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两代人的碰撞与沟通:18至28岁青年与父母间的相处之道

两代人的碰撞与沟通:18至28岁青年与父母间的相处之道

作者:姚爱芳
出版社:上海远东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03-01
开本: 其他 页数: 185
本类榜单:家庭教育销量榜
中 图 价:¥34.6(7.2折) 定价  ¥4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两代人的碰撞与沟通:18至28岁青年与父母间的相处之道 版权信息

  • ISBN:9787547618745
  • 条形码:9787547618745 ; 978-7-5476-1874-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两代人的碰撞与沟通:18至28岁青年与父母间的相处之道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广大读者亲子关系是*重要的人际关系。在今天这样一个历史的转弯处,我们突然发现,在如何处理亲子关系这个问题上,从来没有哪一代父母像今天的父母这样焦虑和窘迫。 “亲子关系指导丛书”共5册:《好关系成就好孩子———0至6岁亲子互 动中的关键密码》《更 好 的 关 系,更 轻 松 的 教 育———小学阶段家庭陪伴成长指南》《如何读懂大孩子的心———12至18岁 家庭育儿指南》《两代人的碰撞与沟 通———18至28岁青年与父母间的相处之道》《拯救准妈妈的未来焦虑———走出原生 家庭束缚找到自己的角色》。“亲子关系指导丛书”5册书的逻辑结构是按照人生发展关键期来编排,根据人生成长阶段划分为婴幼儿阶段(0至6 岁)、小学阶段(7至12岁)、中学阶段(12至18岁)、大学及就 业阶段(18至28岁)、准父母阶段(备孕备产阶段)的亲子关系。 这套书以生活现象和典型问题导入,对一个个案例进行深度的精细化解析,并为家长提供了具体的行动建议。丛书根据“好看、实用、深刻”的编写要求,尽可能做到育儿理念科学化、亲子案例故事化、语言风格口语化、对策建议实操化。希望不同年龄段的家长都能够在本套丛书中看见时代、看见孩子、看见自己,*重要的是,看见亲子之光,在我们陪伴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为生命播下幸福的种子。

两代人的碰撞与沟通:18至28岁青年与父母间的相处之道 内容简介

爱是一门学问,值得终生求索。本书透过20位家长的访谈,重点探讨了18岁到28岁亲子关系在面临高考志愿填报、求学与留学、择业与就业、恋爱与结婚、成家与隔代养育等问题的新挑战时,不同的亲子关系所经历的不同风雨彩虹的故事。期待对您有所启发!全书共56篇,23个经典案例,每个案例由导言﹑案例﹑解析﹑建议几个部分组成。

