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在云上写诗

出版社: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10-01
开本: 24cm 页数: 241页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19.1(4.9折) 定价  ¥3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在云上写诗 版权信息

  • ISBN:9787226058244
  • 条形码:9787226058244 ; 978-7-226-05824-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在云上写诗 本书特色

三十年来,《读者》杂志始终以弘扬人类优秀文化为己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遵循“选择《读者》,就是选择了优秀的文化”这一办刊理念,坚持“博采中外、荟萃精华、启迪思想、开阔眼界”的宗旨和“高雅、清新、隽永”的风格。一起来翻阅《读者丛书》吧!《在云上写诗》为该丛书之一,所选文章具有较强的文学性、故事性、可读性和趣味性,是一本弘扬“新时代北斗精神”的通俗读物。

在云上写诗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深空牧星人;《九零后》:寻找西南联大的年轻人;明白云娘;暴雨中的英雄;北斗背后的“90后”;我始终相信努力奋斗的意义;不读大学,人生会怎样;一个中年人阅读李白;城市里的手艺人;春暖心安;放任飘洒,终成无畏;给人生一个间隔年;用故事讲科学的“北斗女神”;归来仍是少年;江湖棋客;离开“四大”开面馆等。

在云上写诗 目录

深空牧星人/柴雅欣
《九零后》:寻找西南联大的年轻人/李晓明
白云娘/邓安庆
暴雨中的英雄/雷册渊
北斗背后的“90后”/邱晨辉
我始终相信努力奋斗的意义/卢思浩
不读大学,人生会怎样/崔东元张杏琳
一个中年人阅读李白/闫珊
城市里的手艺人/祝小兔
春暖心安/林紫
放任飘洒,终成无畏/刘同
给人生一个间隔年/戚泽明
用故事讲科学的“北斗女神”/祖一飞 吴婕
归来仍是少年/晨夕
江湖棋客/莫小米
离开“四大”开面馆/郭江陵
两代故宫人/李扬
我们为什么需要北斗/月落乌堤
迈出这一步/张佳玮
木匠/于坚
我在故宫修房子/蒋肖斌
一辈子只愿做两件事/安琪
泥斑马/肖复兴
你可以成为另外一种人/六神磊磊
我们为什么要登珠峰/彭叮咛
你真的听见音乐了吗/杨照
贫寒是凛冽的酒/王磊
88岁的“上班族”/祖一飞
平庸乏味才是人生*大不幸/闫红
人因梦想而伟大/雷军
三个老头儿/黄昱宁
身边的优雅/崔修建
深潜人生/张永胜 田清宏
时间的猛兽/黄昱宁
世界上*勇敢的事/单子轩
他遇到了那些歌/韩松落
听从你心,无问西东/高小宝
我的1999/吴晓波
向上的风/郑彦英
修路爷爷/三秋树
许先生/路明
一辈子只做好一件事/祝小兔
有意思无意义的人生/倪一宁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李马文
只有廖厂长例外/吴晓波
我的“节日”/童庆炳
追梦人/依江宁
自由“潜”行/小包
18岁的沉重/七堇年
75岁理工男的创业路/郭佳
致谢
展开全部

在云上写诗 节选

深空牧星人 柴雅欣 作为我国卫星事业和深空探测事业的开拓者,孙家栋被称为中国航天的“大总师”:他是中国**枚导弹总体、**颗人造地球卫星、**颗科学实验卫星、**颗返回式遥感卫星的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也是中国**颗通信卫星、静止轨道气象卫星、资源探测卫星、“北斗一号”工程、中国探月一期工程的总设计师。从“东方红一号”到“嫦娥一号”,从“风云气象”到“北斗导航”,背后都有孙家栋的身影。 “国家需要你干什么事情,就去干” 2月10日晚,腊月二十九,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环绕火星成功”的消息从这里传出。几乎**时间,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顾问叶培建院士收到一条短信:祝贺近火制动成功! 短信发送人,是孙家栋。 “无论是‘嫦娥五号’完成取样、成功返回,还是‘天问一号’近火制动,每次任务完成以后,孙老总都一定会给我发个信息。”叶培建告诉记者,之前有重要任务,孙老总都会亲自到发射场,“这些年,他年纪大了,走不了太远的路,就给我发信息,我替他转达祝贺。” 耄耋之年,航天仍是孙家栋*关心的事。就像3年前他在“风云二号”系列*后一颗卫星——“风云二号”H星发射现场说的那样,“搞了一辈子航天,它像我的‘爱好’一样,这辈子都不会离开了”。 1951年,孙家栋应召入伍,获得去苏联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学习飞机制造的机会。1957年,毛泽东访问苏联,在莫斯科大学接见了中国留学生,当时孙家栋在现场聆听了讲话。 “主席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那一刻,28岁的孙家栋热血沸腾,他下定决心:“国家需要你干什么事情,就去干。” 这样想,也这样做。1967年,钱学森亲自点将,让38岁的孙家栋担任“东方红一号”的技术总负责人,由此开启了孙家栋为之奉献一生的航天事业。 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那一年,孙家栋41岁。 “消息公布以后,我们坐车往天安门广场跑,但根本进不去,人山人海,都在庆祝。”孙家栋回忆道,“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大的感受是“扬眉吐气”。 扬眉吐气的背后,是难以想象的艰辛。那时,中国航天没有资料、没有经验、没有专家,几乎一张白纸。要在“一穷二白”中白手起家,困难程度可想而知。 “现在看简单,但那个年代**次搞,就连一个满足质量的简单的21芯插头都找不到。工业水平、科技水平都有差距。”孙家栋这样形容。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我国科技工作者创造了里程碑式的奇迹和壮举。 “他是一位战略科学家,站得高,看得远,能提前谋划” “东方红一号”发射后,中国航天事业继续向更高的目标挺进。 在航天专家黄江川心中,自己从毕业刚入行,到成为“嫦娥一号”卫星副总设计师、“嫦娥二号”卫星总设计师,孙家栋始终是他的偶像,是领导,更是老师。 1986年,黄江川硕士毕业,一进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五院),就参与了我国**代传输型地球资源卫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的研制论证工作,当时的工程总设计师正是孙家栋。2004年,我国探月工程正式启动,已是75岁高龄的孙家栋再次披挂上阵,出任工程总设计师。很多人不理解,孙家栋早已功成名就,为什么还要接受这项充满风险的工作?孙家栋回答:“国家需要,我就去做。” “做总师很考验带队伍的能力。孙老总能在多种意见、背景复杂的情况下凝聚共识,也能在争议和困难重重中顶住压力,作出长远的决策。”黄江川告诉记者。 P1-3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