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协和名医说乳腺健康

协和名医说乳腺健康

作者:黄汉源
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12-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36
中 图 价:¥29.3(4.9折) 定价  ¥59.8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协和名医说乳腺健康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2720497
  • 条形码:9787512720497 ; 978-7-5127-2049-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协和名医说乳腺健康 本书特色

北京协和医院乳腺外科奠基人黄汉源教授首部通俗科普著作 60年乳腺外科临床经验帮助你冷静应对乳腺疾病 黄汉源教授致力于乳腺疾病的临床诊治工作6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他倾心编著此书,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阐述了关于乳腺疾病的医学知识,相信广大女性读者一定能从中受益。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整形外科医院主任医师 张保宁 黄汉源教授常言“我只是个工匠”,医者意也。他这一生的满足就是能看到饱受折磨的患者“完美”地康复,这也是他一心致力于乳腺疾病研究和临床治疗的初衷。所以这是一本源自“工匠”的科普,医心、医人、医家庭。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乳腺外科主任 史晓光 黄汉源教授令我心生崇拜的是同行对他那双“神手”的描述,他手诊乳腺肿物之良恶性的准确率几乎可达百分之百。他虽年近90,却依然坚持给大众普及预防乳腺疾病的科普知识,更令我心生敬仰。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乳腺微创中心主任医师 林 华 黄老就是为阻击乳腺疾病而生的,一辈子行医,心无旁骛,对后辈不仅传授技术,更传授做人的道理!相信这本书会给更多乳腺疾病患者带去福音。 ——中日友好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 刘宝胤 我是一名乳腺癌中期患者,因为当初听取了黄老的建议,延长了生命,今年癌龄已29岁了。我坚信在抗癌路上医患结合才能战赢癌魔。感谢黄老将乳腺疾病预防知识普及给我们广大女性。 ——北京癌症康复协会原副会长 李万桢

协和名医说乳腺健康 内容简介

乳腺并不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器官,然而一旦患病却会令女性痛苦不堪,尤其是遭遇乳腺癌的时候。乳腺癌细胞丧失了正常细胞的特性,细胞之间连接松散,容易脱落。癌细胞一旦脱落,游离的癌细胞可以随血液或淋巴液播散全身,形成转移,危及生命。目前,乳腺癌已成为威胁女性身心健康的常见肿瘤。当今社会,如何保护乳房,远离乳腺疾病尤其是乳腺癌是每一个女性都必须修炼的课题。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全方面解读了乳腺相关疾病的日常预防、治疗及康复。读者在轻松温馨的阅读中可了解事关乳腺健康的相关科学知识,建立更加完善的健康管理模式。尤其,本书还记录了20个患者真实的患病经历,揭示了她们战胜病魔的心路历程。贯穿其中的对于生活、生命的思考更是令人感慨!