两代人的碰撞与沟通:18至28岁青年与父母间的相处之道 目录

目 录

总序

序言

●**篇 代际间沟通

一、 如何与已经长大的孩子沟通

二、 怎样搭起沟通之桥

三、 选择爸爸还是选择妈妈

●第二篇 志愿的选择

一、 如何迈进理想的大学

二、 变控制为沟通

三、 选择逃避不如积极面对

●第三篇 求学与留学

一、 信任是*好的鼓励

二、 让孩子自己选择

三、 尊重孩子

四、 做自己的霸气女王

●第四篇 择业与就业

一、 迟到的叛逆让择业变成一场大逃离

二、 尊重孩子择业的权利

三、 独辟蹊径自择业

四、 跌落“神坛”的优等生

五、 实践加努力顺利入职场

六、 孩子的未来谁说了算

●第五篇 恋爱与结婚

一、 早恋不是灾难

二、 谁的感情谁做主

三、 欠下的终究要还

四、 90后的恋情60后永远不懂

五、 留学结婚两不误

●第六篇 成家与养育

一、 孩子应该谁来带

二、 认清角色,相互尊重

后记


展开全部

两代人的碰撞与沟通:18至28岁青年与父母间的相处之道 节选

**篇 代际间沟通 一、 如何与已经长大的孩子沟通 导言: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亲子之间的沟通越来越成为一个重要问题。父母觉得孩子不管多大都还是自己的孩子,还是用孩子小时候的沟通方式去管教、批评、压服。可是,孩子已经长大成人了,不被看见、不被尊重可能会唤醒孩子更多的童年创伤。这种情况下,亲子冲突就变得不可避免了。 案例: 国庆节,张露(化名)放假回家。张露的舅舅给她买了一顶新帽子。张露很高兴,心情美美的,一路哼着小调就回家了。 一进家门,妈妈就看见了她的新帽子,张口就说:“哪来的帽子,真丑!”一听这话,张露心里就有点不高兴了,说:“是舅舅给我买的。” 结果,爸爸听到后又批评她:“你闲着没事干吗又乱花你舅舅的钱?” 张露说:“那是因为你们从来也没想过要给我买呀!凭什么别人给我买了,你们又说东说西不满意呀?” 妈妈不高兴了,说:“小兔崽子,你还反了!你花钱花得还少吗?你怎么这么没良心?白养你了,养出了个白眼狼。” 张露说:“好,你们不想养我,我走,我自己养自己。” 妈妈听了,直接冲上来扇了张露一巴掌,说:“大过节的,去哪儿?不许走!” 张露说:“不用你们管,我回南京,回学校。” 妈妈说:“好,想走是吧?来,先断绝母女关系再走,走了就别回来。我们就当没生你这个女儿。来呀,先签字,签了再走!” 张露是个吃软不吃硬的倔人,看到妈妈做得这么绝,就说:“好,不想要我了是吧?我满足你们!”张露直接拿过一张纸,开始写断绝亲子关系的字据。 妈妈看她真开始写了,心里有点慌了,但是又不愿意服软,就把爸爸叫过来,说:“你快来看看你女儿在干什么?翅膀硬了,想单飞了!” 爸爸一开始态度还算和蔼,问张露:“你回学校准备什么时候回来呀?” 张露说:“考完试再说吧。” 爸爸说:“好,那你赶紧走吧。我看你就不用回来了。” 这下,张露的心彻底凉了,说:“好,好,这可是你们自己说的。”然后就开始收拾行李。 妈妈看张露真的要走,就上来打她、踹她,把她装衣服的袋子也撕烂了。 张露既不躲避,也不说话,一边抹眼泪一边把行李收拾好。看着张露拿着行李箱真的要走了。妈妈冲过来死死拽住行李不放手,哭着说:“你别走了,我给你道歉还不行吗?” 张露说:“凭什么?凭什么你们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啥都做完了,然后说一句‘对不起’就够了吗?” 爸爸在旁边说:“你还想怎么样?你妈都给你道歉了你还要怎样?”爸爸上来一把把行李箱夺了下来。 张露感到很绝望,一屁股坐在地上说:“你们这样的话我干脆死了算了。”结果爸爸一个巴掌扇过来,把她的眼镜都打到地上去了。爸爸恶狠狠地说:“你要死,行,但是只能是被我打死。” 在那一刻,张露觉得自己的心已经死了。她知道,她再也不会祈求得到父母的爱了。如果死亡都威胁不到他们,又何必苦守着一段关系而幻想着得不到的爱呢? 晚上,张露给爸爸妈妈各留了一封信,拖着行李箱偷偷回学校去了。 张露在给妈妈的信上写道: 妈妈,我知道你的原生家庭不够好,所以你在我身上复刻了你童年的经历,但你现在生活得已经足够幸福了。