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矿工营养健康指南(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矿工营养健康指南(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作者:唐咏梅
出版社: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3-01
开本: 16开 页数: 412
本类榜单:医学销量榜
中 图 价:¥136.8(7.2折) 定价  ¥19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矿工营养健康指南(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5920141
  • 条形码:9787565920141 ; 978-7-5659-2014-1
  • 装帧:一般铜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矿工营养健康指南(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内容简介

为了广泛和深入认识营养与矿工健康的关系,以及营养与矿山突发事件重要关系,分析和展望矿工营养食品研究的前景,保障和提高矿工等特殊职业人群的健康和生产力,结合实际应用,我们组织编写了《矿工营养健康指南》一书。

矿工营养健康指南(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目录

**章 绪论
**节 食物营养与矿工健康
一、合理营养对健康的促进
二、营养与特殊环境的机体反应
三、营养与自由基稳态性
四、矿工工作及对营养的需求特点
第二节 矿工食物营养的发展及展望
一、人群及矿工营养的发展
二、特殊人群营养的展望
三、食物营养的安全保障

第二章 人体构成及食物的消化吸收
**节 机体组成和物质基础
一、人体构成
二、人体成分
第二节 食物中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一、人体消化系统概述
二、食物的消化
三、食物的吸收
四、矿工作业环境对消化吸收的影响

第三章 营养物质及活性成分的基本需要
**节 概述
一、营养素的种类和分类
二、人体的营养需要
第二节 蛋白质
一、氨基酸和肽
二、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三、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和代谢
四、食物蛋白质营养学评价
五、蛋白质营养不良及营养状况评价
六、蛋白质的参考摄人量
七、蛋白质的食物来源
第三节 脂类
一、脂类的分类和化学性质
二、必需脂肪酸
三、脂类营养价值的评价
四、脂类的生理功能
五、脂类的参考摄入量
六、脂类的食物来源
第四节 糖类
一、糖类的分类
二、糖类的生理功能
三、糖类的参考摄人量
四、糖类的食物来源
第五节 能量
一、人体对能量的需要
二、能量的参考摄入量
三、能量的食物来源
四、能量平衡
第六节 矿物质
一、概述
二、钾
三、钠
四、钙
五、铁
六、锌
七、碘
八、硒
第七节 维生素
……

第四章 食物中有效成分的特殊功能
第五章 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
第六章 矿工对营养的特殊需求
第七章 营养不平衡对健康的影响
第八章 矿工平衡膳食指导和教育
第九章 矿工食品与供膳
第十章 矿工食品安全危害及其预防
第十一章 矿工食源性疾病及其预防
第十二章 食品新技术在矿工食品中的应用
第十三章 矿难突发应急情况下的营养支持

