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动物产品质量.现代畜牧业.动物疫病与补贴制度理论与实践

动物产品质量.现代畜牧业.动物疫病与补贴制度理论与实践

作者:黄德林
出版社: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11-01
开本: 32开 页数: 584
本类榜单:农业/林业销量榜
中 图 价:¥22.0(5.5折) 定价  ¥4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动物产品质量.现代畜牧业.动物疫病与补贴制度理论与实践 版权信息

动物产品质量.现代畜牧业.动物疫病与补贴制度理论与实践 本书特色

21世纪,动物疫病威胁世界畜牧业生产,亚洲、欧洲、美洲等区域先后发生多起动物疫病,动物疫病严重损害了畜牧业生产。威胁人类健康。如何防范动物疫病,保障畜牧业生产健康发展,值得认真研究。 针对上述中国畜牧业生产发展20年的热点问题,本书作者在不同时期进行了不同侧重点的研究,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研究,作为一名经济研究工作者,《动物产品质量、现代畜牧业、动物疫病与补贴制度理论与实践》将为我国畜牧业经济研究写下浓重的一笔。

动物产品质量.现代畜牧业.动物疫病与补贴制度理论与实践 节选

br />     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畜牧
业生产快速复苏,到80年代后期,中国畜牧业生产走向快车道。在
生猪数量大跃进后,为了满足消费者健康饮食需求,20世纪90年
代初,我国生猪养殖开始步入品种改良阶段。开始于20世纪80年
代中期的生猪品种瘦肉型改良,到90年代已经初见成效。生猪品
种改良的技术成果,也大规模地应用到其他种类的畜牧业生产中。
    与此同时,我国畜牧业生产内部也开始了为适应肉食品消费
结构改变的结构调整,猪肉生产的比重下降,禽类生产比重大规
模提升,牛羊肉生产不断得到重视。畜牧业生产的科学技术不断
得到推广和应用。科学饲养不仅仅是技术上的问题,还越来越多
与区域自然资源、市场条件和环境条件相联系,发展符合区域特
征的畜牧业生产,成为科学养殖的主要宏观指导政策。
    中国畜牧业发展仅20年,便走过了发达国家50年走过的道
路,并建成了能够适应畜牧业生产的流通体系。在市场经济调节
下,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畜产品供给终于实现了相对平衡,
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的转变,畜牧业生产进入利润相对稳定
阶段。我国畜牧业生产也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在这种转变过
程中,纯粹为获得额外收入而采用污染畜产品质量的生产和加工
技术不断出现,畜产品质量问题越来越成为影响消费者健康,制
 约畜牧业生产发展的因素。畜牧业生产质量管理体制改革成为20
世纪90年代开始直至今天我国的政府工作重点。
    21世纪,动物疫病威胁世界畜牧业生产,亚洲、欧洲、美洲等
区域先后发生多起动物疫病,动物疫病严重损害了畜牧业生产,
威胁人类健康。如何防范动物疫病,保障畜牧业生产健康发展,值
得认真研究。
    针对上述中国畜牧业生产发展20年的热点问题,本书作者
在不同时期进行了不同侧重点的研究,这种研究不是空洞的理
论研究,而是立足于调研,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研究,作为
一名经济研究工作者,《动物产品质量、现代畜牧业、动物疫病
与补贴制度理论与实践》将为我国畜牧业经济研究写下浓重的
一笔。
    徐恩波刘玉满
    2007年6月30日

第十一章猪种改良与瘦1'4型
    商品猪的界定
    **节关于猪的品种改良阶段及其特征
    把握河南、湖南、四川三省区猪的品种改良进程及其特征,对
于认识瘦肉型商品猪的生产、形成及其内涵有一定的意义。根据
课题组的访问和查阅有关资料,三省区猪的品种改良进程大体可
以分为三个阶段,且每个阶段有其不同的品改特征。现简述如下:
    1.**阶段(20世纪50-70年代中期)以培育优良地方猪种
或利用两品系间杂交一代优势为特征
    河南、湖南、四川三省区的品种改良起自于20世纪50-60年
代,品改的目的是通过本地和省际间优良地方品系间的杂交组合
来培育优良地方品种或简单地利用两品系问杂交一代的优势生
产商品猪。像四川的内江猪、荣昌猪引入太湖猪血液。河南淮南猪
引入苏北猪血液。湖南大围子、砂子岭,黔邵花猪品系间的改良。
地方猪种瘦肉率普遍不高(约在40%-45%),品种改良以提高母
猪生产性能,保持商品猪耐粗饲的特点,提高商品猪生长速度为
主要目的。
    2.第二阶段(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猪的品种改良以
“三化”为其主要特征
    到20世纪80年代初,本地间品种改良已明显落后于市场需
 求不断扩大的趋势。于是,以“三化”为主要特征的品种改良自20
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在河南、湖南、四川三省区施行和推广。“三
化”改良即公猪外来化,母猪本地化,仔猪杂交化。公猪外来化即
从国外引进品质优良的种公猪二国外优质种猪体格大,瘦肉率高。
而国内地方品种体格偏小,瘦肉率低。因此,本地品种间杂交不可
能从根本上解决商品猪体格偏小的问题。但“三化”改良,适应当
时我国猪肉需求不断扩大和农村千家万户生产商品猪的一种二
元杂交模式。原种公猪由国营种猪场从国外引进,在国内扩繁后,
出售给商品猪场和专业户、农户。由于农户饲养的母猪仍然是当
地品种,所以这种品种改良的方法简单易行,因而推广比较迅速。
截至1999年,河南、湖南、四川三省区猪的二元杂交品种改良都
达到了81

动物产品质量.现代畜牧业.动物疫病与补贴制度理论与实践 作者简介

p>黄德林:男,博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博士后,现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曾参与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浏览历史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