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感染与炎症放射学(腹盆卷)(精)

感染与炎症放射学(腹盆卷)(精)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6-01
开本: 16开 页数: 226
本类榜单:医学销量榜
中 图 价:¥77.4(4.9折) 定价  ¥15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感染与炎症放射学(腹盆卷)(精) 版权信息

  • ISBN:9787030724151
  • 条形码:9787030724151 ; 978-7-03-072415-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感染与炎症放射学(腹盆卷)(精)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三篇十三章,聚焦于腹腔和盆腔感染与炎症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对每种疾病按照概述、病理学表现、影像学表现、诊断要点、鉴别诊断及研究现状与进展进行介绍,可使读者更加全面、系统地了解疾病,以培养正确的诊断思路与提高鉴别诊断的能力。 本书着眼于读者对临床工作和拓展学习的需求,是一本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高效实用的感染与炎症疾病影像学参考书,可作为影像科医师的参考书,也可供感染与炎症疾病相关科室临床医师使用。

感染与炎症放射学(腹盆卷)(精) 目录

目录
**篇 总论
**章 常规成像技术 3
**节 X线成像技术 3
第二节 CT扫描技术 4
第三节 MR扫描技术 6
第四节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成像技术 8
第二章 功能与分子影像学技术 9
**节 磁共振功能影像学 9
第二节 分子影像学 12
第二篇 腹腔
第三章 腹部感染与炎症疾病概况 17
**节 腹部感染性疾病分类 17
第二节 感染性疾病遗传与免疫学基础 17
第三节 腹部传染病流行病学 19
第四章 肝脏 22
**节 细菌感染 22
第二节 病毒感染 33
第三节 寄生虫及原虫感染 38
第四节 真菌感染 53
第五章 胆道 57
**节 细菌感染 57
第二节 寄生虫病 68
第三节 免疫相关胆管炎 73
第四节 嗜酸性胆囊炎 78
第六章 胰腺 80
**节 急性胰腺炎 80
第二节 慢性胰腺炎 82
第三节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85
第四节 慢性肿块型胰腺炎 87
第五节 外伤性胰腺炎 89
第六节 胰腺炎性假瘤 90
第七节 十二指肠旁胰腺炎 91
第八节 重症坏死性胰腺炎及胰腺脓肿 93
第九节 胰腺结节病 94
第十节 胰腺及胰周结核 95
第十一节 胰腺包虫病 97
第十二节 胰腺血吸虫病 98
第七章 脾 100
**节 细菌感染 100
第二节 寄生虫病 105
第八章 食管 108
**节 食管结核 108
第二节 食管真菌病 108
第三节 病毒性食管炎 110
第四节 食管炎性疾病 112
第五节 嗜酸细胞性食管炎 115
第六节 放射性食管炎 116
第九章 胃肠道 118
**节 消化性溃疡 118
第二节 胃炎 121
第三节 肠结核 122
第四节 寄生虫病 124
第五节 肠伤寒 128
第六节 克罗恩病 128
第七节 溃疡性结肠炎 130
第八节 放射性肠炎 133
第九节 慢性小肠炎症 134
第十节 假膜性结肠炎 135
第十一节 坏死性肠炎 136
第十二节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 137
第十三节 阑尾炎 138
第十章 腹壁、腹膜和腹膜后间隙 141
**节 细菌感染 141
第二节 寄生虫及原虫感染 149
第三篇 盆腔
第十一章 泌尿系统 157
**节 泌尿系统结核 157
第二节 肾盂肾炎 161
第三节 肾脓肿与肾周脓肿 170
第四节 肾真菌病 173
第五节 肾肉芽肿性血管炎 175
第六节 膀胱炎 176
第十二章 男性生殖系统 188
**节 前列腺炎 188
第二节 前列腺结核 192
第三节 睾丸-附睾炎 194
第四节 精囊炎 200
第五节 阴囊结核 203
第六节 阴茎海绵体硬结症 207
第十三章 女性生殖系统 212
**节 女性盆腔炎症 212
第二节 盆腔结核 218
第三节 盆腔放线菌病 221
第四节 盆腔包虫病 223
展开全部