你有很爱你的老公,虽然你对他很凶总是骂他。你也有很爱你的女儿,虽然你总是对她倾泻负能量,对她期望很高,还老是道德绑架她。 你可以不要再向外婆索要爱了吗?她那么偏心自己的儿子你看不到吗?不要总是去证明自己比男人强了!你那么强悍,我爸根本比不过你,我也比不过你。 你真的很厉害,我很崇拜你的,在你一个人扛米扛面上六楼的时候,在你一个人从早到晚忙家务做一日三餐的时候,在我生病你陪伴在我床边的时候。 谢谢你把我带到这个世界上来,谢谢你曾经那么细心体贴地照顾我。 我走了,你好好保重自己。 张露在给爸爸的信上写道: 爸爸,为什么,为什么你从来不肯对我笑一笑?我们每次见面都是在饭桌上你对我说教。为什么你总能挑出来这么多我的毛病?为什么你从来不肯接受质疑?为什么你和我下盘五子棋都要那么较真,输了以后就再也不陪我下了?为什么你对别人的孩子可以那么温柔对我却爱答不理,每次我和你说话你看都不看我一眼?为什么你忍心打我,还打那么狠?为什么你要威胁我拿刀剁我的手?为什么我只是不吃苦瓜,你要踹我那么多脚,害我流那么多鼻血?为什么我没接到你的电话,你就要把我手机砸了?为什么你和妈妈打架的时候,你要我回房间?为什么你总是瞪我?为什么每次妈妈不开心了,都要我认错?为什么你从来不肯哄哄我?为什么你从来不愿意给我道个歉?为什么我哭了,要我闭嘴,不许哭,憋回去?为什么我平时问你问题的时候,你要说,这是什么傻问题,你连这都不知道?为什么在家看电视,我问你什么你都很不耐烦地说“别说话,自己看”? 你知不知道这些对我产生了多少心理阴影? 电话一响,我就反射性地害怕,所以总是设置静音。新认识的男生如果不对我笑,我就会害怕。我有时候还会为了讨好他们做一些不该做的事情。这些都是你带给我的伤,这些伤要什么时候、怎么做才能愈合呀! 解析: 这个案例表面上是爸爸妈妈不会和长大的孩子说话了,什么难听说什么,什么解气说什么,什么绝情说什么。其实,你想想,如果这样说话的方式不是对自己的孩子,而是对自己的同事、客户、领导,也一定会让人生气甚至愤怒。为什么就不能和自己的孩子好好说话呢? 如果往深一层看,就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了。今天亲子之间因为一句“哪来的帽子,真丑”就吵到离家出走,绝不仅仅是因为这一句话惹的祸,是在这之前的十几年一直累积下来的被忽视、被嫌弃、被斥责的总爆发。 在亲子之间发生的所有冲突,都可以被看成是冰山一角。要想真正解决问题,还要深入到“海平面”下,看看在亲子互动的历史上,还埋过多少“雷”。心理学上有一个“情感银行”理论,认为家庭关系中要有五次积极的情感互动才能抵消一次消极的情感互动。也就是说存五笔才能取一笔,这样也就归零了。在很多亲子关系中,亲子之间的感情存款本来就不多,甚至已经出现了亏空,这时如果再疯狂“取款”,就可能导致“情感银行”破产。所以,想批评一次孩子的父母要想一想,你夸过孩子五次以上吗? 如果再往深处看一层,可能就会看见爸爸、妈妈及其原生家庭中也有很多创伤。爸爸妈妈本身也活得不幸福、很艰难,无力应对生活的压力与创伤。痛苦,是会代际传递的。只有智慧的、情绪稳定的父母才能成为代际创伤的终结者。 建议:

两代人的碰撞与沟通:18至28岁青年与父母间的相处之道 作者简介

姚爱芳,上海开放大学非学历教育部副部长,上海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秘书长,上海市终身教育研究会家庭教育专委会主任。贺岭峰,心理学博士,上海体育学院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心理学会整合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2355上海青少年公共服务中心理事会副理事长、上海市黄浦区心理咨询师协会理事长。郝正文,二级资深心理咨询师,《一分钟减压》和《不惑之道》书作者。擅长青春期亲子教练与咨询,团体辅导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