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战“疫”实录:为记录历史的人留下底稿

战“疫”实录:为记录历史的人留下底稿

出版社:学习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4-01
开本: 24cm 页数: 237页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中 图 价:¥26.5(4.9折) 定价  ¥54.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战“疫”实录:为记录历史的人留下底稿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4711189
  • 条形码:9787514711189 ; 978-7-5147-1118-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战“疫”实录:为记录历史的人留下底稿 本书特色

每一个报道都是倾心之作,充满着拼搏与忘我、感动与希望、成长和奋起。为记录历史的人留下底稿,让见证历史的新闻人成为历史的一部分,让生动而滚烫的记忆永远保鲜。这是我们的责任,更是我们的光荣!

战“疫”实录:为记录历史的人留下底稿 内容简介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广大新闻工作者践行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要求,毅然奔赴抗击疫情主战场,报道疫情**动态,传播疫情防控知识,书写抗“疫”一线感人事迹,记录下无数个惊心动魄的现场,采写出一大批感人肺腑的报道,生动真实地展现了一线医务人员、公安民警、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基层干部冲锋在前的工作状态,在疫情关键时刻发挥了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作用。 本书以记者手记的形式,记录奋战在疫情防控报道一线的新闻工作者群体影像,讲述他们勇敢逆行、忘我工作的感人事迹,展示他们心系人民、践行“四力”的精神风貌,分享他们的心路历程和成长感悟。全书共收录96位记者的原创采访手记,覆盖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和湖北等地主要新闻媒体,同时配发记者一线工作照片,现场感强、图文并茂,情感真挚。

战“疫”实录:为记录历史的人留下底稿 目录

感动!离新冠病毒*近的媒体人
三进“火神山”
这里危险,让我来
我的出镜连线几乎是挨着发热病人的担架做的
“强强组合”24小时连轴转
低烧的我仍在发稿
去武汉,你怕吗?
*危险的地方,我上!
元宵节,我们依然在战斗
忘不了,乡村医生那个“V”字
来不及吃心心念念的妈妈做的汤圆
我和妻子一起冲锋陷阵
*让记者泪目的那些瞬间
痊愈**天,她就回医院上岗了
方舱医院里的阅读者
“让我们一起守护平安!”
那双红肿的手,一天要洗300次
那个动作,定格在我心里
你疲惫的背影,令人心疼
“宁为玉碎,只为你痊”
*近时,不到20厘米
被感动深深地包围着
18米的绳子把他们连成了亲人
“萌系”医护
“90后”记者的逆风绽放
那些义无反顾的普通人
我会继续留下来
留下“历史的一份底稿”
960人的出征
主动请缨的女列车长
在发热门诊发回报道
不一样的方舱故事
“我被世界保护着”
未曾谋面的老朋友
不穿防护服的“志愿者”
他们的目光里,满是坚毅和信心
陀螺般的“方舱6小时”
“武汉外甥”
在与病毒贴身肉搏的ICU采访
采访ICU,从谨小慎微开始
5小时拍摄,全身湿透
“我给你们敬个军礼吧”
三个半小时的生死之战
不一样的纪念日,他们让人眼前一亮
申请20多次,她如愿从深圳来到武汉
刚上岗就被投诉,“馨歌”没有放弃
没有防护服,也要守护这座城市
“抗疫一线就是我们的课堂”
每天200多份盒饭,暖了胃更暖了心
笔下千钧,“铿锵玫瑰”别样红
勇做“端枪的人”,记录“红区”故事
我是报道团里唯一的女记者
还原英雄的样子
救人的人在哪里,我就在哪里
方舱“社区”的人情味
一次提起十二分谨慎的采访
每天都工作到凌晨
写好历史底稿,前线记者有秘诀
抓住时间节点 抓住历史人物
在“专”字上狠下功夫
找到自己的突破口
细节还原平凡英雄
让平凡英雄成为主角
镜头后,有亿万网友加油打气
有些画面,躺在患者病床上仰拍
既快又准,对报道要求更高
难忘白坦村蹲点的日子
镜头背后,你不知道的故事
抓拍李兰娟院士的压痕笑脸
哭泣的大叔
以特殊方式送别母亲
以车为家的医护夫妻
拍下刚刚脱掉防护服的样子
新媒体记者尽显“十八般武艺”
25条Vlog直击新闻现场
手机记录方舱医院的“单元长”
自学的多媒体技术都派上了用场
4次采访才挖掘出的故事
他们这样捕捉珍贵的瞬间
移动慢直播、微视频……都用上了
细节更适合新媒体传播
见过凌晨3点的黄石
为那些挺身而出的人留下剪影
火线驰援,是一次“成人礼”
用镜头感知方舱的烟火气
手机拍出200多个视频
新闻战士的“守城70天”
金银潭医院是我的主战场
我被他们的故事感动着
与医护人员并肩前行
新闻现场就是*好的训练场
大后方的新闻“守夜人”
一位夜班编辑的“24小时守候”
“住在”微博的日子里
整建制坚守,一个都不少
戴着口罩上夜班
时刻不敢懈怠
随时加片子成为《新闻联播》常态
永记!在武汉战斗的日子
打好短兵相接“遭遇战”
有一种“遗憾”令我欣慰
每分每秒都刻骨铭心
不怕有多危险,只担心遗漏值得记录的现场
3位驻外记者战“疫”亲历记
那些温暖人心的话都是问出来的
应对危机不应有“时差”
“红色预警”下的邻里情
在国际舆论场,讲好中国抗疫故事
将《国际卫生条例》研读多遍
全程按着“举手”键,终于抢到提问机会
让阿拉伯网友“黑”转“粉”
那些带着硝烟昧儿的铿锵文字
76天!战“疫”采访影像志
展开全部