感染与炎症放射学(腹盆卷)(精) 节选

**篇 总论 **章 常规成像技术 **节 X线成像技术 近年来,X线成像技术在数字化方面有了很大的进展,如数字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技术。它取代了传统的X线摄影技术和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CR)技术。X线成像技术可分为常规检查、特殊检查和造影检查三大类。 一、常规检查 常规检查包括透视和X线摄影。透视一般观察病变的动态变化。X线摄影大多数采用DR技术,DR图像具有较高分辨率,图像对比度好,细节显示清晰,图像层次丰富;时间分辨率高,成像速度更快;曝光宽容度大,可修正以及进行后处理调节;后处理功能强大;图像可在计算机中存储、传输、调阅,也可直接与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联网,实现远程会诊。 二、特殊检查 很少应用。对于特殊的器官如乳腺,利用软射线进行钼靶摄影。 三、造影检查 造影检查是指利用引入对比剂的方法产生和(或)增加人体组织器官之间的密度对比而显影的技术。根据对比剂引入途径的不同可分为两类:直接引入法和间接引入法。直接引入法包括以下几种方式。①口服法:如食管及胃肠钡剂检查。②灌注法:如钡剂灌肠,逆行胆管造影,逆行泌尿道造影,瘘管、脓腔造影等。③穿刺注入法:可直接或经导管注入器官或组织内。间接引入法是指对比剂先被引入某一特定组织或器官内,后经吸收并聚集于需要造影的某一器官内,从而使之显影,包括吸收性造影与排泄性造影两类。吸收性造影如淋巴管造影;排泄性造影如静脉胆道造影、静脉肾盂造影和口服胆囊造影等。常用的造影方法介绍如下。 (一)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详见第四节“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成像技术”。 (二)胃肠钡剂造影检查 钡剂造影是消化道疾病的首选影像学诊断方法。 1. 上消化道钡剂检查 吞服钡剂时及吞服后在X线透视下从多种角度观察食管、胃、小肠黏膜的形态变化及蠕动、张力、通畅性等功能变化,以对病变进行诊断,并可摄片记录所见。 2. 下消化道钡剂造影 经肛门将钡剂及气体灌入结肠,行气钡双重对比检查,以发现结肠黏膜炎性、溃疡、息肉和肿瘤等病变。 (三)尿路造影 1. 排泄性尿路造影(excretory urography) 又称为静脉肾盂造影(intravenous pyelography),是泌尿系统*常用的造影方法。由静脉注入有机碘溶液,通过肾排泄使泌尿系统显影。此法不仅可显示肾实质及肾盏、肾盂、输尿管和膀胱的管腔形态,还可了解双肾排泄功能。碘过敏及严重肝、肾或心脏功能不全和急性肾炎等应列为禁忌证。 2. 逆行肾盂造影(retrograde pyelography) 先做膀胱镜检查,然后向输尿管开口插入输尿管导管,使导管顶端置于肾盂输尿管交接部,每侧缓慢注入12.5%碘化钠或30%泛影葡胺7~10ml后立即摄片。此法显示肾盂肾盏形态较好,但不能了解肾的排泄功能。排泄性尿路造影显影不良或不宜造影者,有急性尿路感染和尿道狭窄者禁用。 第二节 CT扫描技术 CT检查应用日益普遍,主要用于肝、胆、胰、脾、腹膜腔及腹膜后间隙、肾上腺及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尤其是炎症性、肿瘤性和外伤性病变。另外,对于胃肠病变向腔外生长、侵犯及有无邻近和远处转移等,CT检查也具有一定的价值[1]。检查胃肠管腔内病变情况仍主要依赖于钡剂造影、内镜检查及病理活组织检查(活检),后者是金标准。 一、肝脏、胆道系统、脾脏的CT扫描技术 (一)适应证 对于肝脏占位性病变、炎性病变、弥漫性病变等,CT对确定病变的范围、性质和有无转移,以及门静脉系统和腔静脉系统内有无癌栓都有很好的效果。而多层CT对肝脏的动脉系统、门静脉系统和腔静脉系统具有良好的血管成像效果,对临床肿瘤术前评估和肝移植手术方案的制订有较好的帮助。CT也可广泛应用于胆道系统、脾脏病变,主要包括胆囊炎性病变、胆囊或胆管占位性病变、胆系结石、脾外伤及其占位性病变等。 (二)准备工作 被检者近期无钡剂检查,一般肝脏CT扫描应在钡剂检查1周以后进行,以避免钡剂高密度伪影的影响。检查前6h禁食,CT扫描前口服1%~2%的含碘对比剂500~800ml,先后分2次口服,**次于扫描前30min左右口服300~500ml,第二次于扫描前口服200~300ml。怀疑胆系结石的被检者应口服等量的清水作为对比剂。 (三)CT扫描技术与参数 被检者仰卧于检查床上,双手上举置于头顶上方,身体正中矢状面与床的中线一致。首先进行正位定位图像扫描,扫描范围一般从膈面至肝右叶下缘。扫描层厚一般选用5~10mm,图像重建采用标准算法,采用螺旋扫描方式,于被检者呼气后屏气时进行曝光扫描。 (四)增强扫描技术 1. 注意事项 对碘对比剂过敏及肝肾功能受损严重的被检者应禁做增强CT,对可以行肝脏增强扫描的被检者,应尽量使用非离子型对比剂,以减少被检者的过敏发生概率。 2. 适应证 肝脏增强扫描是肝脏CT检查的一种重要手段,它能更好地显示肝脏炎症性及肿瘤性病变的情况和性质,对平扫不能发现的等密度病变检出率更高。同时,肝脏血管成像能为肝脏的各种外科手术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3. 扫描方法 采用静脉团注法,一次注射80~100ml的含碘对比剂,一般采用速率2.5~3ml/s,注入对比剂后25~30s开始曝光扫描肝动脉期,注入对比剂后55~65s开始曝光扫描肝门脉期,注入对比剂后300s开始曝光扫描肝延迟期。这一方法被称为肝脏的三期扫描法,是目前肝脏强化扫描较为通用的方法,对肝脓肿、肝血管瘤、肝癌、肝转移瘤等具有较好的鉴别诊断价值。 4. 螺旋CT肝血管成像方法 对比剂注射总量为90~100ml,注射速率为3.5ml/s,20s左右为肝动脉的扫描时间,50s左右为肝门静脉系统的扫描时间,也可以利用对比剂密度自动跟踪技术:在腹主动脉或门静脉设定一个扫描层面,选择一个感兴趣区触发扫描密度值,在密度值达到后触发启动曝光扫描,直至扫描结束。层厚一般选用3mm以下,重建间隔选用1mm。血管重建后处理方式多采用*大密度投影和容积重建技术。 二、胰腺CT扫描技术 (一)适应证 主要用于急性或慢性胰腺炎、占位性病变、外伤及穿刺活检的定位等。 (二)准备工作 被检者在扫描前30min口服1%~2%碘水对比剂500ml,在扫描前再次口服碘水对比剂300ml,将胃及小肠充盈。对于外伤急症的被检者,可以服用或不服用等量的清水。 (三)CT扫描技术与参数 1. 扫描体位与范围 被检者仰卧于扫描床上,双手上举置于头顶上方,先行正位定位图像扫描,范围包括肝门上方至肾盂水平面,嘱被检者先呼气后屏气。层厚为3~5mm,图像采用标准算法重建,采用螺旋扫描方式。另外,可嘱被检者取右侧位或右侧卧位行CT扫描,以使十二指肠充盈,胰头周围显示清楚,肠管部分与胰腺的体尾部分开。 2. 增强扫描 可更好地显示胰腺病变及病变与血管的关系,能发现平扫不明显或不能显示的等密度病变。常用双期薄层扫描,对比剂的总量为90~100ml,注射速率为3.5ml/s,层厚为3mm。 3. 图像显示技术和摄片 一般以软组织窗为主,常用的窗宽为250~350HU,窗位为30~50HU。 三、肾上腺、肾、输尿管的CT扫描技术 (一)适应证 肾与输尿管的结石和感染性病变、外伤和血管疾病及占位性病变的检查等。 (二)准备工作 被检者在扫描前30min口服1%~2%碘水对比剂500ml,扫描前再次口服300ml,充盈胃和十二指肠,使其与肾上腺、肾、输尿管的病变区别开来。泌尿系结石的被检者口服等量的清水。外伤急症的被检者无须服用对比剂,可直接进行扫描检查。 (三)CT扫描技术与参数 1. 扫描范围及参数 被检者仰卧于检查床上,双手上举置于头顶上方,身体正中矢状面和床的中线一致。首先进行正位定位图像扫描,根据临床要求确定范围,肾上腺和肾的扫描一般从第11胸椎下缘开始至髂嵴上缘,对肾移植及怀疑异位肾的被检者应扩大扫描范围,各种原因导致梗阻致肾盂积水及输尿管扩张的被检者,CT扫描时应扫描扩张的输尿管和正常输尿管段,也可以采用薄层扫描,以利于发现病变。肾和输尿管的扫描范围一般从第11胸椎下缘开始至输尿管的膀胱入口处。 肾上腺的扫描层厚一般采用3~5mm,肾、输尿管的扫描层厚一般采用5~10mm,均为螺旋扫描方式,扫描时被检者呼气后屏气。 2. 