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榜样的正能量:向榜样学习--奋斗.探索

榜样的正能量:向榜样学习--奋斗.探索

作者:刘广富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01-01
开本: 16开 页数: 184
中 图 价:¥9.8(4.9折) 定价  ¥2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榜样的正能量:向榜样学习--奋斗.探索 版权信息

  • ISBN:9787200103151
  • 条形码:9787200103151 ; 978-7-200-10315-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榜样的正能量:向榜样学习--奋斗.探索 本书特色

刘广富编著的《向榜样学习(奋斗探索)》列举了几十位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做出杰出贡献的楷模人物,叙述了他们的成长故事,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鲜活生动的语言对如何做人娓娓道来。本书能够帮助青少年树立能于探索、积极上进的乐观精神,去书写壮丽的人生奋斗篇章。

榜样的正能量:向榜样学习--奋斗.探索 内容简介

全球*经典的向榜样学习成长书! 刘广富编著的《向榜样学习(奋斗探索)》选取了各个社会领域中用奋斗书写人生精彩的真人故事:有邓稼先那样为了祖国的科学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科学家;有王进喜那样“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新时代产业工人;有吴士宏那样不甘平庸,敢于挑战的商场精英;还有邰丽华那样身残志坚,追求艺术完美境界的生命强者……相信他们奋斗的人生,如同夜幕上永恒璀璨的北极星,为青少年的人生之路指引方向;如同一曲气势磅礴的命运交响曲,为青少年注入与人生挫折相搏到底的巨大能量;如同金色沙漠尽头涌现的绿色家园,为青少年带来梦想成真的缤纷希望。

榜样的正能量:向榜样学习--奋斗.探索 目录

**章 吾将上下而求索
中国地质力学的创始人
向“哥德巴赫猜想”进军
百折不挠的诺贝尔
聪明在于勤奋
科学企业家邓中翰
柔美女子的钢铁人生
“两弹一星”的元勋
中国核武器奠基人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中国杂交水稻之父
奋斗,是我人生的坐标
让科幻小说成为现实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的人
第二章 吹尽狂沙始到金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采煤大王”李发祥
让生命在燃烧中闪光
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
深井里的探路者
永不熄灭的航标灯
“蚂蚁精神”的传人
矿山铁人马万水
当代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
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城市新工人戴景明
矿井深处*美的人
做生命的强者
蓝领专家孔祥瑞
将热爱贯穿在工作中
第三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
技术不硬,腰杆不挺
王永义的“铁路人生”
做一个有出息的工人
焊花点亮的精彩人生
认真细致成就不凡
用勤奋铸就金牌
拼搏奉献写青春
“到生产一线去”
跃立潮头唱大风
青春在创造中闪烁
有技术才有底气
“让我试一试”
生命因拼搏而精彩
敢笑天下**流
第四章 业无高卑志当坚
服务好乘客是我分内的事
烈火丹心铸警魂
不排除险情决不收兵
水文站站长的哨所生活
中国女排五连冠群体
祖国的绿色种子
永争**的飞行员舰长
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不简单
一个人与一个村庄的神话
中国的帕夫雷什中学
自强不息的歌者
一心为公的楷模
人生难得几回搏
英烈化作罗布魂
一秒钟的艺术家
第五章 梅花香自苦寒来
爱国志士,民主先锋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可当大局的何叔衡
永不消逝的电波
从放牛娃到美国总统
无国界美食家郭丽文
勤奋的巴尔扎克
杰克·伦敦的作家之路
梅花香自苦寒来
“打工皇后”昊士宏
拉美的“沃伦·巴菲特”
华人首富李嘉诚
留学教父俞敏洪
国家统治者的楷模
心灵舞者邰丽华
战胜残疾的尼克·胡哲
展开全部

榜样的正能量:向榜样学习--奋斗.探索 节选

中国地质力学的创始人 【模范人生】 李四光,生于1889年,蒙古族,湖北省黄冈市人。少年时的李四光和地质完全搭不上关系,为了要造出中国**流兵舰,15岁的他去日本留学时选修的是造船专业。但当时中国没有钢铁不能造船,李四光又转赴英国伯明翰大学学习采矿。可他觉得采矿离不开找矿、勘探,还需要掌握地质学的专门知识,于是,他*终选择了地质专业。 1918年,李四光回国效力。从1920年起,李四光担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系主任,1928年又到南京担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后当选为中国地质学会会长。他带领学生和研究人员常年奔波野外,跋山涉水,足迹遍布祖国山川。中华民族地大物博,生物标本遍地都是,但当时中国非常缺乏与之有关的理论书籍,这一点也让李四光非常头疼。 当时的地质学术中心在欧洲,很多理论书籍也是欧洲专家所撰写。 于是,他就利用赴欧洲讲学、参加学术会议的机会,动用自己所有的积蓄,在欧洲遍求有关地质学、古生物学的二手书籍。在李四光的“哄抬”下,当时欧洲二手书市场价格猛涨。目前已经是世界三大古生物研究中心之一的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内的古生物专用图书馆内很多馆藏书籍,都是李四光当年不远万里从欧洲带回来的。 全面内战时期,李四光丧失了从事科研的基本条件,1948年赴欧洲从事地质考察和学术研究活动后留了下来。1949年秋,新中国成立在即,李四光被邀请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得到消息的李四光立即准备回国。这时,国民党政府驻英大使已接到密令,要他公开发表声明拒绝接受政协委员职务,否则要扣留他。李四光不为所惧,几经辗转,于1950年5月6日回到北京。 回国后的李四光,先后担任了地质部部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全国科联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当时,中国被国外断言是贫油的国家。1953年,李四光被毛泽东邀请至中南海。周恩来分析了我国石油生产形势后,毛泽东提出,如果中国真的贫油,要不要走人工合成石油的道路。而李四光十分肯定地说,我国天然石油的远景大有可为。他从新华夏构造体系的观点出发,向毛泽东、周恩来分析了我国地质条件。认为在我国辽阔的领域内,天然石油资源的蕴藏量应当是丰富的。 听到李四光的话,周恩来笑着说:“我们的地质部长很乐观啊!”毛泽东也高兴地笑了,当即作了关于开展石油普查勘探的战略决策。 根据毛泽东的战略决策,地质部和兄弟部门一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战略性的石油普查勘探工作。根据地质力学的理论,他们在一些辽阔的中、新生代沉积盆地中,在约200多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内进行了程度不同的石油普查。打了3000多口普查钻井,总进尺120多万米。从所取得的大量地质资料看,不仅初步摸清了我国石油地质的基本特征,而且证实了我国有着丰富的天然石油资源。后来的大庆油田就是*好的例证。 1955年1月15日,毛泽东问李四光:“中国有没有造原子弹的铀矿石?”李四光早就预见到新中国的国防和经济建设需要铀矿资源。回国时,他克服重重困难从英国带回了一台伽马仪,为后来寻找铀矿发挥了重要作用。听到毛主席的问话,他立即将随身携带的探测器和从中国境内发现的铀矿石当场演示给领导人看。遵循李四光的思路,覃慕陶、吴磊伯等经过艰苦工作,找到了211特大型铀矿床。 1964年10月16日,中国**颗原子弹成功爆炸。 P2-3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