协和名医说乳腺健康 目录

目??录

第1讲 乳房疼痛并不意味着得了乳腺癌

门诊故事1:“我的乳房经常痛,难道是得了

癌?” — 003

乳腺癌早期一般不痛 — 005

经前乳房疼痛可能源于正常的乳腺增生 — 005

究竟哪些病会导致乳房疼痛 — 007

哺乳期的乳房疼痛可能源于急性乳腺炎 — 009

无须大惊小怪的三种乳房疼痛 — 010

乳房疼痛分为三度,定期检查很重要 — 011

第2讲 乳腺增生一般不会发生癌变

门诊故事2:“乳腺增生会发生癌变吗?” — 015

乳腺增生发生癌变的概率很小 — 018

乳房是一个情绪器官 — 019

并非所有乳腺增生都会疼痛 — 020

掌握乳房自查的方法很有必要 — 021

乳房是女人的第二性器官 — 021

适时婚育、哺乳可以预防乳腺增生 — 022

第3讲 别紧张,不是所有肿块都是癌

门诊故事3:“我发现乳房里有肿块,这会是癌吗?” — 027

肿块不一定是癌 — 030

乳腺纤维腺瘤自述 — 031

腺瘤一旦形成,只是用药不能让其消失 — 033

乳房长了“小水泡”,不必太担心 — 034

病理确诊十分必要 — 035

第4讲 警惕“不死的癌症”——浆细胞性乳腺炎

门诊故事4:“我已经过哺乳期很久了,怎么还会得

乳腺炎?” — 039

慢性乳腺炎的诊断与治疗是一个难题 — 042

浆细胞性乳腺炎是一种慢性非细菌性炎症 — 043

浆乳为什么会“缠”上你 — 043

病情反反复复的浆乳 — 044

如何预防浆细胞性乳腺炎 — 046

第5讲 这种乳腺炎,容易被误诊成乳腺癌

门诊故事5:“得了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必须得全

切乳房吗?” — 051

容易被误诊为癌的乳腺炎 — 054

请刀下保乳 — 056

如何避免被误诊 — 058

第6讲 请科学催乳、丰胸

门诊故事6:“我是怎么得的肉芽肿性小叶性乳

腺炎?” — 063

乳房是女人全身*娇嫩的器官 — 065

按摩并不能丰胸 — 066

外伤是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发病的重要原因

之一 — 067

宝宝才是*好的催乳师 — 069

第7讲 丰胸针可能危害身体健康

门诊故事7:“我的乳腺癌和丰胸有关系吗?” — 073

丰胸针真的有用吗 — 075

健康的乳房才是美的 — 075

吃木瓜、喝豆浆真的能够丰胸吗 — 076

一些影响乳房美观的问题 — 077

乳房*好的美容剂是爱情 — 081

第8讲 不痛不痒的肿块有可能是癌

门诊故事8:“我不痛不痒,这怎么就是癌了……” — 085

乳腺癌早期往往不会痛 — 087

乳腺癌的高危因素 — 088

看一看、摸一摸,乳房自查很重要 — 090

这6个“减法”可大大降低患乳腺癌的风险 — 092

第9讲 如可以早期发现,90%以上的乳腺癌能治愈

门诊故事9:“我是乳腺癌的幸存者,以后会好好

爱自己。” — 097

乳腺癌确诊报告单不等于死亡判决书 — 100

定期去医院接受早期筛查很重要 — 101

增强农村女性的早期筛查意识 — 102

4种乳腺检查方法的秘密 — 103

第10讲 乳腺癌筛查,你筛对了吗

门诊故事10:“若怀疑患有乳腺癌,该做哪些

检查?” — 107

不同年龄段要做不一样的检查 — 109

超声、钼靶组合更容易发现早期乳腺癌 — 111

月经来潮后的7~10天是*佳筛查时间 — 111

活检才是确诊乳腺癌的“金标准” — 112

肿瘤标志物检测不能用来筛查乳腺癌 — 113

如何看影像检查报告单 — 114

第11讲 城市女性乳腺癌发病率更高

门诊故事11:“乳腺癌也是‘富贵病’吗?” — 117

大城市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是小城市女性的

2倍 — 120

城市女性乳腺癌发病率高的五大原因 — 121

第12讲 体重跟乳腺癌的发生率成正比

门诊故事12:“暴饮暴食、肥胖和乳腺癌有关

系吗?” — 127

患乳腺癌的风险随腰臀比的增大而增高 — 129

将腰围尺寸控制在身高尺寸的一半以内 — 130

会吃才能健康 — 130

第13讲 乳腺癌的发生可能跟人工流产有关

门诊故事13:“多次人工流产,害了我的乳房!” — 135

人工流产容易引发乳腺疾病 — 137

关爱乳房从规范使用避孕套开始 — 138

第14讲 乳腺癌患者越来越年轻

门诊故事14:“我还不到30岁,为什么会是我?” — 141

年轻女性的生活方式令人担忧 — 143

年轻患者的乳腺癌更易复发 — 144

给年轻女性的三点重要叮嘱 — 145

第15讲 乳房出现“小酒窝”时要小心

门诊故事15:“医生,我的乳房上长了‘小酒

窝’……” — 149

“小酒窝”可能是乳腺癌的早期症状 — 151

橘皮样改变是乳腺癌的晚期表现 — 152

女性要了解自己的乳房 — 153

下列情况应视为危险信号 — 154

第16讲 乳腺癌会遗传吗

门诊故事16:“为什么我们母女都这么倒霉?” — 157

5%的乳腺癌由家族性的BRCA基因变异所致 — 159

母亲患有乳腺癌,女儿不一定会患 — 161

BRCA基因检测可有效捕捉乳腺癌 — 161

关注家族病史,重视早期筛查 — 163

第17讲 有必要切掉乳腺吗

门诊故事17:“提前切掉乳腺真的管用吗?” — 167

若没有病变,损毁性手术不可取 — 168

乳腺切除术≠切乳术 — 169

乳腺切除术并不能把患病风险降为零 — 170

“第三代试管婴儿”,可从源头防控遗传病 — 171

第18讲 乳腺癌不要命,要命的是转移

门诊故事18:“发生了脑转移,我是不是在劫难

逃了?” — 175

相较原发肿瘤,癌细胞转移确实更危险 — 177

乳腺癌不能“一切了之” — 178

术后1~3年复发风险*高 — 178

乳腺癌怎么分级 — 179

第19讲 靶向治疗,精准的“远程导弹”

