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分析化学(符明淳)(第二版)

分析化学(符明淳)(第二版)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11-01
开本: 16开 页数: 281
本类榜单:自然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40.8(8.5折) 定价  ¥4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分析化学(符明淳)(第二版) 版权信息

  • ISBN:9787122248367
  • 条形码:9787122248367 ; 978-7-122-24836-7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分析化学(符明淳)(第二版) 内容简介

全书可分两大部分,理论部分和实验部分。主要内容有:定性分析、误差与数据处理、滴定分析法概述、酸碱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沉淀滴定法、重量分析法、吸光光度法、常用的分离富集方法、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及复杂物质分析示例、实验基础知识、常用基本仪器及操作和实验项目。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食品、化工、轻工、材料、农业、环保、冶金等类专业分析化学通用教材,也可作为工矿企业相关人员的参考书。

分析化学(符明淳)(第二版) 目录

绪论1
**节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1
第二节分析方法的分类1
第三节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2
理 论 部 分
**章化学定性分析4
**节概述4
一、定性分析反应进行的条件4
二、鉴定反应的灵敏度和选择性5
三、系统分析和分别分析6
四、空白实验和对照实验6
阅读材料分析化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历史人物7
第二节阳离子分析7
一、常见阳离子的分组7
二、**组阳离子的分析9
三、第二组阳离子的分析11
四、第三组阳离子的分析13
五、第四组阳离子的分析15
六、第五组阳离子的分析16
七、硫代乙酰胺简介16
八、阳离子Ⅰ~Ⅴ组H2S系统的分析简表17
阅读材料弗雷泽纽斯对分析化学的贡献17
第三节阴离子分析18
一、阴离子的特征18
二、阴离子分析试液的制备18
三、阴离子的初步检验18
四、阴离子的分别鉴定19
阅读材料贝格曼对分析化学的贡献21
第四节定性分析的一般步骤22
一、试样的外表观察与制样22
二、初步实验23
三、阳离子分析23
四、阴离子分析24
五、分析结果的判断24
阅读材料法伊格尔对分析化学的贡献24
习题25
第二章分析化学中的误差和数据处理26
**节误差和偏差26
一、误差的分类26
二、误差的表示方法27
阅读材料分析测试的质量控制与保证30
第二节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30
一、有效数字30
二、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31
阅读材料21世纪分析化学展望32
第三节分析数据的处理33
一、可疑值的取舍33
二、分析结果的置信概率和置信区间33
阅读材料化学计量学简介34
习题35
第三章滴定分析概述37
**节概述37
一、滴定分析的过程37
二、滴定分析的分类37
三、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38
四、滴定方式38
阅读材料滴定分析的起源39
第二节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39
一、基准物质39
二、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40
三、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41
阅读材料GB/T 601—2002标准滴定溶液制备的一般规定42
第三节滴定分析的误差来源及分析结果的计算43
一、滴定分析的误差来源43
二、滴定分析结果的计算43
阅读材料微量滴定技术46
习题47
第四章酸碱滴定法48
**节酸碱平衡的理论基础48
一、酸碱质子理论48
二、酸碱解离平衡49
阅读材料酸碱理论的发展51
第二节水溶液中酸碱组分不同型体的分布52
一、一元弱酸的分布53
二、二元弱酸的分布54
三、三元弱酸的分布54
阅读材料离线分析和在线分析55
第三节酸碱溶液pH值的计算55
一、质子条件55
二、酸碱溶液pH值的计算56
阅读材料pH值与人体健康58
第四节缓冲溶液59
一、缓冲溶液的概念及其组成59
二、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59
三、缓冲容量及范围60
阅读材料人体血液中的缓冲溶液及其作用60
第五节酸碱指示剂61
一、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原理61
二、指示剂的变色范围61
三、使用酸碱指示剂时应注意的问题62
四、混合指示剂63
阅读材料酸碱指示剂的发现63
第六节一元酸碱的滴定64
一、强酸和强碱之间的滴定64
二、强碱滴定一元弱酸66
三、强酸滴定弱碱69
阅读材料如何配制不含CO2-3的NaOH溶液69
第七节多元酸碱的滴定69
一、多元酸的滴定69
二、多元碱的滴定70
