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教育名著丛书:叶圣陶教育名篇选

中国教育名著丛书:叶圣陶教育名篇选

作者:朱永新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2-01
开本: 16开 页数: 607
中 图 价:¥41.7(8.7折) 定价  ¥4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国教育名著丛书:叶圣陶教育名篇选 版权信息

  • ISBN:9787107356674
  • 条形码:9787107356674 ; 978-7-107-35667-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教育名著丛书:叶圣陶教育名篇选 内容简介

  在选择篇目时,选入了叶圣陶先生在言子庙初任教师时一个月的日记,便于读者了解一位教育家如何开启他的教育旅程;还选择了一些叶圣陶先生的教育诗歌,让读者知道教育理论的表达不一定都是高头讲章,不一定都是逻辑严密的体系性著作。同时,选编中还尽可能避免使用文摘的方式。文摘固然有集中呈现精华的优点,但缺乏文章的连贯性和整体感,使读者很难了解其思想的来龙去脉与背景情况,因此《叶圣陶教育名篇选 中国教育名著丛书 人民教育出版社》选编的139篇文章,都是原汁原味。从《晴窗随笔》选取的部分,也是完全独立的篇章,而且为了便于读者厘清叶圣陶先生教育思想发展的脉络,每个部分的篇目按照创作的时间先后排序,在导读时则分类分内容阐述要点,这样既有时间的线索,又有内容的线索。为了方便读者查阅,在每篇文章的*后,标明了所选文章的具体出处。

中国教育名著丛书:叶圣陶教育名篇选 目录

**编 教育是我们程途中的一盏灯-一教育总论
导读
今日中国的小学教育
敬告创办义务学校诸君
小学教育的改造
教育与人生
受教育跟处理生活
知识本位与考试本位
不相应的“因”与“果”
“为己”
革除传统的教育精神
升学与就业
何必升学
“生活教育”
——怀念陶行知先生
新精神
当前教育工作中的几个问题
不应单纯追求升学率
吕叔湘先生说的比喻
读书和受教育

第二编 只有做学生的学生,才能做学生的先生——教师论
导读
在言子庙
职业与生计
教师问题
教师的修养
如果我当教师
给教师的信
夏丐尊先生逝世
记教师的话
如果教育工作者发表《精神独立宣言》
朱佩弦先生
教师必须以身作则
教师怎样尽责任
小学教师的工作
关于师范教育
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

第三编 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教学论
导读
唯一的教学方法
……
第四编 品德教育重在实做,不在于能说会道——素质教育论
第五编 国文是发展儿童心灵的学科——语文教育论
第六编 必须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阅读教学论
第七编 不会写作算不得合格公民——写作教学论
第八编 父母必须承担起教育的责任-一家庭教育论

展开全部

中国教育名著丛书:叶圣陶教育名篇选 节选

  《叶圣陶教育名篇选 中国教育名著丛书 人民教育出版社》:以前担任小学教育事业的人,又把儿童的心理看得太简单太机械了,认为认识、联想、练习、应用等等都是各自独立的事,相互没有联络,没有整统的关系。他们无论教什么东西总是段落分明,按步循序,以为认识的时候只是认识,和联想等等无关;在联想的时候只是联想,也和其他无关。其实无论儿童和成人,他的一思一动,总是心灵和机体的复杂活动。研究心理的时候固然不可不细细分析,按诸实际,哪有一件事像教师教儿童专练什么这样单纯?认识的时候,就是应用旧有的经验的时候;练习的时候,就是得到新的认识的时候;这其间参互错综,果就是后者的因,因还是前者的果,不必分开,也无法分开。如果要勉强划分阶段,以为按步循序,儿童便可以得到真的知识,其弊病就在于不顾整体的统一,忽略了根本。我不得不说这是个劳而无功的方法。前面的两节说的是教师对于人生没有真实明确的观念:自己不明白人生的究竟,也就不明白儿童的究竟。换一句话说,便是不明白使儿童怎样才算真好。又因为不明白儿童的心理,所设计的德目和科目,以及教育步序方法,往往成为徒劳。而要明白儿童的究竟和儿童的心理,教师非先自觉不可。教师在没有自觉之前,他羡慕往古,务求侔合,他的人生观只不过是一种虚玄的抽象的观念。这样的观念只能供空幻的默想,影响到行为,便成为笼统、散漫、迷信种种现象,都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有许多人以为人生的究竟只是要生活,这固然不错,然而怎样改善生活,使生活永远继续下去,他们就不去研究了。还有一些人什么都不想,对于人生的究竟从未形成观念,那就更没有可说的了。但是人生终究是实际的,不是虚玄的;生活终究是希望改善和永远继续下去的,不是随时敷衍而是需要有意识的。如果“胡天胡帝”,人生还有什么价值。儿童受了教师的影响,他们的人生也就没有什么意思了。又,教师的训导、教授、管理,既不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然而他们那欢喜观察、玩弄、仿效等本能,却仍然要随处发泄的,不在这里就在那里,如果不从合理而系统的路走去,就跑到了散漫无归的荒野。也有一些儿童,他们的本能薄弱,仿佛孱弱的种子,发出的芽细弱可怜,若不加培壅,等不到开花结果先就枯萎了,滋长发荣的本能就此永远埋没了。本能薄弱的儿童接受那不明白儿童心理的教育,就和这细弱的幼芽一样。——可知以前的小学教育,对于儿童没有积极的效果,消极的影响却随处皆是。以前的教师有时也考察儿童受教育之后,有没有得到实际的效益;谁知一经考察就得了五个字:“他们不好学。”因而想,儿童不好学,或者由于他们不懂得功课的效益的缘故,于是细细地给他们讲这科有什么效益,那科有什么用处。又怕他们虽然很愿意得到这等效益,而没有途径,目的难以达到,于是学这科学那科的方法一一给他们讲个明白。这样试验了一番,哪里知道并没有好结果,他们的不好学依然如故。其实,这样的推想本身有两层谬误。**,以为我们对于一件事物所以能达到“好之”的地步,一定因为羡慕它的效益,贪图它的用处;却不曾想到其中还有解决疑难和应付环境等种种兴趣。第二,以为儿童的心理和习性,和深谋远虑的成人是没有区别的;成人对于事物力求精研,往往有为着未来的功利目的,便以为儿童的心理和习性大约也是如此。实则儿童的各种举措哪里为了什么未来的效益和功利?他们头脑里无所凭借,几曾忽然定出个预计表,而后才有举措?逢到疑难当前,他们只想去弄明白,去应付,所以他们只管自己玩弄、抚摩、观察、试验,在成人看来也许觉得可笑,而他们却有无上的乐趣。他们从解决疑难得到了快感,就欢呼跳跃,继续练习。因为对任何事物都有兴趣,他们就肯练习,新的经验就逐渐增多了。……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