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东盟防务外交

东盟防务外交

作者:张燕
出版社:时事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7-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78
本类榜单:政治军事销量榜
中 图 价:¥68.6(7.0折) 定价  ¥9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东盟防务外交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9504939
  • 条形码:9787519504939 ; 978-7-5195-0493-9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东盟防务外交 内容简介

防务外交是一种广义的外交和安全政策工具,东盟防务外交的前身是东南亚国家的防务合作。随着非传统安全挑战的凸显、集体身份的强化和东盟一体化的确立,东南亚地区的防务合作面临机制升级,东盟防务外交就是东南亚防务合作机制化、务实化和东盟化的具体表现,说明东盟国家已经在防务合作领域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共识。本书对东盟成员国间、东盟成员国与域外行为体间、东盟与域外行为体间通过多轨合作机制,协调防务政策、从事防务合作的制度化安排进行研究,为支持东盟一体化和中心性,推动中国和东盟的防务合作机制化有重要参考价值。

东盟防务外交 目录

绪论()
**节什么是防务外交()
第二节什么是东盟防务外交()
第三节研究东盟防务外交的意义()

**章区域视角下的东盟防务外交()
**节区域主义和安全区域主义()
第二节东盟防务外交的演变脉络()

第二章东盟安全共同体与防务外交()
**节安全共同体()
第二节东盟政治安全共同体及其防务轨道()
第三节东盟内部的防务外交()

第三章国际关系网中的东盟防务外交()
**节国际关系网中的东盟()
第二节东盟与外部行为体的防务外交()
第三节东盟成员国与外部行为体的防务外交()

第四章“印太”背景下的东盟防务外交()
**节“印太”概念的演变与发展()
第二节东盟国家在美国地区安全网络中的地位()
第三节区域中的东盟中心性()
第四节东盟防务外交动向()

第五章东盟防务外交中的互操作性()
**节互操作性的概念界定()
第二节东盟防务合作中的互操作性()

第六章对东盟防务外交的整体认识及对策建议()
**节对于东盟防务外交的整体认识()
第二节我国与东盟开展防务合作的对策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东盟防务外交 节选