门诊故事19:“HER2阳性乳腺癌,意味着没

救了?” — 183

乳腺癌确诊报告中常见的三个术语 — 185

精准的靶向治疗 — 186

关于乳腺癌治疗的三大误区 — 187

乳腺癌的治疗强调“全程、全方位、个体化”理念 — 188

第20讲 乳房重建与修复

门诊故事20:“我的身体虽有残缺,但我的爱情没有

残缺” — 193

能保乳就保乳 — 195

乳房再造的时机与方法,听医生的 — 196

身体残缺时,爱情更不应缺席 — 198

关爱乳房的25条建议 — 199


展开全部

协和名医说乳腺健康 节选

第1讲 乳房疼痛 并不意味着得了乳腺癌 门诊故事1:“我的乳房经常痛,难道是得了癌?” 时不时地,蒋延左侧的乳房就会疼痛,她感觉自己的乳房像个“晴雨表”,一到例假期间,就像充了气似的丰盈起来,并伴有胀痛,且不能触碰,一碰就痛得要命。刚开始,蒋延并没当回事,因为她一向身体很好。可是当这种情况发生得越来越频繁,她不由得会往“坏处”想——我不会是和歌手姚贝娜一样得了乳腺癌吧!她是姚贝娜的粉丝,当姚贝娜被乳腺癌夺去生命的时候,她难过了很久。“可能姚贝娜*开始也是这样的吧,疼痛、怀疑、被确诊……”蒋延想象着偶像的患病历程。 疼痛感时轻时重,蒋延有时甚至觉得右侧的乳房也开始有疼痛感。她用从网上学来的方法进行乳房自查,想看看自己有没有肿块,感觉好像有一些肿块。这让她把心提到了嗓子眼儿,这会不会是早期癌症呢?自从怀疑自己得了乳腺癌的那一刻开始,蒋延的生活就被乌云罩住了,透不进一丝阳光来。 蒋延经常在网上搜索、阅读“乳房疼痛”“乳腺癌”“乳房肿瘤”等相关内容。越看这些东西,她越觉得身体不对劲儿,疼痛蔓延,“连胳肢窝都觉得疼”,“四肢乏力,整个人像泄了气一样”。她不知道这是疾病导致的,还是连日来的焦虑让她的状态如此差。她甚至还会想:会不会是癌细胞已经扩散了?我真的有这么倒霉吗?大脑里每天不能自控地盘旋着这些东西,让她对任何事都提不起精神来,她觉得自己已经有了抑郁的倾向。 蒋延来到我的诊室时,问我:“黄教授,我的乳房经常疼,会不会是得了癌?”从她的声音里,我能听出她的担心与害怕。 乳腺癌早期一般不痛 乳腺癌很少通过疼痛确诊,多是通过触摸乳房确定有肿块并通过系列检查而确诊的。乳腺癌早期一般不会痛,多为乳房内无痛、单发、硬性小肿块,表面不平,质地坚硬,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 经前乳房疼痛可能源于正常的乳腺增生 月经来潮前1~2周是排卵期,是女性体内雌激素分泌的高峰期。雌激素能促进乳腺导管的发育,并导致组织间水钠潴留。所以,月经前女性的乳房比平时要大一些,且常伴有胀痛感。同时,在雌激素大量分泌的基础上,孕激素的分泌量也会逐渐增加,将进一步促进乳腺的发育。乳腺由此会肿胀、变硬,摸上去有硬物感,轻压伴有疼痛。 排卵是为了怀孕做准备。如果卵子等不到精子,排卵后10天左右(此时经期开始)黄体就会开始退化,雌激素、孕激素水平会迅速降低,从而使乳腺停止发育,组织间的水分逐渐被吸收。胸部将恢复原来的样子,乳房胀痛的现象也随之消失。 然而,在月经来潮时,若雌激素水平仍然很高,以致经前乳腺增大的部分没有在经期复原、疼痛没有缓解,就可能导致临床上的乳腺增生的形成。不过,绝大多数人所患的都属于单纯性小叶增生,并无大碍。这时,尽管乳房会疼痛,但并未红肿,也未出现异常分泌物,因此并不意味着发生了乳房炎症和乳腺癌。