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著名教育家亲笔写就的阅读指导:叶圣陶谈阅读

著名教育家亲笔写就的阅读指导:叶圣陶谈阅读

作者:叶圣陶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06-01
开本: 32开 页数: 218页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15.7(4.9折) 定价  ¥32.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著名教育家亲笔写就的阅读指导:叶圣陶谈阅读 版权信息

  • ISBN:9787214236425
  • 条形码:9787214236425 ; 978-7-214-23642-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著名教育家亲笔写就的阅读指导:叶圣陶谈阅读 本书特色

阅读时常常很难感到有实际需要;往往只注重思想却忽略语汇的扩展、字句的修饰、篇章的组织;读后觉得收获良多,却很难应用于写作当中……这些都是青年学生在学习阅读写作时容易遇到的通病。而这些问题,你都可以在本书中寻找到答案。 本书即为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讲述如何阅读的作品合集,全书分为“国文的基本介绍”“阅读方法指导”“读物选择与推荐”三章内容,由点及面、由浅入深地让读者了解语文基本知识,从而达到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使读者更好掌握阅读技巧的目的。由于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为了突出本书学以致用的效果,我们精心编选了七篇关于叶圣陶先生谈写作方法的文章作为附录,希望读者通过本书,可以更好的掌握阅读与写作的精髓,将二者有效结合。

著名教育家亲笔写就的阅读指导:叶圣陶谈阅读 内容简介

全书分别从介绍语文、谈阅读方法、怎样选一本好书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阅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等。书中观点精妙独到,实用性强。不论是在校生,或是新媒体人,只要在日常和工作中接触到阅读的,都适合读一读这本书,从文学家教育家的观点中,寻找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