**章 区域视角下的东盟防务外交从广义上看,东盟防务外交属于东南亚防务外交的范畴,可以理解为东南亚区域内和区域间出现的多层次、多轨道、多领域的防务合作。区域主义成为评估东盟防务外交发展状况的重要理论。区域主义从二战后区域组织的建立开始起步,能够促进国际关系的多极化和民主化,是当今国际关系中*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区域主义的基本内容是通过多边主义和区域组织的形式促进区域各国的团结与合作,解决分歧和冲突,实现区域和平与稳定。一些区域组织作为小国联合自强的产物出现,形成国际关系中的新兴力量来源,能够制衡大国对区域的干涉和介入。20世纪50年代以来,东南亚地区在持续变化的区域安全环境中不断演进,体现出从旧区域主义到新区域主义的发展图景。在这一过程中,区域内和区域间的双边、小多边和多边防务合作密集出现,旨在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挑战,保护区域的和平、繁荣与稳定。**节区域主义和安全区域主义〖1〗一、区域主义区域被定义为在特定地理范围内彼此相邻的一组国家,Craig ASnyder, “Contemporary Security and Strategy,”Palgrave:Macmillan,2008,p228且必须具有相似的文化价值、社会联系和共同历史遗产。Bjrn Hettne and Fredrik Sderbaum, “Theorizing the Rise of Regionness,”London:Routledge,2002,p39区域主义(Regionalism)是指在互利基础上,存在地缘联系或地理相近的国家、地区或机构参与的制度化多边合作实践,大致包含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三种互动内容,具有区域性、集团性和超国家性,其目标和动力是成员体的共同利益。区域主义通常与多极化联系紧密,一些小国联合形成的区域组织逐步构成国际关系中的新兴力量来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制衡大国的优势格局,促进国际关系向多极化发展。区域主义通常要求成员体让渡部分国家主权以推行区域或跨区域安排,因而主权让渡程度与区域融合程度密切相关。区域主义作为一种解决区域问题的政治途径,在二战后成为国际关系中的一种重要现象。本研究涉及到两种类型的区域主义理论,即旧区域主义和新区域主义。旧区域主义通常指二战后以两极对抗的冷战格局为背景、以西欧区域合作与经济一体化实践为代表、由超级大国自上而下、从外到内、从全球到区域推行的区域主义运动。Hettne B, “The New Regionalism:Implications for Global Development and International Security,”Helsinki,1994,p4旧区域主义通常局限于既定的地理区域,表现为区域政府间组织,以单一的经济、政治或安全组织形式出现,具有封闭的特征,如北约、华约、欧洲经济共同体等。冷战结束后,两极体系由复杂的区域关系所替代。欧洲、亚洲、美洲和非洲都在全球化背景下出现了区域一体化建设浪潮,这种区域主义新潮流被学界称为新区域主义。详见Louise Fawcett and Andrew Hurrel eds, “Regionalism in World Politics:Regional Organ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 Order,”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 Raimo Vrynen, “Regionalism:Old and New,”International Studies Review,Vol5,No1,2003; Chungyao Yi, “Emergence of Regionalism:About State Preference Formation,”University of Leeds,POLIS Working Paper,2007; Bjrn Hettne and András Inotai, “The New Regionalism:Implications for Global Development and International Security,”Tokyo:UNU/WIDER,1994新区域主义是对全球化的一种全面回应,是成员国面对全球化的各种积极和消极影响,用从内到外和自下而上的方式自愿自发的加强合作的过程。“‘新旧区域主义’之间有三种差异。**,旧区域主义被认为是两极时代和冷战时期的产物,是内向型和排他性的,而在多极化的世界秩序中形成的新区域主义是外向型和非排他性的。第二,政府从外部(从上)创造了旧区域主义,新区域主义从内部(从下)自发形成,其中成员国本身是主要参与者。第三,旧区域主义为具体经济目标产生,而新区域主义则涉及多个领域。”Bjorn Hettne and András Inotai, “The New Regionalism:Implications for Global Development and International Security,”Helsinki:UNU/WIDER,1994,pp1-2在区域主义的影响下,国际体系无政府状态的假设产生不同程度的削弱。介于国家和全球之间的区域逐步拥有了自治性力量,在区域发展治理和世界秩序演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国际关系学界一直对于区域主义的理解存在争论,尤其是在现实主义、制度主义和建构主义之间。这些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大多建立在对全球体系层次的结构分析基础之上,对于区域主义的解释主要是按照各自理论主张将分析演绎下移到区域层次。他们对于区域安全的不同理解体现为如何为区域安全创造有利条件。Craig ASnyder, “Regional Security and Regional Conflict,”Geelong:Australia,SIPS,2007,p4从现实主义角度看,由于缺乏互信,区域国家间的合作是困难的。区域合作确实源于共同利益,但由于各国重于考量自身利益而难以维持。John JMearsheimer, “The False Promise of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International Security,Vol19,No3,1994,pp4-49从这个角度看,区域一体化永远不会实现。军事合作*有可能在该区域与域外共同敌人打交道时出现。一旦敌人消失,区域国家间的关系就会发生变化,产生疑惧,导致战争。John JMearsheimer, “Back to the Future:Instability in Europe after the Cold War,”International Security,Vol15,No1,1990,pp5-56从制度主义的角度看,区域机构将有助于抑制国家利益,克服国际无政府状态,促进区域合作,创造区域安全。Robert OKeohane, “After Hegemon:Cooperation and Discord in the World Political Economy,”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84,p189.这种观点与现实主义者的观点相反。赫德利·布尔(Hedley Bull)认为,如果建立偶然性和对等性的体系,就可以产生“合作原则”。Hedley Bull, “The Anarchical Society:A Study of Order in World Politics,”Basingstoke:Macmillan,1977,p67在这里, “偶然性”的定义是,对愿意合作的国家给予奖励,对拒绝合作的国家进行惩罚。海伦·米尔纳(Helen Milner)进一步指出,获得奖励的国家之间相互交织的关系需要一种平衡的回报。Hellen Milner, “International Theories of Cooperation amongst Nations:Strengths and Weaknesses,”World Politics,Vol44,1992,pp446-496在国际关系实践中,从安全合作领域获得的回报可用于共享经济发展,如欧盟;或者共享区域稳定,如东盟。现实主义和制度主义所主张的区域安全的决定性因素是,前者认为军队是安全*重要的因素,而后者认为除军事外,政治和社会都可能构成区域安全的重要方面。Craig ASnyder, “Regional Security and Regional Conflict,”Chicago,IL Snyder,2007,p5与现实主义或制度主义不同,建构主义者认为区域安全可以通过社会互动来构建,这种社会互动将在国家之间建立共同的身份和利益。