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李氏针灸学

作者:李传岐
出版社:郑州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2-01
开本: 其他 页数: 389
本类榜单:医学销量榜
中 图 价:¥62.3(7.0折) 定价  ¥8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李氏针灸学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4581343
  • 条形码:9787564581343 ; 978-7-5645-8134-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李氏针灸学 内容简介

  中医针灸不仅是一种医学理论、技术保健和治病技术,也是我国非常具有民族代表性的文化表现形式之一。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传承中,涌现出诸多针灸流派,推动了针灸医学的创新发展。南阳作为医圣故里,是中医药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有着深厚的中医药文化积淀,较好地传承了传统中医特色诊疗技术,适用于治病及保健,也由此孕育了“李氏针灸”特色技艺。  《李氏针灸学》出版有助于推动“李氏针灸”实践经验及技术技能创新成果加速传承和推广,推进针灸医学事业的发展,服务人民健康福祉。

李氏针灸学 目录

李氏针灸之传承
李氏针灸之精要

上篇 常用腧穴临床发挥
**章 总论
**节 经络与腧穴
第二节 腧穴功能的探讨及应用
第三节 腧穴主治范围的一般规律
第二章 手太阴肺经
**节 尺泽
第二节 列缺
第三节 少商
第三章 手阳明大肠经
**节 合谷
第二节 曲池
第四章 足阳明胃经
**节 下关
第二节 天枢
第三节 足三里
第四节 丰隆
第五章 足太阴脾经
**节 太白
第二节 公孙
第三节 三阴交
第四节 阴陵泉
第六章 手少阴心经
**节 通里
第二节 神门
第七章 手太阳小肠经
**节 少泽
第二节 后溪
第八章 足太阳膀胱经
**节 睛明
第二节 肺俞
第三节 脾俞
第四节 肾俞
第五节 次髎
第六节 委中
第七节 昆仑
第九章 足少阴肾经
**节 太溪
第二节 复溜
第十章 手厥阴心包经
**节 间使
第二节 内关
第十一章 手少阳三焦经
**节 外关
第二节 支沟
第十二章 足少阳胆经
**节 风池
第二节 环跳
第三节 阳陵泉
第四节 悬钟
第五节 丘墟
第十三章 足厥阴肝经
**节 行间
第二节 太冲
第十四章 任脉
**节 关元
第二节 神阙
第三节 中脘
第四节 膻中
第十五章 督脉
**节 命门
第二节 大椎
……

