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国家助学贷款担保机制研究

国家助学贷款担保机制研究

作者:宋飞琼著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07-01
开本: 24cm 页数: 178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25.7(5.7折) 定价  ¥4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国家助学贷款担保机制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8012454
  • 条形码:9787568012454 ; 978-7-5680-1245-4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国家助学贷款担保机制研究 本书特色

目前我国高校每年有数百万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过国家助学贷款获得资助,为社会低收入群体子女公平接受高等教育创造了条件。但是国家助学贷款在运行过程中遇到诸多问题,尤其是其风险控制与管理问题。担保作为控制贷款风险的基本手段,是否应该引入、如何引入成为本书研究的内容。

国家助学贷款担保机制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运用信息非对称下的信贷融资担保理论、委托-代理理论, 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调查和国际比较研究, 深入讨论了担保引入到国家助学贷款中的必要性, 探究了担保解决拖欠率高和银行惜贷问题的作用机理, 比较研究了不17绞胶筒煌1V魈宥杂诠抑Т畹氖室硕? 以及

国家助学贷款担保机制研究 目录

目录 **章绪论(1) **节问题的提出(1) 第二节研究的意义(5) 第三节概念界定(6) 一、助学贷款与国家助学贷款(6) 二、信用、担保和信用担保(7) 三、助学贷款管理主体与助学贷款担保主体(9) 第四节文献综述(10) 一、关于信贷担保的经典研究(10) 二、关于信用担保的研究(13) 三、关于助学贷款信用担保的研究(18) 第五节研究样本和数据(19) 第六节研究思路与方法(21) 一、研究思路(21) 二、研究方法(21) 第二章国家助学贷款引入担保的必要性(24) **节降低拖欠率需要引入担保(24) 一、借款学生的还款能力约束逐步变松(24) 二、借款学生的还款意愿明显不足(34) 三、需要引入担保增强借款学生还款意愿(39) 第二节担保成为降低银行惜贷的**条件(40) 一、商业银行*大化收益的选择(40) 二、商业银行信贷配给过程(41) 三、担保是降低拖欠、消解惜贷的必要条件(44) 第三章国家助学贷款担保的理论分析(46) **节有关贷款担保的经典理论(46) 一、信息非对称对交易的影响(46) 二、信贷担保理论(48) 第二节担保在贷款中的作用(52) 一、传递信息(52) 二、代偿(53) 第三节担保在国家助学贷款中的作用及其机理(54) 一、担保在国家助学贷款中的作用(54) 二、担保在国家助学贷款中的作用机理(56) 第四节小结:担保可增加追讨可行性,降低拖欠(62) 第四章国家助学贷款担保方式的选择(64) **节信用担保与抵(质)押(64) 一、担保的缘起及发展(64) 二、贷款担保方式分类(68) 三、信用担保与抵(质)押的异同(69) 第二节外国(地区)助学贷款的担保方式选择(72) 一、发达国家和地区助学贷款的担保方式(72) 二、中等收入国家助学贷款的担保方式(76) 三、欠发达国家助学贷款的担保方式(77) 第三节信用担保与国家助学贷款的契合(78) 一、信用担保双向信息服务功能契合贷后管理需要(78) 二、信用担保易实现的特点契合贫困生经济现状(80) 三、信用担保的管理功能弥补银行开展助学贷款的 人力不足(81) 四、信用担保契合国家助学贷款期限较长特点(82) 第四节小结:信用担保是国家助学贷款合适的担保方式(83) 第五章国家助学贷款的担保主体(84) **节国家助学贷款担保人**条件(84) 一、信息优势(84) 二、代偿能力(87) 三、法律许可(88) 第二节潜在的担保人及其信息优势(88) 一、潜在的担保人及其分布(89) 二、潜在担保人信息优势分析(89) 三、潜在担保人信息优势排序和代偿能力讨论(95) 第三节对担保选择与意愿的现实考察(96) 一、自然人的担保选择与意愿(96) 二、法人的担保选择与意愿(103) 第四节小结:国家助学贷款合适的担保主体(107) 第六章助学贷款担保机制的国际案例(110) **节助学贷款担保中的激励与约束:委托代理理论(110) 第二节美国联邦家庭教育贷款“机构担保政府再担保” 机制(112) 一、美国联邦家庭教育贷款的主要品种与运作方式(112) 二、美国联邦家庭教育贷款“机构担保政府再担保”机制 的运行(114) 三、联邦政府对担保机构的激励与约束(115) 四、美国联邦家庭教育贷款担保成功经验的借鉴(119) 第三节印度尼西亚“高校管理混合担保”机制(121) 一、印度尼西亚助学贷款现状(121) 二、印度尼西亚助学贷款项目的运行(123) 三、kmi和psl助学贷款项目担保契约(126) 四、中国与印度尼西亚助学贷款的比较(128) 第四节小结:美国、印度尼西亚担保模式为我所用之处(130) 第七章中国国家助学贷款“高校政府担保”机制的提出与运行(133) **节国家助学贷款“高校政府担保”机制的提出(133) 一、政府在国家助学贷款中的责任(133) 二、高校在国家助学贷款担保中具有优势(135) 三、政府委托高校担保,形成“高校政府担保”机制(136) 第二节“高校政府担保”机制运行中高校与政府的关系(138) 一、高校与政府运作国家助学贷款的利益不同(138) 二、高校与政府的博弈(140) 三、政府对高校的激励与约束(143) 第三节“高校政府担保”机制的运行(150) 一、“高校政府担保”机制的启动(150) 二、“高校政府担保”过程中的考核与监督(153) 三、“高校政府担保”结果的分担与分享(153) 第八章结语(156) **节主要结论(156) 第二节主要创新(157) 第三节研究局限(158) 附录a系列问卷一:对样本高校借款学生的调查问卷(159) 附录b系列问卷二:对样本高校在校学生的调查问卷(163) 附录c对高校分管副书记、副校长的访谈提纲(166) 附录d对高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工作人员的访谈提纲(167) 附录e对市级支行分管国家助学贷款副行长的访谈提纲(168) 参考文献(169) 后记(175)
展开全部

国家助学贷款担保机制研究 作者简介

宋飞琼 女,1965年8月生。2004年6月天津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毕业,获管理学硕士学位;2008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博士毕业,获管理学博士学位;2010年11月从北京师范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出站。河南科技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财政。目前是河南省普通高校重点研究基地“职业技术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河南省普通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教育与区域经济”负责人。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级项目2项,省教育厅重大攻关项目1项。在《高等教育研究》、《教育发展研究》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