战“疫”实录:为记录历史的人留下底稿 节选

感动!离新冠病毒*近的媒体人 在疫情防控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有一群勇敢逆行、冲锋在前的湖北媒体人,他们**时间进入全员报道状态,冒着随时被感染的危险,深入防疫一线*核心的区域,用手中的笔、话筒和镜头,记录疫情防控的*新进展,传递客观专业的一线信息,为打赢这场战役凝聚信心和力量。 三进“火神山" 湖北日报社记者 张泉 哪里有需要,媒体人就应该在哪里。这是媒体人的本分 为了采访火神山医院接诊首批病人,身为湖北日报社政治新闻中心副主任的我扛起责任,一头扎进“火神山”。 2020年2月2日上午,火神山医院正式交付军队医务工作者。当天下午,我就赶到火神山医院现场踏访。**次走进火神山医院,被火热的施工现场深深震撼!偌大的工地上,机器轰鸣,焊花四溅,党旗飘扬。即将投用的两个病区内,少部分病床和医疗设施设备已安装到位,医护人员已部分进驻。 2月3日上午9时许,我再次来到火神山医院。短短10余个小时,拟收治首批患者的病房医疗设施设备已全部安装到位,病床上铺上了洁白的床单,放上了病号服,收治准备工作已进入*后冲刺阶段。这一天,我在现场坚守至深夜12点才离开。 2月4日早晨7时30分许,我第三次来到火神山医院。准备收治首批患者的院区门口,早已摆放好3副担架、5把轮椅。8时许,身穿防护服、头戴护目镜的武警战士进入现场,负责核心区域的警戒工作;特警则在外围进行管制安防,禁止无关人员靠近。医护人员开始在入口处集结分组,精心准备…… 作为*早到达现场的媒体记者,加之充分的个人防护和采访准备,我成为极少数进入火神山医院核心区域并目击首批患者被接诊全程的媒体记者之一。上午9时25分,**辆救护车抵达火神山医院,至10时40分,*后一辆救护车离开,在75分钟的接诊全程中,我用手机近距离记录下一个个镜头,顺利完成采访报道任务。哪里有需要,媒体人就应该在哪里。这是媒体人的本分。 这里危险,让我来 湖北广播电视台记者 童亮 突发事件面前,离现场越近,离真实就越近 “中南医院,您这边我们今天能否过来拍摄?” “中心医院吧?您这边那个因为疫情推迟婚期男护士的联系方式能否给我一个?” 作为湖北广播电视台《经视直播》记者,我每天都会做这样的“功课”。因高度疑似感染新冠肺炎,2020年1月23日,我从疫情一线下来就在家自我隔离。虽然发着烧、身体乏力,但仍然“隔身不隔心”,利用自己在卫生系统的人脉优势,不停地为小伙伴们的采访计划牵线搭桥,自己也坚持每天发稿,*多的一天达50多条。 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我平时负责时政战线和卫生战线新闻报道,经历紧张的省市两会报道后已非常疲惫。但仅休息了一天,我又投入抗疫一线。不等不靠,利用自己多年跑医疗线积累的人脉资源,联系上了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2020年1月22日上午到医院采访,我对搭档说:“这里危险,让我来”。穿上厚重的防护服,提着摄像机,我一个人毅然决然地进入了急救中心和重症病房。在离抗疫*近的地方,我记录下医护人员治疗患者的珍贵画面,并**时间编发。 疫情不分前方后方,突发事件面前,离现场越近,离真实就越近。作为一个跑医疗线13年的记者,我有责任把医护工作者的工作状态呈现出来,让更多的观众了解,他们也才不会恐慌,才能放心。 我的出镜连线几乎是挨着发热病人的担架做的 湖北广播电视台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 余旭东 那一刻,我**次真正感受到生命的脆弱。我不是生来无畏,而是职业的使命感让我忘记了恐惧 2020年1月23日,腊月二十九。但这一天,在武汉,却没有过年的氛围。上午10点,离汉通道全线关闭。整体疫情到底怎样?现在医院的救治情况怎样?普通人应该如何防护?大家期待更多权威的声音! P1-4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