尽管这时的乳腺增生也是以肿块形式出现,然而只是乳腺间质的良性增生,而不是恶性增生,所以不需要担心。 究竟哪些病会导致乳房疼痛 排除经期前后的情况,乳房疼痛肯定是不正常的,若长期无好转,要引起重视,应尽早去医院做相关检查,及早处理,以免病变。那么,乳房疼痛一般还可能是哪些疾病的临床表现呢? 一、乳腺炎性疼痛 一侧乳房局部红、肿、热、痛,同时伴体温升高,常是急性乳腺炎的表现。早期可用抗生素(如青霉素)、中药(如蒲公英)、热敷等消炎退肿。如发展至晚期有脓肿形成,则需切开引流排脓。 二、卵巢肿瘤性乳房痛 卵巢肿瘤可引发雌激素的大量分泌,刺激乳腺增生,*终引起乳房疼痛。 卵巢肿瘤病人中约有20%的人合并乳腺疾病,其中包括乳房疼痛甚至乳腺癌。所以对不明原因的乳房疼痛,应同步做妇科检查,明确有无卵巢肿瘤。 三、乳腺癌性疼痛 乳腺癌病人以乳房痛为初期症状者并不多,仅有6%的病人以乳房痛为唯一的早期表现,即仅有乳房痛而摸不到肿块。但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乳房隐痛、刺痛,且渐进性加重,并牵涉肩背部。乳腺癌晚期更是疼痛剧烈难忍,且进行性加重。 哺乳期的乳房疼痛可能源于急性乳腺炎 如果乳房疼痛发生在哺乳期,可能是急性乳腺炎导致的。在哺乳过程中,乳房充盈为正常现象,母亲会感觉到乳房发胀、发硬。及时排空后,乳房就变得柔软舒适了。乳腺炎是由乳房的过度充盈、肿胀发展而来的。各种原因造成的部分乳腺管阻塞不畅,可使乳汁淤积而使乳房形成局部的红、肿、热、痛。从外观上,可见皮肤紧绷,乳头发亮、发红。同时,乳腺组织中可摸到硬结,甚至可能有脓肿形成。另外,可伴有体温升高,有时甚至可达40℃,以致全身不适。急性乳腺炎多发生在产后1~2个月内,只要及时就医,多在1~2个月内痊愈。 无须大惊小怪的三种乳房疼痛 一、乳腺增生导致的疼痛 通常,月经一来,乳房就开始疼;月经一走,疼痛就消失了。女性月经前的乳房疼痛不一定预示着发生了乳腺疾病,多数是正常的经前增生导致的,一般不需要临床治疗。 二、孕期乳房胀痛 在妊娠期出现的乳房胀痛,重者可持续整个孕期。这是由于胎盘、绒毛大量分泌雌激素、孕激素、催乳素,使乳腺增生、乳房增大所致。这也是为哺乳所做的准备工作,属正常生理现象。随着乳房的增大,要及时更换宽松的胸罩,不要束胸。如胀感突然停止,需立即到医院检查。 三、产后乳房胀痛 产后3天,双乳胀满、疼痛,出现硬结,甚至延及腋窝部的副乳腺,伴有低热,主要是由于乳腺淋巴潴留、静脉充盈、间质水肿以及乳腺管不畅所致。一般产后7天乳汁分泌顺畅后,痛感大多能消失。 乳房疼痛分为三度,定期检查很重要 女性乳房疼痛可分为三度,用手触摸感觉疼痛为一度,活动时感觉疼痛为二度,静止痛(即躺在床上也觉得疼痛)则为三度。一度疼痛通常无须处理;二度疼痛可以采用药物治疗;三度疼痛也称为重度疼痛,需尽快到医院治疗。周期性的乳房疼痛,往往不是疾病症状,但为了安全起见,*好还是去医院检查。对于35岁以下的女性,若有非周期性的乳房疼痛,应尽快去医院检查。 第2讲 乳腺增生一般不会 发生癌变 门诊故事2:“乳腺增生会发生癌变吗?” 31岁的顾小雪结婚才1年,然而甜蜜的新婚生活总是短暂的,她很快就陷入了不知如何协调家庭和事业的迷茫中。小雪原本已和丈夫商量好准备要个孩子,可是她要经常加班、冲业绩。因为工作压力太大,她一直没怀上,反而发现乳房里有了肿块。 小雪赶紧去当地的市级医院做了彩超。