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融通与创新:真实问题导向下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一体化办学理论与实践

融通与创新:真实问题导向下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一体化办学理论与实践

作者:潘一山
出版社:中国环境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7-01
开本: 其他 页数: 195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42.9(5.5折) 定价  ¥7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融通与创新:真实问题导向下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一体化办学理论与实践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1148582
  • 条形码:9787511148582 ; 978-7-5111-4858-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融通与创新:真实问题导向下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一体化办学理论与实践 内容简介

  《融通与创新:真实问题导向下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一体化办学理论与实践》集成了潘一山校长、宋有涛院长创新提出的真实问题导向下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一体化办学的研究成果,以真实问题为切入点,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一体化办学的理论研究、实践应用和实践效果3个方面,全面介绍了真实问题导向下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学生培养体系建设、课程教学体系建设、师资队伍体系建设、支撑条件体系建设,以及学科建设成果、人才培养成果和“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一体化办学的典型案例。  《融通与创新:真实问题导向下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一体化办学理论与实践》可为高等学校真实问题导向下“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一体化办学机制的实施、环境科学与工程及相关理工学科的发展提供借鉴。

融通与创新:真实问题导向下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一体化办学理论与实践 目录

**篇 理论研究
第1章 辽宁大学真实问题导向下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研究成果
1.1 辽宁大学真实问题研究中心的建立
1.2 真实问题网络平台——“砍瓜网”的建设
1.3 真实问题导向下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各部门联动机制
1.4 真实问题导向下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效果
第2章 真实问题导向下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一体化办学模式的提出
2.1 我国当前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2 真实问题导向下的高校教师、学生、管理者对人才培养的定位
2.3 真实问题导向下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一体化办学理念的提出
2.4 真实问题导向下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一体化办学模式的作用和现实意义
第3章 真实问题导向下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一体化办学的理论构建
3.1 教育领域真实问题的研究现状与热点
3.2 “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一体化办学面临的真实问题
3.3 真实问题导向下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一体化办学基本原理
3.4 真实问题导向下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一体化办学指标体系
3.5 真实问题导向下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一体化办学方法体系

第二篇 实践应用
第4章 真实问题导向下的学生培养体系建设
4.1 学生培养体系建设中的真实问题
4.2 吸引优秀生源的制度和措施
4.3 对学生的指导和辅导措施
4.4 对学生表现的过程跟踪与评估
4.5 学生转专业或转学的相关规定
4.6 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培养目标
4.7 培养目标合理性的定期评价
4.8 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要求
4.9 师生对毕业要求的了解及认知情况
第5章 真实问题导向下的课程教学体系建设
5.1 课程教学体系建设中的真实问题
5.2 课程设置支持毕业要求
5.3 与毕业要求相适应的自然科学类课程建设
5.4 与毕业要求相适应的基础与专业类课程建设
5.5 工程实践与毕业论文(设计)
5.6 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建设
5.7 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建设
5.8 思想政治教育建设
5.9 课程教学改革与质量督导
第6章 真实问题导向下的师资队伍体系建设
6.1 师资队伍体系建设中的真实问题
6.2 教师数量及师资结构建设
6.3 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建设
6.4 教师教学指导和教改能力建设
6.5 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咨询、服务能力建设
6.6 教师在教学质量提升过程中的责任能力建设
……

第三篇 实践效果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融通与创新:真实问题导向下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一体化办学理论与实践 作者简介

  潘一山,教授,博士生导师。  1964年辽宁东港生人,清华大学博士毕业。现任辽宁大学校长,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带头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首层次,“兴辽英才计划”杰出人才,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第十四届光华工程科技奖,入选辽宁省院士培养工程。曾任两届教育部高等学校力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主要从事矿业安全和环境工程方面的工作。主持“97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课题6项,省部级及横向课题2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教育部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0余项、美国PCT专利1项:发表SCI/EI论文70篇,3篇论文入选中国百篇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出版学术专著6部:制修订国家标准6项。成果作为《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细则》等国家法规文件主要技术支撑,在全国所有冲击地压矿井执行,提升了冲击地压国家治理能力。指导培养35名博士、70名硕士研究生。    宋有涛,教授,博士生导师。  1973年辽宁锦州生人,南开大学本科毕业,日本山口大学硕士、鸟取大学博士,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博士后。现任辽宁大学环境学院院长,兼任辽宁省生态学会副理事长、辽宁省环境科学学会副秘书长c被评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辽宁省优秀专家、辽宁省学术头雁、兴辽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辽宁省特聘教授、沈阳市杰出人才等。  主要从事环境经济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等方面的工作。近年来主持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课题8项,省部级及横向课题30余项;获辽宁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辽宁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发表论文140余篇,SCI收录70余篇:出版教材、专著6部: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0余项。    王子超,教授,硕士生导师。  1986年黑龙江啥尔滨生人,中国海洋大学博士毕业。现任辽宁大学环境学院环境工程系主任。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万人层级、辽宁省环境科学学会青年科学家、沈阳市中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大连市青年科技之星。主要从事污水生物脱氮处理方面的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级科研项目4项、市级科研项目2项、沈阳市国家科技创新智库重点课题1项;发表SCI论文20余篇:获辽宁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项、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三等奖1项、沈阳市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三等奖1项。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