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蒋仲仁论教材

蒋仲仁论教材

作者:蒋仲仁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11-01
开本: 16开 页数: 340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54.4(8.0折) 定价  ¥6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蒋仲仁论教材 版权信息

  • ISBN:9787107346637
  • 条形码:9787107346637 ; 978-7-107-34663-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蒋仲仁论教材 内容简介

《中国教材研究文库 蒋仲仁论教材》主要辑录了蒋仲仁先生在语文教育本体论、语文教材、语文教学实践方面的研究成果。
一,对语文教育本体论的研究。他深刻阐明了语言和思维的关系问题,他认为语言同思维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语文教学首要、基本的原则就是发展儿童的语言和发展儿童的思维紧密相联。从首要原则出发,他认为语文教学实践和语文教材编写既要重视学习语言规律,重视运用语言的实践活动,又要让学生多体验,形成语言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既要强调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又要兼顾语文学科的思想性;教学和教材在难度上的“深”“浅”,要适应学生在该阶段的思维发展程度。他也清楚地论述了语文科的本质属性就是工具性。他认为外部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内部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文科就是教学生学会运用语言这个工具。语文课要抓住语文科的工具性,不能上成政治二,对语文教材编写理论的探索和对语文教材编写经验的总结。他从上述基本观点出发,认为教材的编写要以语言学和教育学的研究为根本依据,一方面要有计划地、系统地安排语言的种种规律和法则,提升语文教材的科学性;另一方面要遵循教学上的量力性原则,不要“只准浅,不准深”。为了强化语言规律的学习,可以分两条腿走路,在文选型教材外,再编一整套专门学习语言规律的教材。语文教材的选文要把“文本于语”作为基本原则,要选合乎现代汉语规范的读得上口、听得入耳的“范文”。在处理教材的“文道关系”方面,他指出语文教材要注意它的教育意义,但也不能只注重思想性,忽视了语文作为工具学科、基础学科的根本性质。他还从编写语文教材的实际工作出发,总结了教材编写工作的经验,认为编写语文教材要做好材料的储备,不得随要随找;语文教材要跟广大地区的师生的接受能力相适应,重视试教工作;对教材内容的安排、时间的安排、编写人员的安排都要有周密、详细的计划;对于原则性问题,要统一规划考虑;等等。
三,听、说、读、写教学的研究。他认为口头语言学习能对书面语言的学习带来积极影响,要改变轻视口头语言教学的偏向;语文学习重要的方法是朗读和背诵,在朗读到背诵的读的过程中,才会消化习得作者的语言;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读书,做好推荐、组织和解答疑难的工作。
第四,拼音教学和识字教学的研究。他认为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发展可以分成两条道路进行,两者“各行其道”,殊途同归。口头语言教学利用汉语拼音识字、阅读、写作,提前先行,书面语言教学依照先识字,再阅读和写作的办法,慢慢跟上,两条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走向语文能力的提高。

蒋仲仁论教材 目录

**编
语文教材三十年
新编小学语文课本**册工作总结
新编初小语文课本**册的图画
略谈小学语文编辑室的工作计划
发展语言与发展思维
语言规律与语文教学
学文杂忆

第二编
教育改革中的教学改革”
思维·语言·语文教学
“语文”和“教学”
语文课·政治课·文学课
试论语文科是工具学科
语文教育与语文发展
——《语文教育学》序
知识的教学和品德的培养

第三编
口头语言的教学
略论朗读和背诵
论读书指导
中学文言文教学问题
说话和作文
应用文写作

第四编
小学语文教学前进的道路
识字·拼音·语文教学
小学拼音教学的目的
小学拼音教学的要求
《汉语拼音方案》在教学上的应用
汉字教学改革的回顾
汉字简化与汉字教学
“开学了”
——关于汉字教学的几点思考
试论汉字的“望文生义”
——以书写称谓词的汉字为例
展开全部

蒋仲仁论教材 节选

  《中国教材研究文库 蒋仲仁论教材》:  版面的大小跟构图的设计大有关系。画的原稿当然得大一些,缩小制版之后显得更紧凑。可是动笔之前得想到缩小以后是什么样子。构图要疏松一些,不宜太挤;重要的东西要突出,次要的能减则减,不要喧宾夺主;用笔宜精练,减去不必要的闲笔。这一册课本,起初曾经计划过用十八开和大三十二开,以为可以画大一些。结果仍用小三十二开,有的构图就显得局促,不开朗;加上画的时候没注意到还要缩小,只照原稿大小放手挥毫,有的图画就看不清楚了;再加上印得不好,有的图画竞一塌糊涂,简直看不出是什么来。  这些看法,不知道对不对,提出来供绘图科的同志参考。  这一册课本的图画除了优点之外,还有些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在哪里呢?从小学语文编辑室的角度来检查,原因有这些个。  首先是工作布置得太紧(当然由于这册课本要供今年秋季试教,不得不赶任务)。从今年四月起(三月先画过准备课的图画)到六月中旬,两个半月时间画了两百多幅画,当然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来构思、斟酌和修改,这就直接影响了图画的质量。  其次是课文的反复改动,老不确定。有的图画画好了作废,有的画好了又重画。*突出的例子是注音字母的部分,光大修改就有三次,零星的小修改还不算,其间造成了不少的返工浪费。本来应该等稿子完全确定之后才送去作画的,因为任务紧,时间急,确定了一部分稿子就先送一部分稿子,而稿子的确定,往往又因后面有了变化不得不牵动前面的部分。于是稿子一改再改,图画也随着一改再改。  再其次是对图画的要求,有的不明确,有的有变动。这也让绘图工作受到影响。前面提到的那些图画不符合教学要求的缺点,主要的原因就在此。课文送去作画,应该把要求交代清楚,可是没这样做,只说了个大意,让绘图的去捉摸,这就不免会有出入了。当然,图意不宜定得太死,妨碍了绘图者的创造活动,可要把要求提明确,才能跟课文密切配合。  *后是我们对图画提意见没一定的制度。有时,编辑的同志直接去请绘图科画,画成之后,提了意见。有时,有的编辑的同志直接就请绘图科改,有时甚至于照某甲意见改了,某乙不同意又再改,让绘图科不知道谁说了算数。这就造成了工作上的混乱。应该订出制度:送去作画,该谁负责,谁签字;画成之后,提了意见,该谁*后认可,谁签字;送去作画的时候,应该写出图意、要求、初稿画成时间、定稿时间等。用制度来纠正过去的混乱现象。  绘图工作本来就是编辑工作的一部分。这跟一般书籍的“插图”不同,插图是“插”进去的,是外加的;课本的图画就是教材本身的一个构成部分。*好是绘图的人直接参加编辑工作(过去这样做过),做不到这样,也得绘图的人跟编辑的人密切联系。绘图的人应该了解教学的要求,画来才合用;编辑的人应该懂得图画的表现方法,才好考虑怎样用图画来作教材。  **册课本好歹印出来了。第二册的画图工作就要开始。第二册一完,接着要画第三册,同时还要修改**册。任务是十分繁重的。为了完成这个任务,我们,编辑的人和绘图的人,必须紧密团结、共同努力。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