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初中数学单元教学法的构建与实施

初中数学单元教学法的构建与实施

作者:温河山
出版社:中国商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1-01
开本: 16开 页数: 264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41.3(7.0折) 定价  ¥5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初中数学单元教学法的构建与实施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0819619
  • 条形码:9787520819619 ; 978-7-5208-1961-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初中数学单元教学法的构建与实施 本书特色

单元教学法以“圆融自然,做探究的引导者”为基本理念,全方位系统研究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及实施,同时将配套学习法嵌入其中,*大限度地提升教学效能。圆融,就是“圆满融通,周密畅达”。圆满融通,即自然生成,水到渠成,相互贯通;周密畅达,即严谨规范,简洁畅通,指向知识本源。

初中数学单元教学法的构建与实施 内容简介

本书详细论述了单元教学法的缘起、理论基础和基本内涵,概括了其本质与特点,对单元教学法的实施要义、教学思想和教学评价进行了积极探索。全书内容丰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师范类在校生和一线教师非常有价值的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单元教学法的构建与实施 目录


**章 单元教学法的产生与内涵

**节 单元教学法的发展过程//001

一、数学知识单元的形成//001

二、单元教学法研究综述//002

第二节 单元教学法的理论基础//007

一、建构主义理论//007

二、发展心理学理论//008

三、素质教育创新理论//009

四、波利亚教育理论//010

五、皮亚杰教育理论//010

六、系统论//011

第三节 单元教学法的基本内涵//012

一、对一堂优秀课的分析及改进//012

二、数学学科的特点//018

三、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对数学课程的性质以及基本理念的阐述//019

四、单元教学法定义界定//021

五、优序教学与推进方式//022

六、教学方法//027

七、单元教学法的价值取向//029

八、单元教学法的基本理念//029

第四节 单元教学法的实践意义//035

一、单元教学法与单元优化//035

二、单元教学法与学生发展//036

三、单元教学法与教师发展//036

第二章 单元教学法的本质与特点

**节 单元教学法教学设计的本质//038

一、单元教学法是重视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038

二、单元教学法是落实核心素养的教学//039

三、单元教学法是对教材的二次开发//040

第二节 单元教学法教学设计的特点//041

一、圆融自然//044

二、关注整体//045

三、优化结构//046

四、化难为易//047

五、发展能力//047

六、关注学法//048

第三章 单元教学法的实施要义

**节 单元教学法的实施原则//049

一、整体性原则//049

二、逻辑性原则//051

三、主体性原则//057

四、核心关键原则//059

第二节 单元教学法的实施策略//060

一、单元起点策略//060

二、单元推进策略//062

三、课堂教学设计策略//070

四、课后作业设计策略//131

第三节 单元教学法的实施步骤//138

一、优序教学//138

二、研究课堂宏观策略//140

三、研究问题分析方法//141

四、练习设计//142

五、学习跟踪//142

第四节 单元教学法个案研究//143

一、个案研究“有理数”主题单元//143

二、个案研究“平行线”主题单元//165

三、个案研究“圆”主题单元//176

四、其他典型教学设计赏析//189

第四章 单元教学法的模式与实施

**节 教学模式与学习模式//195

一、教学模式//196

二、学习模式//204

第二节 不同课型下的单元教学模式的实施//210

一、概念课//210

二、命题课//216

三、复习课//222

四、专题课//225

第五章 单元教学法框架下的教学思想

**节 整体思想//230

第二节 生活化//231

第三节 可视化//232

第四节 操作化//234

第五节 类别化//235

一、类别一:含有“比”“是”“共”“等于”的预备型题目//236

二、类别二:隐藏“共”字问题//236

三、类别三:隐藏“比”字问题//238

四、类别四:隐藏“等于”问题(抓住“不变性”)//238

五、类别五:比例问题(配套问题)//238

六、类别六:盈亏问题//239

第六节 变式思想//239

一、一题多变//239

二、一题多问//241

三、一法多用//242

四、一题多解//243

第六章 单元教学法的评价与操作

**节 单元教学法评价的内容//250

一、单元设计评价//250

二、课堂教学评价//251

三、学生学习自我评价//253

第二节 单元教学法评价的目的及方式//254

一、单元教学法评价的目的//254

二、单元教学法评价的方式//255


展开全部

初中数学单元教学法的构建与实施 节选

