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四特教育系列丛书—中国教育名家印记

四特教育系列丛书—中国教育名家印记

作者:萧枫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版时间:2012-04-01
开本: 16开 页数: 197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18.6(7.2折) 定价  ¥25.8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四特教育系列丛书—中国教育名家印记 版权信息

  • ISBN:9787546386652
  • 条形码:9787546386652 ; 978-7-5463-8665-2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四特教育系列丛书—中国教育名家印记 本书特色

萧枫、姜忠喆主编的这本《中国教育名家印记》是“四特教育系列丛书”之一。本书遴选出对教育产生重大影响的国内教育名家近百位,如孔子、许谦、严复、康有为、陈独秀、闻一多等,并对他们的生平、教育思想、学术成果等进行了介绍评说。

四特教育系列丛书—中国教育名家印记 内容简介

  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数不清的教育大家,手擎着大旗,浓书着历史,描绘着蓝图,才有了今日教育的巨大进步。他们站在教育的殿堂里,发出的宏音,留下的足印,历史永远都不应该忘记,也不会忘记。《四特教育系列丛书:中国教育名家印记》放眼中国教育进程,遴选出对教育产生重大影响的国内近百位教育名家,对其生平、教育思想、学术成果等进行介绍评说。

四特教育系列丛书—中国教育名家印记 目录

孔子
孟子
董仲舒
韩愈
朱熹
竺道生
王通
唐玄奘
慧能
柳宗元
辕固
李侗
张械
蔡元定
吕祖谦
蔡幼学
王应麟
赵复
许谦
许衡
金履祥
肖惟斗
刘因
吴澄
陈栎
同恕
黄泽
胡长孺
熊朋来
严复
康有为
蔡元培
鲁迅
陶行知
胡适
叶圣陶
王韬
容闳
吴汝纶
陆润庠
郑观应
盛宣怀
陆宝忠
张謇
张伯苓
范源濂
李登辉
李更生
陈独秀
杨昌济
胡元侦
陈润霖
马君武
朱剑凡
夏丐尊
陈时
黄齐生
俞庆棠
闻一多
魏书生
李镇西
展开全部

