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影视往何处走3——2020·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评论周实录

中国影视往何处走3——2020·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评论周实录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1-01
开本: 16开 页数: 468
本类榜单:艺术销量榜
中 图 价:¥71.5(7.3折) 定价  ¥9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国影视往何处走3——2020·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评论周实录 版权信息

  • ISBN:9787503971433
  • 条形码:9787503971433 ; 978-7-5039-7143-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影视往何处走3——2020·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评论周实录 本书特色

当代中国电影如何表现主旋律?传统文化题材动画电影的产业发展路径在哪里?融媒体时代青年编剧如何渡劫?泛IP 时代青年编剧如何破局?中国影视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本书汇集了当下影视界的热点问题,对当今影视的发展与理论的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

中国影视往何处走3——2020·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评论周实录 内容简介

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评论周以“艺术评论、文化前瞻”为主题,一学术定位为主,兼顾电影的艺术性与商业性,遵从“小、精、准”的思路。作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评论周的论文集,本书围绕目前中国影视产业发展现状,站在理性、学术客观的角度,分析中国影视的新问题、新现象,对中国电影产业提出新策略、新理论,为构建中国电影电视研究的学理体系奠定基础。

中国影视往何处走3——2020·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评论周实录 目录

影视强国建设的策略与展望——2020·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评论周开幕论坛观点摘要
新时代中国影视学术发展与“三大体系”建设——2020·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评论周开幕论坛圆桌会议观点摘要/胡克等
中国影视新发展与新挑战——2020·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评论周“中国特色影视产业和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论坛嘉宾发言摘要
中国特色的影视美学发展路径——2020·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评论周“新语境下中国影视民族化探索”论坛观点摘要
跨界、融合与破局——2020·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评论周“青年编剧的新挑战与新机遇”论坛观点摘要
城市文化与影像记忆——2020·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评论周“寻求城市变迁中的文化记忆”论坛观点摘要
英雄与人民:中国电影的形象塑造和历史观念的建构
流动回溯的现代性影像——21世纪头20年中国影视潮
中国电影话语体系中的主体性建构
中国电影理论研究前瞻
中国电影理论批评要成为中国电影强国建设的智囊
朝向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建构——论电影工业美学理论的学术自觉和学术探求
新主流大片:中国电影家国话语的新表达
复合型、高层次影视理论人才培养的目标
关于建立污点影视演员惩戒期制度的思考
电影美学:一种中间理论形态
电视媒介参与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的电视制度和电视文化的形成
质性研究与电影学的扩展
中国传统美学精神与电影声音研究
剧与大数据“误读”
中国影视民族化的理论建构及实现路径
“魔法代替了机器”:再谈中国电影的民族化、民族精神与全球化表达
论当代中国影视“主旋律”
中国电影西部话语的民族意识与自我身份建构
重写少数民族电影生活史——论民族电影创作方法及策略
城市永在流逝而影像永生
浅论电视剧艺术与中国美学的关系
中国区域电影学:探讨与实践——基于拓展中国电影学派的研究
当下传统文化题材动画电影的产业发展路径探析
怀旧且叛逆的目光:田壮壮与北京
杰弗瑞·卡森伯格的高概念创投观念
电影编剧行业格局的“破”与“立”——兼谈当下电影编剧行业特征及要求
“扶持青年很好电影剧作计划”的十年成就与对影视教育的反思
论融媒体时代青年编剧如何渡劫
中国影视剧本扶助的现状盘点及体系构建
拓展数字交互叙事结构中的故事空间
5G时代下互动剧编剧创作的挑战与突破路径——基于《互联网互动视频数据格式规范》的解读
电视剧《鬓边不是海棠红》中时空的意境创造
论学科交叉如何为编剧创作提质
论跨界编剧的得与失
我国戏曲儿童剧的发展困境及问题分析
失语与失焦——当下青年编剧的双重困境
媒介与技术革命语境下剧本创作的跨界与融合
泛IP时代青年编剧如何破局
经典IP改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官渡之战”的改编为例
为银幕写作:融媒体时代建立属于编剧行业的尽职调查
重识戏剧性与情节性——电视剧青年编剧的破局之道
青年编剧如何发挥原创优势
唤醒编剧原创力——兼论泛IP时代青年编剧如何突围
泛IP时代青年编剧如何破局——表达中国故事、中国文化新内涵
泛IP时代青年编剧的创新之路
融媒体时代青年编剧的机遇与挑战
戏曲与电影的跨界融合与交流——以经典电影《霸王别姬》为例
“双男主”网络剧的情感补偿功能研究
展开全部

中国影视往何处走3——2020·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评论周实录 作者简介

丁亚平, 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电影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副会长。出版个人著作《中国电影通史》(两卷本)、《艺术文化学》等20 余部,发表学术文章500 余篇。曾获首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中国电影金鸡奖理论评论奖著作一等奖等国家、省部级奖项。担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和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首席专家,并任《中国大百科全书》(第3 版)影视学科的主编。获选2016 年度“文化部优秀专家”、2017 年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 赵卫防, 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学术丛刊《影视文化》执行主编,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秘书长。多年来从事港台电影特别是华语电影互动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出版个人专著《香港电影史(1897 — 2006)》《香港电影产业流变》《华语电影:历史、现状与互动》等,主编《华语电影新视野》《治史有凭 勤勉厚德 — 邢祖文学识与人格研究》等著述;发表学术文章近200 篇。曾获中国电影金鸡奖理论评论奖论文一等奖、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优秀著作奖及中国艺术研究院优秀科研成果论文奖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