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2012-设计学研究

2012-设计学研究

作者:黄建平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11-01
开本: 16开 页数: 477
本类榜单:艺术销量榜
中 图 价:¥30.0(3.8折) 定价  ¥7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2012-设计学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010111209
  • 条形码:9787010111209 ; 978-7-01-011120-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2012-设计学研究 本书特色

黄建平、邹其昌主编的《设计学研究(2012)》内容介绍:学术研讨会期间举办的2011年“近现代上海美术设计文献展”,是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与赵琛广告博物馆合作举办的一次上海设计经典回顾展,是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上海设计”研究系列展会活动之一。“近现代上海美术设计系列展”——老上海商业设计五人精品回顾展。这五位是郑曼陀、杭稚英、谢之光、胡伯翔、金梅生等。他们曾经创造了上海设计的辉煌,更为上海设计的未来启动了新的航程。赵琛教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近现代上海广告史学的研究。201O年受中央电视台邀请,策划了人物栏目《老上海广告人》,反映强烈。对此,上海已提出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2-设计学研究 内容简介

  《设计学研究(2012)》较客观地反映了国内设计史研究的格局,基本上代表了上海设计与中国现代设计史写作的前沿研究和*新成果,对于促进中国现代设计史研究和设计学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其中,“上海设计研究”,主要涉及近现代上海地区的设计问题,包括近现代上海设计相关行业、产业资料的挖掘,整理与研究,将一些久已走出常人视线的资料重新纳入研究视线,以及近现代上海设计事务所与设计师资料的收集与研究等;“中国现代设计史研究”,从一个更广阔的视角关照中国的设计史研究问题,包括对中国近代设计史写作问题的研究、近现代设计教育问题的发展研究、对设计史研究方法的再思考、对设计史研究中自身定位问题的思考等:“上海设计文化发展报告系列”,主要涉及2010年上海设计文化发展的几个主要方面,其主旨在于为中国当代都市设计文化批评与研究提供一个视角。

2012-设计学研究 目录

序言
上编 海设计研究
近现代上海美术设计研究
设计史的镜像——关于“上海设计”与设计史写作的现实
月份牌与中国现代设计的兴起
《贡献》之贡献——中国现代装帧史不应遗忘的一页
月份牌*早印刷发行的时间分析
上海“摩登”:新中国建设初期的设计史样本——关于1950-1960年间上海设计史实的片段考察
蔡振华和他的设计
海派文化与上海设计——关于《上海海派设计史》的研究与写作思路
发展上海时尚产业,培养创意设计人才
都市设计教育
近代上海商标设计中的视觉元素构成分析
上海月份牌画广告的商业艺术魅力和文化意蕴
月份牌广告的艺术风格研究
探究上海老字号品牌形象的重塑之路
把根留住——从老上海广告画发展史谈中国设计教育方向
当空间遇见平面——上海地铁广告的视觉特色
稚英画室与雷蒙·罗维设计事务所比较研究
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网络交互艺术设计——上海与海外网络交互艺术设计之个案应用分析
论传统月份牌从传播载体向独立设计制品的转变
上海早期现代画报封面艺术设计——以《真相画报》、《良友》画报为例
近代早期上海设计史的书写:一种“坎普”视角的都市文化解读
……
下编 海设计文化发展报告系列
附录1 现代上海美术设计文献展
附录2 承设计经典,共创设计未来——记“上海设计与中国现代设计史写作学术研讨会”
展开全部

2012-设计学研究 节选

  1. 海海派设计的起源  上海,在中国和远东近代史上,曾是十里洋场的核心地区,融中西文化于一体、海纳百川的“海派设计”是当时中国的先进文化之一,中国近代**部电话机、**辆有轨电车、**张《申报》、**幅月份牌年画、**块招贴广告路牌、**盏霓虹灯、**块商行店招……近代的万国建筑“博览会”都诞生于这里。设计造就了上海,上海是中国近代设计的发源地。  上海地区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明宦顾清《松江府志》谓:“自东都以后,陆氏居之,康、绩以行谊著,逊、抗以功业显。而机、云之词学,国人化之。梁有顾希冯、唐有陆敬舆,至宋而科名鼎甲盛,故其俗文。”明弘治郭经所修《上海县志》谓“士人帖括外,兼娴风雅,凡辞赋之业,童而攻之,即六书、八法,莫不家习而究其奥。今海内谈诗家,卒推云间派,而论书画,亦以云间为宗。”生当明季,被后人推为“徐上海”的徐光启,与意大利人利玛窦合作从事西方科学技术的输入,开创了我国崇尚科学的风气,成为*早沟通中西文化的伟人。古代上海,民秀而文,士奋于学,名士辈出,为“东南之名区”。  20世纪前期的上海,工商业经济繁荣,中外文化交流频繁,是当时我国工商业、金融业和文化的中心。由于在经济发展与文化交流上具有便利条件,20世纪前期上海的设计,相对于国内其他城市也较为繁荣,并且表现出众多风格特征。在这些风格特征中,贯穿20世纪前期海派设计发展的主要有时代性风格、民族性风格和中西融合性风格。当时进入我国市场的外国产品,不仅有飞机、轮船、汽车、西式服装、日用品等物质产品还有电影、戏剧、西方著作等精神产品。它们从商品样式、生活习惯和文化心理等多方面,给予上海市民与设计师各种时代性的观念。设计行业是与经济关系极为密切的行业,当时的各种设计,一切要以民众的喜好为依据,时代潮流的变化,影响了上海人的思想观念,也影响了上海20世纪前期的各项设计。于是,当时广受上海市民欢迎的时代性风格就逐渐发展成为20世纪前期海派设计的主流风格。  ……

2012-设计学研究 作者简介

    黄建平,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中国美术家协会平面设计艺委会委员,上海市工业美术设计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高教委设计艺委会常委。著有《风格、形式与设计》、《城市标志创意设计》、《版式构成》、《平面广告设计》、《创意与表现》等多部著作。曾担任上海世博会户外形象广告设计专家、上海世博会企业馆评委、2010年亚运会形象与景观专家。目前主要从事上海设计系列研究、视觉设计文化研究等。    邹其昌,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导,武汉大学哲学博士,清华大学艺术学博士后。主要研究领域:美学、设计学、经典诠释学等。著有《朱熹诗经诠释学美学研究》(专著,商务印书馆)、《营造法式》(古籍整理,人民出版社)、《设计史》(译著,高等教育出版社)等。目前主要从事朱子诠释学美学系列研究、《营造法式》系列研究以及当代中国设计学理论体系问题研究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