增强扫描 患者肾上腺、肾和输尿管疑有炎症性或占位性病变时应进行增强扫描。增强扫描对比剂总量为80~100ml,一般采用静脉快速团注法,速率为2.5~3.0ml/s,注射对比剂后25~30s进行肾皮质期扫描,注射对比剂后70~120s进行肾髓质期扫描,注射对比剂后5~10min进行肾排泄期扫描。对肾盂肾盏及输尿管的病变排泄期的显示效果要优于前两期。 3. 肾动脉血管成像检查 多层螺旋CT(MSCT)对肾动脉扫描血管成像的效果较好,对比剂的注射总量为90~100ml,速率为3.5ml/s,肾动脉的扫描时间为16~22s,也可用对比剂密度自动跟踪技术,即选择一个平肾门的扫描层面,在腹主动脉区域设定一个感兴趣区触发扫描密度值,在达到感兴趣区密度值后触发启动曝光扫描,直至扫描结束。层厚一般采用3mm以下,选用1mm重建间隔。重建方式多采用容积重建技术和*大密度投影,以用于观察和诊断肾动脉狭窄等疾病。 4. 图像显示和摄片 一般以软组织窗为主,常用窗宽为250~400HU,窗位为30~50HU。对于增强扫描的图像,窗宽和窗位的数值可适当增加,观察肾盂、输尿管排泄期的图像,要加大窗宽至1000~1500HU,加大窗位至200~500HU,以避免漏掉细小的病灶。 四、腹部、腹膜后间隙和肠腔内的CT扫描技术 (一)适应证 腹膜后脓肿、血肿、腹部和腹膜后间隙的肿瘤,腹膜转移性病变,腹部淋巴结病变,以及肠腔的炎症性、占位性病变等。 (二)准备工作 1. 腹部、腹膜后间隙CT检查的准备工作 空腹4~6h,被检者在检查前90min口服1%~2%碘水对比剂300~500ml,在检查前5min再口服对比剂200~300ml。 2. 肠腔内镜CT检查的准备工作 被检者在检查前连续2天无渣饮食,检查前1天晚餐后禁食,口服泻药如番泻叶等清洁肠道,以免肠道内残留粪便造成假象。 (三)CT扫描技术与参数 1. 腹部、腹膜后间隙CT扫描技术 被检者取仰卧位,双手上举置于头顶上方,身体正中矢状面与床的中线一致。先行定位图像扫描,确定扫描范围,或根据临床要求确定扫描计划,被检者呼气后屏气。 2. 肠腔内镜的CT扫描技术 在扫描前5~10min肌内注射654-2注射液20mg,被检者侧卧于扫描床上,经肛门注入约1000ml的空气,被检者感到腹部饱胀时停止注气,嘱被检者仰卧于扫描床上,双手上举置于头顶上方,身体正中矢状面和床的中线一致。行定位图像扫描,观察到肠腔充气较好时,再确定扫描范围,一般上缘包括横结肠,下缘至耻骨联合,扫描层厚采用3mm以下,重建间隔0.5~1mm,一次屏气扫描完整个范围。待图像重建完毕后,利用内镜程序软件进行图像重组显示。 3. 增强扫描技术 增强扫描能够清楚地显示病变的范围及血供情况,能区分腹膜后血管和淋巴结的情况,对明确病变性质和了解病变范围有很大的帮助。对比剂的注射总量为80~100ml,速率为2~3ml/s,注射对比剂后65~70s开始曝光扫描。 4. 图像的显示和摄片 以软组织窗为主,常用窗宽250~400HU,

感染与炎症放射学(腹盆卷)(精) 作者简介

李宏军,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市“十百千”卫生人才。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医学影像学主任;首都医科大学医学影像与核医学系副主任;Radiology of Infectious Diseases英文杂志主编。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传染病放射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感染与炎症放射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艾滋病性病防治协会感染(传染病)影像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Chinese Medical Journal (CMJ)等12家专业杂志编委;获中华医学科技奖等7项省部级奖励;获得国家发明、知识产权登记16项;出版专著20余部。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