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

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

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作者:拉铁摩尔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05-11-01
所属丛书: 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开本: 大32开 页数: 411
读者评分:5分1条评论
本类榜单:文化销量榜
中 图 价:¥14.2(4.9折) 定价  ¥2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 版权信息

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 本书特色

本书对中国内陆边疆的四个地区(东北、内蒙古、新疆、西藏),从生态环境、民族、生产方式、社会形态、历史演进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考察,揭示了中国内地与上述四个边疆地区各自不同的互动依存关系,讨论了中国内陆边疆历史的丰富多样性。由此,它展现了各个边疆地区独特的历史价值,指出了中国多民族社会文化的整合特征。

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 内容简介

本书对中国内陆边疆的四个地区(东北、内蒙古、新疆、西藏),从生态环境、民族、生产方式、社会形态、历史演进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考察,揭示了中国内地与上述四个边疆地区各自不同的互动依存关系,讨论了中国内陆边疆历史的丰富多样性。由此,它展现了各个边疆地区独特的历史价值,指出了中国多民族社会文化的整合特征。

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 目录

原序
**部分 长城的历史地理
 **章 中国及其周边领土
历史上的大陆及海洋时代
     陆权和海权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中国文明的西化
     区域与人口
     中国的边疆扩展
     亚洲内陆边疆的历史问题
 第二章 长城边疆的地域构成
 第三章 黄土地区与中国社会的起源
     中国文化发源于黄土地带
     古代中国文化与黄土地带的土壤气候之关系
     从黄土地带向外的早期发展
     向北方发展的弱势
     中国历史的形式
     贸易、矿冶与官僚
     中国历史的循环
     19世纪——西方的侵入
 第四章 蒙古草原与草原游牧社会的特征
     黄河流域与蒙古地区早期文化的差异
     草原游牧社会的兴起
     草原社会兴起的功能解释
     草原社会经济与中国本部情形的比较
     草原历史的阶段特征
     游牧经济的种类以及羊的重要性
     财富与移动性
     蒙古在成吉思汗统治下的统一与其后的崩溃
     喇嘛教的再输入(16世纪)
     喇嘛教与满族势力在蒙古的兴起(17与18世纪)
     满族统治下的蒙古:固定疆界的建立
     满族统治下的蒙古:贸易的增长及其影响
     19世纪末期的蒙古
     20世纪的蒙古
 第五章 满洲的农田、森林和草原
     满洲在历史上的分裂
     东北南部与中国的关系
     东北地区北部及东部的环境与经济条件
     清朝始祖努尔哈赤
     16世纪末东北地区的政治
     东北边疆上汉族统治的衰微
     努尔哈赤的功业及清朝的建立
     清朝开国时的军事与政治组织
     清朝初期汉人在满洲的影响
     对草原及森林居民的影响
     19世纪的满洲
     铁路的影响
     日本在与东北及中国内地关系中的地位
 第六章 中亚的绿洲与沙漠
     中亚的辽阔地带
     绿洲地理及农业
     从定居发展到游牧
     中国与中亚之间的次级绿洲
     汉族向中亚的渗透
……
第二部分 传说时代与早期历史时代
第三部分 列国时代
第四部分 帝国时代
参考文献
索引
译者后记
展开全部

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 作者简介

拉铁摩尔(Owen Lattimore,1900—1989)美国著名汉学家、蒙古学家,曾任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英国利兹大学教授。其幼年、青年时居中国,曾到中国北方、蒙古、中亚地区考察,对这些地区的历史、社会有独到研究。著述甚丰,《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一书为其影响最大的著作。20世纪30年代,拉铁摩尔访问过延安,50年代,在美国遭受麦卡锡主义迫害,后移居欧洲,1989年5月在美国逝世。

商品评论(1条)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