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方志学通论(增订本)

方志学通论(增订本)

作者:仓修良著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出版时间:2022-04-01
开本: 其他 页数: 672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中 图 价:¥152.5(7.7折) 定价  ¥19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方志学通论(增订本) 版权信息

  • ISBN:9787100203623
  • 条形码:9787100203623 ; 978-7-100-20362-3
  • 装帧:70g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方志学通论(增订本)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高等院校文史方向师生本书全面论述了方志学在中国的起源和各个时期的发展,体现了作者严谨的方志学研究体系,对方志学的学科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是相关领域学者了解方志学及其发展的经典学术好书。

方志学通论(增订本) 内容简介

本书为我国方志学大家仓修良先生毕其一生研究方志学所作的通论。主要论及中国方志性质和特点,涉及魏晋南北朝的地记、隋唐五代的图经、宋元方志、明代方志、清代方志、章学诚和方志学、民国时期方志编修与方志学研究、新中国修志事业概述、旧方志的价值和整理、新方志的编纂、新一轮志书的编纂等。该书1990年由齐鲁书社出版后,2003年由方志出版社出版过修订本,2013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在修订本基础上增订,并增补了“胡乔木的方志理论”一章,使内容更为完整和系统。本次出版以2013年版本为底本再版,并收入《仓修良文集》。

方志学通论(增订本) 目录

**章??方志的性质和特点......1

**节 方志的性质......1

第二节 方志的特点......6

第二章??方志的起源......38

**节 关于方志起源的几种看法......38

第二节 方志应是特定时代的产物......60

第三节 方志起源于两汉之地记......64

第三章??方志发展的**个阶段——魏晋南北朝的地记......89

**节 魏晋南北朝地记发达的原因......89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地记概述......94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地记的内容......110

