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景观笔记:自然.文化.设计

景观笔记:自然.文化.设计

作者:王向荣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时间:2018-11-01
开本: 16开 页数: 260
本类榜单:文化销量榜
中 图 价:¥26.6(7.0折) 定价  ¥3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景观笔记:自然.文化.设计 版权信息

  • ISBN:9787108064141
  • 条形码:9787108064141 ; 978-7-108-06414-1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景观笔记:自然.文化.设计 本书特色

书中有许多论述或者认识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与回味。比如:
○只要人还是自然物,还是生物体,要健康地生活,依托的环境就必须具有健康的自然属性,具有健全的生态功能。
○生态无须表达,我们应当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研究设计对环境的影响上,而不是关注它看上去是否符合我们头脑中对于生态的印象。
○无论是引人入胜,还是平淡无奇,景观都是一个地区自然与文化沉淀的产物,是融合于大地表面的一种自然与文化的基因。
○阅读景观是了解过去或现在特定的区域内自然演变的历史,了解地域上曾经和正在生活的人们如何生存和改造世界的一种重要途径。
○什么东西一旦成为“式”,就往往会成为艺术的大忌,同样也是设计的大忌,因为设计多是艺术与科学的结合。
○好的设计师,绝不在于他掌握了怎样的技术,而在于他有怎样的头脑。

景观笔记:自然.文化.设计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文集,作者是风景园林的教师、研究者和设计师,也是《风景园林》杂志的主编,《风景园林》是行业内很重要的学术刊物之一,每一期都有不同的主题。作为这本杂志的主编,作者要为每一期杂志写刊首语,本书中的多数文章就选自和改写于《风景园林》杂志的刊首语。另有一些文章来自于专业媒体采访的整理,还有一些文章来自于作者有感而发写出的一些文字。

景观笔记:自然.文化.设计 目录

自 序


自 然


自然的含义


认识第二自然


自然观与东西方园林


无可替代的生态系统


弹性城市与弹性景观


绿色基础设施


城市的环境支撑系统


城市水土保持


城市需要多样的自然


生态无须表达


建造健康的人类生存环境


海绵城市


山地景观


我们需要怎样的国家公园



文 化


风景园林文化


景观的价值


文化景观


山水与人居


营建城市如同营建园林


城市中的田园


城市水环境


乡建与乡境


乡村景观的背后


建筑与景观之间


学校始于树下


能源景观


历史使人明智


历史名园复原研究


蓝骑士


什么样的作品更长久


景观评论



设 计


地理设计


何为生态设计


整合的设计


风景园林之于城市设计


割裂与缝合


一个项目改变一座城市


城市微更新


景观的模式与图式语言


景观图像学


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


植物园


植物专类花园


园林博览会


展览花园的生命之源


大数据并非万能


数字技术与风景园林


设计教育


学生设计竞赛


景观评奖


怀念冯纪忠先生


景观众筹


 


致 谢



展开全部

景观笔记:自然.文化.设计 节选

自序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对世界的所知好像越来越少,未知似乎越来越多。作为一个风景园林的教师、研究者和设计师,我发现自己只有不断学习方能适应学科领域迅速拓展的节奏。然而仅此还远远不够,学而不思则罔,没有深入的思考也难以真正理解和架构新的知识体系。于是,这些年在学习工作的过程中我也思考了许多问题,不少思考都与自然、文化和设计相关。
首先是自然。自然的含义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尊重自然?面对当今中国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作为风景园林师,我们应该如何将由工程设施系统构筑的城镇转变为由自然生态系统统领的人居环境,从而缓解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使得人类社会能够可持续发展?
还有文化。文化是如何产生和演进的?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文化?针对目前的城乡建设中历史文脉断裂、文化特征弱化和千城一面的状况,我们应该如何在提高人们生活品质的同时,重构中国特有的人与自然协调、山水融合的人居环境体系和尺度宜人、富有活力的公共空间系统,使得每一个生活空间充满个性、具有文化品质、富有诗情画意?
自然与文化虽然是抽象的概念,不过我在设计实践中经常会遇到与之密切相关的具体的困惑。比如,我常常被建议,设计要更自然,要采用自然的形式,设计要更有文化,要增加文化的内涵。而在我看来,我们的设计完完全全是基于对自然的尊重,并且延续着场地的文化。这种情形发生得越多,也就越让我思考自然与文化的含义以及设计的本质。
许多思考看似已经有了结果,但是如果不能把这些想法用文字清楚地表达出来,它们只是一些思维的碎片,无法捏合成能够引导行动的思想,也就无法做到“知行合一”,那其实还是“不知”。因而只有把思考记录下来,把想法写下来,才能真正完成有深度和有逻辑的思考,才能更清楚地知晓,更准确地做事。
非常庆幸,这些年在繁重的教学、研究和实践之余,我还能写下一些文字来记录自己的思考,这得益于我担任着《风景园林》杂志的主编,要为杂志写刊首语。针对每一期杂志不同的主题写刊首语,本身就是一个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也是一个将思考梳理并转变为文字的过程。另外,有时我也会遇到一些专业媒体的采访,一些看似漫无边际的提问也促使我不时地整理以往的想法,并形成文字。当然我也有面对个别事件有感而发,情不自禁想写一点文字的时候。
刊首语、访谈和一些应景的小文积攒多了,同事们建议我可以将这些文字汇集起来,出一本文集。在风景园林学科越来越强调科学性和研究性、研究论文越来越有专业写作范式的今天,这些简短通俗的文章根本算不得研究。不过它们还是反映了一个比较广泛的视野,代表了我对风景园林在自然、文化以及设计领域一些问题的思考与回应,其实许多问题并没有答案,我仅是有感而发。因为没有科研论文的写作羁绊,这些文字也就少了些刻板与说教,读起来应该会比较轻松。希望它们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如果除此之外还能引起一些读者的再思考,那就超出我的预期目标了。

景观笔记:自然.文化.设计 作者简介

王向荣,1983年获同济大学建筑系学士学位,1986年获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硕士学位, 1995年获得德国卡塞尔大学城市与景观规划系博士学位。现为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风景园林学科负责人。住房与建设部风景园林专家组成员,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2008—2018),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建筑文化艺术协会环境艺术专业委员会委员,香港大学荣誉教授(2008—2010)、西南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浙江农林大学,北京建筑大学、北方工业大学客座教授,《风景园林》主编、《中国园林》副主编,北京多义景观规划设计事务所主持设计师。出版《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多义景观》《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大师园》《北欧国家的现代景观》《欧洲新景观》《理性的浪漫——德国园林艺术》等专著,译著有《世界园林史》《看不见的花园》等,发表论文100余篇。设计作品6次获得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亚太区(IFLA APR)规划设计优秀奖,4次获得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亚非中东地区(IFLA AAPME)规划设计优秀奖,2次获得美国风景园林师协会(ASLA)规划类优秀奖,7次获得英国国家景观奖(BALI),获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优秀规划设计一等奖2次,二等奖3次。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