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人立而后凡事举/鲁迅教育观今读

人立而后凡事举/鲁迅教育观今读

作者:刘国胜
出版社:学林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09-01
开本: 16开 页数: 180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21.2(4.4折)?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中 图 价:¥23.5(4.9折)定价  ¥4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全场折上9折期间 满39元包邮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人立而后凡事举/鲁迅教育观今读 版权信息

  • ISBN:9787548616771
  • 条形码:9787548616771 ; 978-7-5486-1677-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人立而后凡事举/鲁迅教育观今读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大众教育是现实社会中经久不衰的话题。一直以来,我们热衷于谈鲁迅的批判精神,谈鲁迅的思想,谈鲁迅的那两棵“枣树”,却很少谈到鲁迅的教育观。 实际上,远在那个年代,鲁迅先生就已经做了一回“预言家”,为我们解答了许多教育上的困惑。父母该如何理解孩子?青年人该如何选择导师?应试教育之外,我们应当读什么书?学习一门外语,有哪些诀窍?在这本书里,我们惊讶地发现,鲁迅先生的感悟和看法,竟然丝毫不会过时,仍令人常读常新。

人立而后凡事举/鲁迅教育观今读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近年来研究鲁迅教育观的成果专著。作者坚持文本细读,以教育观为重点,反复研读《鲁迅全集》,力图梳理出一个脉络比较清晰、结构相对完整、有特色的鲁迅教育观体系。本书约8万字,共分为七章。章和第二章论述鲁迅教育观的出发点和立足点;第三章至第五章论述了教育改革的条件、方法和思路;第六章论述了教师和学生在教育中的地位;第七章将教育回归到社会的大环境中,思考教育问题。作者认为,鲁迅的教育观,主要取宏观视角——“立人”的视角,他虽然也不乏从学校或教育界的角度论教育,但更多的是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谈广义的教育。在终身教育已成为人类共识的今天,读鲁迅教育观不仅能给教育工作者以启迪,而且一切与教育有关的人都能从中受益。

人立而后凡事举/鲁迅教育观今读 目录

引言:我何以研究鲁迅教育观?

**章“首在立人”

——鲁迅教育观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教育的重要性和本质 /1

一、 国之兴衰 “根柢在人” /2

二、 教育, 为避免 “中国人从 ‘世界人’ 中挤出” /7


第二章 “尊个性而张精神”,“致人性于全”

——教育的目标 /12

一、 改变 “二患交伐” 下的 “主奴文化” 和 “物奴文化” /13

二、 反制 “扼住了中国的喉咙”, 良方何在? /21

三、 “幸福的度日, 合理的做人” /26

四、 “ ‘风俗’ 和 ‘习惯’ 包括在 ‘文化’ 之内” /29

五、 科学 “可以医治思想上的病” /34

六、 美育使人 “兴感怡悦” /38

七、 追求更完整的人性成长目标 /41


第三章 “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

——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条件 /47

一、 “首在审己, 亦必知人, 比较既周, 爰生自觉” /48

二、 孔乙己和祥林嫂的命运告诉我们什么? /53

三、 “历史的提示, 胜过许多空理论” /55


第四章 “当灌输诚爱二字”和“一要理解,二要指导,三要解放”

——教育的基本理念和基本思路、基本方法 /62

一、教育的基本理念: 以诚为本和以爱为纲 /63

二、二、 教育的基本思路、 基本方法: 理解是基础, 指导是关键, 解放是目的 /70

三、 “真的要救救孩子” /74


第五章 “教给继续战斗者以别种方法”

——方法论教育 /84

一、 “徒以方术之误, 结果乃止于无功” /85

二、 “竭力启发明白的理性” /88

三、 “我一向主张 ‘壕堑战’ ” /93

四、 “社会之事繁, 人自不得不有所专” /96

五、 “余裕心” 是 “时代精神表现之一端” /98


第六章 “使我良心发现,增加勇气”的老师和“与其找胡涂导师,不如自己走”

——教师的关键地位和学生为主体的教育 /101

一、 “他的性格, 在我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102

二、 “只要能培一朵花, 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 /109

三、 “中国青年不要装腔作势的导师” /112

四、 “输出多而输入少, 后来要空虚的” /116


第七章 “现在要图,实只在熬苦求学”

——论读书 /120

一、 “职业的读书” 和 “嗜好的读书” /121

二、 “爱看书的青年, 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 /123

三、 “我那时的答话” “并无指导一切青年之意” /125

四、 务必养成自觉读书的好习惯 /129

五、 “实地经验总比看、 听、 空想确凿” /132


第八章 以认真、务实作风和韧性精神“改良社会”

