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史学通论(四种合刊)

史学通论(四种合刊)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出版时间:2023-03-01
开本: 其他 页数: 420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中 图 价:¥102.7(7.9折) 定价  ¥13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史学通论(四种合刊) 版权信息

  • ISBN:9787100212052
  • 条形码:9787100212052 ; 978-7-100-21205-2
  • 装帧:70g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史学通论(四种合刊)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历史学研究者《史学通论》的诸种译作对20世纪以来中国新史学思潮及此后的史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小人物”的译者的贡献同样值得珍视。正是他们的译介与努力,与那些大人物的引领潮流,两者汇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一种新的知识结构,展现出新的文化景观。

史学通论(四种合刊) 内容简介

浮田和民的《史学通论》,是近代中国通过日本“中转站”引进的**部较系统的西方史学理论著作。全书共八章,分述历史学的性质、范围、定义、价值,以及历史与国家、地理、人种等之关系,历史大势及研究方法。经比勘对照,梁启超新史学思想便直接受到其影响。20世纪初年,一些留日学生竞相翻译介绍,先后有多种译本出版。这些译本十分稀见,现将其四种合刊整理出版。对其进一步探讨梁启超新史学思想形成的知识背景,中日史学两者的关联与互动,深人研究新史学思潮的兴起与发展等,均有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

史学通论(四种合刊) 目录

梁启超新史学思想探源(代序言)

史学通论(李浩生译本)
**章 历史之特质及范围
第二章 历史之定义
第三章 历史上之价值
第四章 历史与国家
第五章 历史与地理
第六章 历史与人种
第七章 历史上之大势
第八章 历史研究法

新史学(金匮侯士绾译本)
**章 质性及范围
第二章 定义及困难
第三章 价值
第四章 历史与国家
第五章 历史与地理
第六章 历史与人种
第七章 历史大势
第八章 历史研究法

史学原论(闽县刘崇杰译本)
**章 历史之特质及范围
第二章 史学之定义
第三章 历史上之价值
第四章 历史与国家之关系
第五章 历史与地理之关系
第六章 历史与人种之关系
第七章 历史上之大势
第八章 研究历史之法

史学通论(武陵罗大维译本)
史学通论序
**章 历史之特质及范围
第二章 历史之定义
第三章 历史上之价值
第四章 历史与国家
第五章 历史与地理
第六章 历史与人种
第七章 历史上之大势
第八章 历史研究法

附录

展开全部

史学通论(四种合刊) 节选

梁启超在倡导新史学、批判传统史学时,还运用了许多生动形象的比喻。这也是一个饶有兴趣的话题,颇值得分析其来源。如他提出:史学者“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谱而已”。称前人谓《左传》为“相斫书”,若二十四史“真可谓地球上空前绝后之一大相斫书也”。旧史的本纪、列传,“一篇一篇,如海岸之石,乱堆错落。质而言之,则合无数之墓志铭而成者耳”。又谓作史者,“将为若干之陈死人作纪念碑耶?为若干之过去事作歌舞剧耶?”“汗牛充栋之史书,皆如蜡人院之偶像,毫无生气,读之徒费脑力。”又引斯宾塞“邻猫生子”的比喻,称中国旧史“满纸填塞,皆此等‘邻猫生子’之事实”。诸如“明镜”、“源泉”、“家谱”、“相斫书”、“海岸之石”、“墓志铭”、“纪念碑”、“歌舞剧”、“蜡人院之偶像”、“邻猫生子”等说法,构成了一系列形象鲜活的比喻和意象,增添了文章的神采和活力,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这些引喻和意象,有些出自中国原有的说法,如“相斫书”、“墓志铭”等,其中有不少则出自西方和日本,故在此再稍费笔墨作些简要的分析。 以“明镜”及“源泉”说而言,梁启超在《新史学》中开宗明义提出:“史学者,学问之*博大而*切要者也,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今日欧洲民族主义所以发达,列国所以日进文明,史学之功居其半焉。”可以说是新史学思潮对史学功能*经典的概括,并成为这一时期的重要口号。此后的革命派同样提出:“历史为国魂之聚心点,国民爱国心之源泉。”直至辛亥革命后吕瑞廷、赵澂璧合编的《新体中国历史》还说:“历史为爱国心之源泉,与国家有直接之关系焉。”而究其源,探其实,这一说法应来自于西方史学观念。与之同时的柳亚子在《中国灭亡小史》中即说:“西哲有言:史也者,国民之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故历史学昌者,其国必强;历史学衰者,其国必弱。”指出此语为“西哲”所言。虽说柳亚子并未指明此“西哲”为谁,但认为史学是“国民之明镜”、“爱国心之源泉”的说法来源于西方则是无疑的。

史学通论(四种合刊) 作者简介

  浮田和民(1895-1946),日本著名的政论家和历史学家。早年就读于熊本洋学校、同志社英学校,1892年至美国耶鲁大学留学,学习政治学与历史学。归国后,先后担任东京专门学校、早稻田大学教授,图书馆馆长等职,讲授西洋史、政治学和社会学等。并长期担任大日本文明协会编集长及《太阳》杂志主笔,宣传自由主义学说,被视为英美派政治学的代表人物。一生著述甚丰,撰有《史学原论》《西洋上古史》《西洋中近世史》《政治学史》《政治原论》《社会学讲义》《政治道德论》《伦理学讲义》《新道德论》《伦理的帝国主义》等论著。    邬国义,现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史学史、历史文献学、明清以来中西文化交流、20世纪学术史等。著有《历史的碎片——国义文存》(一、二集);编校、整理《冯承钧学术著作集》《刘师培史学论著选集》《国语译注》《资治通鉴(附考异)》等多种。在《中华文史论丛》《文史》《文史哲》《近代史研究》《学术月刊》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