医生说,她没事,只是有乳腺增生而已;等经期过后,注意休息,增生慢慢就会变小。然而两周后,小雪发现肿块丝毫没有变化,她开始起了疑心:“莫非上次的诊断是错误的?”于是,小雪赶紧又去了另一家医院。经检查,她乳房里的肿块直径有1厘米多。医生说,肿块虽然是良性的,但为了避免发生癌变,建议手术…… 接下来的几天,小雪一直郁郁寡欢,工作上心不在焉;回到家,总是因为一点儿小事就和丈夫大动干戈。冷静下来后,她预约了我的门诊号,请了假,来北京想让我看看她到底要不要手术,也想弄清楚这个病到底会不会发生癌变。 我问了问她的基本情况,看了她带来的B超检查结果,并做了手诊。然后,我一边在病例本上记录,一边说:“肿块很软,不用手术。” 小雪下意识地问了一句:“会不会发生癌变?” 我告诉她:“没事的,大部分的乳腺增生、肿块都属良性。乳腺增生、良性肿块通常不会发生癌变。只有乳腺管上皮细胞出现中重度不典型增生,才有可能发生癌变,但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不超过5%。你定期检查就可以了。” 接着,我又说:“先吃药调理吧。我治疗的原则是:不到做手术的程度就不做手术,不要过度治疗!先服汤药看看,用药后很多乳腺肿块能得到有效抑制,会变软,甚至变小,不需要手术切除。 ” 小雪频频点头。她临走时,我叮嘱她:“吃药后看效果,3个月后来复查一次。” 正如我所料,3个月后的复查显示,小雪的肿块没有变大,而且变软了。另外,不重压的情况下,她感觉不到疼痛了。我建议小雪继续服药观察。 小雪感激地对我说:“还好当时找到您,要不我就要白挨一刀了。” 乳腺增生发生癌变的概率很小 这里,我给大家吃一颗定心丸,乳腺增生发生癌变的概率非常小。乳腺细胞发生癌变的过程也不必然会经过乳腺增生这个阶段。所以,请每一个被诊断有“乳腺增生”的患者放心。 医学界将乳腺增生分为两类,一类为生理性增生,一类为癌前增生。癌前增生一般发生在40岁以上的女性身上,除了表现为周期性疼痛或胀痛,还可能表现为乳头有深棕色或血性溢液。多数的乳腺增生是生理性增生,增生细胞往往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不再继续发展了。 乳腺增生与乳腺癌两者均与雌激素水平过高、精神状况、婚育、哺乳等因素有关。也即,乳腺增生的发病危险因素也是乳腺癌的发病危险因素,这两种疾病在发病机制上有相似之处。所以,患有乳腺增生,不能听之任之,要定期复查、按时体检。 乳房是一个情绪器官 乳腺增生是育龄期女性一种常见的良性疾病,多数是一种生理现象。就像女性的子宫内膜在每个月月经前都会出现增生,之后随着月经的到来会得到缓解一样,乳腺也会在经前1~2周出现增生,一般表现为双侧乳房弥漫性的酸痛或沉重感,可能放射到上臂或腋下,也可能有一侧乳房比另一侧乳房严重的情况。这些症状将随月经来潮而有不同程度的缓解。除了受激素影响,乳腺增生还与精神、婚育、哺乳、饮食、环境、生活习惯和遗传等因素有关。 在中医上,乳腺增生称为“乳癖”,由长期心情不畅、肝气郁结、气血运行不畅而致。西医研究也证实,乳房是一个情绪器官,情绪不好会抑制卵巢的排卵功能,导致体内孕激素减少、雌激素增高,*终可导致乳腺增生。所以,保持好心情很重要!通过有效的心理疏导缓解焦虑和压力,是女性朋友要格外重视的事。现在,社会节奏快,生活压力大,更要学会做一个快乐的人。 并非所有乳腺增生都会疼痛 在门诊中,有一部分乳腺增生病人的主诉是乳房内长了“肿块”,而不是乳房疼痛。 