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南方民族考古(第23辑)

南方民族考古(第23辑)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12-01
开本: 16开 页数: 328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中 图 价:¥124.6(7.0折) 定价  ¥17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南方民族考古(第23辑) 版权信息

  • ISBN:9787030710796
  • 条形码:9787030710796 ; 978-7-03-071079-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南方民族考古(第23辑) 内容简介

本辑刊发考古发掘和调查简报3篇,公布了重庆市云阳县塘坊先秦遗址、江苏省溧阳市后王土墩墓、四川省安岳县华严洞石窟的新资料;收录学术论文11篇,涉及金沙遗址分期、楚国的对外交流、宜良纱帽山墓地第Ⅲ期遗存、巴蔓子、巴蜀铜戈虎纹、摇钱树铭文及相关问题、汉晋解注瓶形制、杭州桐庐出土的南朝舍利石函、西昌北山火葬墓地的密教因素、宋蒙战争中的“斡腹之防”、成都新津宝墩遗址土壤微形态特征及其环境指示意义等问题的探讨。 本书可供考古学、民族学、宗教学和艺术史等领域的研究者阅读、参考。

南方民族考古(第23辑) 目录

目录
重庆市云阳县塘坊先秦遗址发掘简报 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四川大学考古学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重庆市文物局云阳县文物管理所(1)
江苏省溧阳市后王土墩墓D1发掘简报 南京博物院溧阳博物馆(29)
四川省安岳县华严洞石窟考古报告 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安岳县文物保护中心(43)
金沙遗址分期再研究 冉宏林(97)
从出土文物试探楚国的对外交流 李会(147)
浅析宜良纱帽山墓地第Ⅲ期遗存 田剑波 周志清(161)
巴蔓子考辨 白九江(177)
巴蜀铜戈虎纹审美特征初析 梅笑寒(191)
摇钱树铭文及相关问题——兼论古代中国神仙信仰源流 张青(199)
汉晋解注瓶形制研究 周静(235)
杭州桐庐出土南朝舍利石函初探 王文波(247)
西昌北山火葬墓地密教因素试析——兼论“滇密”的来源和性质 唐淼 王文波(261)
宋蒙战争中的“斡腹之防”——以山城为中心的考察 李飞(277)
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区宝墩遗址土壤微形态特征及其环境指示意义 李兰 康炜 何锟宇(309)
CONTENTS
Brief Report on the Excavation of Tangfang Pre-Qin Site in Yunyang,Chongqing School of Archaeology and Museology,Sichuan University National Experimental Teaching Demonstration Center of Archaeology,Sichuan University Chongqing Municipal Bureau of Cultural Relics Yunyang County Cultural Relics Management Office(1)
Excavation of the Mound Tomb D1 at Houwang in Liyang,Jiangsu Nanjing Museum Liyang Museum(29)
Archaeological Report on the Huayan Cave Grotto in Anyue,Sichuan School of Archaeology and Museology,Sichuan University Cultural Relics Conservation Center of Anyue County(43)
Restudy of the Staging of the Jinsha Site Ran Honglin(97)
From the Excavated Cultural Relics to Explore the External Exchange of the Chu State Li Hui(147)
A Research on the Third Phase Remains in Shamaoshan Cemetery,Yiliang Tian Jianbo Zhou Zhiqing(161)
Study and Comparison of“Ba Manzi”Bai Jiujiang(177)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Tiger Pattern on the Ba and Shu Bronze Dagger-axe Mei Xiaohan(191)
Money Tree Inscriptions and Related Issues:Discussion of the Origin of Immortal Beliefs in Ancient China Zhang Qing(199)
Study on the Shape of Tomb-securing Pots in the Han and Jin Dynasties Zhou Jing(235)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Stone Container of the Sarīra of the Southern Dynasty Excavated in Tonglu, Hangzhou Wang Wenbo(247)
Analysis of the Tantrism Factors in the Beishan Cremation Tomb in Xichang:also on the Origin and Nature of Yunnan Tantrism Tang Miao Wang Wenbo(261)
“The Defense of Wofu”in the Song Mongolian War:Investigation Centered on Mountain Castles Li Fei(277)
Soil Micro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aleoenvironmental Significance of the Baodun Site in Xinjin District,Chengdu, Sichuan Li Lan Kang Wei He Kunyu(309)
展开全部