中篇 祖传针灸常用处方
下篇 针灸临床辨证论治
展开全部

李氏针灸学 节选

  《李氏针灸学》:  二、探讨腧穴功能的基础和条件  腧穴分布在一定的经脉循行通路上,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之所在。腧穴由于经络的内外联系而与人体各个脏腑、组织、器官等息息相通。因此,探讨腧穴功能,必须以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以腧穴部位和特定穴为根据,以针刺补泻、艾灸、放血等方法为条件,通过辨证施治,究其临床效果,则是对其腧穴功能正确性的*好验证。  1.以合谷穴为例手阳明经脉、经别循行于头面,本穴针感沿本经走达口、鼻、面、齿等处,以上部位的病证又多因风热、风寒、热邪郁结所致。该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肺与大肠相表里,因此,本穴具有祛风散邪、清散阳明经邪热、清泻头面诸窍热邪的功效。  2.以神门穴为例要从神门穴的位置、所属经脉、五行所属、所用补泻法以及经脉的相互联系和心同它脏的关系人手,探讨该穴的功能。神门为手少阴心经的腧穴,是心经的原穴和子穴,五行属土。心主血脉又主神明,五行属火,本穴五行属土,火能生土,故为心之子穴。阴经输穴,输原合一,又为心之原穴。原穴能补能泻,故用补法有补心气、养心血、安心神的作用,实者泻其子,用泻法有清心火、宁心神、通心络的功效。基于手少阴、手太阳、足太阴、足少阴经脉和足阳明、手太阴、足厥阴、足太阴、足少阳经别的循行及其相互联系,心与肺、脾、肾、肝、胆、胃、小肠的关系密切。因此,同心有关的病证,如心脾两虚、心肾不交、心肝血虚、心胆气虚、心肺气虚以及胃不和则卧不安等病证,都可配取神门穴施治。针刺补泻法对于腧穴功能的改变起着决定作用。若以泻为补或以补为泻,均可导致相反的效果。  3.以艾灸神阙穴为例神阙穴之所以有温补下元、振奋中阳、回阳固脱、逐冷散结、温通血脉等功效,是与所在部位和艾灸等(包括其他灸法)的作用分不开的。神阚位居于脐,脐位大腹中央,是“五脏六腑之本,冲脉循行之地,元气归藏之根”,介于中下焦之间,脐下肾间动气之处。艾叶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通十二经,善于温中,逐冷,行血中之气,气中之滞……神阙借助艾绒燃烧温热之力,渗透皮肤,深达内部而起到以上功效。  4.以曲泽放血为例曲泽之所以有凉血解毒、开窍启闭、消散郁热、行血祛瘀等功效,是因该穴为心包络经的腧穴。心主血脉,又主神明,五行属火,心包卫护其外,代心受邪而为病,“故诸邪在于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络”。依据“宛陈则除之”“泄血开闭”“泄其血而散其郁热”的治疗原则和治病机制,通过在曲泽放血,对心、心包、血和血行有一定作用。如气滞血瘀的病证,放血即可行血散瘀,血瘀散,络脉通,疼痛自止。故曲泽有行血祛瘀、通络止痛的功效。“诸热瞀瘼皆属于火”“诸躁狂越皆属于火”。放血即可散热,散热即可清心火,心火得清,心神自宁,故曲泽放血有清心安神、散热除烦的功效。  三、腧穴功能的临床应用  掌握腧穴功能方能使腧穴应用广泛、选配腧穴精专和辨证取穴恰当。  (一)掌握腧穴功能,腧穴应用广泛  药物和腧穴虽然治病途径不同,但都是通过解决机体内在矛盾而治愈疾病的。认识腧穴、分析腧穴,如同认识和分析药物一样,只有辨明腧穴功能和其对机体的联系及影响,才能更广泛地运用于临床。  以太冲穴为例:太冲穴有疏肝解郁、理气散滞的功能,临床上凡属肝气郁结、肝气横逆、肝乘脾土、肝气犯胃、肝胆失和、气滞血瘀等所导致的胃痛、胁痛、泄泻、痛经、月经不调等病,均可取泻本穴以治其本。太冲穴又有平肝泻火、息风潜阳的功能,临床上凡属于肝阳上亢、肝火上炎、肝风内动所导致的病证,均可取泻本穴以治其因。故只有掌握了腧穴功能,才能使其在临床应用上更为广泛。  (二)掌握腧穴功能,选配腧穴精专  用穴在精,不在多,只有明辨腧穴功能,才能少而精地选配腧穴。如针治一例肾阴不足、肝阳上亢之眩晕患者,证见头晕、目眩、头痛、耳鸣、腰部酸痛等,施用患野取穴的局部疗法,头晕头痛针风池、百会,耳鸣加听会,腰痛加肾俞、大肠俞。取穴虽多,但疗效并非满意。若用育阴息风潜阳之法,针补复溜,泻太冲,整体治疗,取穴虽少,疗效却好。  腧穴配伍与汤方组成都是严谨的,只有掌握好腧穴功能,才能精巧地配穴组方。例如:泻神门有清心火的作用,补复溜有滋阴补肾之功,二穴配伍具有滋阴清火,交通心肾的功效,适用于阴虚火旺,心肾不交之证;补合谷有补气的作用,补三阴交有养血之功,二穴配伍具有补益气血之功效,适用于气血双亏之证。  药物的组合,成为汤方剂型;腧穴的配伍,同样也成为精当的处方。穴有各自之特长,方有合群之妙用。腧穴处方,往往具有药物处方所不能发挥之效。针灸与其他各科治病都是一样的,属于某某证,用某某汤方;属于某某证,用某某腧穴(方)。如属于中气不足,气虚下陷之证,针补合谷、足三里、百会补中气,类似补中益气汤之效;阳明气分热盛,针泻合谷、内庭清阳明之热,类似白虎汤之效等。  (三)掌握腧穴功能,辨证取穴恰当  祖国医学的治病精髓就是辨证施治。对于一个病证,首先要通过四诊八纲,辨别其属何种类型的病证,然后根据其病理类型选穴配方。若辨证明确,而用穴不当;如不明腧穴功能,不能依证选穴,病必不能达到预期疗效,终将为糊涂之师。  如治疗一例患两年多慢性结膜炎的患者,使用温中散寒之法,针灸5次痊愈。是因急性结膜炎失治误治而转为慢性,久服寒凉药品,致使寒滞中焦,脾胃乃伤,真火不升,浮火不降,久久不愈。施用温中散寒之法,泻灸上脘、中脘,温散中焦寒邪,使寒邪消散,真火上升,浮火下降,故不仅眼病治愈,胃痛、腹泄、消化不良等脾胃虚寒之证也随之治愈。  本病之所以取得如此良好的效果,是由于辨证明确,治法得当。此例之慢脾风属于脾肾阳气将绝之危候,关元为壮阳要穴,可回脾肾阳气之危,神阙能温运脾阳,长期施灸二穴,能回垂危之阳,固先后天之本。  总之,掌握腧穴功能是提高疗效的关键。探讨腧穴功能,必须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结合腧穴特点和临床实践进行。探讨腧穴功能的目的,在于掌握腧穴,更好地辨证取穴,应用于临床。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