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福清?福韵——福文化征文优秀作品选

福清?福韵——福文化征文优秀作品选

出版社: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12-01
开本: 24cm 页数: 193页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33.6(7.0折) 定价  ¥4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福清?福韵——福文化征文优秀作品选 版权信息

  • ISBN:9787555032588
  • 条形码:9787555032588 ; 978-7-5550-3258-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福清?福韵——福文化征文优秀作品选 本书特色

一个“福”字,标示华夏文明,中国山水意境的衍生离不开传统福文化,“儒、释、道”共同作用于传统艺术,凝结成传统的审美意识。故而,论及山水,便不能不追溯福文化。本书分成“玉融之福”“山水之福”“侨乡之福”和“生活之福”四个篇章。这些作品情感真实饱满,语言生动流畅。

福清?福韵——福文化征文优秀作品选 内容简介

中国福文化博大精深,雅俗共赏,无论是福文化内涵还是祈福的仪式,都表现出巨大的包容性、丰富性和群众性。玉融古邑,素有海滨邹鲁、文献名邦的美誉,迄今置县1323年。跨越漫长的历史长河,这片热土演绎了无数精彩的“造福、惜福、乐福”的文化故事,更孕育出一代又一代粗犷豪迈而又不失活力热情的“福清哥”。这次征文,省內名家二十余人、福清本土作家十余人分赴玉融各地,进山下海走基层,深入采风,挖掘“福”文化内涵,传播“福清好声音”,讲好福清故事,写出了四十余篇优秀的带有福清特色是福文化文章,展现了福建、福州、福清三福齐集的福泰福气。

福清?福韵——福文化征文优秀作品选 目录

玉融之福
满眼风光走玉融
万福流芳
五福石仙
千年唐陂福泽万民
站在海开头
东山有“福树”
石上的叶向高
红绿交响,筑梦造福
三福聚融话龙腾
春秋之灯,高擎梦想和幸福
山水之福
五福临门福庐山
去福清泡海泉
云上有“福地”
——南岭文旅的蝶变
瑶台胜会尽仙俦
蝴蝶溪的“福”境
山水格局“福”荫南岭
东壁岛
东关有寨
山水情韵话石竹
我跟徐霞客对话
人文之福
一汪福水
万顷沧波一叶舟
—参观福清侨乡博物馆有感 曾建梅海口遐思
福见福清(组诗)
万福之随想
浩浩海洋福文化
东壁岛的双堤
“福地”下和洋
侨乡博物馆
灵石有幸居福地
渔溪“福果”
生活之福
石竹山祈福
南岭好味
草色飞接云天外
幸福“节日味”
解码“食菜厝”
海岛蝶变
山石有灵
磨石村“黄氏家训”
海口听潮(外一首)
玉融兴教多义士
走进龙田遛街夜市
后埔店堂杂写
展开全部

