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的西方话语与本土经验研究

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的西方话语与本土经验研究

作者:李长中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06-01
开本: 其他 页数: 302
本类榜单:文化销量榜
中 图 价:¥42.0(7.0折) 定价  ¥6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的西方话语与本土经验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010219202
  • 条形码:9787010219202 ; 978-7-01-021920-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的西方话语与本土经验研究 内容简介

作者系统梳理了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及其批评存在的诸多问题及其背后成因,从民族、宗教等多个方面指出了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的文化生态与问题框架。进而从“文化多元主义理论”、“散居族裔批评理论”及“后殖民批评理论”三种西方文学批评理论出发,说明了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的“西方话语”选择与其言说方式,总结了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的“本土经验”与其话语症候。在“返回双重现场”的视角下,作者指出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批评“本土经验”建设的主体身份是中华性、民族性和公共性,并提出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批评本土经验建设的逻辑起点是回到文本,路径原点是回到经验,而理论基点则是马克思主义。

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的西方话语与本土经验研究 目录

导语 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地方性知识与其批评的难度

**章 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的文化生态与其问题框架
**节 民族主义话语复兴中的少数民族文学批评
第二节 宗教主义话语升温中的少数民族文学批评
第三节 后学话语思潮泛起中的少数民族文学批评

第二章 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的西方话语选择与其言说范式
**节 文化多元主义理论:如何重估“文化多元”
第二节 散居族裔批评理论:如何表述“族群身份”
第三节 后殖民批评理论:如何构拟“第三空间”

第三章 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的本土经验生产与其话语症候
**节 基点与拓展:由《多重选择的世界——当代少数民族作家文学的理论描述》“接着说”
第二节 “中华文化板块结构”与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批评
第三节 “重绘中国文学地图”与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批评
第四节 “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与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批评

第四章 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批评本土经验建设的主体身份与其形态
**节 中华性: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批评本土经验建设的中国身份
第二节 民族性: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批评本土经验建设的民族身份
第三节 公共性: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批评本土经验建设的世界身份

第五章 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批评本土经验建设的知识谱系与其路径
**节 回到文本: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批评本土经验建设的逻辑起点
第二节 回到经验: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批评本土经验建设的路径原点
第三节 回到马克思: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批评本土经验建设的理论基点
展开全部

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的西方话语与本土经验研究 节选

  《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的“西方话语”与“本土经验”研究》:  一般而言,任何学科的建构都需要该学科共同体强大而独立的主体意识与其敏锐的问题意识,没有独立的主体意识就无法为该学科话语贡献出独特的建构策略、话语范式与理论生产的保障,没有敏锐的问题意识就无法及时而适宜地发现本土问题,发出本土声音,破解本土难题。如何以差异于主流批评的批评范式面对少数民族文学并阐释其质的规定性及其生成的内在规律,如何构拟少数民族文学批评自身的话语系统以凸显少数民族文学批评与主流文学批评的差异性特质?上述问题的解决才是强化少数民族文学批评学科合法性的根本。全球化的渐趋显影,学界也普遍意识到,没有主语的、独立的、独特的主体意识,就无法发现或命名少数民族文学特征,无法建构与论证少数民族文学学科与其研究的合法性,这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伴随着这种反思,学界开始对西方话语加以清理或批判,这无疑是主体觉醒的表征,而主体意识觉醒也使得曾经被他者话语遮蔽的民族性问题重新跃出地表,“在汇人世界文学版图的过程中,中国文学拿什么来走向世界?唯一可以秉持的是民族性的文学和文学的民族性。丧失了民族性,迎合想象中的他者趣味,不仅会在文学中丧失了自我,也不可能真正地走进世界。民族性才是中国文学登上国际舞台的独特资本,是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坛畅行无阻的通行证”。上述问题对少数民族文学批评同样提出了如何深化民族性身份的内在要求,也就是说,没有民族性的少数民族文学批评是没有主体身份、没有根基性的批评,没有主体身份、没有根基性的批评难免在话语层面四处游走,漂泊彷徨,失效失语,不能有效阐释或论证少数民族文学,也无法彰显自身的主体性意识,对他者的依附将成为常态。  如何建构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的民族性身份问题,确是任重而道远的难题。因为,少数民族文学批评话语在全球化及多元文化中激发出自我身份过度张扬的倾向,加剧了少数民族文学批评实践中的泛权力化、泛极端化意味。加诸少数民族群体对现代性的接纳是在其准备不足与主动性意愿不强烈情况下的一种略显被动性行为,导致少数民族群体在现代性进程中出现一些不适与困惑,如:文化调适问题、身份混杂问题、传统存续问题、生产生活方式转型问题等;同时,少数民族地区在现代性发展中出现的与东(中)部地区收入差距不断拉大,以及城市化进程中少数民族群体因掌握的文化资本、经济资本及社会资本等,都使得少数民族群体对现代性有着极为复杂而矛盾的情感体验或生命感受,这种情绪深刻影响到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的民族性主体身份建构,也使得少数民族文学批评在强化民族性身份的同时也潜隐着走向民族主义话语的可能。一些批评者却在民族主义或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影响下时常向少数民族的民族身份及其文化倾斜,对少数民族的民族身份及其文化有着偏激性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他们的批评实践也往往成为张扬少数民族的民族文化身份与其文学优越性的主要方式,成为少数民族的民族文化身份与文学认同的吹鼓手、抬轿者。或者说,为少数民族的民族文化身份及其文学背书成为这些少数民族文学批评者先行预设的批评目标,其结果是,这些批评皆因这种狭隘的民族文化认同情结所致而忽视了多民族文学的多元共生问题,忽视了多民族国家在场问题。在韦勒克看来,民族文学研究的核心尽管是文学的民族性以及各个民族对总的文学进程所具有的价值问题,但是,如果民族文学研究不能与总体文学和比较文学作出切合实际的比较和联系是没有意义的,故此,他认为,民族文学和总体文学是一致的,“比较文学是把文学看作一个整体,并且不考虑各民族语言上的差别,去探索文学的发生和发展”。当前,囿于诸多社会文化思潮或晚期资本主义消费逻辑影响,一些批评者往往把少数民族文学书写少数民族及其文化认同当作顺理成章、天经地义的事情,片面强调对该民族身份的认同或对文学民族性予以过度阐释,将少数民族文学能否书写自我民族及其文化认同,能否彰显原生态民族特征等作为判断作品优劣的标准,却忽视了其在中华多民族一体格局内的五个认同问题,忽视了少数民族文学如何处理民族性与世界性与现代性相洽问题,甚至对其中存在的诸如偏颇的宗教认同、片面的种族认同、狭隘的身份认同等问题亦缺乏必要审视。所以,如何强化多元文化语境下批评主体性建构的对话性即跨文化研究,也就成为建构少数民族文学批评民族性身份的基本视域。厄尔·迈纳在《比较诗学——文学理论的跨文化研究札记》中探求了多元文化语境中民族文学理论研究的文化间性问题。  ……

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的西方话语与本土经验研究 作者简介

  李长中,河南永城人,文学博士,博士后,主要从事民族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现任阜阳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持完成国家课题3项,省部级课题2项;在《文学评论》《文艺理论研究》《民族文学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近50篇,其中多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出版《当代人口较少民族文学的审美观照》《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生态批评与民族文学研究》等学术著作多部。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