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儿科护理(第4版)(中职护理)

儿科护理(第4版)(中职护理)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10-01
开本: 16开 页数: 240
本类榜单:医学销量榜
中 图 价:¥42.6(7.5折) 定价  ¥56.8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儿科护理(第4版)(中职护理) 版权信息

儿科护理(第4版)(中职护理)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儿科护理(第4版)》可供中等职业教育护理等医学相关专业使用。三年制中职护理、助产等专业学生。

儿科护理(第4版)(中职护理) 内容简介

本教材是“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共17章。~5章的内容包括绪论、生长发育、营养与喂养、儿童保健和住院患儿的护理;第6~16章分系统介绍儿科常见疾病患儿的护理,包括营养障碍疾病、新生儿和新生儿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免疫性疾病、遗传代谢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等患儿的护理内容;7章为儿科常用护理技术。 本教材可供中等职业教育护理等医学相关专业使用。

儿科护理(第4版)(中职护理) 目录

目录
第1章 绪论 1
第1节 儿科护理学的任务与范围 1
第2节 儿科护理的特点和原则 1
第3节 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3
第4节 儿科护士的角色与素质要求 5
第2章 生长发育 8
第1节 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8
第2节 小儿体格发育常用指标及其意义 10
第3节 小儿感知觉、运动、语言功能的发育 13
第4节 小儿心理发育 17
第3章 营养与喂养 20
第1节 能量与营养素的需要 20
第2节 婴儿喂养 23
第3节 幼儿膳食 29
第4章 儿童保健 31
第1节 各年龄期儿童保健 31
第2节 预防接种 33
第5章 住院患儿的护理 37
第1节 儿科医疗机构组织特点 37
第2节 住院患儿及其家庭的心理护理 39
第3节 小儿用药的护理 41
第6章 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 45
第1节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45
第2节 儿童单纯性肥胖 49
第3节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51
第4节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56
第7章 新生儿和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 61
第1节 概述 61
第2节 正常足月儿与早产儿的特点及护理 62
第3节 新生儿窒息 67
第4节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71
第5节 新生儿颅内出血 74
第6节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76
第7节 新生儿黄疸 78
第8节 新生儿败血症 81
第9节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83
第10节 新生儿脐炎 86
第11节 新生儿低血糖 88
第12节 新生儿低钙血症 89
第8章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94
第1节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94
第2节 口炎 95
第3节 小儿腹泻病 97
第4节 小儿液体疗法 102
第5节 小儿肠套叠 108
第9章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113
第1节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及免疫特点 113
第2节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114
第3节 急性感染性喉炎 117
第4节 急性支气管炎 120
第5节 肺炎 122
第10章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129
第1节 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129
第2节 先天性心脏病 131
第3节 病毒性心肌炎 138
第4节 心搏、呼吸骤停 141
第11章 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147
第1节 小儿泌尿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147
第2节 急性肾小球肾炎 148
第3节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152
第12章 血液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157
第1节 小儿造血和血液特点 157
第2节 小儿贫血 158
第3节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的护理 160
第4节 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患儿的护理 165
第13章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170
第1节 小儿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170
第2节 化脓性脑膜炎 171
第3节 病毒性脑炎 176
第4节 小儿惊厥 180
第14章 免疫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184
第1节 风湿热 184
第2节 过敏性紫癜 187
第15章 遗传代谢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191
第1节 唐氏综合征 191
第2节 苯丙酮尿症 193
第16章 感染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198
第1节 麻疹 198
第2节 水痘 202
第3节 猩红热 204
第4节 流行性腮腺炎 207
第5节 手足口病 209
第6节 中毒型细菌性痢疾 212
第7节 小儿结核病 214
第17章 儿科常用护理技术 224
第1节 婴儿身高(长)、体重测量 224
第2节 更换尿布 225
第3节 母乳喂养 226
第4节 人工喂养 227
第5节 婴儿抚触 228
第6节 婴儿沐浴 229
第7节 约束保护法 230
第8节 暖箱使用法 232
第9节 光照疗法 233
第10节 口服给药法 234
第11节 雾化吸入法 235
第12节 头皮静脉输液法 236
第13节 外周静脉短导管置入法 237
第14节 双人心肺复苏 238
参考文献 241
参考答案 242
展开全部