阅读材料CO2对酸碱滴定的影响71
第八节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72
一、酸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72
二、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73
阅读材料化学试剂的等级73
第九节酸碱滴定法的应用及计算示例74
一、食用醋中总酸度的测定74
二、工业硼酸中硼酸含量的测定74
三、混合碱的分析74
四、工业氨水含量的测定75
五、铵盐中含氮量的测定75
六、有机化合物中氮的测定——凯氏定氮法76
七、硅酸盐中SiO2的测定76
八、酯类的测定——皂化回滴法77
九、醛、酮的测定77
十、酸碱滴定法结果计算示例78
阅读材料水的酸度及其测定79
第十节非水溶液中的酸碱滴定80
一、溶剂的分类及其作用80
二、非水溶液滴定条件的选择81
三、非水滴定的应用81
阅读材料水杨酸钠和六氯双酚的测定82
习题82
第五章氧化还原滴定法84
**节氧化还原平衡84
一、氧化还原电对和电极电位84
二、条件电极电位85
三、氧化还原平衡常数及化学计量点电位86
四、影响氧化还原反应速率的因素88
阅读材料科学家——能斯特89
第二节氧化还原滴定的原理89
一、氧化还原滴定曲线89
二、氧化还原滴定终点的确定91
阅读材料氧化还原滴定法的起源93
第三节氧化还原滴定前的预处理93
一、进行预先氧化或还原处理的必要性93
二、对预氧化剂或还原剂的要求93
三、预处理常用的氧化剂和还原剂93
阅读材料滴定速度对滴定分析结果的影响94
第四节高锰酸钾法及其应用实例95
一、概述95
二、KMnO4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95
三、高锰酸钾法应用实例96
四、高锰酸钾法计算示例98
阅读材料一种新型滴定管99
第五节重铬酸钾法及其应用实例100
一、概述100
二、重铬酸钾法应用实例100
三、重铬酸钾法计算示例101
阅读材料药物或水果中抗坏血酸含量的测定102
第六节碘量法及其应用实例102
一、概述102
二、碘量法标准溶液的制备104
三、碘量法应用实例105
四、碘量法计算示例107
阅读材料如何延长淀粉指示剂的有效期108
第七节其他氧化还原滴定法108
一、溴酸钾法108
二、硫酸铈法110
阅读材料氧化还原滴定法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110
习题111
第六章配位滴定法113
**节配位滴定法概述113
一、配位滴定法113
二、氨羧配位剂114
阅读材料配位滴定法的基础——配位化学114
第二节乙二胺四乙酸的性质及配合物115
一、乙二胺四乙酸115
二、EDTA与金属离子的配合物116
阅读材料配位滴定分析的历史117
第三节配合物在水溶液中的平衡117
一、配合物的稳定常数117
二、副反应系数118
三、条件稳定常数120
阅读材料我国配位化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戴安邦先生121
第四节配位滴定法原理122
一、配位滴定曲线122
二、准确滴定金属离子的判别122
三、酸效应曲线123
阅读材料21世纪的配位化学处于现代化学的中心地位124
第五节金属离子指示剂125
一、金属指示剂的变色原理125
二、金属指示剂应具备的条件125
三、使用指示剂应注意的问题126
阅读材料配位滴定法连续测定铜和锌的新指示剂127
第六节配位滴定选择性与滴定方式及应用127
一、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127
二、滴定方式129
三、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130
阅读材料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途径131
习题131
第七章沉淀滴定法133
**节沉淀的溶解平衡133
一、溶度积常数133
二、沉淀的溶解度134
三、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135
四、沉淀的生成和溶解137
阅读材料溶洞奇观的形成139
第二节沉淀滴定法139
一、莫尔法139
二、佛尔哈德法140
三、法扬斯法141
四、沉淀滴定法的应用实例142
阅读材料盖吕萨克的银量法143
习题144
第八章重量分析法145
**节重量分析法概述145
一、重量分析法的分类145
二、重量分析法的主要操作过程146
三、重量分析对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的要求146
阅读材料重量分析法的奠基人——克拉普鲁特147
第二节沉淀剂的选择与沉淀条件147
一、沉淀剂的选择147
二、沉淀剂的用量148
三、沉淀的形成149
四、晶型沉淀的沉淀条件150
五、均相沉淀法151
阅读材料电重量分析法151
第三节重量分析的操作技术151
一、沉淀反应的完成151
二、过滤和洗涤152
三、烘干与灼烧154
四、干燥器的使用156
阅读材料常用坩埚的使用和维护156
第四节重量分析法应用实例157
一、可溶性硫酸盐中硫的测定(氯化钡沉淀法)157
二、磷肥中磷含量的测定(磷钼酸喹啉称量法)157
三、钢铁中镍含量的测定158
阅读材料间接重量法测定花生壳中菲丁含量159
第五节重量分析的误差及分析结果的计算159
一、重量分析中的误差来源159
二、获得纯净沉淀的措施160
三、重量分析结果的计算161
阅读材料硫酸钡重量法测定钢铁中硫含量的主要误差来源162
习题163
第九章吸光光度法164
**节概述164
阅读材料牛顿与光的秘密164
第二节光学分析的基本知识165
阅读材料白光LED的发光原理167
第三节光的吸收定律167