中英文专业词汇对照索引
展开全部

矿工营养健康指南(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节选

  《矿工营养健康指南/矿山医学系列丛书》:  (一)煤矿的噪声和振动  生产性噪声和振动来源于很多工业环境,属于特殊环境作业的有害因素,在矿工的许多劳动过程中,都有同时暴露这两种职业危害的机会。煤炭行业的噪声和振动主要来自凿岩、采矿过程使用的各种风动或电动工具,以及坑道中运输用的电动矿车等,其中机械振动是噪声的主要来源,接触振动的矿工往往同时也受到噪声的刺激。  煤炭行业是高噪声行业之一,从井下的采煤、掘进、运输、提升、通风、排水、气压,到露天矿的开采、地面选煤以及机电设备等,噪声作业环境的污染相当严重。矿山凿岩作业使用的以压缩空气为动力的风动工具,成为手臂振动或手传振动的职业暴露。随着手持振动工具功率和转速的增加,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但同时也使振动危害更加严重。  噪声和振动是两种不同的物理因素。在一定条件和程度下,噪声和振动都对人体有不同的影响。但两者都是物理性刺激源,又可引起相似的非特异性反应,两者的联合作用会使机体受到的危害更加严重。  (二)生产性噪声和振动对机体的危害  1.噪声对机体的损害生产性噪声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声音,因其频率和强度没有规律,使人听起来感到厌烦,这种声音也称工业噪声。在强噪声的作业环境下工作,影响作业者之间的信息交流,使工作效率降低,易发生工伤事故。长期暴露于一定强度噪声中,可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长期接触一定强度噪声不仅对听觉系统产生损害,也可使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与免疫系统、消化系统与代谢功能及生殖功能与胚胎发育等受到全身性的影响,如表现出神经衰弱,胃肠功能紊乱,消化液分泌减少,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强等症状。  噪声对人体危害的*早表现是听觉器官的损伤,这种影响是生理过渡到病理的过程,噪声强度和接触时间达到一定程度即造成病理性听力损伤。强噪声刺激可导致大鼠血液黏滞度显著增高、血管痉挛及微循环障碍、耳蜗血流下降、内耳供血不足和内淋巴氧张力下降,从而导致耳蜗听觉细胞内环境改变。神经传导的突触部位对内环境改变的易感或易疲劳,可使听神经改变其传导兴奋性,细胞能量代谢紊乱,导致耳蜗Corti器发生退行性变,表现为听力下降、耳聋等。强噪声还可导致虹膜辐射肌收缩,瞳孔扩大,使睫状体辐射状肌收缩,睫状体环增大,眼睑平滑肌收缩,表现为视物模糊,光适应能力减弱,反应时延长。这种状态在脱离噪声现场几小时内基本可以恢复,但却对工作效率有一定影响。  近年来许多研究证实,噪声性耳蜗损伤的主要因素是毛细胞内大量自由基的产生。在强噪声暴露过程中,由于听毛细胞本身的能动性,高强度噪声迫使听毛细胞线粒体通过有氧呼吸产生大量能量,来满足毛细胞过度运动的需求。在合成细胞主要能源ATP的过程中,会发生将电子由一个载体传递到另一个载体以释放能量的一系列磷酸化反应,这一过程中活性氧以中间分子的形式产生。线粒体为了满足细胞越来越多能量需求时,也就有越来越多的活性氧产生,从而造成耳蜗内自由基的堆积,氧化应激是强噪声下细胞水平上触发耳蜗毛细胞死亡的重要原因。强噪声使血管纹边缘细胞产生大量过氧化物、羟基,而DNA对羟基敏感,很容易受到羟基损伤。  除影响听觉系统外,噪声也引起人体心理和生理的广泛反应和变化,使人烦躁、紧张、失眠、易疲劳、易怒等,从而工作效率下降。噪声严重时,可引起神经系统症状如神经衰弱、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反应迟钝及辨别、识别、校对和思考能力下降等。长期接触噪声可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的增多使心搏增强、心率加快及耗氧量增加、心肌负担加重,而外周血管收缩和外周阻力升高又可使左心室负担加重,从而危害心脏功能,还可导致血压升高,心电图ST段与T波异常;也会出现食欲缺乏、消化腺分泌减少,胃肠道蠕动减弱,括约肌收缩、胃肠蠕动及排空速度减慢等胃肠功能紊乱症状。  2.振动对机体的损害生产性振动有全身振动和局部振动,全身振动是指工作地点或座椅的振动,人体足部或臀部接触振动,通过下肢或躯干传导至全身,主要见于运输和生产过程。局部振动常称为手传振动或手臂振动,是指手部接触振动工具、机械或加工部件,振动通过手臂传导至全身,如风铲、气锤、凿岩机及电动工具等作业。生活中适宜的振动有益于身心健康,但在生产条件下,工人暴露振动的强度大、时间长,可对机体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引起疾病。有时噪声与振动并存,可加重噪声对听觉系统的损伤并增加全身振动的生物学效应。研究发现,振动可致家兔血浆内皮素水平随接振强度、时间和剂量的增加而增高。  全身振动对接振者的神经系统、血管系统、泌尿系统、听力、肌肉和骨组织及消化能力等均有影响。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可能首先引起交感神经和痛觉神经的损害。当振动达到一定强度后,表现出大脑皮质功能下降,末梢神经感觉迟钝,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并出现组织营养障碍等,人体会出现头痛、头晕、疲劳、嗜睡、出汗、食欲缺乏、焦虑、虚弱、失眠和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症候群。对血管系统的影响主要是周围毛细血管形态和张力的改变,表现为心动过缓、窦性心律失常及房室传导阻滞等。研究表明,全身振动对人体的泌尿系统也会产生不良影响。机动车司机(接振工人)肾活动度>3cm者的标化检出率显著高于非接振人群,计算的RR值及AR值提示接振组肾活动度增加的44.89%可归因于全身振动,表明全身振动暴露对人体肾的正常位置会造成一定影响。全身振动对肌肉和骨组织的影响,可表现为肌无力、萎缩,骨质增生或呈现脱钙、骨质疏松,关节变形,尿肌酸排出增多症状。振动能造成耳蜗听觉细胞受损,使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发生萎缩,导致听力的语言频率损伤。振动与噪声造成听力损伤的区别是以125-250Hz低频音损伤为主,但通常噪声往往与振动并存,此时既有高频也有低频听力损伤,但振动的存在可加速噪声性耳聋。振动会增加机体的胃肠蠕动,长期剧烈振动会引起胃下垂、胃液分泌和消化能力下降。  局部振动对人体的影响,早期以神经系统改变为主,之后表现出对局部微循环和骨及关节系统的影响。局部振动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改变及自主神经系统的病变,其中以末梢神经感觉和运动障碍为主,肢端麻木和感觉异常。自主神经系统的病变是植物性多发性神经炎,许多研究表明,局部振动可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包括交感神经功能亢进、迷走神经功能下降,体内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明显增高。局部振动也可导致血管和血流动力学改变,肢体末梢组织缺血、缺氧,严重者可出现振动性白指,甚至发生营养性坏疽。局部振动亦可导致颈椎和腰椎的唇样增生、椎体扁平的改变。  ……