无痛性的乳腺小叶增生症,由于没有乳房周期性疼痛的症状,病人很少去医院就医,因而得不到正规、及时的治疗。 因此,无痛性乳腺增生性病变比周期性出现乳房疼痛的典型乳腺小叶增生症,对健康的危害更大。为了尽早发现无痛性病变,要学会乳房自查,并要定期进行乳腺普查,以及时发现问题。 掌握乳房自查的方法很有必要 *简单的乳房自查方法是,左手叉腰,用右手食指和中指指腹按顺时针方向检查左侧乳房。手指指腹要与乳腺皮肤平行,轻轻地触按即可,千万不能用手指挤、捏,更不能用力抓,以免将乳腺组织误认为肿块。然后,右手叉腰,用左手食指和中指指腹检查右侧乳房。一旦发现有肿块要及时去看医生。*好每月自己检查一次,一般月经后的7~10天是检查乳房的*佳时间。此时,雌激素对乳腺的影响*小,乳腺处于相对静止状态,乳腺的病变或异常容易被发现。 乳房是女人的第二性器官 众所周知,乳房是女人的第二性器官。性生活中,乳房会发生一系列相应反应,如乳头勃起、乳房表面静脉充血、乳房胀大等。这些反应对乳腺功能是一种非常好的调节。如果没有性生活,缺少这种生理性调节,乳腺会因为缺乏性刺激而长期处于抑制状态,从而容易诱发乳腺增生。当然,性生活过于频繁也不合适,可能会导致雌激素增多而孕激素相对减少,从而引发乳腺增生。所以,性和乳腺增生,找找它们的关联性,也许能找到预防乳腺增生的“金钥匙”。 适时婚育、哺乳可以预防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与婚育、哺乳紧密相关。若你患有乳腺增生,可能有人会告诉你:“不用着急,待孩子出生、开始哺乳后,乳腺增生就会自然痊愈。”妊娠、哺乳是乳腺成熟的关键,是上天赐给女性的对乳腺功能进行生理调节的机制。如果不能适时婚育、哺乳,可能会对乳腺健康不利。据统计,38岁以上生**胎且不哺乳的女性*易患乳腺增生。还有,流产也可能引发乳腺增生。女性怀孕后,胚胎绒毛会大量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从而刺激乳腺增生。若这时人工终止妊娠,增生的乳腺组织就不易萎缩,容易导致乳腺增生的发生。 第3讲 别紧张, 不是所有肿块都是癌 门诊故事3:“我发现乳房里有肿块,这会是癌吗?” 晓琳是一名大四学生,刚刚24岁,一年前在一次洗澡时,发现右乳内有一个蚕豆大小的肿块,用手去推,能推动肿块,但没有痛感。因为这个位置很敏感,她立即联想到乳腺癌,连忙上网查询。结果,网上的一些信息让她十分害怕,比如,肿块不痛是癌的可能性更大。她以为自己年纪轻轻就得了乳腺癌,不禁为此忧心忡忡。 晓琳接下来的做法值得称赞。她在发现肿块的第二天就去了医院,虽然是顶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去的。她说发现肿块的当晚一夜无眠,想了很多,*坏的打算都做了,但她告诉自己“总是要面对的,逃避无济于事”。实际上,很多人在发现不明肿块后,往往会因为各种原因不在**时间去医院,“以拖待变”,因而延误了治疗。 幸运的是,晓琳的检查结果证实她乳房内的肿块只是乳腺纤维瘤。半年前,晓琳在当地医院做了乳腺纤维瘤切除手术,一次性切除了3个瘤子。 可不幸的是,现在她又发现双侧乳房都长了多个硬块,靠乳晕周边分布。在妈妈的督促下,她挂了我的门诊号,从山西赶到北京来找我看病…… 见到我,晓琳问的**个问题就是:“我还没结婚、还没哺乳,为什么乳房接二连三地生病?” 