亚历山大·温特(Alex Wendt)指出,只要满足知识共享、物质资源共享和可行性三个基本条件,这个状态就可以实现。Alexander Wendt, “Constructing International Politics,”International Security,Vol20,1995,pp71-73这些将构成一个有效的区域安全体系。在本质上,这是一个区域的共同身份。比约恩·赫特纳(Bjrn Hettne)指出,区域安全分析中的“旧”“新”形式之间的区别在于,过去区域本身不是行为者,只是一个行动的“层次”或者“空间”。Bjrn Hettne, “Development,Security and World Order:A Regionalist Approach,”European Journal of Development Research,Vol9,No1,1997,p97新区域主义的特色之一就是将区域化视作动态的、历史的和建构的,呈现出从松散的“区域合作”到紧密的“区域一体化”的发展过程。正是通过区域性的发展,一个区域能够从被动的组成部分转变为自主发挥权力。Craig ASnyder, “Regional Security and Regional Conflict,”Chicago,IL Snyder,2007,p6赫特纳认为并不存在“自然”或“给定”的区域,区域总是“处在不停的建构之中”。他使用“区域性”(regionness)界定“用于体现崛起的区域内的跨国利益的方面,一个地理区域从一个被动客体转化成为一个主动主体的过程”,并划分了五种程度的区域性阶段:1区域空间(Regional Space,元区域);2区域复合体(Regional Complex,作为社会体系的区域);3区域社会(Regional Society,区域公民社会);4区域共同体(Regional Community,一种行为主体);5区域国家(Region State,一种制度化的政治实体)。Shaun Breslin eds, “New Regionalisms in the Global Political Economy,”Routledge,2002,pp33-47安德鲁·赫里尔(Andrew Hurrel)指出,区域主义可以被界定为国家主导的政治项目,旨在促进区域级别的政府间政策合作。Andrew Hurrell, “Regionalism in Theoretical Perspective,”in Louise Fawcett and Andrew Hurrel eds, “Regionalism in World Politics:Regional Organ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 Order,”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pp39-40他也将区域主义分为五个阶段:1区域化(Regionalization),或称“非正式区域主义”,是一种自发的经济过程,导致一定程度的经济相互依存或一体化;2区域意识或认同(Regional Awareness and Identity),指通过特定的相同或相似的价值观或历史事件,形成一种同属一个特定群体的认同;3区域国家间合作(Regional Inter-State Cooperation),即由一些成员国政府出面建立的正式或非正式制度性合作机制;4国家推动的一体化(State-Promoted Integration),指政府有意识地制定促进一体化的政策;5区域内聚体(Regional Cohesion),是上述过程的任意组合。Louise Fawcett and Andrew Hurrell eds, “Regionalism in World Politics:Regional Organ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 Order,”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pp37-73转引自张振江:《区域主义的新旧辨析》,《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第101—108页。因此,新区域主义理论“不能仅涉及兴起的区域本身,它必须是一种关于变革中的世界秩序和多层次治理模式的理论”。Amitav Acharya, “Regionalism and the Emerging World Order:Sovereignty,Autonomy,Identity,”in Shaun Breslin et al, “New Regionalism in the Global Political Economy:Theories and Cases,”Routledge,2002,pp20-32在研究方法上,新区域主义主要采用体系研究方法,如戴维·莱克(David ALake)和帕特里克·摩根(Patrick MMorgan)的全球—区域—国内“三层博弈”分析方法David ALake and Patrick MMorgan, “The New Regionalism in Security Affairs,”in David ALake and Patrick MMorgan eds, “Regional Orders:Building Security in a New World,”University Park: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Press,1997,pp3-19、巴瑞·布赞(Barry Buzan)等人采用的国内—区域—区域间—全球“四层互动”模式Barry Buzan, “Ole WeaverRegions and Powers:The Structure of International Security,”United Kingdo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3,p72和比约恩·赫特纳等人的全球—区域间—区域—国家—地方“五层互动”分析方法。Bjrn Hettne, “Globalization and the New Regionalism:the Second Great Transformation,”in Bjrn Hettne and Andrα's Innotai et aleds, “Globalism and the New Regionalism,”Basingstoke:Macmillan,1999,pp11-16同时,新区域主义认为区域主义应包含多层次动力、多元行为主体、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多个实践领域的互动分析,承认区域主义与全球化、国家主义共存于同一进程之中。当前,越来越多的新区域主义研究聚焦于区域主义与区域外环境(extra-regional environment)间的关系。Fredrik Sderbaum, “Introduction:Theories of New Regionalism,”in Fredrik Sderbaum and Timothy MShaw eds, “Theories of New Regionalism:A Palgrave Reader,”Basingstoke:Palgrave Macmillan,2003,p4在这一背景下,新区域主义研究特别聚焦于不断凸显的全球化的状态。赫特纳认为区域化是全球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对全球化进程的政治反应。Bjrn Hettne, “Beyond the‘New’Regionalism,”Sweden:New Political Economy,2006,p547他进一步指出,区域主义的特点是当单独国家不再可行、世界还没有准备好成为一体时成为一个中途站。根据这一定义,区域主义可以充当利于全球合作的桥梁。Bjrn Hettne and András Inotai, “The New Regionalism:Implications for Global Development and International Security,”Tokyo:UNU/WIDER,1994,pVI从另一个角度……

东盟防务外交 作者简介

张燕,河南清丰人,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副教授,文学博士,军事学博士后;曾受国防部指派,赴印度尼西亚军事学院留学;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多个项目,出版十余部专著、论著、皮书、词典、译著和教材,在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