儿科护理(第4版)(中职护理) 节选

|第1章| 绪 论 第1节 儿科护理学的任务与范围 儿科护理学(pediatric nursing)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儿童保健、疾病防治和护理,以促进小儿身心健康的专科护理学。 1.任务 儿科护理学的任务是从体格、智能、行为、心理和社会等各方面来研究和保护小儿,按照护理程序,运用现代护理理论和技术,提供“以小儿及其家庭为中心”的整体护理,以增强小儿体质,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保障小儿身心健康,提高小儿生命质量。 2.范围 一切涉及小儿时期健康和卫生的问题都属于儿科护理学的范围。其研究对象是从胎儿期到青春期的小儿。儿科护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小儿生长发育及其影响因素、小儿营养与喂养、小儿身心方面的保健、小儿疾病的防治与护理,与产科学、儿童心理学、社会学、营养学、教育学等多门学科有着广泛的联系。 第2节 儿科护理的特点和原则 小儿从生命开始直到长大成人,整个阶段都处在不断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在解剖、生理、免疫、临床、心理及社会等方面均与成人不同。不同阶段小儿个体差异都非常大,在护理上有其独特之处。因此,学习儿科护理学时绝不可将小儿视为成人的缩影。 一、儿科护理的特点 (一)小儿解剖、生理及免疫特点 1.解剖特点 随着年龄增长,小儿的体格外观不断变化,各组织器官不仅在体积、重量上增长,其功能也在不断发育成熟,如体重、身高(长)、头围、胸围等的增长,牙齿的萌出,神经系统的发育等。熟悉小儿的正常发育规律,才能做好保健护理工作。如新生儿皮肤薄而柔嫩,易损伤和感染;小儿骨骼比较柔软并富有弹性,不易骨折,但长期受压易变形;小儿髋关节附近的韧带较松,易脱臼及损伤,故应特别注意护理中动作应轻柔,避免受压及牵拉过度。 2.生理特点 小儿生长发育快、代谢旺盛,不同年龄的小儿有不同的生理正常值,如呼吸、心率、血压、血常规等;年幼儿有的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不健全,如胃肠消化功能尚未成熟,难以适应消化吸收大量食物,消化道负担重,易发生营养缺乏和消化紊乱等。熟悉这些生理特点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 3.免疫特点 小儿免疫器官和细胞在出生时已经发育成熟,由于未接触抗原、尚未建立免疫记忆,故免疫功能低下。虽然新生儿可从母体获得IgG,但是3~5个月后逐渐下降,而自身合成IgG的能力一般要到8~10岁时才达到成人水平;IgM不能通过胎盘,故易患革兰氏阴性菌感染;婴幼儿期SIgA也缺乏,易患呼吸道及胃肠道感染。因此,需要对小儿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二)临床特点 1.病理特点 由于年幼儿有的系统器官发育尚不成熟,同一致病因素的病理反应和疾病发展过程与成人有很大的差异,不同年龄阶段表现也不相同,如肺炎球菌所致的肺部感染在婴儿常表现为支气管肺炎,而在年长儿和成人则多表现为大叶性肺炎。 2.疾病特点 小儿疾病种类及临床表现与成人有很大差别,如婴幼儿患先天性疾病、遗传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较成人多见;心血管疾病中,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多见,而成人则以冠心病多见。小儿患感染性疾病时起病急、来势凶,易并发败血症;新生儿及体弱儿患严重感染性疾病时往往表现为各种反应低下,如体温不升、体重不增、拒食、表情淡漠等,而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 3.预后特点 小儿患病时虽然起病急、变化多,但是如诊治及时、有效治疗、护理得当,往往恢复也快。小儿各脏器组织修复和再生能力较强,后遗症较成人少。新生儿、体弱儿、危重病患儿病情变化快,需严密监护、积极处理。 4.预防特点 小儿疾病预防工作效果明显,意义重大。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可以使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大降低;早期筛查和发现先天性、遗传性疾病以及视觉、听觉障碍和智力异常,并加以干预和矫治,可以防止发展为严重伤残。重视小儿预防保健工作,可使小儿营养不良、肺炎、腹泻、佝偻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降低。合理营养和体育锻炼,可防止小儿肥胖,对成年后出现的高血压及糖尿病等起到预防作用。因此,儿科医护人员应将照护的重点从疾病的治疗移至疾病的预防和健康的促进上。 (三)小儿心理-社会特点 儿童期是心理行为和个性发展的重要时期,不同年龄阶段各有不同的心理特征。小儿身心未发育成熟,缺乏适应及满足需要的能力,依赖性较强,合作能力差,需特别的照护;小儿好奇、好动、缺乏经验,容易发生各种意外,同时小儿心理发育过程也受遗传、家庭、社会、学校等因素的影响。在护理中应以小儿及其家庭为中心,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小儿的心理发育特征和心理需求,提供相应护理措施,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四)儿科护理工作的特点 1.评估难度大 健康史资料收集困难,如婴幼儿对病情表述困难且不准确,要认真听取、观察、分析,详细询问和倾听家长对患儿患病过程的陈述;学龄儿能简单陈述病史,但他们的时间和空间知觉发育尚未完善,陈述的可靠性会下降;也有部分学龄儿因害怕打针、吃药而隐瞒病情,一少部分学龄儿为逃避上学而夸大病情,使病史可靠性受到干扰。体格检查时患儿不知道或不愿意配合。标本采集及其他辅助检查较困难,小儿多数不会配合。 2.