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青少年文明启示录

青少年文明启示录

作者:吴晓青
出版社: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3-01
开本: 16开 页数: 145
中 图 价:¥9.3(3.2折) 定价  ¥2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青少年文明启示录 版权信息

  • ISBN:9787531890676
  • 条形码:9787531890676 ; 978-7-5318-9067-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青少年文明启示录 内容简介

  《青少年文明启示录》主要讲述文明礼貌的概述、注意交往礼仪、做文明礼貌的人等,并例举古今文明礼貌的典范为例子,阅读《青少年文明启示录》后青少年更加懂得如何文明礼貌待人,对自己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

青少年文明启示录 目录

**章 文明礼貌的概述
**节 文明的含义
第二节 礼貌的含义
第三节 文明礼貌常识

第二章 做文明礼貌的人
**节 遵守社会公德
第二节 履行家庭伦常
第三节 遵守学校规章

第三章 注意交往礼仪
**节 文明礼仪常识
第二节 倡导文明礼貌应从学生抓起
第三节 与教师的交往礼仪
第四节 与同学的交往礼仪
第五节 在集会上的礼仪
第六节 日常文明礼貌

第四章 古今文明礼貌典范
**节 荀子的道德观
第二节 文明礼貌的故事

第五章 文明礼貌用语

第六章 职业礼仪礼貌
**节 现代职业礼仪的表现
第二节 仪容仪表礼仪
第三节 中华饮宴礼仪
第四节 谈吐礼仪
第五节 日常卫生礼仪
第六节 服饰礼仪
第七节 电话礼仪
第八节 商务及常见国际礼仪

附录:家长教育行为规范
展开全部

青少年文明启示录 节选

  《青少年文明启示录》:  中国是个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的民族,对推动人类文明的进程做出了卓越贡献。它的辉煌成就,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无论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还是文艺与伦理思想,一直雄居世界前列。只是到了近代,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当历史车轮驶向资本主义轨道的岔路口时,掉队了。从而相对来说,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明才显得相对僵滞与陈旧。经过多次磨难,几经周折的中华民族,随着中国改革步伐的前进和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开始了一个新的阶段,我党认真总结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经验,研究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规律和具体做法,进一步创造融洽和谐的气氛,树立健康学风,提倡开拓、改革的精神,以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事业的发展。学校担负着教育人和培养人的神圣使命,它不同于一般的工厂、机关,更不同于娱乐场所。学校不但要向学生传播知识,而且要使学生成为“四有”新人。所以学校是一个既严肃又亲切,既庄严又活泼,既紧张又文明的地方。  **节文明的含义  文明这个概念在科学著作和日常用语中都以各种不同的含义来使用。“文明”二字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早见于《易·乾·文言》和《尚书·舜典》中,具有文‘采光明和文德辉耀的意思。17世纪中后期,清代戏曲理论家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过:“辟草昧而致文明。”这里的“文明”是把它与“野蛮”相对立,表明社会的进步程度。西方一些国家和地区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后,比较多地使用“文明”这个概念,其时间不早于18世纪。这一概念主要是针对殖民地、半殖民地落后的生产方式、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提出的。它的标准、界限和出发点是把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视为“野蛮”。美国人类学家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中把人类历史的发展分为蒙昧、野蛮、文明三个时代。文明时代包括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三个历史发展阶段。马克思主义对文明做出了科学的阐述。马克思、恩格斯在其著作中,对文明的论述很多,其中一个主要观点是:文明是人类改造世界实践活动的成果,它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这里的“成果”不是终结物,而是个有机体,是过去的发展所达到的和今后的发展所借以起步的一个生生息息的过程。要全面、准确地理解“文明”的含义,还要把握以下几对关系:  首先是文化与文明的关系。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有时也特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以物质为基础。每一社会都有与它相适应的文化,并随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新社会制度的改变而改变,有它自身的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文化发展具有历史的延续性,并以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为基础。新文化不可能脱离旧文化而产生,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它反过来又给予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以巨大的作用和影响。在阶级社会中,文化具有阶级性。随着民族的产生和发展,文化具有的民族特征、民族语言。民族性格、民族传统以及生活方式等,都是民族文化的形成,各民族都有其独特性。“文化”和“文明”两个词,有时也可以通用,如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亦可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  文明,一是指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方面,它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的基础上产生,并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发展的。在人类文明史上,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都曾产生过与之相适应的文明。在社会主义社会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人民群众为国家主人,因而能够创造有史以来*高类型的文明。二是专指文明行为,如遵守公共秩序,遵守各种纪律,讲究礼貌,讲究卫生等,是精神文明的表现,《青少年文明启示录》侧重对文明行为进行讲述。  概而言之,“文化”与“文明”是两个内涵不同,外延有异的概念。“文明”的含义比“文化”广泛得多。一方面,“文明”具有与“文化”相同的内涵,即指精神或意识形态。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文明”的外延与“文化”不同,比“文化”的外延大。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