我问她*近是不是情绪不太好。 她点了点头。原来,她快毕业了,正在备考研究生,压力很大。另外,她父亲*近得了癌症,频繁住院。这让她心情很不好,变得越来越焦虑,经常失眠。*先让她感到身体有异样的是,每次月经前她都感觉两个乳房有特别强烈的胀痛感,稍微晃动一下就疼痛难忍。她不得不穿上包裹性更强的运动内衣来稳定、支撑乳房。待到月经来了之后,疼痛感才会慢慢消失。 我告诉她,很多年轻女性由于学业繁重、工作压力大,容易发生内分泌紊乱、免疫力下降,甚至可能患上轻中度焦虑症、抑郁症,随之而来的就是发生乳腺病变,轻则发生乳腺增生、结节,重则可能患上早期乳腺癌。多发性乳腺纤维瘤常见于18~35岁女性,发病年龄早是此病的特点之一。 我给晓琳开了影像检查单让她去做B超,以得到更准确的诊断。我告诉她,乳腺纤维瘤本来就是容易复发的,通常小的纤维腺瘤不用管它,大一点儿的可以用微创手术解决,所以完全不用担心。 其实,不管是何种肿块,都有应对方法。一旦发现问题,要尽早去医院,让医生给你定定心。面对医生的建议,则要多一分信任。 肿块不一定是癌 不要一摸到肿块就慌了,应马上去看医生。肿块不一定是癌,以下几种情况也会出现肿块。 乳腺增生 前面我已说过,尽管它也是以肿块形式出现,不过它是乳腺间质的良性增生,而不是恶性增生。 囊肿 这种充满液体的肿块极少是乳腺癌的信号,通常会自行消失。 纤维腺瘤 年轻女性出现这种肿块十分普遍。它是腺上皮和纤维组织两种成分混合而成的良性肿瘤,边界光滑。小的肿块通常可以不去管它,大的肿块可以切除,所以不用太紧张。 浆细胞性乳腺炎和肉芽肿性乳腺炎 这两种情况初期出现的乳房肿块与乳腺癌十分相似,容易被误诊为乳腺癌。有炎症的肿块疼痛明显。 乳腺纤维腺瘤自述 你好,我是乳腺纤维腺瘤。 你发现拥有了我时,别害怕,这都只怪你太漂亮!我就爱年轻漂亮的姑娘。因为年轻,卵巢功能旺盛,你的雌激素水平可能过高。在高水平雌激素的长期刺激下,乳腺上皮组织和纤维组织可能发生过度增生、结构紊乱,这时我就乘虚而入了。不过,我不是特别恶毒的坏蛋,我只是腺上皮和纤维组织两种成分混合组成的良性肿瘤。 我一般生长在你乳房的外上象限,对!那个圆圆的或卵圆形的小胖妞就是我!我的直径往往为25px~75px。 我其实长得挺慢的,一年甚至几年都不怎么变化,也不会有什么让你觉得不舒服的症状。然而,当你怀了小宝宝或者开始哺乳时,我就会疯狂地生长。 尽管如此,美女们还是不喜欢我。我的“不请自来”,常常惹她们不高兴,她们总想通过手术“清理”掉我。可是,赶走我并不容易。因为爱你,我会走了又来,来了又走,而且清理我的手术会给美丽的乳房留下疤痕,难道你不怕吗…… 不过,现有一个好消息——对我来说绝对是个坏消息。我听说有一个叫黄汉源的老教授,做这类手术很有一套,在清理掉我的同时能够很好地保留乳房外观。好多美女都去找他做手术了,我有点儿害怕了。 腺瘤一旦形成,只是用药不能让其消失 乳腺纤维腺瘤*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腺瘤一旦形成,单纯依靠药物并不能让其消失,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发现腺瘤就要立即手术。有些女性乳房伤痕累累,就是因为总担心纤维腺瘤会恶变,一发现就切,从而对身体造成了较大伤害! 对于是否需要手术,应严格把握手术时机并充分考虑手术适应证。对于肿块较小且生长缓慢的患者,可以选择先观察一段时间,但要定期复查。