**章 单元教学法的产生与内涵 **节 单元教学法的发展过程 “单元”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整体中自成段落、系统,自为一组的单位。”从这个定义来看,单元是整体的一个部分,但本身又可以被看作一个整体,源于它“自为一组”或者“自成系统”。换言之,单元是由组件或零件、分组件装配在一起,通常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中能够独立工作的组合体。 一、数学知识单元的形成 “单元”一词是在传统数学教学领域变革的过程中出现的。传统教科书把内容分成若干部分,但各部分之间关系割裂,知识支离破碎,缺乏系统性;课程综合实践价值低,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20世纪20年代以后,进步主义教育家们主张减少传统课程数量,使各部分联系日益紧密,教育更有意义。正如廖那尔所说,设计教学单元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见识、技能,并掌握人类某些重要经验。进步主义教育家们希望教材能够涉猎生活和社会问题,并设计多种活动,内容更加系统化,让学生身临其境,让他们更有兴趣学习,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并更顺利地建立各自的可行性目标。 对于“单元”这个概念,教育家们有不同的解释。有的解释为学习活动,有的解释为人类重要经验,还有的认为这个问题比较宽泛,单元包含很多活动,教师讲解只是其中一部分。我们需要让各个成长阶段的人都能体会到其价值,尤其对学生而言,则更能体会到学习的意义。可惜,单元的上述属性如今甚少谈起,人们容易忽略它的重要性,常常会将它理解为教材若干部分的组合,是知识技能,却忽略了学生是否进行自主活动、教学过程是否联系实际等这些关键问题。 虽然教育家们对“单元”的解释各有不同,但这些解释仍然有共性,那就是单元由各种相关的学习经验所组成。单元通常有下列特性:①与传统课程相比,实践经验更加充分;②以知识逻辑、适应教学需要等为组合依据,通常有相同内容以及主题;③是课程设计与教学的单位。 二、单元教学法研究综述 (一)“莫里森单元教学法”的定义与步骤 较早提出单元教学法的是美国著名教育家莫里森。他是实证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他认为,继承社会财富与公认的社会模型的一致性是教育的基本任务,而真正有效的教育,无论是为个人还是为社会服务,都必须以教育理论为基础,组成实用的系统。较之现有系统,这种系统能使所有受教育者获得更多、更完整的知识。 莫里森单元教学法是一种归纳的思考教学过程,可用来解决问题。莫里森认为,指导学生学习是要指导他们完全掌握整个学习单元,而不是仅仅掌握一些零散的知识。他同时认为,学习的目的在于,我们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更要让人格获得发展。 莫里森发明了一套公式,即“教学前测—教学—测验教学结果—修正教学方法—再教学—再测验教学结果—达到完全学习程度”。他把教学过程分为下列五步。 **步,试探。先进行一次教学前测,考查学生对所学单元掌握程度如何。凡学生已经掌握的,就不再重复,而仅仅重复学生尚未掌握的内容。教师要用演示、发问、谈话、讨论、测验等方法,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提示。教师向学生提供“作业指定单”(包括学习目的、中心问题、参考资料、学习方法等),简单提示学习内容,鼓励学生发问,然后进行一次“提示测验”,以考查学生是否真正了解其内容。学生根据测验结果分为三组:**组自主研究,第二组教师略加帮助,第三组则须由教师重新提示。第三步,自学。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行研究。学生通过阅读、查阅资料、记录并复习读书笔记等方式进行学习,完成教师指定作业,教师做个别指导。这项工作少则持续几天,多则持续几星期。 第四步,组织。学生把自学知识列成纲要、组织系统、产生结论。教师由此可以观察到学生是否有能力去解决所研究的问题。 第五步,复讲。教师指定几个人作口头报告,其他学生进行发问或补充。未复讲的学生则交文字报告。 本方法很适合指导学生解决问题,因为它把每一个学习单元都看作一个完整部分。它吸取“进步教育派”的一些主张,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有参与交流、研讨、合作的机会。但该方法也有缺陷。例如,缺乏可操作性,个别指导缺乏系统性,在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生自主精神方面存在欠缺。其中*致命的一点是,它只为那些可以监测的结果设计教学方法,对无法量化监测的结果则缺乏有效措施。这就使抽象结果难以具体呈现,也难以适应单元教学。 (二)单元教学法在新时代教育教学中的研究 现阶段,教育界对初中数学单元教学法的系统研究不足。现将相关研究成果做如下梳理。 王玥在2020年5月天津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模块整体”教学模式在七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设计以“整式”教学为例》中提出,现阶段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都存在时间不够的问题。因为教学任务繁重,教师无法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教学逐渐变成“灌输式”;学生课堂效率也大大降低,他们无法直接从课堂中接收到有效知识。根据初中教学内容和学生自身特点,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他构建了“质疑解难”贯穿始终的课堂教学结构方式:“三层次、六步骤”。 **层次:落实基础。 步骤一:自学研修(在课下预习的基础上,完成“导学案”形式检测)。 步骤二:交流点拨(教师根据“导学案”完成情况,课堂点拨共性问题)。 第二层次:提升能力。 步骤三:范例导学(教师示范、引导与讲解重难点和经典问题)。 步骤四:探究实践(学生在教师示范引导的基础上,完成对“导学案”的交流、讨论)。 第三层次:发展素养。 步骤五:拓展创新(“导学案”自主性讨论,学生“火花”类思考展示)。 