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侵权责任法疑难问题专题研究(第三版)

侵权责任法疑难问题专题研究(第三版)

作者:王竹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12-01
开本: 其他 页数: 476
本类榜单:法律销量榜
中 图 价:¥88.5(7.5折) 定价  ¥11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侵权责任法疑难问题专题研究(第三版) 版权信息

  • ISBN:9787300322568
  • 条形码:9787300322568 ; 978-7-300-32256-8
  • 装帧:平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侵权责任法疑难问题专题研究(第三版) 内容简介

本书第三版结合《民法总则》和“民法典”进行了全面修订,选取理论和实务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删除前版3个专题,新增9个专题,充实1个专题,合计23个专题,按照导论、侵权责任构成论、侵权责任分担论和侵权公平责任论的“1+3”四编的体例展开。本书适合作为硕士研究生“侵权法”课程教材和参考书。读者可以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免费学习本书配套慕课《侵权责任法总论:“侵权责任法专题讲座系列”**辑》和《侵权责任法》(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侵权责任法疑难问题专题研究(第三版) 目录

导论 专题一《民法典》侵权责任编一般侵权责任部分体系解说/ 一、《民法典》总则编的“总则化”和新增的侵权责任规范/ 二、“损害赔偿”独立成章/ 三、删除“不承担责任和减轻责任的情形”章标题的原因/ 四、 章“一般规定”实质上是“侵权责任构成 与责任分担”章/ 专题二责任保险对我国侵权法的实际影响研究/ 一、我国学说上呈现的责任保险对侵权法的影响/ 二、我国责任保险司法适用的裁判数据分析/ 三、我国责任保险司法适用的特点/ 四、比较法上责任保险对侵权法的影响/ 五、责任保险对我国侵权法的实际影响与分析/ 专题三赔礼道歉民事责任方式研究/ 一、赔礼道歉作为法律责任承担方式的源头是1957年社会主义 爱国公约运动/ 二、赔礼道歉作为民事责任方式在原《民法通则》中的确立 过程/ 三、《民法典》将赔礼道歉作为民事责任方式进行规定的 正当性/ 四、赔礼道歉民事责任的承担/ 五、赔礼道歉民事责任的执行/ 侵权责任构成论 专题四侵害人格权造成财产损害的损害赔偿金计算方式研究/ 一、原《侵权责任法》第20条在实务中几乎全部表现 为“法院酌定”/ 二、原《侵权责任法》第20条中获利返还制度的源流探析/ 三、原《侵权责任法》第20条的实际适用范围主要是 侵害肖像权/ 四、原《侵权责任法》第20条实际上是在回应人格权 商品化的趋势/ 五、《民法典》 182条完善建议与司法解释建议/ 专题五侵害特定纪念物品精神损害赔偿规则的适用范围研究/ 一、侵权法中精神损害赔偿适用范围的限制与扩张/ 二、“具有人格象征意义的特定纪念物品”的司法实务分析/ 三、从“人格象征意义说”到“身份象征意义说”/ 四、具有“身份”象征意义的特定纪念物品类型/ 专题六我国侵权法中使用人替代责任的谱系化建构研究/ 一、我国侵权法中使用人替代责任的体系变迁效应与主要问题/ 二、我国侵权法中使用人替代责任的理论基础/ 三、我国侵权法中使用人关系的谱系化建构方式/ 四、我国侵权法中典型使用人替代责任的谱系化建构/ 五、我国侵权法中非典型使用人替代责任的法律适用/ 专题七我国产品责任制度发展阶段研究/ 一、“趋同进化”阶段:1986年《民法通则》原发性的 “产品质量责任”/ 二、“杂交育种”阶段:1993年《产品质量法》改造后的 “缺陷产品责任”/ 三、“基因遗传”阶段:2009年《侵权责任法》对 “产品质量责任”的延续与发展/ 四、《民法典》侵权责任编“产品责任”章相关修改 简要评述/ 专题八我国缺陷产品惩罚性赔偿责任研究/ 一、作为惩罚性赔偿责任背景的 赔偿原则/ 二、惩罚性赔偿责任的正当性基础/ 三、我国缺陷产品惩罚性赔偿责任的正当性/ 四、我国缺陷产品惩罚性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 五、“相应的”惩罚性赔偿的数额确定方式/ 专题九侵害患者知情同意权侵权责任研究/ 一、侵害患者知情同意权的侵权责任在体系上的独立性/ 二、医疗机构说明义务的类型与履行方式/ 三、侵害患者知情同意权的侵权责任构成/ 四、作为知情同意原则例外的医疗机构紧急专断治疗/ 专题十动物园饲养动物损害责任研究/ 一、动物园饲养动物损害责任的类型化思路/ 二、设计动物园饲养动物损害责任的考量因素/ 三、动物园未尽管理职责侵权责任的规则设计/ 四、动物园未尽防止进入隔离区义务侵权责任的规则设计/ 侵权责任分担论 专题十一数人侵权责任分担原则研究/ 一、《民法典》侵权责任编中的数人侵权责任分担规则 类型化/ 二、《民法典》侵权责任编中适用规则不清晰的数人侵权 责任分担规则/ 三、数人侵权责任分担规则对分配正义的实现方式/ 四、三元化的数人侵权责任分担原则体系构建/ 五、对《民法典》侵权责任编中适用规则不清晰的数人侵权 责任分担规则的厘清/ 六、数人侵权责任分担原则与数人侵权责任分担形态的 对应关系/ 专题十二受害人过错制度研究/ 一、《民法典》侵权责任编受害人过错制度的立法体例 与术语体系/ 二、《民法典》侵权责任编中受害人过错制度的一般规则/ 三、《民法典》侵权责任编中受害人过错制度的特殊规则/ 四、损害扩大阶段受害人过错制度的适用/ 专题十三教唆行为与帮助行为责任研究/ 一、教唆行为与帮助行为的概念/ 二、教唆行为与帮助行为在侵权法上的定位与规定方式/ 三、《民法典》 169条理解与适用的疑难点/ 专题十四共同危险行为责任研究/ 一、客观关联共同侵权行为承担连带责任的基本规则/ 二、客观关联共同侵权行为理论对共同危险行为体系 定位的影响/ 三、客观关联共同说下的共同危险行为侵权责任构成的 因果关系结构/ 四、共同危险行为的数人侵权责任分担形态选择与 终 责任分担/ 五、共同危险行为人免责事由的“补充说”/ 专题十五数人侵权责任分担中 