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研究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研究

作者:柏路著
出版社: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06-01
开本: 16开 页数: 217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29.2(4.3折) 定价  ¥6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06847940
  • 条形码:9787506847940 ; 978-7-5068-4794-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研究 本书特色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研究》内容简介:幸福问题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更是实现中国梦的落脚点。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确立的关键时期。引导大学生形成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科学幸福观,不仅是关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育人问题,更对增强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研究》将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放在思想史视域中进行纵向阐释,在对比中西方传统幸福观基础上,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理论内涵和当代意义,系统梳理和总结了建党以来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的历史经验,基于我国当前大学生幸福观及教育现状,吸收和借鉴国外幸福观教育实践的有益成果,初步探索并形成了“明确方向一融人生活一学生参与”的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方法策略,力图为引导大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提供学理参考和实践借鉴。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研究 内容简介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研究》内容简介:幸福问题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更是实现中国梦的落脚点。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确立的关键时期。引导大学生形成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科学幸福观,不仅是关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育人问题,更对增强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研究》将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放在思想史视域中进行纵向阐释,在对比中西方传统幸福观基础上,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理论内涵和当代意义,系统梳理和总结了建党以来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的历史经验,基于我国当前大学生幸福观及教育现状,吸收和借鉴国外幸福观教育实践的有益成果,初步探索并形成了“明确方向一融人生活一学生参与”的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方法策略,力图为引导大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提供学理参考和实践借鉴。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研究 目录

导言
一、研究缘起和意义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一)关于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研究
(二)关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的研究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内容和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之处
**章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理论内涵
一、幸福观的相关概念和历史传统
(一)幸福观的相关概念阐释
(二)中国传统幸福观的基本精神
(三)西方幸福观的历史传统及其批判
二、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理论内涵
(一)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内涵
(二)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主要特征
(三)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历史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当代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与中国梦的实现
(二)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与和谐社会的建构
(三)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与当代中国人的生活
第二章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的历史经验
一、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的前提思考
(一)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的可能性
(二)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的内涵探析
(三)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的内容规定
二、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的历史阶段
(一)以革命为价值取向的大学生幸福观教育
(二)以政治为价值取向的大学生幸福观教育
(三)以经济为价值取向的大学生幸福观教育
(四)以人本为价值取向的大学生幸福观教育
三、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的基本经验
(一)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理论成果为指导
(二)始终坚持切合时代主题,顺应社会发展需要
(三)始终坚持关注青年学生群体的幸福成长
(四)与时俱进地丰富和创新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内容、方法和载体
第三章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及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调研总体设计
(一)调研内容
(二)调研过程和统计分析
二、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现状分析
(一)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取向的主流性
(二)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内容的选择性
(三)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形成的可塑性
三、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现状分析
(一)思想引导类教育
(二)实践感知类教育
(三)网络互动类教育
四、结论与思考
(一)理想与现实:大学生幸福观的博弈
(二)移植与变异: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误区
(三)融合与互动:高校幸福观教育的走向
第四章美国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借鉴反思
一、美国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理论
(一)关怀伦理理论及其幸福观教育观点
(二)积极心理学理论及其幸福观教育观点
二、美国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内容
(一)积极情绪的体验教育
(二)健康人格的养成教育
(三)优良品德的培养教育
(四)创造幸福的能力教育
三、美国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途径
(一)以“幸福课程”为主体
(二)以“服务社会”为依托
(三)以“家庭教育”为补充
四、美国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特征
(一)注重专业化的教育体系构建
(二)注重生活化的教育实践方式
(三)注重教育过程与效果的评价评估
五、美国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反思
(一)对美国主流幸福观理论的反思
(二)对美国幸福观教育实践的反思
第五章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的思路对策
一、树立理想信念,确立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的基本方向
二、融入现实生活,丰富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的内容体系
(一)以学业成长幸福为基础
(二)以职业发展幸福为指向
(三)以社会公益幸福为重点
(四)以休闲生活幸福为补充
三、强化学生参与,创新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的方法策略
(一)强化学生参与的基本原则
(二)强化学生参与的关键环节
(三)强化学生参与的重点策略
结语
后记            
展开全部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