南方民族考古(第23辑) 节选

重庆市云阳县塘坊先秦遗址发掘简报 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四川大学考古学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重庆市文物局 云阳县文物管理所 摘要:塘坊遗址位于重庆三峡库区云阳县长江北岸的小台地上。夏商时期的遗迹有灰坑1座,遗物以陶器为主,另有少量石器。陶器器类有小平底罐、鼓腹罐、折沿罐、卷沿罐、盘口罐、高领罐、敛口罐、高柄器、尊形器、壶、高柄豆、灯形器、鬶(盉)、盘、圈足器、器盖、网坠、纺轮等。东周时期的遗迹有灰坑3座、灰沟1条,遗物以陶器为主,另有少量石器。陶器器类有各种罐类、瓮、豆、鬲、覷、壶、网坠、纺轮、陶饼、器盖、陶环等。该遗址的发现为了解三峡库区先秦时期考古学文化和小型聚落的分布提供了新资料。 关键词:塘坊遗址夏商东周陶器 塘坊遗址位于重庆三峡库区云阳县长江北岸边的一个台地上,地理坐标为东经108。43'15〃、北纬30。55'48〃,海拔139—147米。西距风箱背墓地约800米,西距丝栗包遗址约2千米,行政区划过去属于重庆市云阳县双江镇塘坊村,现已纳入云阳新县城的城区范围内(图一)。在20世纪90年代三峡库区和云阳新县城大规模建设之前,这里是一个较为平缓的斜坡状台地,东西两侧都为冲沟,遗址位于斜坡*平缓地带,坐北朝南,背靠山坡,面向长江(图二)。由于长江三峡库区二期工程水位的上涨,2003年这一台地遗址仅剩下地势较高的部分尚未被淹没,形成一个较为平坦的半岛(图三)。 2003年11月,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学系(现考古文博学院)在对云阳新县城周边进行考古调查时发现了该遗址,并对遗址尚未被江水淹没的部分进行了全面调查,确定为一处古代遗址,现仅存靠北一部分。 2004年3—5月,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学系等单位对这处江边台地遗址的剩余部分进行了全面发掘,共布10米x10米探方25个,发掘面积为2500平方米(图四)。该遗址存在多个时期的文化堆积,本简报仅介绍先秦时期遗存。 一、地层堆积 由于地势平缓,历代的文化堆积大体呈水平分布。现以T13西壁地层堆积为例加以说明(图五)。 第1A层:耕土。分布于整个探方。厚15—25厘米。 第1B层:屋基瓦砾层,黑褐色土。分布于探方北部。土质疏松,有大面积的坚硬三合土和屋基条石等。出土物有陶瓷片、残砖、瓦等。厚0—24厘米。为现代层。 第2A层:水稻田层,红褐色土。分布于整个探方。土质紧密坚硬,黏性大,有水稻根茎腐烂后的铁锈色斑点。出土少量青花瓷片、瓦片和影青瓷片。厚20—32厘米。为近现代层。 第2B层:水稻田层,灰褐色土。分布于整个探方。土质紧密坚硬,黏性大,有水稻根茎腐烂后的铁锈色斑点。出土少量青花瓷片、瓦片和影青瓷片。厚8—11厘米。为近现代层。 第4层:黄褐色土。分布于探方大部。土质较紧密,夹杂零星红烧土颗粒。出土少量化妆土瓷片、瓦片和影青瓷片。厚0—30厘米。为宋代层。 