——放在社会大环境中思考教育问题 /136

一、 教育 “和政治状态及社会情形相关” /137

二、 “认真点” 与反对 “无端空谈” /142

三、 “锲而不舍, 总不肯休” /145

四、 “从觉醒的人开手” 改善我们的教育 /146

五、 新科技革命 “神圣之光” 与教育现代化 /151


后记/156

主要参考书目 /160


展开全部

人立而后凡事举/鲁迅教育观今读 节选

“真的要救救孩子” 鲁迅教育观中,儿童教育无疑是一个重点。先生的 《狂人日记》(《呐喊》),*后一句话是 “救救孩子……”。他逝世前不久写的 《“立此存照”》(《且介亭杂文末编》),结尾部分写道:“真的要 ‘救救孩子’。这 ‘于我们民族前途的关系是极大的’!”先生的呐喊当然不是空穴来风,他在 《随感录二十五》(《热风》)中,这样描述当时北京的儿童:“穷人的孩子蓬头垢面的在街上转,阔人的孩子妖形妖势娇声娇气的在家里转。转得大了,都昏天黑地的在社会上转,同他们的父亲一样,或者还不如。”他在 《上海的儿童》(《南腔北调集》)中,对中外孩子作了如下比较: 倘若走进住家的弄堂里去,就看见便溺器,吃食担,苍蝇成群的在飞,孩子成队的在闹,有剧烈的捣乱,有发达的骂詈,真是一个乱哄哄的小世界。但一到大路上,映进眼帘来的却只是轩昂活泼地玩着走着的外国孩子,中国的儿童几乎看不见了。但也并非没有,只因为衣裤郎当,精神萎靡,被别人压得像影子一样,不能醒目了。 为了孩子,为了中国的未来,先生写了几十篇有关儿童教育的作品。先生谈教育,很多内容从儿童谈起。他的儿童观,主要是从家庭教育角度谈的,但其基本精神,也完全适用于学校和社会教育。前文已谈过的,不再重复。这里,展开谈一谈对孩子 “一要理解,二要指导,三要解放”。 先生认为,儿童教育始于对孩子的理解。他在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批评对孩子不同的误解,共同特点是没有理解 “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在先生看来,理解孩子首先要理解孩子爱玩,爱做游戏的天性。他在回忆散文 《五猖会》(《朝花夕拾》)中,讲了父亲不理解儿子 (“我”)的故事——— “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 (按:指去看五猖会前)叫我来背书”。在散文诗 《风筝》(《野草》)中,讲了哥哥 (“我”)不理解弟弟的故事 (按:指折断、踏扁弟弟的风筝)——— “在我们离别得很久之后,我已经是中年。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1934年是上海的 “儿童年”,先生专门写有 《玩具》 (《花边文学》)一文,谈到他 “时常看看造给儿童的玩具。”看到玩具有不同档次,外国货在店里或大公司卖,价格有高低。中国制造的橡皮泡,只能在挑的担子或小摊上卖。先生评论道: “我们中国是大人用的玩具多:姨太太,雅片枪,麻雀牌, 《毛毛雨》,科学灵乩,金刚法会,还有别的,忙个不了,没有工夫想到孩子身上去了。”玩具,也反映出中国社会对孩子不重视、不理解。 在先生看来,理解儿童还要理解他们的 “幼稚”。先生1924年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友会上,发表了题为 《未有天才之前》(《坟》)的演讲,针对文艺界对一些 “幼稚”作品 “恶意的批评”,语重心长地说:“其实即使天才,在生下来的时候的**声啼哭,也和平常的儿童的一样,决不会就是一首好诗。因为幼稚,当头加以戕贼,也可以萎死的。”幼稚是人生的一个必经阶段,因幼稚而对儿童加以打击和残害,儿童就无法健康成长。先生在 《这个与那个》(《华盖集》)中,针对文艺界对于青年的创作 “忽然降下一个 ‘流产’的恶谥”,作了精妙的比喻: 孩子初学步的**步,在成人看来,的确是幼稚,危险,不成样子,或者简直是可笑的。但无论怎样的愚妇人,却总以恳切的希望的心,看他跨出这**步去,决不会因为他的走法幼稚,怕要阻碍阔人的路线而 “逼死”他;也决不至于将他禁在床上,使他躺着研究到能够飞跑时再下地。因为她知道:假如这么办,即使长到一百岁也还是不会走路的。理解幼稚就是理解人的生长规律,每个人都是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先生认为,对于儿童教育,在理解的基础上,便是指导。指导孩子,涉及指导的方向和方法。先生在 《随感录二十五》中,批评了中国的父母在指导孩子方面所存在的不负责任现象: 中国的孩子,只要生,不管他好不好,只要多,不管他才不才。生他的人,不负教他的责任。虽然 “人口众多”这一句话,很可以闭了眼睛自负,然而这许多人口,便只在尘土中辗转,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 不负责任的本质问题是不把孩子当人,这样,孩子长大后也就成不了真正的人。 先生进一步分析道: 中国娶妻早是福气,儿子多也是福气。所有小孩,只是他父母福气的材料,并非将来的 “人”的萌芽,所以随便辗转,没人管他,因为无论如何,数目和材料的资格,总还存在。即使偶尔送进学堂,然而社会和家庭的习惯,尊长和伴侣的脾气,却多与教育反背,仍然使他与新时代不合。 先生反复强调了 “人”和 “将来的 ‘人’的萌芽”概念,期望孩子成为 “完全的人”。他在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说:“须教这新生命去发展”,使子女比自己更强,更健康,更聪明高尚,更幸福,“超越了自己,超越了过去”。这就是先生心目中 “完全的人”吧。

人立而后凡事举/鲁迅教育观今读 作者简介

刘国胜 1951年生于上海。现任鲁迅文化基金会特邀顾问、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顾问、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特聘签约教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外部董事、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外部董事。 2003年至2014年任宝钢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董事长。之前曾任上海铁合金厂党委书记兼副厂长、上钢五厂党委书记,上海市宝山区委书记、金山区委书记,上海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副秘书长。 著有《渐远渐近——鲁迅“立人”思想启示录》《独有“爱”是真的——鲁迅“立人”思想解读》《应该有新的生活——鲁迅“立人”思想今读》《只有爱依然存在——鲁迅儿童观今读》《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鲁迅青年观今读》《为了女性“真的解放”——鲁迅妇女观今读》《以人为本与基层党组织建设》《政治核心作用论》《国有企业党委(党组)领导作用论》等。主编《宝钢领导力》《宝钢党支部建设》等。2017年获“鲁迅文化公益推动奖”。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