第四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地记简评......130

第四章??方志发展的第二个阶段——隋唐五代的图经......151

**节 隋唐五代图经发达的原因......152

第二节 图经是一种什么样的著作......157

第三节 隋唐五代图经发展概况......161

第四节 隋唐图经的内容......167

第五节 敦煌图经残卷简介......172

第六节 《沙州伊州地志》残卷的名称和《沙州都督府图经》残卷版本问题......203

第七节 敦煌图经残卷的价值和启示......206

第五章??方志发展的第三个阶段——体例趋于定型的宋元方志......217

**节 记人述地再度汇合一体......217

第二节 宋代方志编修概述......223

第三节 方志体例趋于定型......229

第四节 宋代方志述评......244

第五节 稳步发展的元代方志......267

第六章 迅速发展的明代方志......278

**节 明代方志发展概况......278

第二节 明代方志编修的特点......282

第三节 明代方志述评......294

第七章 进入全盛时期的清代方志......304

**节 清代方志编修概况......304

第二节 清代方志编修的体例......310

第三节 清代修志中的流派......314

第八章 民国时期的方志编修与方志学研究......327

**节 民国时期的方志编修概况......327

第二节 民国时期方志评述......336

第三节 民国时期的方志学研究概述......344

第九章 新中国的修志事业概述......354

**节 马鞍形的新中国修志事业的发展......354

第二节 20世纪80年代**届志书述评......373

第十章 章学诚和方志学......403

**节 坎坷的一生......403

第二节 章学诚的方志理论......410

第三节 章学诚方志理论的三大来源......438

第十一章 旧方志的价值和整理......463

**节 旧方志的价值......463

第二节 旧方志的整理......481

第十二章 新方志的编纂......502

**节 建立修志机构......502

第二节 资料的搜集、整理和鉴别......503

第三节 关于新志编修的几点意见......527

第十三章 新一轮志书的编纂......575

**节 上一轮修志的巨大成就......576

第二节 上一轮修志中存在的问题......584

第三节 上一轮修志中出现诸多问题的原因......590

第四节 新一轮修志的精品意识......593

第十四章 胡乔木的方志理论......612

**节 胡乔木的生平简述......612

第二节 明确阐述修志工作和地方志书的性质......620

第三节 针对志书弊病,提出编纂要求......626

第四节 确保志书质量的关键在于把好人选关......635

后 记......641


展开全部

方志学通论(增订本) 节选

地方志是我国文化遗产中非常宝贵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在我国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据统计,全国保存的各种方志有8500种左右,共11万多卷,占我国现存古籍十分之一左右。这是一个巨大的数字,为我们研究祖国的各地历史、地理、物产资源、风土人情、自然灾害等提供了很多宝贵的材料。编修地方志是我国民族文化中一个优良的传统,但是我们必须懂得,这种著作形式,与其他的文体一样,绝不是成于一朝一夕,也不是成于某一人之手,而是在悠久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开始并不像人们所想象的那么完善,一出现便是一部完美的著作。它和谱学一样,都是史学的旁支,并随着史学的发展而产生和形成,乃至*后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方志学。因此,我们在研究方志的起源和发展时,必须把它放在史学发展的长河中进行探索,才能正确得出产生的原因,发现每个阶段不同的特点。关于这点,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早就提出,要把研究的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列宁在《论民族自决权》一文中说:“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然而目前研究方志起源的某些文章,有一个共同的倾向,即脱离社会发展条件,抛开政治、经济、学术文化等重要社会因素,孤立地仅就某部书来谈起源,其结果自然不可能讲清方志的起源。学术思想是各个时代政治、经济的反映,各种学术文化著作总要为特定的时代服务,方志的编修自然也不例外,这就是方志发展过程中之所以会出现明显的阶段性的原因。所以我们研究方志的起源和发展,必须密切联系当时社会的条件,否则就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方志学和其他学科一样,有它自己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因此,不仅要研究方志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而且要找出它产生的原因和发展的规律,总结各个时期的特点和编纂方法,以做到推陈出新,为今天编纂社会主义新方志服务。从方志的产生到方志学的建立,经历过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在不同的阶段还出现不同的名称,所记内容也是在不断变化,逐步丰富完善起来。这些变化显然都与当时的社会风气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既然学术思想是时代的反映,各种学术文化著作又都总要为特定的时代服务,因而也就必然要打上时代的烙印。所以我们研究方志发展史,必须密切联系有关社会条件,否则就讲不清各阶段的特点和名称、内容、体例的发展与变化,*多只能做些现象的罗列。方志,顾名思义,它是以记载一方之事为内容的地方性著作,也就是前人所讲的“郡县之书”。由于它具有舆地著作的一些特性,故从《隋书??经籍志》开始,封建时代的目录学分类,都将它和一般舆地著作一样列在史部地理类。当时方志尚未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这样分法是可以理解的。而目前研究方志的论著中,普遍存在着另一个倾向,即把历来公认的许多著名的舆地著作都纳入了方志的行列,如《元和郡县图志》、《太平寰宇记》、《舆地纪胜》、《读史方舆纪要》等等,有的甚至将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也称为方志。这么一来,历史地理学就完全被方志学所取代了。这种做法显然是不妥当的,所以许多历史地理学家已经纷纷提出了批评。谭其骧先生1983年4月在洛阳召开的中国地方史志协会年会上所作的报告中就已指出:“地方志不同于总志。地方志顾名思义是记载一个地方的事情的。地方志所记载的地方可大可小,大的一个省一种志,古代的大到一个州一种志,小的不管是一个县一个镇,也可以有县志、有镇志。尽管可大可小,但总而言之是一个地方一种志。因为是记载一个地方的,所以地方志简称就叫‘方志’。‘方’是对全国而言的,‘方’是‘总’的对立体。凡是以全国为记载对象的,就不能叫它地方志。清朝人编的《四库全书》,大家都知道,在地理类里头就有一部分叫总志之书,一部分叫方志之书,那就分得很清楚。凡是记载全国的,就在总志里头;记载一个地方的,就在方志里头。把各省的通志和府、州、县志叫做方志,这是很正确的,也是很科学的。

方志学通论(增订本) 作者简介

仓修良(1933—2021),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曾任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名誉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地方志学会学术委员,浙江省地方志学会副会长,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史学研究所、宁波大学、温州大学兼职教授等。毕生致力于中国史学史、历史文献学、方志学、谱牒学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曾主持“二十五史专书辞典丛书”的编纂工作,发表论文二百余篇。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