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生态学视野下的中小学课堂交往问题研究

生态学视野下的中小学课堂交往问题研究

作者:李彤彤
出版社:中国商务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11-01
开本: 大16开 页数: 239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29.4(6.0折) 定价  ¥4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微信公众号

生态学视野下的中小学课堂交往问题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0336614
  • 条形码:9787510336614 ; 978-7-5103-3661-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生态学视野下的中小学课堂交往问题研究 内容简介

本研究是一项致力于运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的尝试。对于解决我国当下中小学课堂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首先,生态学理论为本书进行研究提供了基础,以此为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指导课堂交往,可以形成生态的课堂交往观,并能够对教学研究所涉及的领域进行全面而深刻的反思,建构生态课堂交往的应然状态,为教学论学科建设提供新的生长点。其次,运用生态学理论指导课堂交往,可以促进我国当下中小学课堂交往的实践转向,使广大教育实践者牢牢树立“生态意识”,改变课堂教学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提供实践课堂交往的方法论。 本书以文献资料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为基本研究方法,通过梳理课堂交往发展史和课堂交往中师生关系、教室布局和交往规则等要素的演变史,确定生态课堂交往的应然状态。经过一学期的调查研究,总结我国当下中小学课堂交往中存在的单一性、单调性、主体性失落、非平等性以及语言单调消极等突出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当下中小学课堂交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成因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分析。

生态学视野下的中小学课堂交往问题研究 目录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一)生态文明对教育的警示
(二)课堂交往现存问题的突显
(三)生态思想对课堂交往问题的补弊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二)观察法
(三)问卷调查法
(四)访谈法
四、相关概念界定
(一)生态、课堂生态
(二)交往、课堂交往
(三)生态课堂交往
**章 文献综述
一、有关教育生态的研究
二、有关学校生态的研究
三、有关课程生态的研究
四、有关课堂生态的研究
五、有关学习生态的研究
六、有关课堂交往生态的研究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生态学理论
(一)生态学与生态系统
(二)生态学及其基本理论
(三)生态学理论在教学中的借鉴
二、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
(一)交往行为理论的相关概念
(二)交往行为理论的主要内涵
(三)哈贝马斯交往理论在教学中的借鉴
第三章 生态课堂交往的应然状态
一、课堂交往的历史沿革
(一)教育范式的发展史
(二)课堂交往的主要发展阶段
二、课堂交往主要因素分析
(一)师生关系
(二)教室布局
(三)交往规则
三、生态课堂交往的基本内涵及特征
(一)生态课堂交往的基本内涵
(二)生态课堂交往的特征
第四章 当前中小学课堂交往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交往中的单一性问题
(一)课堂交往环境和空间的单一性
(二)课堂交往模式的单一性
二、课堂交往中的单调性问题
三、课堂交往中的主体性失落问题
(一)交往主体的片面化
(二)交往主体的被动化
四、交往过程的非平等性
(一)课堂交往对象上的不平等
(二)课堂交往内容上的不平等
(三)课堂交往性质上的不平等
五、交往语言单调消极
(一)体态语言单调
(二)交往语言语义单一
(三)评价语言负面消极
第五章 当前中小学课堂交往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简单教育下的文化扭曲对课堂交往的影响
(一)社会文化的扭曲
(二)学校文化的扭曲
二、交往目的的工具理性取向对课堂交往的影响
(一)教育目的工具理性取向的历史延续
(二)当前课堂交往目的的工具理性取向
三、机械世界观对课堂交往的影响
(一)当前课堂交往的预成性
(二)当前课堂交往的直线性
(三)当前课堂交往的去情境性
(四)当前课堂交往的完备性
(五)当前课堂交往的确定性
四、唯知识论对课堂交往中培养智慧人的影响
(一)唯知识论下教育目的的偏狭
(二)知识不是教育目的的全部
(三)唯知识论对课堂交往中培养智慧人的阻隔
第六章 改进中小学课堂交往存在问题的有效策略
一、在关系思维中丰富教学活动样态
(一)在生态课堂中实现教学过程的有效互动
(二)构建多样化的课堂交往形式
(三)构建多样化的课堂交往手段
二、在过程思维中树立培养智慧人的目标取向
(一)厘清知识与智慧的关系
(二)在教育过程中强调智慧的生成
(三)在教学实践中把握智慧的生成
三、在复杂思维中重构课堂交往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一)在复杂思维中构建课堂交往的生态自然环境
(二)在复杂思维中构建多维度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在复杂思维中实现课堂交往的自组织性
四、在共生理念下构建课堂交往中的共同体
(一)统筹兼顾,攻坚克难
(二)在共生理念下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
(三)在共生理念下构建师生生存共同体
五、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关注学生的生命生成
(一)转变传统教育观念
(二)设置生命教育课程
(三)教师应充满关爱
(四)引导学生学会关爱
结论
附录一 中小学师生课堂交往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二 美国教育机会均等运动:理论探讨与实践策略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