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永恒的象征——人民英雄纪念碑研究

永恒的象征——人民英雄纪念碑研究

作者:殷双喜
出版社: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11-01
开本: 其他 页数: 332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中 图 价:¥142.6(7.2折) 定价  ¥19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永恒的象征——人民英雄纪念碑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71818289
  • 条形码:9787571818289 ; 978-7-5718-1828-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永恒的象征——人民英雄纪念碑研究 内容简介

人们对位于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一直抱有深深的崇敬和对历史与文化的怀想。人民英雄纪念碑不仅是一座纪念为国牺牲的人民英雄的丰碑,更是中国近现代光辉革命历史的象征。但在中国现代美术目前,对在20世纪中国雕塑目前占有重要地位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研究,与它的历史地位相比极不相称。殷双喜的《永恒的象征——人民英雄纪念碑研究》(河北美术出版社2022年3月出版),适时填补了这一领域研究不足的现状。 《永恒的象征》讨论了纪念碑作为建筑艺术的公共性,从建筑的功能分析了纪念碑对人类精神生活和民族价值观念与凝聚力的意义。书中从建筑与环境的历史文脉和现代城市公共空间的角度,回顾了人民英雄纪念碑所在的天安门广场的历史与变迁,由此探讨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选址与规划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书中还从建筑的历史与文化角度,探讨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与中国传统碑碣及中国古代建筑的文脉关系,并从这一视角揭示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和浮雕创作体现出的鲜明的民族文化精神,它们与中国传统艺术的形式与风格具有密切关系。对人民英雄纪念碑美工组的历史溯源,则展示了纪念碑艺术创作中画家、雕塑家与建筑家的团结合作,阐述了纪念碑浮雕创作的过程、方法和艺术特点,指出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在新中国纪念性建筑和大型浮雕艺术方面所具有的开创性意义。 其实,本书的研究视域已远远超出了纪念碑的范围,在一个综合的视野之下,把人民英雄纪念碑这样一个集建筑、绘画、雕塑于一体的大型公共艺术,作为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多种因素相互影响的整体加以辩证考察,并把其放在一个更为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中加以分析和比较研究。作者以一种出人意料的视角和独特眼光,探讨了纪念碑的传统文脉、纪念碑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关系、纪念碑建筑与雕塑的关系以及大型公共艺术项目的组织和管理等。 在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研究过程中,作者着力回溯当时社会的特定氛围,重构历史语境。作者独辟蹊径,没有采取古代美术史过多运用文献比较的论证方法,而是充分利用档案材料以及当事人的口述与回忆录,建立起一个以纪念碑的酝酿、决策、建造过程为经,以其艺术风格为纬的纵贯古今中外的丰富的叙事结构。书中所附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年表与人名索引、主要参考文献等占去四分之一的篇幅,以翔实丰富的史料、尊重历史的态度,忠实记述了参与纪念碑酝酿、设计制作的人和事,清晰地呈现出创作这一重要艺术品的过程。 书中对作品的考察与图像分析并重,凸现了图像时代艺术史写作的特有方式。关于纪念碑碑形设计,书中提供了27张图片,显示了不同阶段设计方案的变化,这充分体现了本书力求详尽完备、精益求精的特点,让读者了解人民英雄纪念碑酝酿、决策的曲折变化。读者透过彦涵先生《渡江草图》、王式廓先生《南昌起义》草图的变化,看到了画家参与人民英雄纪念碑画稿设计及对浮雕创作所起的重要作用;通过对《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胜利渡长江》等浮雕的分析比照,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三个重要特点——人民性、民族性、艺术性,有了明确的认识。 《永恒的象征》不仅拓宽了人们对纪念碑艺术的认识,也拓展了对纪念性建筑和雕塑以及城市公共艺术的学科研究。该书以人民英雄纪念碑作为个案研究基础,围绕人民英雄纪念碑展开中外艺术分析与比较,为新中国建筑史,特别是20世纪中国雕塑史的研究提供了较为可靠而详备的个案,进而对当代中国城市公共艺术发展提供了历史借鉴和经验。

永恒的象征——人民英雄纪念碑研究 目录

绪论
**章 纪念碑及其作为建筑艺术的公共性
一、建筑的伦理功能
二、建筑、雕塑作为纪念碑的公共性
三、纪念碑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
第二章 人民英雄纪念碑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一、苏联纪念碑建设与研究对中国的影响
二、人民英雄纪念碑研究现状
第三章 天安门广场的历史、规划与人民英雄纪念碑选址
一、天安门广场的历史与人民英雄纪念碑
二、作为北京城中心的天安门广场与人民英雄纪念碑
三、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选址与位置
四、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题与朝向调整
第四章 人民英雄纪念碑作为公共艺术的组织及管理
一、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前期设计与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
二、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的组织构建
第五章 人民英雄纪念碑建筑设计与中国传统建筑
一、梁思成、林徽因与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
二、中国古代碑碣溯源
三、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与唐代石碑
四、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与中国建筑中的塔
五、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形设计的几个原型
六、人民英雄纪念碑碑顶设计与中国传统建筑
七、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纹饰设计与中国传统纹饰
第六章 人民英雄纪念碑美术工作组的艺术家及创作
一、众说纷纭的美术工作组
二、人民英雄纪念碑美工组的演变
三、美工组的画家和他们的创作
四、人民英雄纪念碑建设中的石工
第七章 人民英雄纪念碑雕塑艺术研究
一、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浮雕创作与艺术风格
二、纪念碑浮雕及新中国成立初期苏联雕塑对中国雌塑的影响
第八章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工程技术概况
一、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与题字
二、人民英雄纪念碑工程的财务预算和日常生活
三、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工程概况
四、人民英雄纪念碑工程的科学技术问题
第九章 人民英雄纪念碑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的意义及影响
一、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的纪念碑
二、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纪念碑
三、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三个重要特点
四、新中国公共艺术的里程碑
主要参考文献
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年表
人名索引
附录
后记
展开全部

永恒的象征——人民英雄纪念碑研究 作者简介

殷双喜,江苏泰州人。1991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美术理论硕士;200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博士。 曾参与策划“中国现代艺术大展”(1989)、“美术批评家年度提名展(水墨画)”(1993)、“美术批评家提名展(油画)”(1994)、“东方既白:20世纪中国绘画展”(2003,巴黎)等展览。曾任第11届、第12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评委(2009,2014),“第6届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评选”评委会主席(2011),第55届、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评委(2013,2019),CCAA中国当代艺术奖评委(2014),“历史的温度:中央美术学院与中国具象油画”策展人(2015),“语言之在——第4届中国油画双年展”(2018)策展人。 出版专著《现场:殷双喜艺术批评文集》(2006)、《对话:殷双喜艺术研究文集》(2008)、《观看:殷双喜艺术批评文集2》(2014)、《殷双喜自选集》(2014)。主编《吴冠中全集·第4卷》《周韶华全集·第7卷》《黄永玉全集·第2卷》、国家重点图书《新中国美术60年》(分卷副主编)、《20世纪中国美术批评文选》(2016)等。目前正参与王朝闻任总主编、邓福星任副总主编的《中国美术史(20世纪卷)》的写作,担任新中国雕塑部分的主撰稿人。 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术研究》执行主编,国家近现代美术研究中心研究员,文化和旅游部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项目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特聘教授,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