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大学生就业指导

大学生就业指导

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10-01
开本: 16开 页数: 221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18.7(7.2折) 定价  ¥2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大学生就业指导 版权信息

  • ISBN:9787209078535
  • 条形码:9787209078535 ; 978-7-209-07853-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大学生就业指导 本书特色

《大学生就业指导》共八个部分:导言;**章: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第二章:就业观念和就业途径;第三章:就业能力;第四章:求职准备:第五章:就业程序与权益维护;第六章:自主创业;第七章:走向社会。 刘学景、兰迎春两位主编策划、设计和拟定了本书的整体框架结构,并负责全书的统稿、审定、修改和定稿。

大学生就业指导 内容简介

  《大学生就业指导/21世纪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主要介绍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含义、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方式以及学习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意义。通过导论部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含义、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方式,明确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意义。

大学生就业指导 目录

导论
一、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含义
二、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方式
三、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意义
**章 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
**节 就业形势
第二节 就业政策

第二章 就业观念与就业途径
**节 大学生就业观
第二节 职业选择的原则
第三节 就业途径

第三章 就业能力
**节 就业能力概述
第二节 就业能力培养

第四章 求职准备
**节 准确收集就业信息
第二节 求职材料的准备
第三节 笔试、面试及技巧

第五章 就业程序与权益保障
**节 就业程序
第二节 权益与保障

第六章 自主创业
**节 自主创业概述
第二节 创业准备
第三节 创业政策
第四节 创业流程

第七章 走向社会
**节 角色转换
第二节 涉世技巧
附录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大学生就业指导 节选

  二、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捂砸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需要国家、高校以及大学生个人共同努力。  (一)国家应加强宏观调控,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1.加强宏观经济调控,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在当前国内外经济低迷的情势下,国家加强宏观经济调控,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促进民生基础设施建设,刺激扩大内需,稳定市场,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实行产业结构的升级与转型,一方面要加快转变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技术产业,积极扶持发展服务业,提升国内消费水平;另一方面,加强自主品牌建设,大量吸收科技人才、营销人才、管理人才,从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2.深化人才体制改革,促进就业  深化人才体制改革,大力培养造就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青年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引进高层次人才;完善人才培养、任用、评价、激励机制,努力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社会环境,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各级政府务必坚持就业优先战略,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重点扶持就业容量大的现代服务业、创新型科技企业和小型微型企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鼓励高校毕业生投身农村、基层、中西部地区建设。  3.发挥政策措施的激励与调节作用  政策措施具有利益调节和刺激功能,它总是和人们的切身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社会利益关系的调节器。大学生就业受到政策措施的制约影响,因此伴随着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必须有一套与之适应的能对大学生就业起到积极作用的配套政策措施出台。比如按照就业市场化的要求打破大学生就业用人指标限制,促进大学生合理流动;鼓励大学生到西部、基层和艰苦地区工作,引导医学毕业生到社区、农村等医疗卫生单位就业,培养大学生的艰苦奋斗和奉献精神。同时在社会政策引导下还要配合一定的利益导向措施,如对自愿到国家急需岗位工作的大学生给以相应的政策鼓励;对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制定出  (二)高校应积极进行教育体制改革,加强就业指导与创业培训  1.转变教育模式,加强实践教学  当前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主要体现在高学历、技能型与复合型等方面,因此,大学教育应该改变以往只看分数的评判标准,对大学生的培养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专业课程的学习上,不应该继续以往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的教育模式,在注重专业素质培养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实践教学,尝试与社会企业合作开展产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要根据社会的要求加快专业调整的步伐与有效性,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  2.加强就业指导与创业培训教育  高校必须成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将就业指导课列入必修环节,在校期间进行必要的就业培训;同时,也可以参考一些西方国家将创业培训教育纳入正规的国民教育体系的做法,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能力,鼓励有能力的大学生自主创业。  3.开展技能培训,使大学生快速融人工作岗位  针对就业岗位的需要,学校应在大学生毕业前开展应急性的培训或实训,使大学生在就业前就能熟悉工作岗位,甚或成为某些岗位的“熟手”。  (三)发挥大学生自身主体性,积极应对就业压力  1.积极转变就业观念  由于大学生会受到社会各种价值取向的影响,其就业理念也存在着相当多的误区,如一些大学生在选择就业单位时,所持有的就业期望值和择业观与现实社会的需求产生了错位,他们偏向政府部门和大型国有企业,忽视中小企业:愿意到沿海开放城市和大城市而不愿意去中西部地区、农村等边远地区工作,甚至很多大学生“宁要市区一张床,不要郊区一套房”,这是造成大学毕业生“无业可就与有业不就”的矛盾现象存在的主要原因。还有许多大学生对就业待遇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导致“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出现,这些因素都影响着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顺利实现。因此.大学毕业生应改变传统就业观念,树立“行行可建功、处处能立业、劳动*光荣”的就业观念,先就业后择业,通过自身的努力逐步实现自我的价值。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