著名教育家亲笔写就的阅读指导:叶圣陶谈阅读 目录

**章 国文的基本介绍

一 语文是一门怎样的功课 / 2

二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 4

三 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观念 / 8

四 略谈学习国文 / 16

五 中学国文学习法(节选) / 19

六 《大学国文(现代之部)》序 / 25

七 《大学国文(文言之部)》序 / 31

第二章 阅读方法指导

八 读书的态度 / 42

九 书·读书 / 44

十  略谈学生读书 / 46

十一 要认真阅读 / 48

十二 驱遣我们的想象 / 52

十三 训练语感 / 57

十四 不妨听听别人的话 / 61

十五 揣摩 / 65

十六 精读的指导——《精读指导举隅》前言 / 69

十七 略读的指导——《略读指导举隅》前言 / 82

十八 论国文精读指导不只是逐句讲解 / 98

十九 读罗陈两位先生的文章 / 108

二十 读书二首 / 119

第三章 读物选择与推荐

二十一 给少年儿童多介绍课外读物 / 122

二十二 中学生课外读物的商讨 / 127

二十三 关于读古文 / 137

二十四 读经与读外国语 / 139

二十五 读《教育杂志·读经问题专号》 / 142

二十六 给与学生阅读的自由 / 144

二十七 给中学生介绍古书——读《经典常谈》 / 146

附录 “读”以致用

作文论 / 152

拿起笔来之前 / 185

写作什么 / 191

作自己要作的题目 / 197

怎样写作 / 201

谈文章的修改 / 207

开头和结尾 / 210


展开全部

著名教育家亲笔写就的阅读指导:叶圣陶谈阅读 节选

一 语文是一门怎样的功课 “语文”作为学校功课的名称,是一九四九年开始的。解放以前,这门功课在小学叫“国语”,在中学叫“国文”。为什么有这个区别?因为小学的课文全都是语体文,到了中学,语体文逐步减少,文言文逐步加多,直到把语体文彻底挤掉。可见小学“国语”的“语”是从“语体文”取来的,中学“国文”的“文”是从“文言文”取来的。 一九四九年改用“语文”这个名称,因为这门功课是学习运用语言的本领的。既然是运用语言的本领的,为什么不叫“语言”呢?口头说的是“语”,笔下写的是“文”,二者手段不同,其实是一回事。功课不叫“语言”而叫“语文”,表明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都要在这门功课里学习的意思。“语文”这个名称并不是把过去的“国语”和“国文”合并起来,也不是“语”指语言,“文”指文学(虽然教材里有不少文学作品)。 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都有两方面的本领要学习:一方面是接受的本领,听别人说的话,读别人写的东西;另一方面是表达的本领,说给别人听,写给别人看。口头语言的说和听,书面语言的读和写,四种本领都要学好。有人看语文课的成绩光看作文,这不免有点儿片面性;听、说、读、写四种本领同样重要,应该作全面的考查。有人把阅读看作练习作文的手段,这也不很妥当;阅读固然有助于作文,但是练习阅读还有它本身的目的和要求。忽视口头语言,忽视听和说的训练,似乎是比较普遍的情况,希望大家重视起来,在小学尤其应该重视。 现在大家都说学生的语文程度不够,推究起来,原因是多方面的。语文教学还没有形成一个周密的体系,恐怕是多种原因之中相当重要的一个,不知道我说得对不对。语文课到底包含哪些具体的内容;要训练学生的到底有哪些项目,这些项目的先后次序该怎么样,反复和交叉又该怎么样;学生每个学期必须达到什么程度,毕业的时候必须掌握什么样的本领……诸如此类,现在都还不明确,因而对教学的要求也不明确,任教的老师只能各自以意为之。 如果大家认为我的看法大致不错,现在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成立了,是否可以把我所说的作为研究的课题,在调查、研究、设计、试验各方面花它两三年的工夫,给小学语文教学初步建立起一个较为周密的体系来。 祝同志们工作顺利,身体健康,精神愉快。 1980年7月14日作 在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成立会上的书面发言 二 阅读是写作的基 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都重要,我看更要着重训练。什么叫训练呢?就是要使学生学的东西变成他们自己的东西。譬如学一个字,要他们认得,不忘记,用得适当,就要训练。语文方面许多项目都要经过不断练习,锲而不舍,养成习惯,才能变成他们自己的东西。现在语文教学虽说注意练习,其实练得不太多,这就影响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老师对学生要求要严格。严格不是指老师整天逼着学生练这个练那个,使学生气都透不过来,而是说凡是要学生练习的,不要练过一下就算,总要经常引导督促,直到学的东西变成他们自己的东西才罢手。 有些人把阅读和写作看作不甚相干的两回事,而且特别着重写作,总是说学生的写作能力不行,好像语文程度就只看写作程度似的。阅读的基本训练不行,写作能力是不会提高的。常常有人要求出版社出版“怎样作文”之类的书,好像有了这类书,依据这类书指导作文,写作教学就好办了。实际上写作基于阅读,老师教得好,学生读得好,才写得好。这样,老师临时指导和批改作文既可以少辛苦些,学生又可以多得到些实益。 阅读课要讲得透。叫讲得透,无非是把词句讲清楚,把全篇讲清楚,作者的思路是怎样发展的,感情是怎样表达的,诸如此类。有的老师热情有余,可是本钱不够,办法不多,对课文不能透彻理解,总希望求助于人,或是请一位高明的老师给讲讲,或是靠集体备课。这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办法,功夫还在自己。只靠从别人那里拿来,自己不下功夫或者少下功夫,是不行的。譬如文与道的问题,人家说文与道该是统一的,你也相信文与道该是统一的,但是讲课文,该怎样讲才能体现文道统一,还得自辟蹊径。如果词句不甚了解,课文内容不大清楚,那就谈不到什么文和道了。原则可以共同研究商量,怎样适当地应用原则还是靠自己,根本之点还是透彻理解课文。所以靠拿来不行,要自己下功夫钻研。 我去年到外地,曾经在一些学校听语文课。有些老师话说得很多,把四十五分钟独占了。其实许多话是大可不讲的。譬如课文涉及农村人民公社,就把课文放在一旁,大讲农村人民公社的优越性。这个办法比较容易,也见得热情,但是不能说完成了语文课的任务。 在课堂里教语文,*终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使学生养成这样一种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学生将来经常要阅读,老师能经常跟在他们背后吗?因此,一边教,一边要逐渐为“不需要教”打基础。打基础的办法,也就是不要让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讲,而要想方设法引导他们在听讲的时候自觉地动脑筋。老师独占四十五分钟固然不适应这个要求,讲说和发问的时候启发性不多,也不容易使学生自觉地动脑筋。怎样启发学生,使他们自觉地动脑筋,是老师备课极重要的项目。这个项目做到了,老师才真起了主导作用。 听见有些老师和家长说,现在学生了不起,一部《创业史》两天就看完了,颇有点儿沾沾自喜。我想且慢鼓励,*要紧的是查一查读得怎么样,如果只是眼睛在书页上跑过,只知道故事的极简略的梗概,那不能不认为只是马马虎虎地读,马马虎虎地读是不值得鼓励的。一部《创业史》没读好,问题不算大,养成了马马虎虎的读书习惯,可要吃一辈子的亏。阅读必须认真,先求认真,次求迅速,这是极重要的基本训练,要在阅读课中训练好。 阅读习惯不良,一定会影响到表达,就是说,写作能力不容易提高。因此,必须好好教阅读课。譬如讲文章须有中心思想,学生听了,知道文章须有中心思想,但是他说:“我作文就是抓不住中心思想。”如果教好阅读课,引导学生逐课逐课地体会,作者怎样用心思,怎样有条有理地表达出中心思想,他们就仿佛跟作者一块儿想过考虑过,到他们自己作文的时候,所谓熟门熟路,也比较容易抓住中心思想了。 总而言之,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作文出题是个问题。*近有一个学校拿来两篇作文让我看看,是初中三年级学生写的,题目是《伟大鲁迅的革命精神》。两篇里病句很多,问我该怎样教学生避免这些病句。我看,病句这么多,毛病主要出在题目上。初中学生读了鲁迅的几篇文章,就要他们写鲁迅的革命精神。他们写不出什么却要勉强写,病句就不一而足了。 有些老师说《难忘的一件事》《我的母亲》之类的题目都出过了,要找几个新鲜题目,搜索枯肠,难乎其难。我想,现在老师都是和学生经常在一起的,对学生了解得多,出题目该不会很困难。 有些老师喜欢大家挂在口头的那些好听的话,学生作文写上那些话,就给圈上红圈。学生摸准老师喜欢这一套,就几次三番地来这一套,常常得五分。分数是多了,可是实际上写作能力并没提高多少。特别严重的是习惯于这一套,往深处想和写出自己真情实意的途径就给挡住了。 老师改作文是够辛苦的。几十本,一本一本改,可是劳而少功。是不是可以改变方法呢?我看值得研究。要求本本精批细改,事实上是做不到的。与其事后辛劳,不如事前多作准备。平时不放松口头表达的训练,多注意指导阅读,钻到学生心里出题目,出了题目作一些必要的启发,诸如此类,都是事前准备。作了这些准备,改作文大概不会太费事了,而学生得到的实益可能多些。 1962年1月22日作 刊4月10日《文汇报》 署名叶圣陶

著名教育家亲笔写就的阅读指导:叶圣陶谈阅读 作者简介

叶圣陶(1894—1988) 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毕生致力于我国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有《稻草人》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