福清?福韵——福文化征文优秀作品选 节选

满眼风光走玉融 一个下午,脚步匆匆,一口气看了瑞云塔、弥勒岩和龙江桥。它们都是福清市的标志性古建筑。之前我到过福清多次,这几处景点,也都曾分别走过。只是将它们串在一块看,却还是**次,乃至有一种全新的感受。 正值小暑节气。今年的天气有些极端,久雨之后一下进入盛夏。经过一番豪雨的洗礼,天空瓦蓝瓦蓝,只挂着几丝淡淡的浮云。阳光热辣辣的,照在裸露的手臂上,竟有些生疼。但暑热却掩抑不住心中的愉悦之情,仿佛要造访的是几位久违的故人。 瑞云塔是在不经意间来到我们面前的。下车后,转过一个路口,于花木葱茏中,轻轻推开一扇栅门,眼前兀然现出一座石塔,高耸云天,令人仰视不迭。石塔其实不算高,只有34.6米。但因塔园的面积很小,便突出了石塔的挺立和峭拔。 瑞云塔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万历四十三年(16l5年)竣工,历时9年完成。关于建塔的缘由,带着些传奇色彩。这里位处龙江北岸,原址是一座桥的桥头,这座桥叫做龙首桥。由于龙首桥与南门处在一条直线上,面对县衙,为堪舆所忌。加之,数年内,风灾、旱灾、水灾频发。时任福州府丞叶成学和新任福清知县凌汉卿遂采纳邑中耆老之言,决定移龙首桥于小孤山,而在桥头位置另建一座石塔,聘请名匠李邦达设计并施工。 李邦达视石塔为自己的艺术生命,朝乾夕惕,石乞石乞不已。9年间,他吃住都在工地上,精雕细琢,终于成就了这一座传奇石塔。瑞云塔造型精美,塔身内外浮雕生动,门额石匾上镌刻着“凌霄玉柱”四个遒劲大字。塔基由八块青石围成,状似八条案的几脚,承托着一个巨大的莲花座。塔身自莲花座拔地而起,如一柄宝剑直插云天。传说石塔卜基之日,五彩云缭绕其上,故塔建成后被命名为瑞云塔。福清有60年一度甲子中秋点塔灯的传统习俗。相传这一习俗始于明天启四年(1624年)。适逢甲子,风调雨顺,由建塔者倡议,当年中秋在瑞云塔上结彩点灯,以示吉祥。此后,沿袭下来,成为福清独有的甲子点塔灯盛会。 让人感叹的是,虽历经400多年风雨,瑞云塔至今风采依然。这是一座必须仰视的塔,也值得人们仰视。 弥勒岩的建造年代要比瑞云塔早260年。这是国内现存规模*大的一尊石刻弥勒坐佛。有意思的是,弥勒岩本是一块天然巨石。元至正元年(1341年),里人吕伯恭延请工匠依照山岩形状就地雕琢而成。随着或轻或重的锤凿之声,拂去碎屑浮土,佛像渐渐显露真容:弥勒盘腿而坐,袒胸露脐,两耳垂肩,左手捻珠,右手抚腹,笑容可掬,可谓天工造物,妙手偶得。 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僧人悟普为保护弥勒佛像,特地环绕佛像建起一座壮观的弥勒阁。清同治年间,弥勒阁被一场大风刮倒,仅存石柱数楹,而石佛却安然无恙。人们发现,脱去重檐复瓦和殿堂庄严的弥勒佛回归大自然,好似松了一口气,端坐于青山绿水问更显得怡然自得。 佛是一方石,石是一尊佛。人们从四面八方前来看佛,佛也看着熙来攘往的人群,彼此相视,发出莞尔一笑。山宽容,石天然,佛自在。此后,乡人便不再为弥勒建阁。 龙江桥就在离弥勒岩不远处的海口,是侨乡福清*长的一座古代石梁桥。它以花岗岩条石铺就,长476米、宽5米。桥下建有39座船形石墩,远远望去,犹如海兽戏水,迎风破浪——它们共同托起了一条千年平安道。 福清龙江桥与龙海江东桥、泉州洛阳桥、晋江安平桥合称福建古代四大桥梁。它们都诞生于宋代,而且四座石桥都位于江流的人海处。 这里古为海口渡,是龙江两岸来往人群的重要渡口。由于江面宽达5里,水流湍急,一旦遇到大风浪,则往往船倾楫摧,酿成灾祸。在海口渡建一座风雨不惊的石桥,成了人们世世代代的梦想。 这个梦想的实现,得益于福建桥梁的建造技术。由于盛产花岗岩,宋代,福建的平梁式石桥建造技术获得长足发展。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教授在《中国古桥技术史》一书中写道:“石梁石墩桥极盛于宋代,多见于福建一省……”这个日寸期福建建造的洛阳桥、安平桥,更是跻身世界名桥的行列。 宋政和三年(1113年),由太平寺僧人惠鄙、守恩等倡议造桥,民众踊跃响应,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宋宣和六年(1124年),石桥建成,迄今已历900余年。由于遭洪水、飓风、海潮的频频袭击,累代修葺,可考的有十数次。而今,古老的江桥依然坚实如昔。站在桥卜,江风习习,顿感天高地迥。脚下的条条石板,经岁月磨砺,早已不复平展光滑,甚而辙印深浅。但古桥还在供人们使用,不时有电动车风驰电掣般从我们身旁驶过,一时令人恍惚。900多年来,石桥上曾走过多少行人商贾、挑担肩舆和木轮小车?龙江桥就这样默默地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平常而又实在的生活。P2-5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浏览历史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