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择日习俗的神话学阐释

择日习俗的神话学阐释

作者:胥志强
出版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06-01
开本: 16开 页数: 164
本类榜单:文化销量榜
中 图 价:¥33.6(7.0折) 定价  ¥4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择日习俗的神话学阐释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2290827
  • 条形码:9787562290827 ; 978-7-5622-9082-7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择日习俗的神话学阐释 内容简介

择日也叫选择、择吉,是民众依据传统的时间制度和数术理论,选择合适的时机做事的古俗,在我国历史,至今仍流行于民间。本书通过田野作业,对民众日常生活中的择日实行了详细的民俗志深描,并在人类时间文化的宏观视野下对这一信行了神话哲学的深入阐释。本书认为,择日反应了人类世俗时间与神圣时间的冲突与互动,是人寻求回归神圣时间秩序的一种“生命形式”。

择日习俗的神话学阐释择日习俗的神话学阐释 前言

择日,也叫选择、择吉或诹吉,是根据数术信仰等来选择适宜的时间做事的古俗。择日习俗在我国有的历史,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商周时代,至今仍流行于民间生活中。20世纪以来,择日习俗和许多民间信仰一样,被视为封建的表现,因而遭到了社会主流话语的贬斥,相关的学术研究也未能深入地展开。20世纪90年代之后,伴随中国文化热等思潮的兴起,这一现象才又重新引起社会的正视与学界的注意体来看,学界对择日研究,主要有以下三种取向:

其一是对择日术籍的文献学研究括对历代流传及考古发现的择日术文献的注解。前者有李零主编的《中国方术概观·选择卷》,王玉德编著的《趋吉解读》等,后者有对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发现的秦简《日书》的识读、注释等等。其二是对择日历史学研究,散见于李零所著的《中国方术考》、马新等所著的《中国古代民间信仰:远古一隋唐五代》等等。其三是对择日文化学研究括对数术的一般研究和对择日专门研究。前者如俞晓群所著的《数术探秘:数在中国古代的神秘意义》,后者中比较重要的有刘道超所著的《择吉与中国文化》、刘道超与周荣益合著的《神秘的择吉——传统求吉心理及习俗研究》以及何跃青主编的《中国择吉文化》等等。

上述学者的工作了对这一神秘科学研程。但从民俗学的角度看,这些研究尚有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比如,偏重文献资料,直接的田野调查资料较为匮乏;偏重历的择日习俗,对其当下状况的关注不够;偏重对术士的解说,对普通民众的态度较为忽视;偏重对习俗现象的描述,深入的理论解释尚待展开;偏重国学视野,与现代学术方法的对话不足;等等。

要补足这些缺憾,自然需要相关研究者持久的努力,非一人一书可以完成。本书当然没有解决这些问题,但在研究布局上对这些要求做了针对

.........

择日习俗的神话学阐释 目录


目录
引 言 民俗的“发生”与“意味”
一 学术史的省思
二 从人寻问文化
三 神话的独立形式
章 时间视域中的生活景观
节 公历与农历
第二节 劳动、农闲与娱乐
第三节 节日与节俗
第四节 属相与命运
第五节 占谚与冲忌
第二章 作为术艺的择日理论
节 术业与术艺
第二节 通书与镇书
第三节 选择法举要
第三章 日常经验中的择日实践
节 择日实践
第二节 驳杂、变通与怀疑
第三节 神煞的面相
第四节 仪式规程
第四章 劳动、俗世与时间
节 劳动与人的生产
第二节 劳动与时间之源
第三节 劳动与世俗生活
第四节 时间中的俗世
第五章 时间之外的生存
节 神圣世界的建立
第二节 时间之外的经验
第三节 寻归时-序
第四节 择日与意义建构
第六章 信仰、结构与冲突
节 形式、“力场”与结构
第二节 择日信仰的结构特征
第三节 层叠、消亡与替代
小 结
参考文献
附录 甘肃秦安择日习俗田野民俗志
一 择日艺人与术籍概述
二 民众常用的冲忌书
三 阴阳常用的择日通书
四 阴阳常用的禳镇书
五 修作门灶择日相关资料
六 丧葬择日相关资料
七 民众关于神煞的日常理解
八 祭文所反映的特殊神煞观念
后记
展开全部

择日习俗的神话学阐释 节选

引论 民俗的“发生”与“意味”

一学术史的省思

择日,也叫选择、择吉或诹吉,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民间信仰习俗,至今仍活跃在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中。在本书所调查的甘肃秦安(笔者的家乡),择日俗称“看日子”,也是当地一种重要的民间信仰形式,举凡人们修造、开业、婚嫁、丧葬,甚至出行,无不要咨询懂择日术艺的人士,以确定一个吉日。笔者也从小听说过一些因触犯“凶神恶煞”而遭灾的神秘故事。

可以说,作为“民俗中人”,笔者对家乡的择日习俗并不陌生;但当笔者作为民俗学者来试图对当地的择日习行一种学术上的研究时,却遇到了诸多困惑——学术何为?尤其民俗学这门以民众日常生活为研究领域的学科如何真正地、恰当地处理、建构其与分析对象的关系?面对沿袭了几千年,如果不是脱离了那种生活,自己也会涉身其中的“看日子”习俗,笔者能说些什么?还能说些什么?

这里涉及了一个现代民俗学者所面临的两个相互缠绕的根本性问题,即研究什么(what)和如何研究(how),分别指向研究的对象与理论方法。对民俗学家而言,二者相对独立,却有着内部的关联:生活既是我们的研究对象,也是我们的研究本身。那么。如何恰当建构二者之间的关系。既能让我们对民俗有一种恰切的观照,又不至于凌空漂浮于生活之上?而在民间信仰领域,这一矛盾更显突出,任务更为艰巨,因为被现代人视为非理性的神秘信仰,直接与以理性为根基的现代学术相冲突。

正是出于这样一种理论意识,我们有必要重新思考一下与我们的研究对象——择日习俗有关的研究成果。由于种种原因,现代学术对择日关注开始得很晚,传统择吉文献的整理与论文、专著的出现才不过几十年的时间。这些研究基本上可区分为两类视角的分析。

择日习俗的神话学阐释 作者简介

胥志强,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民俗学、民间文学、神话学等。主要成果:主要论文:《语境方法的解释学向度》《作为象征的神话:保罗·利科的神话解释学》《列维纳斯的生活理论》,主持科研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4批面上资助项目“解释民俗学理论研究”。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