终责任份额的确定方式研究/ 一、 终责任分担的基本原理/ 二、 终责任份额的确定程序/ 三、 终责任份额的确定方法/ 四、 终责任比例分担论——对“相应的”责任的 理解与适用/ 五、 终责任平均分担论——对“平均承担责任”的 理解与适用/ 专题十六连带责任分摊请求权研究/ 一、我国侵权法上的连带责任分摊请求权制度/ 二、分摊请求权与追偿请求权的区分/ 三、大陆法系分摊请求权的发展过程/ 四、英美法上分摊请求权的发展过程/ 五、分摊请求权的理论基础与求偿范围/ 六、对不具有分摊能力连带责任人份额的再分配方案/ 专题十七侵权补充责任研究/ 一、补充责任形态的概念与特点/ 二、我国侵权法上补充责任形态的发展和确立过程/ 三、我国侵权法上安全保障义务的设定与补充责任形态的 制度优势/ 四、第三人侵权预防义务的设定与适用补充责任形态的 制度优势/ 五、我国侵权法中补充责任的适用范围/ 六、补充责任形态的追偿权/ 侵权公平责任论 专题十八我国侵权公平责任体系研究/ 一、我国侵权公平责任的范围/ 二、与“公平原则”相关的侵权责任规范类型化分析/ 三、以原《民法通则》为背景的侵权公平责任体系/ 四、以原《侵权责任法》为背景的侵权公平责任体系/ 五、对《民法典》时代我国侵权公平责任的展望/ 专题十九被监护人致害公平责任研究/ 一、我国监护人责任制度核心疑问的解读思路/ 二、特殊公平责任定位下原《民法通则》 33条的 解读思路/ 三、特殊侵权责任定位下《民法典》 188条的解读思路/ 四、《民法典》侵权责任编中监护人责任制度的体系定位/ 五、我国监护人责任制度的完善建议/ 专题二十无过错暂时失去行为控制时致害公平补偿责任研究/ 一、《民法典》 190条的内容与结构/ 二、无过错暂时失去行为控制时致害公平补偿责任的 确立过程/ 三、无过错暂时失去行为控制时致害公平补偿责任的 体系定位/ 四、无过错暂时失去行为控制时致害公平补偿责任的 司法适用/ 五、无过错暂时失去行为控制时致害公平补偿责任的 理论构建/ 专题二十一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补偿责任研究/ 一、机动车交通事故侵权责任的基本规则/ 二、《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 款第2项的结构与疑义/ 三、对《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 款第2项两个分号 作用的分析/ 四、《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规定的机动车交通事故优者 危险负担补偿责任/ 五、“受害人故意”免责事由对《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 第2款的影响/ 六、《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的具体适用与立法建议/ 专题二十二高空抛物坠物损害责任研究/ 一、抛掷物致害和坠落物致害在致害人不明领域的差异/ 二、高空抛物坠物损害责任中“人”的解读/ 三、高空抛物坠物损害责任的承担与追偿/ 专题二十三无偿个人帮工关系中的人身保护公平责任研究/ 一、我国侵权法上帮工关系的体系变迁/ 二、对“帮工关系”的内涵改造与重新定位/ 三、个人帮工关系的概念与类型/ 四、无偿个人帮工关系中的人身保护公平责任的规则设计/ 专题二十四见义勇为人受损受益人补偿责任研究/ 一、对见义勇为人受损受益人补偿责任的界定/ 二、我国见义勇为人受损受益人补偿责任的确立过程/ 三、我国见义勇为人受损受益人补偿责任的独立性/ 四、对见义勇为人受损受益人补偿责任的优化/ 参考文献/ 土鳖而立,To Be Early/
展开全部

侵权责任法疑难问题专题研究(第三版) 作者简介

王竹(1981—),四川大学法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级青年人才,四川大学市场经济法治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侵权法研究所副所长、世界侵权法学会执行委员会秘书长;曾挂职担任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 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学学士、民商法学硕士和博士,耶鲁大学、康奈尔大学、牛津大学和东吴大学访问学者。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项(含重大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点研究项目1项、司法部项目2项。在《法学研究》、TEL、CKLR等杂志发表论文180余篇,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独著《侵权公平责任论》(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并出版第二版)、On the Constitutionality of Compiling a Civil Code of China、《侵权责任分担论》等4部,主编《〈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编纂建议稿(附立法理由书)》等4部,中译英Tort Liability Law of China,英译中《美国侵权法:实体与程序(第七版)》等4部,出版《英美侵权法经典案例教程(英汉对照)》等教材3部,参与主编集刊《民商法争鸣》。主持“侵权责任法”和“道路交通事故纠纷'网上数据一体化处理'虚拟仿真课程”等2门“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荣获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四川省第二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等省部级奖励8项。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