步骤六:概括总结(对该单元的方法、规律、思想,以及重点、难点、易错点进行归纳概括,并辅以单元检测)。 胡象岭和李新乡将“单元教学法”定义为“将教材、活动等划分为完整单元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b。他们概括了“单元教学法”的三个特点:①根据教材内在逻辑结构和学生水平,划分若干基本单元,以此划分教学活动。以“整体—部分—整体”的顺序开展教学活动,便于学生掌握知识整体结构,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知识并实现迁移。②根据学生主动学习知识技能的程度设计教学步骤,更能体现“教学相长”的优势。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独立性,有利于提升学习能力,尤其是自主学习能力。③教师精讲知识结构,抓住教材重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他们把“单元教学法”分为四个阶段:①自学探究阶段。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单元内容,提出学习目的和要求,指出方法和步骤,激发学生学习热情。②重点讲授阶段。教师根据学生自学探究中出现的问题,重点讲授以下内容:重难点、区别与联系、认识过程与方法等。③综合训练阶段。训练学生综合运用已掌握的基本概念、原理来分析、解决问题。④总结巩固阶段。学生整理理论方法,在头脑中形成完整单元学习系统。 杨军也定义了单元教学法:从某一单元或某一主题出发,根据单元内容特点,综合各种教学形式和策略,让学生从一个阶段的学习延伸至相对完整的单元内容。 他提出一个教学策略来实现单元教学法,即“问题群、任务群、活动群、活动—任务—问题(ABC)的复合体”。“问题群教学策略”针对某一教学主题,根据学生认知能力,从不同角度设计多个问题,或并列或递进,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更接近学生的“*近发展区”。另外,在教学中还应关注多种思维方法的运用。教师要尝试从各种思维角度设置问题,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多角度思维,包括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创造性思维、模型与建模、联想与想象等。“任务群教学策略”主要是大概念组织设计,设计多个有层次且梯度化的师生共学情境任务,实现大概念建构。它强调将知识放在真实的情境中,关注问题实际存在状态;将某些关联性内容,进行一体化任务设计,关注科学思维能力水平的进阶。“活动群教学策略”是指教师根据学生认知特点,提供恰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阅读、游戏和操作活动进行学习。“ABC 教学策略”是指在单元教学中,根据学情发展、目标任务等情况,将任务、问题等教学策略穿插、融入整个教学活动中,实行“活动+任务+问题(A+B+C)”串联的教学策略。在教学活动中融入任务,在教学任务中渗透问题,即A含B含C。 张磊也提出了单元教学法的运用策略。一是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下建立多维度的单元教学目标。二是精心规划和组织单元内容,要有合理、有效的主线。设计主线时应该综合考虑知识结构和问题系统的逻辑线索、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的活动与发展规律,关注学习活动的有序性、整体性,要适合学生自主学习。采用真实情境驱动方式,有利于形成合理有效的逻辑主线,且有利于组织学习内容。三是讲究教学活动的定向、组织和调控方法,积极融入探究、合作以及自学、讨论、实验、实践、整合等学习活动,注意创新,努力做好探究、认知、合作学习、翻转课堂等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并选择有效的活动顺序,设计有趣的活动方法,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借助人工智能,力求良好实践效果。四是积极改进评价方式,坚决避免“唯分数”“唯升学”等不良做法。其他相关研究大同小异,基本都提及其基本特点(如整体性),主张“自学”“测试与调整”“教师精讲”等。 (三)相关研究的不足 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实践中,单元教学的应用常被概括为四个步骤:①自学探究。学生通过观察、猜想、计算、推导教师提供的素材,得出问题初步结论。②重点讲授。教师重点讲授学生在自学探究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对知识起源、思维过程、相互关系和应用等做疑难解释。③综合训练。学生完成相关练习,掌握相关原理和方法。④总结强化。引导学生整理学习内容,并与已学内容进行同化,实现巩固、提升。 在实际教学实践中,这些研究大部分只是简单地把“单元教学法”定义为“整合”,甚至更简单地理解为“如何将几节课的内容整合到一节课”。在这种理解下,有些教师在一节课中“塞进”几节课的内容,使得课堂“难度大、内容多、满堂灌”,不利于学生有效学习。 总而言之,这些研究相对零散,*多是“单元教学法”的基本操作步骤;仅仅停留在经验层面,缺失“单元教学法”的理论依据、操作要义、评价方式等,无法大面积示范和推广。当前初中数学“单元教学法”的系统研究基本处于空白状态,个人感受居多。

初中数学单元教学法的构建与实施 作者简介

温河山,硕士研究生,中学数学高级教师,任职于东莞市万江第三中学;是东莞市第一批教学能手,东莞市教学工作先进个人,东莞市初中数学学科带头人,东莞市初中数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先后主持或参与六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四项次获得省市级奖项。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