矿工营养健康指南(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

  袁聚祥,曾任华北煤炭医学院院长,华北理工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现任华北理工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华北理工大学和中国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原煤炭部部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匈牙利佩奇大学名誉教授。任中华预防医学会煤炭系统分会主任委员,中国煤炭教育协会副理事长,河北省健康管理学会副主任委员。  长期从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领域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工作。已培养硕士研究生156名,博士研究生12名。发表论文170篇,其中被SCI收录36篇。主编国家规划教材3部,出版专著5部,承担***项目、行业项目和地方项目20余项,获得各级科技进步奖10余项。  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流行病学,包括对煤矿工人健康危害严重的职业病和工作有关疾病的防治工作。首次提出了尘肺流行病学的概念,创建了尘肺流行病学学科,培养了首批尘肺流行病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此基础上,针对行业和地方的需要,对钢铁、煤炭和石油行业的职业病和工作有关疾病进行了职业流行病学研究,出版了我国首部煤矿职业流行病学专著,为我国煤炭等行业制定职业病防治策略,预防职业病的发生,延缓职业病患者的病情,保护工人健康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和一手资料。    唐咏梅,教授,注册营养师,现任华北理工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学科主任。兼任中国营养学会特殊营养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自由基预防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北省营养学会常务理事及基础营养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公共卫生》杂志特约审稿专家等。  主要从事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为特殊人群营养与健康研究,特别是在特殊职业人群营养需要和营养干预方面有丰富的研究经验。主持完成***、省级和市级课题等科研15项,主持制定国家卫生行业标准1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参编著作或教材12部;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市级科技奖5项。获全国优秀教师、河北省新世纪“三三三人才工程”人选、唐山市自然科学学科领军人物等荣誉称号。    关维俊,教授,现任河北省煤矿卫生与安全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华预防医学会煤炭系统分会常务委员、河北省预防医学会理事、河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专家、唐山市健康教育专家。  主要从事职业卫生监测与评价、职业卫生服务研究、职业人群健康管理研究。近五年参加***/省部级科研课题10余项,国际合作科研项目1项、市级科研项目5项;获省级科技进步奖2项,市级科技进步奖5项,科技成果10余项;在全国性期刊发表科技论文40余篇;编写著作5部。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