如果肿块短时间内生长较快或出现了一些伴随症状,应立即手术。虽然此病发生恶变的概率几乎为零,但在妊娠、哺乳期肿块可能迅速变大,特别是乳腺区的肿块,从而可导致乳汁不畅或淤堵。 乳房长了“小水泡”,不必太担心 乳腺囊肿是充满液体的肿块,有点像小水泡,并不是肿瘤,所以不必太担心。乳腺囊肿多数是女性无意中自行摸到或在体检时被发现,多数没有疼痛感。 常见的乳腺囊肿有单纯性囊肿、复杂性囊肿等,产生的原因十分复杂。由工作压力、睡眠不佳、精神状况不好等引发的内分泌紊乱,可使乳腺导管上皮增生,管内细胞增多,导管延伸、迂曲、折叠。折叠处管壁若因缺血而发生坏死,输出导管就会堵塞、肿胀,然后在导管末端——小叶单位形成液体聚集,而形成乳腺囊肿。 单纯性囊肿恶变率很低,治疗相对较简单,直接穿刺抽液就行了,且治疗效果很好。大部分囊肿抽吸一次就可治愈,小部分囊肿需要抽吸2~3次。当然,如果乳腺囊肿很小,可以不治疗,定期复查即可。而复杂性囊肿,如含实性内容物的囊肿或者不典型的囊肿,则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穿刺或切除活检以便确诊。 病理确诊十分必要 尽管不是所有肿块都是癌,但是一旦发现肿块就不可掉以轻心。我的一位患者在一次体检中被查出一侧乳房中有较大硬块,且边界模糊。当时,B超医生告诉她,肿块是良性的,但*好做一个穿刺确定一下。之后,她并没有及时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三个月后明显感觉肿块增大了,并伴有刺痛感。我在手诊后,又仔细看了她的B超报告,建议她做手术。影像学检查提示为良性的肿瘤,经手术活检后却被确诊为乳腺癌,这样的案例时有发生。医生单凭影像学检查很难对所有病例做出百分之百正确的判断,所以病理确诊十分必要。 40岁以上的女性,特别是绝经期及绝经后的女性的纤维腺瘤,发生恶变的危险性增高。患有乳腺囊性增生的患者如同时患有乳腺纤维腺瘤,亦会增加患乳腺癌的危险性。

协和名医说乳腺健康 作者简介

黄汉源 北京协和医院乳腺外科教授。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北京当代医院终身名誉院长。 1932年出生于新加坡。1959年毕业于大连医学院医疗系,同年进入北京协和医院从事外科工作。在我国乳腺外科医学研究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获得了无数荣誉。曾在临床上未用任何辅助手段仅靠手诊确认过直径仅17.5px的早期乳腺癌,正确诊断率高达98%,创下过50分钟内完成乳腺癌根治手术的纪录,提高了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完成了上万例乳腺癌手术。在乳腺炎性疾病的研究与治疗领域,完成了上千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手术,复发率低于5%,远远低于国际水平。1993年起,因在乳腺外科领域做出杰出成就,开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6年1月,获得“北京协和医院杰出贡献奖”。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