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破解,孩子内心世界的秘密

破解,孩子内心世界的秘密

作者:于晓
出版社:应急管理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1-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43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9.7(2.5折) 定价  ¥38.8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破解,孩子内心世界的秘密 版权信息

  • ISBN:9787502064617
  • 条形码:9787502064617 ; 978-7-5020-6461-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破解,孩子内心世界的秘密 本书特色

孩子的学习成绩固然重要,孩子的素质培养*为重要。孩子强烈的上进心,首先来源于对远大目标的执着追求。所以家长应帮助孩子从小树立远大的目标,激发孩子为了现实目标而百折不挠的上进心。 父母必须让孩子知道,在成长的道路上,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成功往往是与艰难、困苦、坎坷、挫折相伴而来的。 于晓编著的《破解孩子内心世界的秘密》对孩子的心理进行剖析,让家长明白,孩子是“怎样想的”,父母“错在哪里”,并用事例告诉父母用什么方法去教育孩子,才会有效果。

破解,孩子内心世界的秘密 内容简介

  教育是老师(学校)、父母、社会三方面合力的结果。社会是一个无法改变的因素,于是,对孩子起作用的就成了老师(学校)和父母。但他们常常都在教育孩子的事上犯错误,特别是父母。教育者的错误使孩子在受教育的过程中蒙受着冤屈,而孩子往往意识不到自己冤屈,更不用说要他们自己来更正大人们的错误。《破解孩子内心世界的秘密》针对父母教育孩子缺乏明显效果的现象,从父母常见的教育方式中,点出他们的症结所在,并对孩子的心理进行剖析。

破解,孩子内心世界的秘密 目录

**章 破解孩子叛逆心理
那是一种发泄
父母把孩子推向自己的对立面
注重孩子的心理感受
孩子恨父母
站在孩子的立场上
孩子说话很伤人
不要使孩子心里有气

第二章 破解孩子的自负
不可以太自信
孩子的自信过了头
赞赏和批评恰到好处
找到教育孩子的方法
学会与孩子交流
孩子瞧不起亲戚
让孩子看到他人的长处

第三章 破解孩子的抑郁心理
抑郁使心灵禁闭
让孩子摆脱抑郁
心病没从心上医
和孩子多层朋友关系
抑郁使人走上不归路

第四章 破解孩子的自卑心理
对自己过于没信心
孩子是被你骂差的
发挥孩子的优势
比较是自卑的根源之一
对孩子不要有偏见
贫穷造成的自卑难治疗

第五章 破解孩子的虚荣心理
虚荣,是一个度的问题
家有儿女爱打扮
润物细无声
都是时尚惹的祸
用事实说话
都是面子在惹祸
教育孩子接受自己的不足

第六章 破解孩子的依赖心
依赖是多方面的
大事小事父母包办
自立是逐渐培养的
别让孩子成“网虫”
给孩子的比网络更多
依赖是悲剧的开始

第七章 破解孩子的冲动心理
做事缺乏理智
管人没管心
强化孩子的自制力
学校压制了孩子
给孩子一个属于自己的天地
展开全部

破解,孩子内心世界的秘密 节选

  《破解孩子内心世界的秘密》:  那是一种发泄  孩子的叛逆,就是他不认同通常社会所认同的东西,比如,不能认同社会普遍认同的道德观、价值观……换句话说,就是孩子喜欢和人“对着干”。孩子的这种“对着干”会附带出许多不良的行为,正是因为这样,以至于很多家长很片面地看待孩子的叛逆。  要想驾驭叛逆的孩子,就要对孩子叛逆有个全面的理解:  首先,叛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全都是起到负面的作用。孩子对一些事的不同看法和做法,不一定全是错误的,因为大多数人认同的东西也不一定全是对的。从某种角度讲,孩子的叛逆往往是一个人具有创新精神的基础,这种性格有利于培养孩子探索新知的行动,更使孩子探索新知成为一种本能。因为如果没有“叛逆”的存在,人们就会对原有的东西一味地去认同,这样,人总会是墨守成规的,这样的生活也会了无生趣。在学校里,“不听话”的孩子走向社会后,大多数都比在学校听话的孩子更能体现人的价值,其中的原因就在于此。  再者,叛逆是每一个孩子在成长中一个必然的心理过程,这就叫孩子的“逆反期”。叛逆起源于孩子在对世界有了理性的认识后,对于一些事物的探索精神,当这种“探索精神”超出一定的度的时候,孩子就表现出叛逆的性格,这个“度”超出得越多,孩子就越叛逆,叛逆的危害也就随之而来。“逆反期”是一个人从孩童过渡到成人的关键时期,如果家长不加以正确引导,就会导致孩子产生叛逆的性格,由此就会产生许多病态性格,比如,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对抗社会等,这些性格如果进一步发展的话,还可能向犯罪心理和病态心理转化。  许多孩子在小时候都是乖巧可爱的,可孩子一长到十四五岁时,就开始爱和父母唱反调了,对于父母的话他们总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就是天大的事,孩子宁可憋着也不跟父母说——个孩子在他成长的过程中,这样的情况可能会持续两三年时间。有些孩子在父母面前的“不听话”表现得很突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看到不少父母有这样的悲叹:亲生骨肉在和自己作对。心理学家把青少年专爱和家长、老师作对的这一时期称为“逆反期”。  “逆反期”是孩子到了青春期的时候,孩子除了身体方面的变化外,思维方式也由儿时的感性思维转变为更加理性的思维,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地加强,处处要体现“我”的存在,但他们对事物的理解缺乏深度,体现自我又没有更广阔的市场,于是他们就会寻找实现自我的环境,因此,离他*近的父母或老师就成了“受害者”,就靠和父母或老师“对着干”来体现自我。  其实,孩子逆反的对象,并不只是在面对父母和老师时才会有,他们对社会也会产生强烈的对抗情绪。比如,这个时期的孩子爱打扮得与别人不一样,有的甚至追求另类;爱做一些引人注目、与众不同的事;爱说一些令人吃惊的话;孩子的所有举动,其目的就是让人另眼相看,这就是他们想要的效果。孩子这样的举动,一方面是年少,缺乏适应社会环境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等;另一方面,孩子逐渐萌芽的自我意识支配着强烈的表现欲。换句话说,就是孩子要在社会上处处表现自己,通过展示自己和别人的不一样来体现自己的价值。了解到这些,家长就不难理解孩子叛逆的表现了。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