会性,可以这样来认识:社会性是指个体在掌握社会规范,形成社会技能、学习社会角色,发展社会行为,适应周围社会环境的社会化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心理特征。作为一种心理特征,其结构要素包括社会性认知、社会性情感和社会性行为三个方面,其中社会性认知又包括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社会性情感包括自我体验和社会情感;社会性行为包括自我控制与社会行为。社会性认知、社会性情感、社会性行为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其中社会性认知是社会性情感和社会性行为产生的基础,社会性情感为社会性认知和社会性行为提供了动力,社会性行为又是社会性认知和社会性情感产生和发展的起点。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精神,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心理结构同样可以从这三个层面加以分析。 1.社会性认知 社会性认知是指幼儿对自我与社会中的人、社会环境、社会规范等方面的认知,包括行为动机和结果的分辨能力,对他人的认知(对同伴意见的理解和采纳能力),对社会环境和现象的认知(家庭、幼儿园、社区机构、国家及民族、重大社会事件等),对性别角色、行为方式的认知和对社会规范的认知(文明礼貌、生活习惯、公共规则、集体规则、交往规则等)。 2.社会性情感 社会性情感是指幼儿在社会生活、社会交往中对自己、他人、事物的情感体验,包括对自我的体验如自豪感、满足感、愉快感,对他人产生的依恋感、同情心;对集体和社会的责任感、归属感等。 3.社会性行为 社会性行为是指幼儿在与人交往、参加社会活动时表现的相对稳定的行为倾向和行为技能,包括交往的技能、倾听交谈的技能、辨别和表达自己情感的技能,合作、轮流、遵守规则社、解决冲突等亲社会行为和性别行为。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活动指导(学前教育专业(新课程标准)系列精品教材) 作者简介

周平,长沙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学院讲师,硕士,主持湖南省教改课题2项、主持湖南省社科联课题1项,主持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1项,主持校级优质课程《幼儿社会教育与活动指导》1门,获得校级青年教师课堂竞赛二等奖两次,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编教材1本,参编教材3本,指导学生获省级师范生大赛一等奖一次,三等奖一次,参与精品课程《幼儿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课程建设。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