四特教育系列丛书—中国教育名家印记 节选

  一个天朗气清的日子,秋风瑟瑟,汾水滔滔。龙门附近汾河北岸的一座小亭中,石几上陈放着一张古朴的焦尾琴,琴旁一尊小香炉,几柱细香正升起一缕缕袅袅的青烟;琴前端坐着一位先生,看年纪也不过20上下,但峨冠、博带,宽阔的脑门,炯炯的两眼,微闭的双唇敦厚凝重,飘飘的长须直垂腰际,那神情是既潇洒又儒雅。他的身旁拱立着七八位青年,或凭栏远眺,或倚柱谛听,一个个恭恭如、怡怡然,正静候先生抚琴呢。  这时,只见那先生长袖一拂,略一凝神,便徐徐拨动琴弦,轻拢、慢燃,悠扬深沉的琴声顿时从他指端流泻出来,铮铮然似歌似泣,如诉如怨,低回婉转于汾水上空,逐渐逸向寥廓的苍穹。这时恰有一叶扁舟从远处顺流而下。舟上一位钓者,青箸笠,绿蓑衣,垂竿鼓棹而来。他聆听琴声有顷,不禁高声赞道:“寄托遥深,多美的琴意啊!有所感伤,却能心平气和;有所怨愤,而不流于狂躁;身处山泽之中,而有匡时救世之志,恰似姜太公垂钓于潘溪之上,又如孔夫子卜宅于泗水之滨哟!”先生一听,不觉一愣,忽然换了个曲子,弹起相传为虞舜所制的古乐来。钓者听后叹道:“噫!曲调与心情怎么不符呢?行‘道’能够利益百姓,立功足以扶济天下,这不是虞舜的心思吗?倒不如虞舜自己来弹为好。现在弹的虽是《南风》之曲,所操的感情却与古不同。”先生听罢,急忙推开琴,抬头问身边的青年们:“情感对于琴声的影响竟有如此大吗?”起身想请钓者来谈谈,不料钓者却摇着鱼竿打着船桨去远了。  远去的钓者显然是位修养深厚的隐者。对于弹琴的先生,他可真算得上知音,一番话恰当准确地道出了先生的胸臆。这位先生是谁呢?他就是隋朝末年有名的儒家大学者,姓王,名通,字仲淹。他身边的那几位青年,都是跟随他求学问道的弟子。王通是河东绛州龙门,(在今山西省河津县)人,祖上好几代人都读书通儒术。王通出生于隋开皇四年(584年),从小受到儒家思想的陶冶,立志勤修苦学,做一番利国利民的大事业。于是不辞辛苦,到处寻师访道,向东海人李育学习《尚书》,向会稽人厦碘学习《诗经》,又向河东人关子明请教有关“礼”的知识,跟从北平人霍汲精研“乐”典,还与叔父王仲华考究《易经》。经过六年的刻苦学习,他的学问大进,名声远播,本州推举他参加“秀才”科考试,又以优异的成绩名登金榜。  科举的成功给予王通很大的鼓励。他二十岁那年,毅然来到京城长安,向隋文帝上书献策。隋文帝知道王通颇有些名气,便在宫中召见了他。于是他在文帝面前指陈古今,旁征博引,大谈儒家那一套尊王道、摒霸道的治国方略,一共提出了十二条致太平之策。讲到得意处,仿佛世界就在自己指掌之中,心想皇帝一定也很欣赏吧?偷眼一瞧,没想到隋文帝正半闭着眼,似睡非睡的不知在想什么呢!这一下犹如一瓢冷水当头泼下,王通心都凉了。他料定自己的谋略是没有被采纳的希望了,急忙草草地打住了自己的话头。  果然,朝廷对王通的那一套政治理论不感兴趣,他的太平策被束之高阁,其本人被委派做蜀郡司户书佐,后来又曾任蜀王侍读,都是地位低微的小官。  上书献策的失意给王通很大的打击,佐杂卑职的生涯更违背他的志向,乃慨然感叹道:“我身怀的大‘道’不能推行,还有什么路可走呢?只有退归田园,把我的‘道’记述下来,让它传播而已。”于是辞官回到家乡,一心一意地做起研究、著述工作来。他仿照孔子的六经,续《诗》、《书》,正《礼》、《乐》,修《元经》,赞《易》道,经过九年的努力,把自己对社会政治的看法和行政治国的主张写成六部书,被称为续六经。在此期间,他的名声越来越大,人们钦敬他的道德文章,从四面八方赶来拜他为师,向他求学。他也乐于收徒授业,借以传播自己的政治和学术主张。于是他门下人才济济,兴旺发达。河南的董常,泰山的姚义,南阳的程元、河东的薛收、中山的贾琼等成为他的得意门生。后来成为唐初著名将相的李靖、窦威、房玄龄、魏徵、温大雅、陈叔达以及杜淹等传说也北面拜王通为师。至于来来往往以各种形式受教于王通的人多达千余。因此,王通成了隋末著名大儒,一代名师,他讲学传道的河(黄河)汾(汾河)地区(约当今山西西南部河津、新绛、临猗、夏县一带)也成为隋末一个学术中心。  王通传道授业的方法灵活多样,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例如,他很重视实行,一再教导学生要把学到的道理贯彻到行动中去。他的学生贾琼将到楚公那儿去当僚属,临行王通为他饯别,席间贾琼向老师请教如何处理好与上司的关系?王通说:“远离上司的时候行为要检点,不要显得与人格格不入;接近上司时不要阿谀奉承,规劝上司要从一般利害关系婉转分析,不要与他进行激烈的争辩。”贾琼听了恳切地说:“老师说得太好了,我要终生牢牢记住您的话。”王通说:“不,应该是终生照那样去做。”后来,王通还在各个不同的场合谆谆教导学生要知而即行。他说:“了解一个道理不一定难,要按这个道理去做才是真正困难的。”又说:“懂得一个道理,不如按这个道理去做。”  王通经常通过亲切的谈话给予学生有力的鼓励和引导。有一次,贾琼、王孝逸、凌敬三位学生和他在一起,王通便与他们聊起了兴趣和志愿的问题。他问学生们说:“你们*喜欢的是什么?贾琼说:“我喜欢闲居。”王通说:“好啊,闲居无事,可以安安静静地思考人生大道理。”王孝逸说:“我喜欢听到别人批评、指正自己错误缺点的意见。”王通说:“说得对,有错误缺点能听到别人指出,的确获益不少。”凌敬说:“我乐于遇到善人。”王通说:“贤人们聚集一堂,真是赏心乐事。”又有一次,有人向王通的弟子姚义请教孔庭礼法的事。姚义根据自己的理解,很详尽地作了回答。王通听说后,连声称赞道:“姚子真是把握了孔庭之法的真谛了!”  不过王通对学生的错误意见也能及时加以纠正。学生们都很佩服先生学识渊博,而且年纪轻轻就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程元说:“老师是天纵聪明,他的成果不是积学能达到的。”王通听到这番议论后,把程元叫到身边,语重心长地说:“程元,你知道吗?天下没有不学而能有所成就的。”这里表面上是纠正了学生们对自己不恰当的称赞,实际上讲明了天资和勤奋的正确关系。此后,学生们都更加勤奋好学了。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