一、光的吸收定律167
二、偏离光吸收定律的原因169
阅读材料约翰·海因里希·朗伯170
第四节显色反应及显色条件的选择170
一、显色反应和显色剂170
二、显色条件的选择171
阅读材料可见光的光谱和LED白光的关系174
第五节测量条件的选择174
一、入射波长的选择174
二、参比溶液的选择174
三、吸光度测量范围的选择175
阅读材料光的波粒二相性175
第六节吸光光度法及仪器175
一、吸光光度法简介175
二、光电比色计和分光光度计的主要部件176
三、721型分光光度计的结构和使用方法178
阅读材料19世纪光学的发展179
第七节吸光光度法的应用180
一、定量分析180
二、示差分光光度法183
三、应用实例184
阅读材料现代光学时期185
习题185
第十章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187
**节概述187
阅读材料分离技术188
第二节沉淀分离法189
一、无机沉淀剂分离法189
二、有机沉淀剂沉淀分离法189
三、微量组分的分离和富集190
阅读材料共沉淀分离技术与镭的提纯191
第三节萃取分离法191
一、萃取分离法的基本原理191
二、萃取的类型与条件192
三、萃取分离的操作方法193
阅读材料萃取分离法194
第四节离子交换分离法195
一、离子交换树脂195
二、离子交换平衡和选择性196
三、离子交换分离法的操作方法196
四、离子交换分离法的应用197
阅读材料离子交换分离法的发展历史197
第五节色谱分离法198
一、柱色谱法198
二、纸色谱法198
三、薄层色谱法199
阅读材料色谱分离法的发展历史201
习题202
第十一章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及复杂物质分析示例203
**节试样的采集与制备203
一、气体、液体样品的采集203
二、固体样品的采集与制备203
阅读材料试样采集的基本术语204
第二节试样的分解205
一、无机试样的分解205
二、有机试样的分解207
阅读材料微波加热分解方法208
第三节测定方法的选择209
一、测定的具体要求209
二、被测组分的含量209
三、待测组分的性质209
四、共存组分的影响209
阅读材料测定方法的选择示例210
第四节复杂物质的分析示例——硅酸盐的分析210
一、试样的分解210
二、SiO2的测定211
三、Fe2O3、Al2O3、TiO2的测定211
四、CaO、MgO的测定212
阅读材料水泥的历史213
习题214
实 验 部 分
**章实验课的目的及要求216
一、实验课目的216
二、实验课要求216
三、实验课成绩考核217
第二章分析化学实验室基础知识218
一、化学实验用水218
二、化学试剂219
三、溶液及其配制219
四、玻璃仪器的洗涤220
五、实验室安全221
第三章常用仪器及基本操作222
一、分析实验常用仪器简介222
二、常用仪器的操作226
三、分析天平227
第四章分析化学实验项目230
实验一常用仪器的洗涤和干燥230
实验二第四组(钙组)阳离子的分析231
实验三阴离子的分别鉴定233
实验四分析天平的称量练习236
实验五容量仪器的校准237
实验六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练习239
实验七酸碱标准溶液的标定241
实验八食醋中总酸量的测定242
实验九混合碱的测定(双指示剂法)242
实验十水的总硬度的测定244
实验十一铅、铋混合溶液中铅、铋含量的连续测定246
实验十二“胃舒平”药片中主要成分的定性鉴定及定量测定247
实验十三KMnO4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249
实验十四双氧水含量的测定250
实验十五褐铁矿中铁含量的测定250
实验十六I2和Na2S2O3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252
实验十七CuSO4·5H2O中铜含量的测定253
实验十八工业苯酚纯度的测定253
实验十九氯化钡中钡的测定255
实验二十高锰酸钾溶液*大吸收波长的测定256
实验二十一邻菲罗啉分光光度法测定铁257
实验二十二钒?PAR?H2O2三元配合物的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钒260
实验二十三分光光度法测定混合液中Co2+和Cr3+的含量261
实验二十四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有机未知物262
实验二十五水电导率的测定265
实验二十六蛋壳中钙、镁含量的测定(设计实验)265
实验二十七茶叶中微量铁的测定(设计实验)266
附录
附录一弱酸和弱碱的解离常数270
附录二常用的缓冲溶液271
附录三常用基准物质的干燥条件和应用272
附录四金属配合物的稳定常数272
附录五标准电极电位(18~25℃)274
附录六一些氧化还原电对的条件电极电位277
附录七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常数(298?15K)278
附录八国际相对原子质量表(IUPAC 2001年)279
附录九一些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280
参考文献282
展开全部

分析化学(符明淳)(第二版) 作者简介

符明淳,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副教授,系副主任,长期从事化学相关的研究与教学工作,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主编一版《分析化学》销量较好,得到用书院校的一致好评。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