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义务教育的课程论纲

中国义务教育的课程论纲

作者:艾兴著
出版社: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09-01
开本: 24cm 页数: 311页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40.6(7.0折) 定价  ¥5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国义务教育的课程论纲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9702781
  • 条形码:9787569702781 ; 978-7-5697-0278-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义务教育的课程论纲 内容简介

本书从我国义务教育的政策制度和实际出发, 从义务教育课程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培养目标、计划标准、课程设计、校本实施、发展评价等要素系统建构我国义务教育课程的观点体系。

中国义务教育的课程论纲 目录

绪论

**章 义务教育课程的概念和内涵
**节 课程的概念
第二节 义务教育课程的概念与内涵

第二章 义务教育课程的基础
**节 课程理论的学科基础
第二节 义务教育课程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 义务教育的课程目标
**节 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
第二节 我国义务教育的课程目标

第四章 义务教育课程的设计
**节 课程设计的内涵
第二节 义务教育课程设计的操作

第五章 义务教育课程的计划、标准与内容
**节 义务教育的课程计划
第二节 义务教育的课程标准
第三节 义务教育的教科书
第四节 我国义务教育课程内容的发展

第六章 义务教育学校课程体系的建构
**节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程体系建构的概述
第二节 义务教育学校课程方案的形成

第七章 义务教育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节 课程实施的概述
第二节 我国义务教育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第八章 义务教育课程的评价
**节 评价的内涵及课程评价的发展
第二节 课程评价的实施
第三节 义务教育课程评价的开展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中国义务教育的课程论纲 节选

  《中国义务教育的课程论纲》:  1.义务教育课程与教材  基于课程标准形成的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的主要载体和内容,尤其是当前义务教育阶段的三科教材,不是对原来教材编写出版方式的简单调整,而是着眼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做出的重大部署。统编义务教育三科教材在理念上,突出德育为魂、能力为重、基础为先、创新为上;在内容上,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家主权教育和法治教育等重要内容,充分体现了我国义务教育课程背后的政治方向、价值导向。  但不能把义务教育课程等同于义务教育统编教材或参考教材。从形式上讲,义务教育课程并不局限在静态的平面载体,随着社会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革新,教材的表征形式逐渐变得丰富。从内容上讲,教材所呈现的主要是知识体系,以间接经验为主,但当前的课程开始更加重视直接经验,包括个人感受、心理体验和社会经验,这些往往是教材难以体现的,却又是课程非常重要的构成部分。  2.义务教育课程与间接经验  经过系统梳理和体系化的间接经验——知识与技能,仍然是大多数课程的基本成分和*核心的要素。这一点在义务教育课程体现得尤其明显,这缘于义务教育本身的法定性、规定性和确定性。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让学习者掌握基础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这也是义务教育课程基础性的体现。因此,义务教育课程的构成中,人类优秀的文明成果和认识成果,以间接经验体系的方式呈现在义务教育课程当中,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也是义务教育课程的基本含义和重要作用。  但不能把义务教育等同于间接经验体系。直接经验,学习者的感受、体验在课程内容中的成分越来越多,课程与现实生活、问题情景的结合也越来越紧密,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阶段,更加强调学生能获得直接经验的体验式、探究式学习和活动。因此,经验、活动以及非理性因素和知识、技能并不是对立关系,而是可以相互融合,共同构成义务教育课程的整体。  3.义务教育课程的价值取向  制度化的学校本身带有很强的社会属性,而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意义的课程,并不是纯粹的理性事物,而是带有深刻的社会学意义的。并不是所有存在的知识都是课程知识,通过社会选择的知识才能进入学校和课堂,成为课程知识。组成课程的知识体系,不管是主观性较强的人文社会学科知识还是相对“客观”的自然科学知识,都有一个社会选择的过程。  义务教育课程首先体现了社会中心的价值取向,这一点在义务教育特殊性的阐述中反复提到,这也是义务教育课程规定性背后的根本原因。但义务教育课程在其实施和促进学习者发展方面,又体现出其儿童中心的价值取向,强调课程的目的是促进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在课程编制方面,义务教育课程强调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这一点也体现在义务教育的教材中。  ……

中国义务教育的课程论纲 作者简介

  艾兴,男,教育学博士,西南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访学学者。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学校与教师发展等领域的研究。在《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中国教育学刊》《比较教育研究》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5部,教材2部。先后主持全国教育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等省部级以上纵向课题6项。担任全国课程论学术委员会理事,重庆市基础教育理论专委会秘书长等社会兼职。获得过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重庆市人民政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等科研奖励。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