观察任务重 小儿不能及时、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痛苦,并且患病时病情变化快,处理不及时易恶化甚至危及生命。不同年龄阶段小儿患病有其独特的临床表现,故在观察病情中应重视其年龄特点。因此,护士观察的任务很重,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敏锐的观察力。 3.护理项目多 小儿自理能力较差,在护理过程中有大量的生活护理和教养内容,同时由于小儿好奇、好动并缺乏经验,容易发生意外伤害。因此,要加强安全管理,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4.护理操作要求高 由于小儿解剖特点及认知水平有限,护理操作时多数小儿不配合,操作难度大,对护士的操作技术有更高的要求。 二、儿科护理的原则 1.以小儿及其家庭为中心 家庭是小儿生活的中心,患儿家庭的配合、支持对疾病的痊愈起着重要作用。儿科工作者在重视小儿的治疗和护理的同时,也要关注小儿家庭成员的心理感受和服务需求,为小儿及其家庭提供预防保健、健康指导、疾病护理和家庭支持等服务,让小儿及其家庭有效地参与到健康照护的各个方面。 2.实施身心整体护理 护理工作既要满足小儿的生理需要,还要维护和促进小儿心理行为的发展和精神心理的健康;除关心小儿机体各系统器官功能的协调平衡,还应使小儿的生理、心理活动状态与社会环境相适应,并应重视环境改变带给小儿的影响。 3.减少创伤和疼痛 对于住院儿童来说,大多数治疗和护理手段是有创的、疼痛的。儿科工作者要充分认识疾病本身及其治疗和护理过程对小儿及其家庭带来的影响,在执行各项治疗和护理操作时,尽量防止或减少患儿的创伤和疼痛,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或减少患儿与家庭的分离,帮助患儿及其家庭建立安全感。 考点 儿科护理的特点;儿科护理的原则 第3节 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小儿的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动态变化的过程,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在这个过程中各系统组织器官逐渐发育成熟,根据生长发育不同阶段特点将小儿年龄划分为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7个时期。 (一)胎儿期 从受精卵形成到胎儿出生称为胎儿期,约40周(280天)。这段时间内胎儿生长发育迅速,完全依靠母亲的胎盘来摄取营养物质。胎儿*初8周是各系统组织器官分化、初具人形的关键时期,如受理化因素刺激或缺乏营养,可致胎儿流产、死亡、早产或先天畸形。第9周开始至出生是各系统器官发育完善的时期。 此期应注意孕母保健。母亲孕期需注意增加营养,合理膳食,保持健康的体质;坚持规律的作息习惯,情绪稳定,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接触放射性物质、滥用药物、感染、创伤、吸烟、酗酒等情况的出现。 (二)新生儿期 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到出生后满28天称为新生儿期。此期小儿脱离母体开始独立生活,体内外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而新生儿生理调节及适应能力不够成熟,免疫力低,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差,易发生体温下降、体重下降及窒息、溶血、感染等疾病,发病率及死亡率均高,出生1周内新生儿死亡数占新生儿期死亡数的70%左右。 此期应注意保暖、合理喂养及预防各种疾病等,重点保健的时间是生后第1周内。 (三)婴儿期 自出生到满1周岁前称为婴儿期。此期为小儿出生后生长发育*迅速的时期,是小儿的**个生长发育高峰,需要的营养物质特别多,但此期小儿消化、吸收功能尚不完善,喂养不当容易发生消化功能紊乱或营养不良。 此期应进行科学喂养的指导,按时预防接种,预防感染,注意合理的体格锻炼,并应重视卫生习惯的培养和注意消毒隔离。 (四)幼儿期 1周岁后到满3周岁之前称为幼儿期。此期小儿生长发育速度较前稍减慢,活动范围广,接触周围事物的机会增多,但对危险的识别能力差,*容易发生意外伤害及中毒。幼儿乳牙出齐,饮食从乳类逐渐过渡到普食,并逐渐过渡到成人饮食。幼儿期智能发育较前突出,语言、思维、心理及社会适应性渐增,自主性及独立性不断发展。 此期应注意防止意外伤害,加强预防接种,注意膳食营养,重视早期教育。 (五)学龄前期 满3周岁到6~7岁入小学前称为学龄前期。此期小儿体格发育速度进一步减慢,智力发育更趋完善,求知欲强,好奇、喜问、喜欢模仿,知识面迅速扩大,自理能力和初步社交能力得到锻炼,自我观念开始形成,可塑性强,是小儿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 此期应加强早期教育,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自理能力,为入小学做好准备。注意预防意外伤害、中毒等。 (六)学龄期 从入小学开始(6~7岁)到青春期前称为学龄期。此期小儿体格仍稳步增长,除生殖系统外,其他器官的发育到本期末已基本接近成人水平,智能发育更成熟,理解、分析、综合能力逐步增强,是增长知识、接受科学文化教育的重要时期。 此期应注重教育,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安排有规律的生活、学习和锻炼,保证充足的营养及休息;注意防治近视、龋齿及脊柱畸形;注意心理及行为方面的问题。 (七)青春期 青春期女孩从11~12岁到17~18岁,男孩从13~14岁到18~20岁。此期小儿生长发育再次加速,出现第二个生长发育高峰,在性激素作用下,第二性征逐渐明显,生殖系统发育渐趋成熟,至本期末各系统发育已成熟,生长发育逐渐停止。此期小儿由于接触社会增多,而神经、内分泌调节不够稳定,常引起心理、行为、精神方面的问题。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