第6层:灰褐色土。分布于探方南部。土质较疏松,夹杂木炭粒和红烧土颗粒。出土较多化妆土瓷片、青瓷片、泥质灰陶片等。厚0—23厘米。为唐代层。 第8层:褐色泥沙土。分布于探方大部。土质较疏松。出土遗物有陶片和残石器,陶器器形有罐、鬲(甎)、豆、钵、器盖、纺轮等。厚0—29厘米。约为周代层。 第9层:黄灰色土。分布于探方南部。土质较紧密。出土有较多陶片和石片,陶器器形有高柄器、罐、器盖、缸等。厚0—69厘米。为夏商层。 第10层:红褐色土。分布于探方大部。土质紧密,夹杂少量红烧土颗粒。出土少量陶片、打制石器、磨制石器、兽骨等。厚0—50厘米。为新石器时代层。 二、夏商时期 属于这一时期的遗存有第9层以及该层下的H35等遗迹。分布范围在发掘区中部偏南的T11一T14等探方内。 (一)遗迹 H35位于T14南部。开口于第9层下,打破生土,其西北边缘被H23打破。平面呈圆形,口略大于底,坑壁较平整。坑口距地表深1.05、口径1.04、底径0.94、深0.44米。坑内填土呈灰黑色,土质疏松,黏性较大,含大量木炭粒。出土遗物有陶小平底罐、卷沿罐、高领罐、鼓腹罐、壶、矮圈足器、器盖和石凿形器、石切割器、草食动物角等(图六)。 (二)遗物 这一时期的遗物主要有陶器和石器。除了出土于夏商时期遗迹和文化层之外,在周代的遗迹和文化层中也有少量出土。 1.陶器 器表色泽多不纯正,以泥质陶和夹细砂陶为主。泥质陶主要有泥质灰陶、灰褐陶、黑皮红陶、红陶,夹细砂陶主要有褐陶、灰陶、红陶、黑陶等,另有夹砂灰陶、黄褐陶等。 陶片以素面为多,部分陶器表面装饰纹饰。制作方法主要有拍印、压印、刻划和堆塑等。纹饰种类以各种细绳纹为盛,此外还有中绳纹、凹弦纹、方格纹、平行折线划纹、菱形划纹等(图七)。 器类有小平底罐、鼓腹罐、折沿罐、卷沿罐、盘口罐、高领罐、敛口罐、尊形器、壶、高柄豆、灯形器、高柄器、鬻(盉)、盘、圈足器、器盖、网坠、纺轮等。 小平底罐17件。其中10件根据口、肩部的差异,可分三型。 A型2件。侈口,耸肩。T14⑨:18,粗泥黑褐陶。唇略尖,肩部以下残。口径12.9、残高4.1厘米(图八,3)。 B型6件。侈口,溜肩。T14⑨:5,泥质灰陶。唇略尖,下部残。口径13.2、残高5.6厘米(图八,1)。 C型2件。撇口。均为泥质灰陶。T14⑨:20,圆唇,溜肩,腹部以下残。口径13.4、残高4.3厘米(图八,4)。T14⑨:22,圆唇,几乎无肩,腹部以下残。口径15.4、残高3.9厘米(图八,7)。 小平底罐底部5件。T14⑨:25,泥质灰陶。近底部有一道细划纹。底径2.6、残高1.8厘米(图八,6)。 鼓腹罐11件。侈口,鼓腹较圆。根据大小,可分二型。 A型5件。小罐。T14⑨:4,粗泥黑褐陶。圆唇,下部残。肩腹部满饰交错细绳纹。口径11.2、残高6.3厘米(图八,2)。T14⑨:15,粗泥黑褐陶。圆唇,下部残。颈部饰一道凸弦纹,肩部以下饰纵向中粗绳纹。口径11.2、残高5.2厘米(图八,5)。T14⑨:14,粗泥灰褐陶。唇略尖,下部残。肩腹部饰块状纵向中粗绳纹。口径11.3、残高5.9厘米(图八,8)。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